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综合信息     
《社区医学杂志》2012,(11):18-18
<正>我国将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方式改革近日,卫生部下发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方式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是通过推行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核心是由后付制转向预付制,实现医疗机构补偿机制和激励机制的转换。主要内容是:(一)门诊费用支付改革。在乡(镇)、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推行以门诊费用总额预付为主的支付方式改革。门诊总额预付是新农合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在科学测算的基础上协商确定年度门诊费用预算总额的一种付费方式。预算总额用于购买乡(镇)、村级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一  相似文献   

2.
现在多数地区医疗保险部门实行按医疗项目付费,但总额预付制也已经在一些先行地区试行,医疗保险部门依据确定的费用总额,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支付病人的医疗费用,不再按医疗项目收费标准进行结算。另外,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在一些地区都有试行。付费方式的改变,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收入的会计核算方法必须与之相适应。现根  相似文献   

3.
自2011年人社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的意见》以来,各地根据"探索总额预付办法"的要求,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总额预付方式试点。按照《意见》要求,门诊探索实行按人头付费为主的付费方式,住院及门诊大病实行按病种付费为主的方式,暂不具备实行按人头或按病种付费的地方,作为过渡方式,可以结合基金预算管理,将现行的按项目付费方式改为总额控制下的按平均定额付费方式。  相似文献   

4.
2011年6月,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在《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保险付费方式的改革意见》中提出的推进付费方式改革的任务目标是:逐步形成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发展相适应,激励与约束并重的支付制度,探索总额预付,结合门诊统筹的开展探索按人头付费,结合住院门诊大病的保障探索按病种付费。  相似文献   

5.
要对不同的医疗服务实行不同的支付方式。对住院患者实行按病种付费的方式,对门诊患者实行总额预付或按人头付费(也可二者结合使用)相结合的支付方式。这两种支付方式实际上都是针对每种疾病支付固定的治疗费用的支付办法。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的意见》,提出当前推进医保付费方式改革的任务目标是:结合基金收支预算管理加强总额控制,探索总额预付;在此基础上,结合开展门诊统筹探索按人头付费,结合住院门诊大病保障探索按病种付费。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日前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的意见》,提出当前推进医保付费方式改革的任务目标是:结合基金收支预算管理加强总额控制,探索总额预付;在此基础上,结合开展门诊统筹探索按人头付费,结合住院门诊大病保障探索按病种付费。  相似文献   

8.
由于新农合不同管理模式所涉及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及战略利益诉求不同,其支付方式必然有适宜性选择.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经对常见五种医保支付方式及新农合3种管理模式涉及的主要利益相关者与利益诉求比较分析,从国家战略诉求及多方均衡利益最大化的视角,研究提出卫生部门主管并经办模式,门诊应选择按人头付费方式,住院按病种付费+服务单元付费组合方式;劳保部门主管并经办模式,门诊应选择总额预付制方式,住院按总额预付制+病种付费组合方式;政府委托商业保险机构经办模式,门诊应选择总额预付制+服务单元付费,住院按总额预付制+服务单元付费的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9.
正2012年,四川省卫生厅、发改委、财政厅联合下发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方式改革的文件。要求县(市、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以下简称"新合办")对定点医疗机构支付方式由过去单纯的按项目支付方式改为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相结合的综合支付方式改革;医疗机构对新农合病人仍按各县(市、区)确定的补偿比例对患者即时报账。这项工作是2012年医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精神卫生机构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现状,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采取典型抽样的方法分别对我国3个省9家精神卫生机构进行调研,收集各机构医疗保险的相关数据,并对医院管理人员、相关科室负责人、医护工作者进行深入访谈。结果医疗保险的支付方式主要以按服务项目付费、总额预算制、按床日付费、按人头付费为主,不同的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各有利弊。结论医保支付方式应由单一向复合支付方式转变,针对精神卫生机构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制定总额预算标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不同支付方式下住院患者的医疗费用构成及变动趋势,为控制医疗费用过快上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用Excel建立数据库,从支付方式的使用情况及费用构成方面进行分析处理。结果住院患者支付方式以社保和自费居多,商业保险较少;人均医疗支出费用中公费医疗最高,大病统筹和社会保险次之,最后是自费医疗。7年中社保患者比例逐年增加,但人均医疗费用增长缓和。各种支付方式下药品费用均占较大比重。结论社会医疗保险体系正逐步步入正轨,补充医疗保险的作用仍有待发挥,药品费用是住院患者医疗费用的主要构成。今后要加快公费医疗改革,并进一步完善医药卫生体制配套措施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起付线与自付比情况。方法采用描述性和推断性分析方法对全国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起付线、自付比情况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职工医保起付线高于居民医保,职工医保自付比低于居民医保;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职工医保起付线、居民医保起付线和自付比均低于二三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医保起付线、自付比在东、中、西部地区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两种城镇医保补偿水平差距较大,可适当提高居民医保补偿水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医疗保险补偿水平高于二三级医院,应根据东、中、西部地区经济情况调整当地医保补偿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医联体互联网医院支付结算系统的建设旨在落实“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建设,落实分级诊疗和资源下沉,降低医疗费用,提升居民幸福感。方法:根据该地区及医院的实际情况,某省级人民医院构建以区域医院为主体的医联体收费管理和统一支付结算服务平台,深度整合各级医疗服务机构资源,打通各级医疗机构支付结算体系,统一线上线下全流程的就医服务模式。结果:通过对医联体“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的探索,逐步实现线上远程医疗、慢病管理、支付结算等全流程就医服务。结论:将患者、医疗机构、金融机构三方联通,打造医疗全流程闭环服务,对在实践中落实“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建设,落实分级诊疗和资源下沉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福建省医保药品支付标准改革对定点医疗机构临床用药的影响。方法:分析福建省省本级、福州市医疗保险管理中心331万参保人员2016年4~9月及上年同期门诊和住院药品消费数据,按年度统计药品费用、用药情况以及医保药品支付标准政策执行情况。结果:改革前后医保药品支付标准目录内费用占比从22.50%上升为64.95%;公立医院及非公立医院改革前后门诊药品前10位一致仅排序略有变化,改革后两者门诊支付标准内费用占门诊费用比例分别为73.21%、39.30%;公立医院住院前10位药品品种及其金额变化较大,其中联合采购价差较大的药品费用增幅较高,而非公立医院相对稳定。结论:医保药品支付标准改革显著影响了临床用药品牌选择和用药结构;以药品集中采购结合联合带量采购形成的医保药品支付标准有利于降低药品价格;医保药品支付标准改革结合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措施更有利于发挥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我国城镇高血压患者适宜的医疗保险就医管理模式,提高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方法 采用结构式问卷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医疗保险管理中心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定性访谈.结果 高血压患者的就医流向主要集中在社区和三级医院;不同地区的高血压患者对现有医疗保险有不同程度的不满意,主要体现在报销手续繁琐、起付线高和报销水平低等方面.讨论试行高血压的单病种支付,实行按人头和病种的总额预付的支付方式;加强社区高血压管理,医疗保险相关政策向社区倾斜;加强各级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和完善高血压患者的规范管理信息网络.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be into a doctor-seeking medical management model for China's urban hypertension patients under medical insurance, and enhance the level and quality of medical insurance management. Methods Hypertension patients were surveyed with a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and the staff at community health centers and medical insurance management centers received qualitative interview. Results The hypertension patients are found to see doctors mostly at community health centers and tertiary hospitals; complaints among hypertension patients for existing medical insurance vary with their areas, mostly targeting on complicated reimbursement procedure, high threshold of medical insurance payment and low level of reimbursement. Recommendation Experiment with the single-disease payment for hypertension, with the total prepayment in per capita and per disease; greater efforts in hypertension control in communities, with more favorable medical insurance policies for communities;elevated collaboration with medical institutions at all levels, and building and standardizing th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network for hypertension patients.  相似文献   

16.
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与各方利益相关者利益紧密相关,政策改革必然导致各方利益再分配,从而影响改革进程。文章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探讨近年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过程中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与医疗联合体建设的利益相关性,分析出两者有5类共同利益相关,并且通过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中的按人头打包支付等复合支付方式、结合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健全医疗联合体内协商谈判机制这三项政策支持了医疗联合体建设。但仍有待改善之处,需要继续推进医保政策改革,以打包支付积极推动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的构建,发挥并强化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从而更有利于推动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和医疗联合体建设。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市社区高血压患者医疗保险就医管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我国城镇高血压患者适宜的医疗保险就医管理模式,提高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方法 采用结构式问卷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医疗保险管理中心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定性访谈.结果 高血压患者的就医流向主要集中在社区和三级医院;不同地区的高血压患者对现有医疗保险有不同程度的不满意,主要体现在报销手续繁琐、起付线高和报销水平低等方面.讨论试行高血压的单病种支付,实行按人头和病种的总额预付的支付方式;加强社区高血压管理,医疗保险相关政策向社区倾斜;加强各级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和完善高血压患者的规范管理信息网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我国城镇高血压患者适宜的医疗保险就医管理模式,提高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方法 采用结构式问卷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医疗保险管理中心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定性访谈.结果 高血压患者的就医流向主要集中在社区和三级医院;不同地区的高血压患者对现有医疗保险有不同程度的不满意,主要体现在报销手续繁琐、起付线高和报销水平低等方面.讨论试行高血压的单病种支付,实行按人头和病种的总额预付的支付方式;加强社区高血压管理,医疗保险相关政策向社区倾斜;加强各级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和完善高血压患者的规范管理信息网络.  相似文献   

19.
价值医疗权衡医疗成本与所获健康结果之间的关系,关注的是整体健康结果。医保支付制度需要以价值为导向,以经济为杠杆,引导服务提供方以最小的成本产生最优的医疗服务。微观上,对单家机构实施以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和病种分值付费为主的多元支付制度;中观层面,探索捆绑支付、以结果为导向的多方风险共担机制;宏观上,实行医联体内的总额预付。通过探索适用于当前中国医疗服务特点的以价值为导向的医保支付制度,提高医疗机构内在动力,优化就诊结构,最终实现整体健康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规模不断扩大和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等一系列政策出台,农民就医需求得到了进一步的刺激和释放,使医疗费用上涨速度过快.如何调整医、保、惠三方利益,将医疗费用增长控制在合理范围,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对此,潜江市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改革,在加强供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监管的同时,通过实行总额预算、按病种付费等综合改革,促进了定点医疗机构加强自律管理,将住院例均费用增长控制在9%以内,确保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安全运行,提高了基金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