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区域交通多智能体信号控制系统中,由于传统遗传算法早熟收敛,全局搜索能力不强,无法快速找到最佳配时方案,同时没有考虑相邻交叉口的关联性,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交叉口子区Agent代替传统的交叉口Agent,在交叉口子区Agent中引入自适应遗传算法,算法根据交通流量的变化对绿信比[λ]进行优化,使交叉口平均延误时间[D]最短。实验结果表明交叉口子区Agent代替交叉口Agent后,控制效果相似,节省了硬件资源,在交叉口子区Agent中引入自适应遗传算法下的信号控制能迅速找到最佳配时方案,使平均延误时间最短。仿真实验表明,将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交叉口区域控制应用到交叉口信号控制中有更好的性能,证明了用交叉口区域智能体替代交叉口智能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交叉口模糊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改善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降低交叉口车辆延误,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优化的模糊控制方法。在优化模糊控制器的过程中,为避免出现“早熟”现象,采用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在进化过程中动态调整种群中适应度值最大个体的交叉概率和变异概率,使种群进化不会处于一种近似停滞不前的状态。为了检验该控制方法的性能,以交叉口车辆平均延误作为性能评价指标,在相同交通条件下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普通模糊控制器,经过改进遗传算法优化的模糊控制器能有效减小交叉口车辆的平均延误,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3.
交叉口群是关联性较强的若干交叉口的集合,是路网交通流协调控制的基本单元,其动态范围划分与路网协调控制效益直接相关。在对经典Whitson路段关联性模型进行改进的基础上,考虑路网上交通流OD路径分布建立了相邻交叉口之间的路径关联性模型;基于路段或路径关联性模型计算结果,应用层次聚类方法对信号控制交叉口群进行动态划分。最后对基于路段和路径关联性的交叉口群动态划分方法进行了仿真验证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考虑路网OD路径分布动态划分交叉口群可以减少对主要OD路径的分割,从而降低路网交通流的总停车延误和停车次数。  相似文献   

4.
协调控制子区快速动态划分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建立基于交叉口关联度的协调控制子区划分模型,设计最佳控制子区划分方 案获取流程,实现了交通信号控制子区的动态划分;针对最佳控制子区划分方案求 解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维数灾难问题,提出利用降维处理与遗传算法两种方法进行 子区划分方案的快速寻优,并给出了一套协调控制子区快速动态划分流程.通过算 例分析说明,在一定规模路网之下本文提出的控制子区快速动态划分方法将以一个 较大概率搜索到次优子区划分方案,且因其计算时间可以被有效控制,因此完全能够 满足控制子区划分的实时性要求,可推广应用于城市区域交通信号实时控制系统中.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的关联交叉口协调控制方法。建立了关于排队长度的交通流模型和协调控制目标函数,利用改进粒子群算法对各交叉口绿信比和考虑双向绿波的相位差进行求解,实现了关联交叉口的最优控制。以实际采集的几个关联交叉口的交通数据仿真表明,相比单向绿波控制和感应控制,所提方法可有效减少延误和平均排队长度。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子区划分的效率,保证子区划分结果的合理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路网可达性的子区划分方法。以路口为顶点,路段为边,修正的路段阻抗为边权得到路网加权网络,通过权系数开关化转为非加权网络;采用[K]步可达矩阵来分析网络的可达性,以可达性最好的顶点为核心顶点,求解核心顶点的[K]步可达顶点群得到子区划分结果;以子区路网路段占有率方差为评价指标,对子区划分结果进行优化。以北京市亦庄林肯公园地区路网为例的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路网可达性的子区划分,可以找到路网中关联最为紧密的顶点群,且以子区内部路段的占有率方差作为评价指标可以保证子区内部路段状态的相似性,为子区划分的优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为了改善交通网络运行状况,根据车流密度的差异对宏观路网进行子区划分,提出了面向多个宏观基本图(Macroscopic fundamental diagram,MFD)子区的边界协调控制方法.根据划分的多个子区间邻接关系和流入流出交通流率,建立了路网车流平衡方程.通过与最佳累积车辆数进行比较,确定了拥挤度高的子区边界交叉口最佳流入与流出的交通流量;进而建立了以整个路网旅行完成流率最大、平均行程时间和平均延误最小的多目标边界协调优化模型,并通过自适应遗传算法对多目标函数进行求解.以存在4个MFD子区的实际路网为分析对象,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有效提高路网运行效率、缓解拥堵状况.  相似文献   

8.
杨迪  徐文瑜  王鹏 《计算机应用研究》2023,40(12):3578-3583
城市路网的合理划分对于优化区域交通控制以及协调策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道路通行效率,提出基于密度峰值聚类算法的城市路网划分方法,首先,综合考虑交叉口静态和动态因素的影响,构建相邻交叉口的关联度模型,为合理量化交叉口之间的关联程度提供定量描述。其次,提出改进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结合相邻交叉口之间的关联度对路网区域进行划分。针对密度峰值聚类算法中局部密度在不同规模数据集上差异较大的问题,引入KNN的思想,重新对局部密度进行描述,其次为避免算法聚类中心人工选取的主观性导致的误差问题,采用肘部法则实现聚类中心的自动选取。实验结果表明,与改进的Newman算法及Ncut算法相比,提出的改进算法在优化子区平均匀质度上可分别降低12.5%和22.8%,提高了控制子区的划分效果,使区域划分效果更合理。  相似文献   

9.
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交通信号配时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丰  边婷婷 《计算机仿真》2010,27(6):305-308
研究城市交通信号设置问题中对单交叉口多相位交通流建立了动态信号配时模型,以交叉口车辆平均延误最小为控制目标,以相位绿灯时间和周期时长为控制变量,并运用自适应遗传算法对控制变量进行优化.根据实时交通流数据,通过MATLAB平台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自适应遗传算法能够有效降低车辆平均延误,在优化过程中比简单遗传算法具有更好的搜索能力和解质量,其良好的优化性能有助于优良配时方案的产生,同时也提高了交通分配模型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定时信号控制通行的效率与鲁棒性,提出一种多目标优化模型。将目标函数分为2层:第1层选择平均延误、停车次数、通行能力指标以优化交叉口通行效率;第2层选择车辆延误标准差以提高信号控制稳定性。对不同交通状态的交叉口进行分析,建立流量波动幅度与目标权重的关系,并采用遗传算法求解。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降低车辆的平均延误,提高信号配时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1.
机动车流量、行人流量均较大的信号控制交叉口,行人路权往往过低,过街闯红灯现象普遍,且难以控制与避免,严重降低了交叉口运行效率。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采用机动车效益、行人效益、交叉口通行能力为评价指标,以交叉口饱和度为约束条件,在机动车效益指标中考虑了行人闯红灯对机动车造成的延误影响,建立了交叉口多目标信号配时优化模型;设计了求解模型的遗传算法。算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能较好改善交叉口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2.
针对遗传算法求解城市道路交叉口信号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四相位交叉路口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以信号周期内车辆延误总时间最短为目标函数,以各相位有效绿灯时间为控制变量的单路口交通信号优化模型.并分别以整数编码的PBIL算法和实数编码的EMNA算法两种典型分布估计算法求解单路口交通信号优化问题.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遗传算法相比,两种分布估计算法均可用更小的种群规模快速高效地求得最优解.  相似文献   

13.
针对城市中小流量交叉口交通拥堵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延Petri网(Timed Petri Net, TdPN)的可变相序信号控制模型。利用TdPN建立交叉口车流模型和信号控制模型,结合马尔可夫链,建立交通流的动态生成模型。通过将通行权赋予当前等待车辆数最大的相位来实现相位的随机选择。以平均延迟时间最小为优化目标,通过遗传算法求解最优相位配时。在信号周期固定的情况下,分析基于TdPN的四相位可变相序控制模型在不平衡交通流下对交叉口平均排队长度的影响,并将此模型与四相位固定相序控制模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案在单位时间内有效地减少了交叉口的平均排队长度。  相似文献   

14.
针对城市交通子区内部与边界交叉口的协调控制问题,提出基于分层多粒度与宏观基本图的交通信号控制模型HDMF。首先利用城市交通系统的分层多粒度特性与粗糙集理论描述交通要素的实时状态;然后结合基于背压算法的分布式交叉信号控制和交通元素的动态特性,计算交叉口相位压力并对相位进行决策;最后使用宏观基本图(MFD)实现区域驶出总流量最大和各子区内存在车辆数量最优。实验结果显示,HDMF模型与协同最大压力控制模型EMP、基于MFD和混合遗传模拟退火算法的HGA模型相比,平均排队长度分别降低了6.35%和10.01%,平均行程时间分别降低了6.55%和11.15%,表明HDMF模型能够有效疏导子区域内部与边界的交通,实现整体路网的车流量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为了合理控制单交叉口交通流并且优先公交,建立可变相序的实时滚动优化模型.该模型将公交优先嵌入优化控制,对每辆公交车实时分配权重系数,以交叉口社会车辆和公交车辆的人均延误最小为目标,优化确定相位序列和相位长度.通过跳相来实现相序优化,运用改进的遗传算法来求解.具体实例表明,可变相序的实时滚动优化模型能有效地减少系统的人均延误,并能在尽量减小对社会车辆的影响下实现公交优先.  相似文献   

16.
杨震  马健霄  王宝杰 《计算机应用》2021,41(7):2108-2112
为提高设有待行区交叉口的行车效率,首先将设置待行区的效果等价于车道绿信比的增加;接着基于美国国家电气制造商协会(NEMA)标准双环相位,以车辆平均延误最小为目标,建立了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模型;然后考虑相位结构中环-屏障约束条件,设计了用于求解模型的遗传算法;最后将模型和算法应用于实例交叉口。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得到比Synchro软件周期更短、车辆平均延误更低的信号配时方案。在交叉口仅设置左转待行区的条件下,模型的延误降低幅度为12.9%~17.4%;在交叉口同时设置左转、直行待行区的条件下,模型的延误降低幅度为17.5%~25.5%。此外,该模型对排队消散速度的取值并不敏感,在最小及最大车速的条件下能够得到几乎相同的配时方案。  相似文献   

17.
Q学习通过与外部环境的交互来进行单路口的交通信号自适应控制。在城市交通愈加拥堵的时代背景下,为了缓解交通拥堵,提出一种结合SCOOT系统对绿信比优化方法的Q学习算法。本文将SCOOT系统中对绿信比优化的方法与Q学习相结合,即通过结合车均延误率以及停车次数等时间因素以及经济因素2方面,建立新的数学模型来作为本算法的成本函数并建立一种连续的奖惩函数,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Q学习算法在单路口上的运行过程并且通过与Webster延误率和基于最小车均延误率的Q学习进行横向对比,验证了此算法优于定时控制以及基于车均延误的Q学习算法。相对于这2种算法,本文提出的算法更加适合单路口的绿信比优化。  相似文献   

18.
高光  赵新灿  王黎明 《计算机科学》2017,44(10):209-215
针对城市交通过饱和状态下的干线信号优化问题,分析了交通控制目标对车辆排队的影响,提出以绿信比、相序、相位差和周期为优化参数,以车辆平均时延、系统平均排队-车道长度比和系统通行能力为优化目标的交通信号仿真优化模型。构建了优化模型的实施框架,该框架采用自主构建的微观交通仿真环境来获取信号方案评价指标,改进多目标优化算法NSGAII中的重复个体问题,完成对干线各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案的同时优化。最后,利用采集的交通数据对由3个交叉口组成的干线进行实例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在过饱和状态下,所提出的信号优化方法不仅可以有效控制车辆排队长度,均衡车辆分布,同时在系统通行能力、车均时延方面表现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