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蒋勇  孙飞  张妮妮 《科技资讯》2012,(15):15-15
数字化混输泵橇由传统的固定建站到现行的撬装结构安装快捷、投产迅速,易搬迁可重复利用,通过所配RTU系统实现远程终端控制,满足油田数字化管理要求,通过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实现清洁操作,美化站场环境。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集气站撬是集各采气井来气汇总系统、气水分离、排液和放空处理系统、管道清管系统、外输计量系统、自用气减压系统等于一体并进行集成数字化自动控制的新型撬装,满足原集气站所有工艺要求,通过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不仅能确保正常生产运作,且实现对现场集气站设备的远程数据采集和控制,达到现场无人值守。装置建设安装工期短,占地面积小,日处理量稳定,在苏里格气田试验及应用,极好的表现也为天然气集气站全面数字化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应用基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石油成为世界的主要能源,我国加强了对油田的开发,油田工程获得了大幅度的发展,但并非每个地方都能开发出油田,所以需要长输油田长输管道的运输,使油田到达目的地,服务于生产和生活,所以,要加强对油田建设问题的关注。我国油田长输管道运输具有运输成本低,运输路程长,管理比较简单便捷三个优点,所以油田长输管道运输技术被应用于油田的运输,虽然我国的油田长输管道运输技术在相关人员的努力下取得了长远的进步,但是仍存在着技术因素或者人为因素上的问题,造成非常严重的人员伤亡或者经济损失。由于油田长输油田长输管道应用范围广,对经济生产生活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所以,油田地面长输油田长输管道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就更加的重要和急需解决。本文通过分析地面长输油田长输管道的特点,施工方法步骤,找出问题,并针对问题结合实际提出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油气混输工艺是实现伴生气资源有效回收的关键技术,西峰油田高气油比下的油气混输工艺是油气密闭集输的难点,也是实现系统优化和工艺简化的关键点。本文通过介绍和分析西峰油田油气混输泵的应用情况,指出高气油比下油气混输工艺的关键是控制进液率,对油气混输流程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并对油气混输泵的选型确定时机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在原油的管道输送过程中,输油距离较大,在从井口到集输站的过程中,输油压差受井口油套压及管线承压能力的限制,对粘度较大的原油,容易造成外输堵塞,而原油中含有油、气、水三相,常规泵类无法实行中途补压。混输泵利用机械原理,能对油、气、水三相实现混输,达到增加外输压差,使外输容易的目的,而且降低了井口回压,利于油井生产。通过在KJ6高粘度原油生产流程中的应用,对今后长距离、高粘度原油外输起到了很好的先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徐燕萍 《科技资讯》2009,(32):102-103
长输成品油管道影响混油分布和混油量变化的因素很多,变化过程也很复杂。通过对成品油管道内混油在实际运行中参数变化的数据以及混油形成理论的分析,研究了正常输油条件下各种因素在混油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总结了混油在长输管道内分布、变化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7.
随着工业自动化及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管道事业在新形势下面临着新要求,在加强原油输送管道数字化建设的同时,输油调度能力的提升迫在眉睫。如何快速提升输油调度能力、既快又好的做好输油调度工作,这是输油管道建设的重要问题之一。该文就近期长输原油管道输油处调度工作的特点进行了剖析,针对输油处调度工作提出了一些措施,包括增强调度人员处理突发事故的应急能力、提高长输原油管道调度人员的操作能力、建立健全对调度人员的责任奖惩考核机制等,期待可以为输油处的调度工作提出有用的建议,为输油处的调度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水源井智能保护及远程控制系统在安塞油田数字化管理中的应用.通过现场应用和论证,水源井智能保护与远程控制系统提高了油田水源井运行安全性,稳定性,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运行成本,成功实现了水源井数字化管理.  相似文献   

9.
长庆油田增压站场建设与标准化井场合建,多采用功图法计量、油气混输工艺和改进型井站多功能测控系统,存在设备多、建设周期长、占地面积较大、人工生产成本突出等问题。随着长庆油田跨越4000万、实施5000万吨的战略目标即将实现,为适应油田低成本开发需要,长庆油田公司经研究攻关,开发出数字化橇装增压集成装置这一新设备,并成功应用于长庆油田,产生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在油田地面工程建设的流程中,首先要做的是规模适应性的分析,然后才能决定方式方法以及建设思路。完善的油田地面工程建设流程能够保证安全平稳的生产,能够努力提高油田开发的综合效益,坚持"地上、地下"一体化优化,坚持总体布局优化,坚持工艺优化和简化,使得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有所降低,同时,使得油田工程建设达到标准化,实现适时、高效、模块化的建站模式。在考虑减员增效的问题上,可以加强系统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在建设流程中,提高油田整体开发效益,降低地面工程建设投资,维持油田地面设施的平稳运行就要有效坚持配制系统地面工艺的优化和简化,努力突破技术瓶颈,建设油田地面工程的标准化,完善流程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空间地理信息与地下数字油藏的深度融合统一,解决不同专业领域横向分割问题,面向生产、科研、管理和决策的地上地下一体化应用需求,以三维GIS为平台,按照勘探开发管理模式进行架构设计编程,通过动静态数据库管理标准化、多业务功能融合和业务流程推送,搭建了新型数字油田研究平台架构。实现了油田勘探开发任意数据按行标进行存储管理、实时推送和分析研究,不同业务功能在平台上的协同工作,油藏与井输及地面数字模型的实时展示,现场管理的可视化控制,部署与重大方案的异地同步论证,以及开发决策的数字化和生产管控的智能化。介绍了该平台的研发过程与试点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海底长输油管道运行过程中管道内径、流体流通面积和输油能力变化规律。以渤海X油田原油外输海管为例,通过砂(泥)沉积特性模拟实验及沉积临界流速理论计算,并根据实际温降、压降分析,确认了管内砂沉积及管道缩径的可能性。研究表明,海底长输油气管道在长期运行过程中,管线内泥沙沉积造成了管线缩径,原油流通面积减小,压降增大,输油能力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13.
英51区块为我厂外围油田滚动开发的小油田,针对该区块井数少,产量低、油气比高,区域狭长,地面条件复杂,且无已建油田可依托的具体情况,采用了“斜直结合钻井、树状电加热集油、油气混输、热电联供”的英51建设模式,打破了常规地面建设模式,降低了投资及运行成本,提高了工艺技术水平,方便生产管理,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外围低产小油田地面建设探索出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正>东海平湖油气田自1998年11月投入开发,目前已拥有地球物理、油田地质、油藏开发、测井测试、采油工艺等专业大量的现场资料和研究成果,这些资料和成果分散在各个部门之间,缺少一个能对其进行统一管理的数字化软件平台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油气开采过程中的诊断、分析和决策,对此开展"平湖油气田数字化生产分析软件系统建设"研究。项目总体目标就是要建立平湖油气田数字化生产分析软件系统,实现该油气田各类资料和成果  相似文献   

15.
数字化油田主要利用空间信息技术、综合信息技术、管理信息技术、以及采集处理和运用各种空间、非空间数据来服务于油田生产、管理、规划和建设。数字化应用是油田经济社会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力和推动力。本文以3S技术应用为例从油田自动化控制角度阐释数字化应用于油田重大意义,对继续深化油田数字化建设提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6.
曾勇  李虎  吴刚 《甘肃科技》2009,25(7):29-31
提出随着长庆油气田“2009年上产3000万t、2015年上产5000万t”的重大战略,并逐步实施。在生产管理方面的精细化及安全生产标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其中提出的“数字化管理要求”模式的推广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作为“数字化油田”的主动脉,大容量光缆传输网络为解决油田各地集中办公及生产指挥信息化提供了便利条件。由于油气开采区域大部分地处偏远的沟壑、荒滩,环境比较恶劣,现有的移动、固定通信服务存在盲区,在遇到生产区域的应急消防、突发安全事件方面无法提供信息通道,不能有效开展现场指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数字化油田的建设。本研究对长庆油气田应急通信保障系统特点与应用进行了认真分析,希望对“数字化油田”建设能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油田的数字化管理体系的应用主要是为了解决我们国家在油田开采过程当中实现“三低”油田的开发以及控制员工总人数的相关问题。它是针对目前我国大型油田的管理以及大型油田的建设发展所提出和运用的一项最新的油田管理体系。它主要是以有关数字化的管理技术为根基,和现代的高科技信息技术相结合、智能全自动操作系统以及最新的电器电表,与油田的实际生产过程和油田整体的劳动结构框架相结合,将油田相关的数字化管理逐渐由后端的策略支持发展到前端实际生产流程控制,从而达到了科学有效的油田数字化管理。  相似文献   

18.
"数字延长、数字油田、数字管输、数字炼化"目标的提出,确立了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十二五"期间信息化发展的方向。实施"科技兴油、人才强企"战略,将管理创新战略作为建设大油田的必然选择,明确了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延长油田数字化建设必须依靠自主研发和引进相结合,借鉴"大庆"和"胜利"的成功经验,走出一条适合延长特色的数字油田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9.
大庆油田外围油田的集输系统绝大部分采用环状掺水流程,该集输系统受单井产量低,气油比低、井口出液温度低、集输半径大,原油凝固点高等因素的影响,集输系统生产能耗一直偏高。针对油田生产的这种现状,经过两年的现场试验及相关理论研究,给出了适合该类集输系统安全运行的技术界限,为外围油田环状集油工艺低温运行探索了新的途径,也为实现油田不加热集输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原油外输泵是海上采油平台的关键设备,外输泵的稳定运行对油田稳定生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日常的启动和使用过程中,由于不能通过现场和中控及时查看外输泵的电气参数,给启动过程的把控和使用过程中的监测带来了不便。从深层次来看,平台中控不能有效、及时地监控关键重要设备的参数变化情况,也存在设备运行安全隐患和导致设备的故障率增加。通过选购多功能表对中压盘设备进行优化,实现了原油外输泵电气参数远传中控显示,解决了中控无法实时查看外输泵电气参数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