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浅析麻风康复患者回归家庭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采取个别交谈和心理评估法,分析影响麻风患者回归家庭的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影响麻风康复患者回归家庭的主要原因为经济问题和社会家庭歧视问题。结论:应从经济、社会观念、疾病本身等方面分析麻风康复患者未能回归家庭的影响因素,确定相应对策,帮助其早日回归社会和家庭。  相似文献   

2.
<正>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是焦虑障碍的亚型之一,其基本特征是对诸多事情和活动表现出过度的焦虑和担心~([1]),可伴随有多种躯体症状,亦可与其他慢性疾病共病,导致学习、工作、社交等多方面社会功能受损。Wittchen HU等~([2])研究显示,GAD的患病率为1. 9%~5. 1%,女性高于男性。GAD的相关影响因素来源于社会人际、家庭、工作等多方  相似文献   

3.
心理和精神与疾病的关系非常密切,由心理和精神因素导致的疾病统称为心身疾病,其定义是心理和精神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预防、治疗及转归等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一类躯体疾病。许多皮肤病的发生和发展也与心理和精神因素有关,在各种外来社会因素作用下使人心情紧张、焦虑、情绪不良时,皮肤对瘙痒的感受就会特别敏感,现代医学已证实许多的皮肤病如神经性皮炎、银屑病、斑秃、拔毛癖、咬甲癖等均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很大的关系,这些皮肤病统称为身心皮肤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成人痔病流行病学特点、中医辨证分型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法,抽取1000例宁夏回族自治区城市和农村的回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生活和工作方式、饮食习惯和痔病患病情况。结果:痔病总患病率为52.4%,中医辨证分型中湿热下注证患病率较高,风伤肠络患病率较低。不同生活、饮食、工作方式和心理状态、排便习惯对痔病患病率有较大影响。城乡居民中平均20.7%接受过肛肠疾病的宣传教育城市居民治疗率高于农村居民。结论:宁夏回族成人痔病患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痔病的发生与特殊的饮食、生活方式及心理状态、排便习惯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正中医称不寐为"不得眠""不得卧"等,俗称"失眠",是指患者由于睡眠时间和质量的下降,影响其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我国中老年人失眠患病率约为47.2%,其中男性患病率约为49.2%[1]。导致男性睡眠障碍的主要因素包括机体老化因素、躯体疾病、社会家庭因素、睡眠卫生不良、环境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等,其中前列腺增生及其产生的心理因素约占50.67%[2-3]。针刺疗法作为中医传统疗法治疗不寐疗效肯定。笔者采用电针肾俞、  相似文献   

6.
青光眼(glaucoma)是世界范围内首位的不可逆致盲眼病,是一组威胁和损害视神经视觉功能,主要与病理性眼压升高有关的临床征群或眼病。由于青光眼致盲的不可逆性,为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及精神负担。在我国非选择性人群,原发性青光眼的患病率约为0.52%,而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接近1%。是我国主要的青光眼类型。通过对原发闭角型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后发现虽然原发性青光眼为眼部疾病,但影响疾病进程的危险因素诸多。  相似文献   

7.
正高血压是一种全身性慢性疾病,其特征是以动脉压力升高,并且易导致心脏、脑、肾脏、眼、外周血管等靶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损害。中国心脏大会公布"十二五"高血压抽样调查中国50万高血压调查数据显示:高血压患病率为23%,知晓率为42.7%,控制率为14.5%。高血压属身心疾病统筹,慢性心理社会压力可能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但二者的关系仍存在争议[1]。在调查高血压患者的精神症状研究中,揭示了焦虑/抑郁和高血压之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和竞争意识越来越强,心身疾病的患病率也逐年升高,严重危及人类健康。所谓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引起重要作用的具有躯体病理形态变化的一类疾病。经过统计,发现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日趋增多。临床实际工作中,许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受社会因素和病人心理活动影响很大,这就给临床医生带来了新的课题。要想正确的诊断和治疗病人就得了解病人的心理因素,甚至造成这种心理改变的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9.
试论环境与心理之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环境对个体心理的发育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同个体心理,生理有直接的关系。在探讨相关的疾病时,既要强调生物学等自然因素,更要重视人的社会文化环境,超越了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范围,就会引起脏腑,经络,气血功能紊乱,导致疾病。我们通过对1例符合CCMD-2-R诊断同性恋(男性)患者,进行全面、详细的追踪调查,从家庭背景,父母关系,经济条件,生活环境及其它综合成家庭调查发现家庭结构类型,父母独身与否,特别是家庭环境,父母的教育方式,亲子关系,对个体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祖国医学…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压力也在不断增加,人口、家庭结构发生变化,人们心理应激因素不断增加,精神卫生问题不断出现。该文中主要对社区精神卫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给出解决对策,人们的精神卫生问题关系着社会生活的稳定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需要相关部门联合进行调整,希望通过该文的研究分析,提高社区精神卫生康复工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复发的相关因素,为降低复发率提出干预措施。方法:通过自制的复发因素调查表,调查首次住院与再次住院患者的有关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首发与复发患者在自知力、服药依从性、药物副反应、个人经济差、家庭成员的认知度、家庭经济差、配偶不关心、有社会歧视、环境因素好、医疗保险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结论:影响精神分裂症复发的相关因素很多,各种因素之间互相关联,互相影响,虽然个人因素在疾病复发起主要作用,但家庭和社会因素对疾病复发起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并给予适当心理疏导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做好透析患者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消除患者自我厌烦、自我否定的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结果血液透析患者心理问题显著高于一般人群,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相关因素包括:抑郁状态、家庭等。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较低,抑郁状态等是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疾病的同时,还应积极地、有针对性地为血液透析患者提供心理疏导,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李如英 《江苏中医药》2015,47(11):44-45
<正>情志病是指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归和防治的过程中,精神情志因素起主要作用,以及以情志异常为主要症状表现的一类疾病,包括心理疾病、精神疾病、心身疾病及一切功能性疾病[1]4。随着现代社会科技水平的快速进步及经济水平的迅速发展,来自生活、工作和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应激因素不断加剧,由社会及心理等多种因素导致的情志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成为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1]5。中医学通常将情志病分为2类:一类是以躯体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尿毒症患者自我感受性负担的影响因素,其中疾病因素,社会及经济因素,家庭因素,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对尿毒症患者自我感受性负担影响最大,尿毒症患者自我感受性负担与疾病的严重程度、自我护理能力和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呈正相关,与经济承受能力,家庭及社会支持状况等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环境对中小学生呼吸系统健康影响,筛选主要影响因素。方法:运用环境流行病学方法,以面询式调查问卷进行呼吸系统疾病和症状调查,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城区学龄儿童支气管炎、哮喘、肺炎的患病率高于农村学龄儿童。结论:家庭周围有交通要道、工厂废气以及取暖方式、家庭燃煤是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肠易激综合征(IBS)患病率及致病相关危险因素,为高职在校生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98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获得有效问卷960份,有效率为97.76%。IBS总患病率为12.81%(123/960),男女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卫生类、二年级大学生IBS患病率显著高于卫生类、一年级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胃肠道感染、食物过敏史、精神心理异常、服NSAID史等因素与IBS高度相关,其OR值均大于1。结论 IBS是在校大学生的常见及多发病,高校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在校大学生的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工作。  相似文献   

17.
1现代预防保健医学要解决的问题 健康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和生活工作的基本前提,健康长寿是每个人追求物质和精神生活的目标,是整个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体现。进入21世纪以后,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不再主要是细菌、病毒或是分子化学因素,而与环境、老龄化、城市化、生活习惯、心理状况、社会、家庭等因素有关。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界定为“没有疾病或虚弱状态,而且是身体、心理、社会行为的良好适应”。现代“健康”是一个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完好的社会适应性的综合概念。衡量一个现代人的素质也不仅仅  相似文献   

18.
产后抑郁症已成为女性产褥期最为常见的神经精神类疾病,是心理、生理、社会、环境、家庭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大大增加了治疗的难度。近年来,以中医药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在女性产后抑郁症治疗中呈现出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副作用小等优势,在提高产后妇女的身心健康、家庭和谐与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意义。本文从产后抑郁的发病机因、中医药治疗疗效及其分子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国内外相关的进展情况,以期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的产后抑郁症的治疗方案,为研究产后抑郁的发生、发展与治疗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手术后疼痛的原因,包括身体部位的伤口、体位、精神因素,还有受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条件、家庭态度等,均会影响疼痛的程度、范围及持续时间.制订了减少手术后疼痛的措施及护理干预,同时提出护士对术后疼痛患者实施护理过程中应从社会、心理、生理等方面进行护理.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老年患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具有独特性,对手术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因此,应对老年手术患者施以特殊心理护理,在围手术期稳定其心理,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疾病的康复[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