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武文卿 《中国招标》2015,(24):27-28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特别是今年以来,下行压力明显。海内外各种观点、看法都莫衷一是。近日《经济日报》记者走访了多位英国的经济学家,他们对中国的经济走势大都保持乐观,认为中国经济将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2.
【美国《华尔街日报》7月31日】上周世界股市的动荡不应该让我们忽略世界经济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空前增长的事实。世界增长率已经连续3年接近5%——这是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最高的水平。但目前的情况和那个时代有着根本不同:在上世纪60年代,超过世界2/3的人口因为他们的政治制度而被排除在全球经济之外。在过去20年,中国、印度、前苏联、东欧和非洲已经加入了全球经济。  相似文献   

3.
【美国《华尔街日报》10月25日】中国经济释放出的巨大魅力让全世界的投资者都很难抗拒。对中国自己来说,通过鼓励海外直接投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等一系列举措,中国吸引到了大量资本,也学到很多知识和经验,而享受中国廉价劳动力之惠的外国投资者在中国大都能实现两位数的增长。不过,这场皆大欢喜的姻缘现在也遇到了问题。  相似文献   

4.
【美国《华尔街日报》5月1日】中国经济显然已从去年第四季度的惨状中恢复过来。当时,许多行业的增长都戛然而止。而现在,建筑工地的轰鸣声甚至比以往还要响亮。事实上,一些人已经在说中国推出了历史上最成功的经济刺激计划。  相似文献   

5.
【美国《华尔街日报》4月19日】欧元和英镑兑美元汇率的稳步上扬预示着乐观人士早就期待的一种局面即将出现欧洲各国经济普遍表现良好,足以抵消美国经济增长放缓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美国《华尔街日报》3月12日】在驱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中国经济一直依赖其中两驾,而现在似乎只剩下一驾了。  相似文献   

7.
《重庆与世界》2014,(7):6-6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5月13日发表题为《别指望中国经济会崩溃》的文章,作者为美国高频经济信息社创始人兼首席经济学家卡尔·温伯格.文章称,多年来,唱衰中国经济一直是个流行的话题,却始终未能应验.人们何时才会对这种屡屡落空的预测感到厌倦?  相似文献   

8.
《海外经济评论》2006,(5):41-43
【美国《华尔街日报》2006年1月23日】本周全球商业精英将齐聚瑞士,参加在那里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年会,而人们对欧洲经济复苏的乐观情绪也随之高涨,这在科技泡沫破灭后还从未出现过。不过别指望欧洲能肩负起振兴全球经济的重任。  相似文献   

9.
《海外经济评论》2005,(17):9-13
【美国《华尔街日报》4月13日】中国经济的巨大成功投射在一个普通家庭身上,显现出来的是日益让人忧虑的、家庭关系的疏离。  相似文献   

10.
《海外经济评论》2007,(52):10-11
【美国《华尔街日报》12月18日】世界银行(World Bank)重新修订的全球经济统计报告显示,如果按照美元购买力计量,中国经济规模较此前估计的缩水了40%左右。  相似文献   

11.
【美国《华尔街日报》5月25日】中国经济似乎正在丧失增长动力,一些经济领域在一度出现井喷式增长后,目前显现了增速放缓迹象,不过经济学家们说,现在就断言中国的经济复苏已经终止还为时尚早。  相似文献   

12.
《海外经济评论》2005,(13):15-17
【美国《华尔街日报》3月22日】 骤然间,中国经济再度提速。过去的12个月里,中国采取了一连串的措施来给经济降温,包括进行9年来首次加息。但是,眼下有迹象表明,其经济增长速度再次冲高。  相似文献   

13.
《海外经济评论》2006,(32):17-18
【美国《华尔街日报》8月2日】一夜之间,中国经济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月公布的令人瞠目的经济增长数据让投资者担心,如果这种高速增长步伐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遏制,中国政府可能被迫采取更强硬的措施,从而导致经济出现另一轮下跌。所幸,目前的情况还未糟糕到那种程度。  相似文献   

14.
【美国《华尔街日报》12月3日】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最常见的担心都与经济的几大重要结构性失衡有关,如投资过度、消费不足、庞大而持续的经常账户余额等。一些中国经济观察家甚至预言,如果这些结构性失衡问题得不到解决,  相似文献   

15.
【美国《华尔街日报》10月1日】几年来,中国和其他地区的经济决策者一直有这样一种强烈的担忧,那就是中国草率地致力于通过投资和出口推动经济增长,这不仅加剧了通货膨胀,还污染了环境、惹恼了贸易伙伴。但最近几个季度,情况出现了新的变化。部分原因是随着美国和欧洲的经济表现低迷,中国自己也开始出现经济增长放缓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美国《华尔街日报》3月6日】了起伏波折,出现W型复苏。这一次,长,应该是两会关注的最重要问题。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在复苏中经历中国经济如何避免类似的波折.  相似文献   

17.
《海外经济评论》2006,(24):28-29
【美国《华尔街日报》6月1日】截至3月31日的第四财政季度,印度经济增长率达到9.3%,显示出堪与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媲美的迅猛势头。  相似文献   

18.
《海外经济评论》2006,(11):22-23
[美国《华尔街日报》3月4日]无论用哪一种标准来衡量,几乎都可以说中国25年来的经济自由化进程是非常成功的。但许多欧洲人和美国人却对此忧心忡忡,担心自己又多了一个强有力均竞争对手。正是西方对中国的贸易偏见阻碍了贸易自由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美国《华尔街日报》12月31日】最近关于经济的消息一直很郁闷,目前大家几乎普遍认为,经济形势会进一步恶化,然后才会好转。一般看法是,本轮经济衰退的持续时间、影响程度及长期危害都将超过大萧条以来的任何一次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20.
【美国《华尔街日报》2月1日】中、美两国经济究竟存在多大程度的依存关系?如果美国经济打喷嚏,是否中国经济就会感冒?乍听起来,这或许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且答案也很简单。你只要算算现在美国每年从中国进口多少商品,然后假定进口增幅减半,立刻就能看出美国经济放缓对中国的影响来了。让我们再稍微具体一点,来个最坏的假定——假设美国从中国的进口年增幅从20%降到5%,那么,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幅将从10%降到8%,也就是减少两个百分点。这个幅度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