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某油气悬挂系统连杆断裂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某油气悬挂系统连杆进行痕迹分析、断口宏微观观察、组织和性能检查及温色对比等试验的基础上,对连杆的断裂性质及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连杆的断裂性质为双向弯曲应力作用下的疲劳断裂,球支撑与铜碗之间的异常摩擦是造成连杆断裂的主要原因,连杆截面过渡处的应力集中、材质强度不够等也对断裂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化学分析、扫描电镜观察、力学性能测试和金相检验等方法对断裂的柴油机主连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主连杆的断裂属疲劳断裂;主连杆表层的脱碳层以及表面凹坑、折叠、裂纹等缺陷的存在是导致主连杆疲劳断裂的主要原因;基体组织中铁素体的存在则对疲劳裂纹的扩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某企业乙二醇回收气往复式压缩机连杆大头盖及其紧固螺栓发生了断裂事故。对该连杆大头盖和紧固螺栓进行了断口宏观形貌、材料化学成分、扫描电镜、显微组织等的检验分析。结果表明:造成此次压缩机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压缩机连杆螺栓预紧力不足导致连杆两瓦之间存在间隙,造成该部位螺栓表面产生微动磨损诱发裂纹源,产生疲劳断裂,进而导致连杆大头盖断裂、连杆发生弯曲变形。  相似文献   

4.
故障发动机被拆解后发现固定连杆轴瓦的螺栓发生了断裂,通过对断裂失效螺栓件进行宏观观察、化学成分分析、金相组织分析、力学性能测试及SEM断口形貌观察,确定了螺栓断裂的原因。结果表明,连杆螺栓断裂失效的主要原因是调质处理过程中回火不完全,组织中存在淬火马氏体,以及螺栓在滚丝过程中存在微裂纹缺陷,引起低周疲劳断裂。  相似文献   

5.
500GF-3RJ型燃气发电机组的连杆,仅仅运行了60 h后突然发生断裂,进行了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及扫描电镜断口分析,并对连杆进行了应力分析。结果表明,连杆螺栓连接加工表面转角的过渡圆角处存在粗糙的加工刀痕,在连杆转角部位产生了很大的应力集中,是导致连杆发生疲劳断裂的主要原因,而失效连杆的金相组织中存在铁素体和魏氏组织引起硬度及强度的降低,对连杆疲劳裂纹的萌生和扩展起到了加速作用。  相似文献   

6.
直升机尾桨连杆组件失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升机在飞行降落时尾桨操纵连杆发生断裂,对断裂的尾桨连杆组件损伤及磨损情况进行外观检查,宏微观观察分析连杆断口,并对连杆的材料成分、金相组织和硬度进行检查。结果表明:连杆的断裂性质为疲劳断裂,疲劳起源于螺纹根部,疲劳区占断口总面积80%以上;连杆端部的球轴承产生了异常的磨损。分析认为:由于连杆端的球轴承产生了异常的磨损,导致其对连杆的限位功能不良,连杆发生轻微偏转使连杆上形成了附加的弯曲应力。该应力与连杆上的工作应力叠加,造成连杆发生了疲劳断裂。此外,对连杆硬度的检测表明连杆的硬度仅为HRC 22.7,说明其强度较低,疲劳抗力较差,也是连杆容易发生疲劳断裂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李春光  姜涛  张卫方 《金属热处理》2007,32(Z1):349-352
某连杆在装配后的校直过程中在截面突变处发生断裂.连杆材料为9Cr18,车加工后经淬火 回火处理.对连杆的断口进行了宏微观观察和能谱分析,检查了连杆的金相组织和硬度,并在实验室模拟试验中再现了故障.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连杆的断裂性质和断裂原因.试验结果表明,连杆断裂起源于台阶根部的截面突变处,断口以韧窝 第二相粒子的特征为主,断裂性质为过载断裂.分析表明,连杆硬度过高导致的脆性和大量碳化物的存在是导致连杆断裂的主要原因;连杆截面突变处的应力集中也对连杆的过载断裂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发动机连杆螺栓发生断裂失效,通过断口宏微观观察、金相组织检查、硬度及拉伸性能测试、螺纹尺寸测量和化学成分分析,对连杆螺栓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螺栓的断裂性质为疲劳断裂;螺栓的金相组织及化学成分未见异常,硬度及拉伸性能符合要求,螺纹尺寸不符合标准要求。综合分析认为:螺栓发生松动是螺栓断裂的根本原因;螺栓松动与装配时预紧力过小和螺纹直径偏小有关。针对断裂原因,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柴油机机损事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探伤、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方法对柴油机中破断部件的微观组织及断口进行了分析,并测定了这些部件的力学性能与化学成分,结合柴油机工作原理对柴油机发生故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机损事故主要原因是连杆材料成分、组织与性能不合格导致连杆定位齿上出现裂纹,从而引发短臂处连杆螺栓早期疲劳断裂。  相似文献   

10.
汽车发动机连杆断裂失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化学分析、扫描电镜观察和金相检验等方法对断裂的发动机连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连杆表层的脱碳层是导致连杆疲劳断裂的主要原因,基体中网状铁素体则助长疲劳裂纹的扩展.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
某型号柴油发动机发生捣缸现象,经拆解检查,系内部连杆断裂所致。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连杆断面形貌,分析了连杆断裂模式;对其化学成分以及拉伸、冲击、硬度等性能进行了检测;并对断口及其附近的组织和各微区的硬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连杆内螺纹表面粗糙降低了材料疲劳极限,在局部较大的工作应力作用下,从大头与杆身过渡位置的内螺纹底部优先起裂,并向两侧扩展至瞬断,并引发发动机捣缸。  相似文献   

12.
某柴油发动机活塞连杆机构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拆解后发现缸套、活塞和连杆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断裂失效。通过断口宏观检验和微观分析、化学成分分析和显微组织检验等手段,结合零件生产工艺流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连杆是引发此次连锁故障的肇事件,缸套与活塞为受牵连件。连杆表面存在由喷丸工艺不当造成的折叠缺陷,因应力集中而诱发了材料最初的疲劳损伤;同时显微组织不良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连杆的整体强度。在复杂的循环应力及较大的惯性力作用下,连杆发生高周疲劳断裂,并引发缸套、活塞的相继损坏。  相似文献   

13.
对工作了7200 h柴油发电机组断裂连杆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断口观察、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检验.结果表明,连杆属于疲劳断裂,断裂失效主要由折叠裂纹引起.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汽车厂家用轮胎螺栓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断裂的问题,使用金相显微镜、洛氏硬度计、原子荧光光谱仪、碳硫仪等仪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轮胎螺栓断裂是由于受力不均,局部存在应力集中,致使杆部受挤压产生变形和磨损,诱发了疲劳裂纹的萌生。在交变应力的继续作用下,疲劳裂纹进一步扩展,最终导致疲劳断裂。  相似文献   

15.
柴油机连杆断裂失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明 《热处理》2002,17(1):46-48
本文通过对断口的宏观、微观分析确定了连杆的失效是由于应力集中引起的高周疲劳断裂,并通过对连杆材料的金相分析,成份分析和力学性能分析,讨论了热处理对连杆材料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王荣 《物理测试》2009,27(1):42-0
采用直读光谱仪、显微硬度机、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分析手段,对失效的汽车发动机活塞连杆总成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断裂首先发生于连接大盖,裂纹源位于凹槽端面底部应力集中严重的过渡R处,该处还存在加工刀痕,更加剧了应力集中程度。连杆总成在承受了多次反复冲击载荷后,在该处首先产生了裂纹源,发生了疲劳断裂,之后连杆总成正常运动状态受到破坏,连接螺栓接着发生了一次性韧性断裂。  相似文献   

17.
利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对结晶器铜板固定螺栓断裂失效进行检验分析.检验分析结果表明:是焊接缺陷导致固定螺栓早期开焊断裂失效.  相似文献   

18.
非金属夹杂物对钢帘线盘条抗拉强度及断裂行为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盘条中非金属夹杂物的形态与类型及其对盘条使用过程中断裂行为的影响,并测试了盘条的抗拉强度。盘条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断裂,断口呈杯锥状和撕裂状。裂纹萌生于非金属夹杂物与基体的界面处;在后续的拉拔或捻股过程中,裂纹沿着夹杂物快速扩展,导致钢丝断裂。  相似文献   

19.
W2Mo9Cr4VCo8推杆断裂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2Mo9Cr4VCo8(M42)推杆在工作中发生断裂,将断裂的、试验后未断裂的三根及未进行试验的,共5根同规格的推杆进行对比,通过扫描电镜微观形貌、硬度、金相组织进行分析。并将完好推杆进行人为弯曲断裂试验,与原断裂推杆断口进行对比。结果表明,M42推杆为过载断裂,断裂原因与推杆端面加工磨削不当导致端面截面尺寸比标准尺寸偏小有关。截面尺寸变小后,紧靠推杆的钢球与该端面撞击后发生偏差,导致推杆除了承受压应力还叠加了弯曲或扭转应力。建议进一步分析异常应力的来源,并加强控制推杆端面的截面厚度的尺寸。  相似文献   

20.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宏观分析方法对内燃机车破断的部件进行分析,测定了一些部件的力学性能,结合柴油机的工作原理对机损事故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机损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连接活塞钢顶与铝活塞裙的下穿螺栓在服役期间发生蠕变与疲劳断裂,造成活塞运动不正常使连杆螺栓疲劳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