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陶瓷头对陶瓷髋臼临床效果.方法 对41名(46髋)采用陶瓷头对陶瓷髋臼的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患者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 22个月(13~47个月).利用Harris评分方法 对所有髋关节进行功能评定.包括术前及最后1次随访.所有病人术后及最后1次随访均拍摄髋关节正侧位片,以记录有无假体松动、假体周围的骨溶解、透亮线、股骨矩吸收等情况.从而综合对术后效果进行评定.结果 最后随访时髋关节平均Harris评分87分(72~98分).手术效果优32髋(70% ) 、良13髋(28% ) 、差1髋(2% ); Greun 股骨分区,尤其是1 区和顶端无> 2mm 的透亮线及既往未见的新出现的透亮线,无假体迁移;髋臼侧Delee-Chanley 分区位置无改变,无宽度≥2mm 放射透亮带,髋臼无迁移或其他位置改变表现;没有翻修假体.整体手术随访效果优秀.结论 本研究中陶瓷-陶瓷的关节置换在植入后未观察到任何骨质溶解的表现,也无磨损和骨质融合的证据.陶瓷-陶瓷人工关节具有磨损小,组织相容性好等优点,是一种很好的临床选择.但同时也具有易碎,价高等缺点,对手术技术也要有一些特殊注意.  相似文献   

2.
氧化铝全陶瓷内衬对陶瓷头界面全髋置换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u HB  Cai YZ  Yan SG  Wang XH  Wu LD  He RX  Dai XS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7):3316-3319
目的 分析第三代氧化铝全陶瓷内衬对陶瓷头界面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1999年1月至2005年10月135例患者临床资料,共获得有效随访患者119例,共146例髋.其中髋臼侧均为羟基磷灰石(HA)涂层压配固定臼杯,股骨侧123例为非骨水泥HA近端涂层压配固定,23例为锥形光面骨水泥固定,所有假体的头臼界面均为氧化铝陶瓷头对全陶瓷内衬.进行最短时间5年以上,平均(72.9±10.9)个月的随访,对其进行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评估疗效.结果 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49.6±7.9)分提高到术后末次随访(91.7±3.0)分(P<0.05).以翻修作为终点的假体5年生存率为96.6%.1例因髋臼杯移位松动而翻修;1例出现外伤性股骨假体周围骨折,行翻修术;1例患者因轻微外伤后并发陶瓷内衬破损行翻修术;另2例因感染而翻修.此外,16例术中并发股骨侧截骨面皮质劈裂,延迟负重后无假体松动下沉;1例髋术中并发髋臼骨折,行保守治疗后髋臼无松动;2例术后出现脱位,保守治疗成功;2例出现非典型性关节异响,非手术治疗后消失.其余无论是骨水泥或非骨水泥假体,假体髋臼侧和股骨侧均固定稳定,假体周围无骨溶解,假体无明显松动和下沉.结论 第三代氧化铝全陶瓷内衬对陶瓷头界面假体用于初次全髋置换中期临床随访结果满意,但需要避免陶瓷界面特有的并发症,假体使用需要注意良好的临床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陶瓷对陶瓷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疗效。方法自2002年2月至2006年5月,我院共行16例22髋,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均使用stryker公司的陶瓷关节系统,22个关节均得到随访,年龄17-60岁,平均41岁,平均随房时间16个月。结果术前术后的harris评分均有转大提高,未发现假体周围破损,无翻修,无其他严重并发症,X线示:关节假体位置满意,无松动感染,未见明显骨溶解,骨化,缺损。结论对于年龄较轻髋关节疾病患者,陶瓷对陶瓷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短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陶瓷头对陶瓷臼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7月至2013年1月,采用陶对陶全髋关节置换治疗34例股骨头坏死。结果34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平均27个月。X线片示假体无松动,移位,破碎;优良率为91.2%。结论应用陶瓷头对瓷陶臼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坏死,减少磨损及骨溶解,减少假体的松动及翻修,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羟基磷灰石涂层假体行全髋置换术的中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35髋)接受用羟基磷灰石涂层假体行全髋置换术的患者,定期随访拍摄骨盆平片及患髋正侧位片进行影像学评估及髋关节功能检查。结果:本组均获得随访5年以上,终末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92.5分,术后X线片1年内出现股骨柄假体下沉(均<2mm)者5髋。所有股骨侧假体术后1年内复查在Gruen2区、6区上段出现典型的骨锚固征,终末随访股骨柄假体未出现骨溶解及假体松动表现。术后X线片髋臼初始固定良好,终末随访5例髋臼假体出现假体周围骨溶解伴松动,并行髋关节翻修术。结论:羟基磷灰石涂层股骨柄假体中期未出现骨溶解、假体松动表现。但髋臼假体出现多例假体周围骨溶解导致假体松动,中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直径第四代陶瓷假体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不稳定翻修术的疗效。方法应用大直径第四代陶瓷髋关节假体对18例青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发生不稳定病例进行翻修术,分析松动原因,并应用生物型假体进行翻修治疗。结果 18例患者随访时间6个月~18月,平均8个月。患肢功能良好,无髋关节疼痛,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4.6分,术后平均87.4分,X线复查髋臼及股骨侧均无松动发生。结论第四代大直径陶瓷假体可显著降低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后关节的脱位率。采用第四代大直径陶瓷假体进行髋关节翻修是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邱斌松  夏冰  毕擎 《浙江医学》2010,32(6):858-860
目的 探讨镶嵌植骨法髋臼重建在髋臼发育不良全髋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999年5月至2004年10月收治的38例(46髋)髋臼发育不良(CroweⅡ型22髋,Ⅲ型24髋)伴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自体股骨头镶嵌植骨法进行髋臼重建、全髋关节置换术,并与同期19例(25髋)采用自体股骨头加盖植骨法进行髋臼重建、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进行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随访末的植骨块吸收情况和Harri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无假体松动,分别出现1例、5例植骨块部分吸收,两组植骨块吸收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末两组Harris评分分别为(86.6±8.2)、(84.5±9.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髋臼发育不良全髋置换术中应用镶嵌植骨法重建髋臼,植骨块不易被吸收,中期随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髋臼骨缺损患者应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联合结构植骨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实验研究选择的实验对象是2010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接收并治疗的86例(共86髋)髋臼骨缺损患者,对抽取的髋臼骨缺损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联合结构植骨治疗,并对术后患者行髋关节X线检查并对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进行Harris评分。结果髋关节无明显骨吸收,植骨愈合占91.86%,8.14%患者表现为植骨边缘透亮带。手术前通过Harris评分进行评分,Harris评分为(34.89±6.64)分,手术完成后评分为(91.62±8.38)分,手术后髋关节功能中优良率为93.39%。结论针对髋臼骨缺损患者应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联合结构植骨进行治疗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在髋臼骨缺损中应用人工全髋置换术与植骨治疗期稳定性和安全性较好,评分较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荐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一代全陶瓷界面的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囊内移位的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6月,我科对37例37髋囊内移位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新一代全陶瓷界面的THA。利用Harris评分标准对术后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并观察是否存在异响。通过骨盆正位X线片,测量髋臼外展角和前倾角估算,同时观察有无脱位、陶瓷组件碎裂、骨溶解、假体松动等情况发生。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2年4个月。末次随访时Harris髋关节评分为89~100分。影像学检查显示髋臼外展角42°~44°,前倾角16°~22°。随访期间未发现脱位,无陶瓷组件碎裂,无骨溶解和假体松动情况发生,1例术后7个月短暂时间出现髋关节异响,避免过度活动后异响消失,关节功能良好。结论新一代全陶瓷界面的THA治疗囊内移位的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髋臼缺损时全髋置换非骨水泥髋臼的重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髋臼缺损时全髋置换术髋臼重建的手术方法。方法:因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失败等原因导致髋臼缺损的118例(125个髋)行全髋置换术或翻修术,应用非骨水泥髋臼,并采用加深髋臼、上移髋臼,大型髋臼填充或结构植骨等方法。118例中的102例(男37例、女65例)得到随访12个月至10年,平均62个月,另16例失随访。结果:根据Merle D‘Aubigne评分方法,优22例,良48  相似文献   

11.
雷军  王宇翔 《吉林医学》2012,33(11):2286-2287
目的:比较高龄股骨颈骨折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我院2009年1月~12月收治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6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各32例。结果:全髋组与半髋组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身体状况较好者可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全身情况较差、年龄相对较大者可选择半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用对照法研究金属垫块和颗粒植骨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就诊治疗的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后髋臼骨缺损并需行髋关节翻修患者4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颗粒植骨组和金属垫块组,各22例(22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影像学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金属垫块组手术用时明显短于颗粒植骨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颗粒植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属垫块组术后各区影像学评分均明显高于颗粒植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周、3个月以及6个月的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且金属垫块组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颗粒植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属垫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颗粒植骨组(P0.05)。结论:与颗粒植骨比较,金属垫块在治疗髋臼骨缺损中,能够有效缩短手术用时,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髋功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74例60岁以上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全髋关节置换术组与半髋关节置换术组,观察比较2组的手术效果。结果:按Harris评分标准,全髋组术后优良率达到半髋93.8%;组术后优良率达78.4%,随访12~78个月,平均37个月,单极与双极股骨头置换组之间结果没有明显的差别;人工股骨头置换后有5例需行全髋翻修手术;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中有2例发生双极之间脱位,7例出现假体周围骨溶解。结论:人工股骨头或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对于多种条件均可耐受的病人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可能会得到更有利的功能恢复,其余的病人仍然使用半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42例人工全髂关节置换翻修术前资料的系统回顾性研究。评价采取不同固定方法的假体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对行髋关节置换的42例实行了全髋翻修术,并对全部病例进行了术前X线评价及术中假体松动情况调查,并做X检验,判断不同假体固定方式对假体寿命的影响。结果:早、中期假体松动主要为非骨水泥型假体。骨水泥固定的假体与非骨水泥固定的假体远期均存在很高的松动下沉率,以骨水泥臼的松动为多数。髋臼侧骨溶解发生率以I区为高,股骨柄侧骨溶解发生率以股骨近端为最高。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生物性固定初期并不十分牢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骨水泥固定假体松动主要发生的远期,并且以髋侧骨水泥松动为主。  相似文献   

15.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原因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原因,评价全髋翻修术的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2月~2003年8月共进行了人工髋关节翻修手术28例(29髋),根据前次手术失败的原因进行分组分析。初次关节置换类型:人工股骨头置换19例(20髋),全髋关节置换8例,双杯髋关节置换1例。翻修原因;无菌性松动15例16髋,股骨头置换后髋臼磨损11例11髋,感染1例1髋,髋臼位置不良1例1髋。结果:平均随访2.4年。骨水泥翻修组26例,优良18例(69.1%),尚可6例(23.1%),差2例(7.8%),其中再翻修2例(7.8%)。非骨水泥翻修组,优良2例(66.7%),尚可1例(33.3%),无1例再翻修。结论:翻修的最常见原因为无菌性松动,人工股骨头置换后髋臼磨损也是翻修的主要原因之一,对较年轻的患者,如行假体置换,最好采用全髋关节置换。非骨水泥翻修疗效显著优于骨水泥翻修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非骨水泥型与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 将63例(103髋)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的患者随机分成行A、B两组,A组33例(58髋)行骨水泥型全髋置换术,B组30例(45髋)行非骨水泥型全髋置换术,平均随访时间为21.3(16~50)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Harris 评分优良率和术后假体松动发生率.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髋关节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A、B 两组Harris 评分明显提高,但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A组术后有6例发生假体松动,B组无假体松动病例,假体松动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预防假体松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骨溶解发生的特点,对照术前X线评估与术中发现,以利寻求更精确的骨溶解评估方法.方法:对6例非骨水泥全髋关节髋臼骨溶解及松动患者进行翻修手术.通过对术前X线的评估,初步了解非骨水泥髋臼骨溶解的部位和范围,并对由骨溶解造成的髋臼骨缺损进行Paprosky分型.术中明确骨缺损的真正大小和范围.并与术前放射学评估对比.结果:术前1例X线无髋臼骨缺损,术中发现为Paprosky Ⅰ型缺损,术前3例Ⅰ型缺损实际为Ⅱ型缺损,2例Ⅱ型缺损实为Ⅲ型缺损.3例Ⅱ型缺损进行了颗粒打压植骨非骨水泥臼固定,2例Ⅲ型缺损进行了颗粒打压植骨加强杯骨水泥臼固定,另外1例术前放射学评估无骨缺损的病例因聚乙烯臼磨损,在原来的金属臼内重新固定了1个骨水泥臼.6例患者经术后1年随访,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Harris评分平均为87分.结论:非骨水泥全髋关节术后,髋臼周围骨溶解,术前普通的放射学检查不能充分了解骨缺损的实际大小和范围,应该采用更精确的放射学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成人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自体骨结构性移植重建髋臼的疗效。方法 2007年8月至2010年5月手术治疗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Crowe Ⅱ、Ⅲ型患者21例(24髋),男3例(3髋),女18例(21髋),行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自体股骨头植骨重建髋臼,随访指标为Harris评分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Harris评分统计分析显示,术前与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骨愈合,无移植骨的吸收。结论 自体骨结构性植骨在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中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全髋置换术中髋臼骨缺损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琦  张先龙  蒋垚  翟伟韬 《上海医学》2002,25(Z1):20-22
目的报道全髋置换术中髋臼骨缺损的处理方法.方法1995年6月~2001年6月分别用大块结构植骨、颗粒骨植骨、颗粒骨植骨+cage或使用特殊髋臼处理78例全髋置换术中髋臼骨缺损.结果平均随访31.6个月,无论结构植骨还是颗粒植骨都能与受体骨愈合,除翻修和髋臼骨折骨缺损各1例外,均未发现髋臼松动移位现象.平均Harris评分从术前44分提高到术后88分.结论髋臼发育不良的骨缺损行结构性植骨,具有稳定髋臼、传递负荷的作用;全髋翻修时行颗粒骨植骨填补骨缺损,具有恢复旋转中心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自体股骨头结构植骨重建髋臼在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5年1月至2010年11月对髋Crowe分型在Ⅲ型和Ⅳ型的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25例31髋,34~69岁,平均52岁;Ⅲ型15例19髋,Ⅳ型8例10髋;采用结构植骨重建髋臼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行股骨头结构植骨,保证覆盖率的基础上,于真臼或近真臼水平重建髋臼并安装假体。术后行影像学检查和Harris评分。成功随访23例29髋,平均随访5.1年。结果 植骨愈合良好,无植骨塌陷,1例1髋术后脱位,所有病例无假体松动发生。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4分,术后1年平均89分,最后1次随访平均88分。结论 应用自体股骨头结构植骨,满足覆盖率前提下在真臼位置重建髋臼行全髋关节置换,对髋臼发育不良的患者术后髋关节的功能具有安全有效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