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精神病患者的显著特点之一是自知力缺乏,大多数住院患者否认自己有病,多是被动住院接受治疗[1],入院后有的患者会产生受迫害感而产生外越的意念或行为,这会影响患者的人身安全和治疗效果。因此,精神病患者外越行为的防范是精神科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工作[2]。1临床资料本文发生外越行为13例,均为重型精神病,其中,男1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外越行为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分析本科5年来21例患者发生外越行为的原因。结果:受精神症状支配、厌恶住院环境、抗议制度约束是引起外越的主要原因。结论:积极转变服务模式、给患者营造宽松愉快的环境、实施心理干预和健康指导及完善病房环境是防止发生外越行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精神病人是一类以思维、情感、意志行为异常为特征的特殊病人,性病是主要由性接触传染的疾病。精神病患者由于受精神症状的影响外走可能给社会和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一定危险,而精神病患者同时伴有性病时可能给社会造成更大的灾害,引起性病的传播。现就我病区一性病精神病患者外  相似文献   

4.
精神病人是一类以思维、情感、意志行为异常为特征的特殊病人,性病是主要由性接触传染的疾病.精神病患者由于受精神症状的影响外走可能给社会和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一定危险,而精神病患者同时伴有性病时可能给社会造成更大的灾害,引起性病的传播.现就我病区一性病精神病患者外走心理分析及护理应急方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王春霞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3):2861-2862
住院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未经批准,私自离开医院,即视为外走(逃跑)。精神病患者由于诸多因素,尤其受症状的影响发生外走,怎样预防患者外走是精神病房日常护理的重要环节,为了减少患者外走的行为发生,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现将我院精神科6年来发生的66例患者外走事件,从护理角度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外走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本次观察组共选择50例有外走行为的精神病患者作研究对象,就临床资料与同期收治的无外走行为的对照组50例精神病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外走原因,并制定护理对策。结果:观察组患者外走成功13例,占26%,其中男11例,女6例;外走未遂37例,占74%,其中男20例,女13例。提示外走与性别、体力等无关。但观察组患者BPRS量表中幻觉妄想、猜疑、敌对性及不合作因子评分统计示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外走行为因素包括医护人员接触不当、患者心理状态、病房环境、医院人员强制手段、患者家属接触不当、既往外走史。结论:精神病患者中,外走行为为严重的症状,潜在危害性较大,有复杂后果,也是引发医患纠纷的原因。采取有效监护措施,是减少精神科医患纠纷,提高精神科安全质量的关键,是精神科护理中的重要内容。本次通过分析精神病患者外走原因,并针对性制定防范对策,对降低外走事件率,提高患者安全性和护理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男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吸烟行为与抗精神病药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按照入组标准选择100位男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评估完成基本情况问卷、锥体外系不良反应量表(SAS)、静坐不能评定量表(BARS)、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及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吸烟行为与抗精神病药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样本吸烟行为的检出率(95%置信区间)为56.0%(46.3%,65.7%);SAS、BARS和AIMS评分越低的患者越容易吸烟(OR分别为0.60、0.75和0.70,P≤0.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吸烟缓解抗精神病药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梁德敏 《海南医学》2008,19(5):119-120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血糖浓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5例精神病患者进行血糖浓度的测定,并进行动态观察。结果精神病患者的血糖浓度在治疗3个月后明显升高,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血糖浓度升高也越明显。结论精神病患者血糖浓度在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变化明显,表明抗精神病药物对糖代谢功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由于受病情支配或其它原因的影响,均有可能发生外走行为[1]。外走行为会给患者及家属造成身心损害,因此应引起护理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回顾分析2005~2008年我院发生的住院患者外走行为,探究其原因、规律,以寻求有效的防范措施,提高护理质量。1临床资料2005~2008年我院住院患者5 560例,发生外走行为24起,占0.43%。其中,男性20例、女性4例,年龄18~46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疾病住院患者血糖代谢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疾病住院患者60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药物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值和空腹血糖受损的比例进行比较,并使用自制的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调查分析抗精神病药对住院精神疾病患者血糖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药物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值和空腹血糖受损比例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和空腹血糖受损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治疗前。结论:抗精神病药物会导致患者出现糖代谢异常,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住院患者年龄越大、病程越长越易导致患者出现糖代谢异常,非典型抗精神病类药物氯氮平导致患者出现血糖代谢异常的比例大于典型抗精神病类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积极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冲动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122例有冲动行为的精神病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将患者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对冲动行为的影响。结果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总的冲动行为发生率(16.3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80.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的护理干预减少了住院精神病患者冲动行为的发生,减少了冲动行为对精神病患者安全的威胁。  相似文献   

12.
精神病患者可能做出的攻击性行为一直严重威胁着其他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然而精神病患者出现攻击性行为通常是没有征兆的,隐蔽应较高,而且规律不好掌握、难以预料。可见,如何预防及管理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攻击性行为是精神科病房管理的一大难题。本文认为,要有效阻止患者发生攻击性行为就必须了解影响因素、摸清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13.
李椰 《中国医院》2011,15(12):73-74
目的: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外走行为的原因及方式,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强化精神科安全管理。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宁波市康宁医院2005年1月~2010年6月期间发生外走行为的26例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精神症状因素是引发患者外走的最重要因素,其次是环境因素,再次是管理因素。结论:认真评估住院患者病情,全面掌握病情,严格履行岗位职责是预防患者外走的前提;认真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病房环境设施及物品的安全检查,加强环境安全管理是防止外走的重要环节;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理风险意识,发现隐患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是预防患者外走行为发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朱蕾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7):2215-2216
目的:分析36例住院精神病患者藏药行为。方法:观察记录36例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藏药行为,分析患者藏药行为的阶段、藏药的部位和原因。结果:精神病患者藏药多发生在首次住院2周以内,藏药部位最常见的是舌下(50%)。藏药原因以疾病病理因素影响最常见(占55.6%),药物不良反应影响占30.6%。结论:护士应掌握精神疾病知识,严格执行护理查对制度,预防患者藏药行为的发生,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藏药行为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09例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藏药行为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藏药行为发生率为11.9%,其与精神病症状、疗效、自知力等因素有关。结论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藏药行为常见,应采取预防措施减少藏药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求医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影响求医行为的常见个体因素、精神病患者求医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攻击行为是指精神病患者在精神症状的影响下,突然发生的针对自身、他人和其他目标所采取的破坏性行为。我们对42例住院精神病患者的攻击行为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的特点和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山州 《中外医疗》2010,29(15):157-158
精神病患者的行为往往让人难以预料,由于幻觉妄想、心理功能紊乱及其它客观因素的影响,精神病人常发生暴力行为,在给病区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和威胁的同时也常常引起医疗纠纷。本文针对581例精神病患者的临床攻击行为进行分析,总结其暴力行为的特点,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对于今后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颖 《中国民康医学》2014,(22):117-118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恢复期流浪精神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79例恢复期流浪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执行常规治疗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以及自制治疗依从性量表对两组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患者在实施认知行为治疗六周后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及自制治疗依从性量表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坚持服药者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有效提高流浪精神病患者的认知行为和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藏药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通过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藏药行为产生的原因及藏药的方式,提出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患者藏药与无自知力、受疾病影响、药物副作用导致身体不适、缺乏精神疾病与药物治疗知识等有关。结论: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杜绝精神病患者藏药行为,保证药物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