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浙江舟山群岛居民发生高尿酸血症的人群分布以及发病率,为海岛居民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2013年10月~2015年10月间,7 310例海岛居民于解放军413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血尿酸结果,其中剔除患有其他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肾衰竭等的人群; 按照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分组,分别统计平均血尿酸水平、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以及各组间的差别。采用Microsoft 2003 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7 310例海岛居民的平均血尿酸水平为283±82 μmol/L,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21.2%; 31~40岁组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33.6%,平均血尿酸水平为343±86 μmol/L,与≤30岁年龄组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41岁以上年龄组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均超过15%,明显高于≤30岁年龄组。体检人数多集中于31~40岁年龄组。男性海岛居民5 214人,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27.9%,平均血尿酸水平为368±74 μmol/L,高于女性组及所有人群的平均水平(P<0.001)。31~40岁年龄组高尿酸血症发生率43.1%,平均血尿酸水平与≤30岁年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1岁年龄组和41~50岁年龄组平均血尿酸水平低于≤30岁年龄组(P<0.05),但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均高于30岁以下年龄组。体检人数也多集中于31~40岁年龄组。女性居民2 096人,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4.6%,平均血尿酸水平为257±57 μmol/L,各个年龄组的平均血尿酸水平低于男性组(P<0.001)。除60岁以上年龄组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18.6%外,其余各组均低于10%,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尿酸血症发生率逐渐增加。结论 舟山群岛居民高尿酸血症发生率较高,男性高于女性; 高尿酸血症的发生明显年轻化; 健康教育,合理膳食调整,改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等措施应该长期进行,以预防高尿酸血症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观察121例原发性高血压病及原发性高血压病伴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浓度及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冠心病危险因素,用冠状动脉造影方法确诊冠心病。结果:高血压伴冠心病组患者血尿酸浓度及高尿酸血症发生率高于单纯高血压组;血尿酸浓度越高,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结论:高尿酸血症是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素,有必要监测及及时干预高血压患者的血尿酸浓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老年人(72 ~94岁)中冠心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与单纯冠心病患者静息心电图提示坏死、损伤、缺血的QRS-T改变,以了解老年冠心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静息心电图表现.方法 选择2003年7月至2010年12月住院的患有冠心病老年人中的20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酶法在日立7600生化分析仪上测定静脉血尿酸,以血尿酸≥420 μmol/L为界限,分为2组,其中160例尿酸正常,44例患有高尿酸血症.比较分析冠心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组与冠心病尿酸正常组的静息12导心电图中提示坏死、损伤、缺血的QRS-T改变.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大,204例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及心电图异常率均呈递升(P均<0.05).高尿酸血症组冠心病患者的静息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血尿酸正常组(86.4% vs 75.6%,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静息心电图的改变较老年冠心病血尿酸正常患者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和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将29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心功能正常组173例,心功能不全组123例,心功能不全组按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分为心功能Ⅱ级组(n=31),心功能Ⅲ级组(n=40),心功能Ⅳ级组(n=52)。应用尿酸氧化酶法测定血尿酸浓度。结果①心功能正常组血尿酸浓度(330.62±89.21)μmol/L,高尿酸血症发生率21.97%;心功能不全组血尿酸浓度(415.63±100.30)μmol/L,高尿酸血症发生率50.41%(P0.01)。②心功能Ⅱ级亚组血尿酸浓度(362.37±101.01)μmol/L,高尿酸血症发生率25.81%;心功能Ⅲ级亚组血尿酸浓度(389.12±100.37)μmol/L,高尿酸血症发生率35.00%;心功能Ⅳ级亚组血尿酸浓度(427.21±98.33)μmol/L,高尿酸血症发生率82.69%;各组间血尿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血尿酸水平升高,血尿酸水平与心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0~80岁高血压病人140例,行血压及血尿酸水平检测,分析高血压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结果]60-80岁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及伴发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血压正常门诊病人,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与60岁以下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及伴发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存在一定关系;高血压治疗同时不能忽视血尿酸检测及高尿酸血症的治疗,降低高血压病病人血尿酸能减少高血压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6687名机关人员血尿酸水平及其与高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机关人员的血尿酸水平厦其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江苏无锡地区部分机关中6687名工作人员的系统体检,计算不同性别的血尿酸水平分布厦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分析不同尿酸水平的高血压的患病率。结果 ①66.97%男性血尿酸浓度在第三、第四分位组;81.06%女性血尿酸浓度在第一、第二分位组,男性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女性(P〈0.01)。②高尿酸血症发生率随年龄增高而增高,60岁以前均为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1);60岁以后女性高尿酸血症发生率迅速升高,男女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③随着血尿酸水平升高,高血压惠病率增高。男性高尿酸血症组中65.72%伴有高血压,女性高尿酸血症组中62.50%伴有高血压。结论 男性血尿酸水平高于女性,随着年龄增高,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增高,高血压的患病率随着血尿酸水平升高而升高,高尿酸血症是机关工作人员的常见病,高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密切相关,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老年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特点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老年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特点及治疗探讨如下。 1流行病学研究我国对高尿酸血症流行病学的研究多集中在沿海地区,人选病例以干部健康查体居多。多项研究显示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较前明显升高,发病人群主要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2005年刘湘源等以1500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研究显示,老年人高尿酸血症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7.6%,且随着年龄组年龄段的增高,高尿酸血症的人数占各年龄组人数的比例及各年龄组的血尿酸平均水平也逐渐增高,提示年龄可能是影响老年人血尿酸水平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高尿酸血症是肾内科门诊常见病,本研究拟分析在肾内科门诊就诊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治疗现状、血尿酸达标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分析,纳入2019年4月至2020年7月期间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门诊就诊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的治疗方案及血尿酸控制情况,分析患者血尿酸达标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高尿酸血症患者1499例,平均年龄55.9±17.7岁,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小于60mL/min/1.73m2者752例(50.2%)。1246例(83.1%)患者使用降尿酸药物治疗,30岁以下患者药物治疗率较低(P<0.01);相较于肾功能减退的患者,肾功能正常的患者药物治疗率较低(P<0.01)。平均血尿酸水平431.5±118.3μmol/L,血尿酸达标率46.4%,男性44.1%,女性5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对于其他年龄组,30岁以下男性患者血尿酸达标率更低(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尿酸控制与患者年龄、性别有关,男性及30岁以下患者血尿酸更不易达标。结论:高尿酸血症是肾内科门诊常见病,且多合并肾脏基础疾病。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达标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需重视年轻、男性患者的高尿酸血症治疗和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尿酸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测定138例冠心病患者的空腹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ISI)、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与45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①冠心病组胰岛素、尿酸明显高于对照组,ISI明显低于对照组。②将冠心病患者分为高尿酸血症组与正常尿酸水平组二个亚组,高尿酸血症组TG明显高于正常尿酸水平组,HDL-C明显低于正常尿酸水平组。③冠心病患者血尿酸与ISI呈负相关关系。结论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增高与胰岛素抵抗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同时测定 80例冠心病患者和 80例正常人的血尿酸浓度。结果 与正常人相比 ,冠心病患者的血尿酸浓度明显升高 (P <0 0 1) ;冠心病患者中高尿酸血症所占的比例也明显升高 (P <0 0 0 1)。结论 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检测60例冠心病患者与15例非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发现冠心病患者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背景:大量研究充分证实高血压、血管性肾硬化、慢性全身炎症反应都是移植肾慢性失功的重要诱因.高尿酸血症与原发性高血压及血管性肾硬化有关,并且可引起全身炎症反应,那么肾移植后高尿酸血症发病及病变程度是否对移植肾远期功能有影响呢?目的:实验首次探讨肾移植前后高尿酸血症及其病变程度对移植肾远期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全军肾移植与透析治疗中心肾移植后肾功能恢复正常患者216例,男性146例,年龄(40.98±11.09)岁;女性70例,年龄(40.01±11.62)岁.为比较移植前后高尿酸血症对移植肾远期功能的影响,将病例分为4组:正常组、移植前高尿酸血症组、移植后高尿酸血症组、移植前后均高组.为比较移植后不同血清尿酸水平对移植肾远期功能的影响,将病例分为3组:血尿酸水平正常组、血尿酸水平高于正常但<500 μmol/L组、血尿酸水平>500 μmol/L组.观察移植前后高尿酸血症对移植肾远期功能的影响;移植后不同程度增高血尿酸水平对移植肾远期功能的影响.结果与结论:移植前男性患者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34.2%,女性患者为37.7%;移植后30 d肾功能恢复正常时,男性患者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36.2%,女性患者为42.4%,与移植前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女性患者肾移植后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高于男性患者(P<0.05).男女患者移植后血尿酸水平均高于移植前(P<0.01).随访3年时,移植前血尿酸水平对患者远期血肌酐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但移植后血尿酸水平持续增高者,远期血肌酐水平显著高于移植后血尿酸水平正常者.实验结果显示,肾移植后肾功能恢复良好患者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程度均高于移植前,尤其是在女性患者.移植后尿酸持续增高患者远期移植肾功能不如移植后尿酸正常患者,提示移植后高尿酸血症可能是导致慢性移植肾失功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时高尿酸水平对冠脉病变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入院的冠心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67例,检测其血尿酸水平,并采用高频超声检查颈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及斑块形成情况,根据CIMT分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及管腔狭窄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各组血尿酸水平,分析血尿酸水平与CIMT相关性。结果病例组血管超声显示内膜增厚21例,斑块形成28例,管腔狭窄18例。各组血尿酸水平及CIM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中3组血尿酸水平及CIMT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斑块形成组、管腔狭窄组均高于内膜增厚组,管腔狭窄组高于斑块形成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冠心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水平与CIMT值存在正相关性(P0.01)。冠心病合并高血尿酸可加重冠脉病变程度,促使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尿酸与动脉钙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该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17例,检测患者血尿酸以及相关临床指标,并采用多层螺旋CT测定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比较分析高尿酸血症组与血尿酸正常组患者各临床指标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相关性。结果 11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其中血尿酸升高患者68例,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58.12%;高尿酸血症组患者DBP、SB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CACs均较血尿酸正常组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性分析,血尿酸水平与患者TG、hs-CRP以及CACs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影响持续性血液透析患者重度血管钙化(CACs400)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hs-CRP水平、血尿酸水平以及高血压。结论持续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高尿酸血症发生率较高,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之间具有着密切联系,且高血尿酸水平是引发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预防需重视对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对肾移植术后高尿酸血症的护理干预对策及其效果.方法 对254例肾移植受者血尿酸水平进行监测,探讨促进肾移植受者血尿酸水平增高的因素,并探讨护理干预包括卫生宣教、饮食和生活指导、运动指导、服药指导等对改善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效果.结果 在肾移植受者中,高尿酸血症发生率达57.9%,与卫生宣教不足、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活动过少、某些药物使用等因素有关.结论 肾移植受者高尿酸血症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细致的术后护理干预措施可减少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以及需要药物降尿酸治疗患者的比率及药量.  相似文献   

16.
心血管疾病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方法:对21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血尿酸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心血管疾病患者性别、病种之间的关系.结果:伴高尿酸血症68例中,男性显著多于女性(P<0.01);高尿酸血症在各心血管病中分配比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高血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心血管疾病中,男性患高尿酸血症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血清尿酸水平升高,对高血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无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尿酸血症与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时的相关因素,探讨高尿酸血症与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方法T2DM患者289例,按照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组(82例)及正常尿酸组(207例),对2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尿酸与血肌酐、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压等有关(P〈0.05);T2DM并高尿酸者的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冠心病及肾脏病变的发生率明显升高。结论T2DM患者尿酸水平与多种因素相关,提示高尿酸血症是T2DM多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高血压伴高尿酸与冠心病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人高血压伴高尿酸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将112例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高血压伴高尿酸组29例;高血压伴血尿酸正常组83例。分别观察了两组冠心病的发生率及室壁增厚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血压伴高尿酸组冠心病发生率48%,与高血压伴血尿酸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伴高尿酸组冠心病患者室壁增厚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高血压伴血尿酸正常组的冠心病患者(P<0.05)。结论老年人高血压伴高尿酸患者冠心病的发生率高,更易合并室壁增厚。  相似文献   

19.
无锡地区男性高尿酸血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无锡地区男性高尿酸血症的发病及相关疾病的发生情况。方法2006年健康体检的男性人群9 399例,对其血尿酸、体质量指数、三酰甘油、胆固醇、血糖和血压的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98,P<0.01)。高尿酸血症组发生肥胖、高脂血症、高血糖、高血压显著高于血尿酸正常组(P<0.01)。结论男性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高尿酸血症易伴发肥胖、高脂血症、高血糖和高血压,临床上应重视高尿酸血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尿酸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及尿酸水平的变化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85例)和正常对照组(35例),比较两组间尿酸水平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的差异。同时对冠心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别嘌醇干预治疗4周,对比分析用药前后尿酸水平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的变化。结果冠心病组血尿酸、MPA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发现冠心病组血尿酸水平与血小板聚集率呈正相关关系(r=0.598,P〈0.05),冠心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服药后血尿酸、MPAR水平显著低于服药前(P〈0.05),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酸可激活血小板,促进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和释放,是冠心病形成及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