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石油勘探的不断深入,油田地质特征描述在整个油田开发和勘探环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描述吴起油田地质特征的沉积微相、及其识别和储层填隙物特征,分析得出吴起油田的储层特征、岩石特征、孔隙结构特征及非均质性和驱油效率及渗流特征。此项研究对吴起油田的有效高效开发提供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吴起油田薛岔油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资源异常丰富,因为此类储层较常规储层特殊,储层在开发中很容易受到伤害。以吴起油田薛岔油区长6油层组超低渗透油藏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地质特征和物性的研究以及对储层岩石学、地层流体性质的分析评价,得出研究区岩石类型复杂,储层的主要粘土矿物为长石和方解石,水锁伤害及岩石敏感性损害是研究区储层的主要损害类型。  相似文献   

3.
在开发油田之前了解油藏类型能够为开发方式的选择提供有效的参考,为了能够详细分析油藏类型,则应重视对油气田的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并同时明确地质因素可能对油田开发工作所造成的影响。为了能够找出更多的油气储层,提高油田开发效率及加快采油工程的发展,本文分析了油气田地质特征,并阐述了油气田地质特征对油田开发工作所造成的影响,具体包括对驱油效果的影响,油田后期开发中受到的影响及利用地质特征提高油田开发效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姚建东  屈策计  张杰  乔宝霞 《辽宁化工》2014,(10):1294-1296
根据鄂尔多斯盆地成功开发的主要特低渗油田-吴起油层的储层特征及开发实践,提出了改善特低渗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注采参数、注水方式优化及调整技术,从而达到提高单井产量及最终采收率,降低开发投资和生产成本,以提高整体开发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前人对直罗油田地质研究的基础上,以现有的岩心资料、薄片分析、敏感性试验资料、润湿性实验等资料,总结归纳了直罗油田长8储层特征,为下一步长8储层的油气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6.
由侏罗系油藏对吴起油田的简介中可知,吴起油田自从开发以来已经有钻席子上而下已经成为第四系,它系华河组,环河组,落池组,侏罗系安定组,直罗组,延安组,富县组,三罗系延长组,吴起油田侏罗系延安组由主要为延9和延10两个主力层。同时又介绍了侏罗系的开发工艺和吴起油田胜利开发的经济条件,以及油田的开发状况、地质研究、油藏的开发论证以及地理范围,当然还包括开发预测、经济评价、地理概况等等。  相似文献   

7.
依据测井响应特征进行储层测井解释已成为油田开发调整方案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纯化油田某区块砂四下红层储层较薄、物性较差、水淹层测井响应特征不明显等特征,根据该区块的基本地质特征,应用了感应电导率、自然电位、高频感应测井和4m底部梯度电阻率等测井资料进行砂层和水淹层识别的方法,分析油层、水淹层等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并对水淹层的测井解释进行精细分析,为后期储层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油田的不断勘探与开发,厚油层的储量已经得到了广泛动用,致密储层、小层等渗透率低的油层逐渐成为油田开采的主力,也逐渐成为研究人员主要的科研公关方向。渗透率低的薄差储层,由于其岩性、岩相变化大,成岩作用复杂等地质特征,导致勘探开发难度比较大。本文根据本人实际工作经验,主要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下石盒子油层储层特征及形成机理,以求更加准确的了解下石盒子油层的剩余油分别情况,为地质录井、储层预测及储层评价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胜利油田深层致密砂砾岩油藏具有埋藏深、内幕复杂的问题,开展储层特征研究,对于该类油藏优选"甜点"、实现效益化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该类油藏的储层特点,从储层岩石学特征、微观孔隙特征、空间展布特征、物性特征、地应力及裂缝发育特征等方面,系统分析了渤南油田义104块深层致密砂砾岩油藏的储层特征,为下一步的优选"甜点"开发奠定了地质基础,也为国内同类型油藏的储层描述方法及流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新站油田勘探开发的主要目的层为葡萄花油层,对上部的黑帝庙油层储层研究较少.以沉积学、储集层地质学为基础,依据岩心观察,通过地层划分和对比,对研究区内黑帝庙油层黑二组储层特征进行研究,对主要含油层系的岩性特征、展布特征、沉积特征进行初步分析和评价,确定其沉积特征,为新站油田浅层油气层勘探开发提供很好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1.
随着油田的不断勘探与开发,厚油层的储量已经得到了广泛动用,致密储层、小层等渗透率低的油层逐渐成为油田开采的主力,也逐渐成为研究人员主要的科研公关方向.渗透率低的薄差储层,由于其岩性、岩相变化大,成岩作用复杂等地质特征,导致勘探开发难度比较大.本文根据本人实际工作经验,主要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下石盒子油层储层特征及形成机理,以求更加准确的了解下石盒子油层的剩余油分别情况,为地质录井、储层预测及储层评价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高升油田高246块莲花油层沉积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高升油田高246块莲花油层的基本地质特征及沉积特征标志,搞清了其岩性、沉积相的分布类型,认清了该区重力流的分布规律,确定了储层的发育规律及其控制因素,为进一步的滚动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随着开发地震研究不断深入,喇嘛甸油田已经实现了构造研究全覆盖,开发地震研究进入储层描述阶段,为多学科综合描述油藏特征提供新的依据。油藏进入特高含水期后,剩余油分布高度零散,传统的研究思路和技术出现明显的不适应。多学科油藏研究凭借其手段多样化,技术综合化、成果定量化的特点,能够有效提高剩余油描述精度及措施挖潜效益,是目前油田开发技术的发展方向。尽管目前井网密度很高,但地震井间信息仍然是认识储层的重要手段。井震结合储层预测方法研究地质特征,为喇嘛甸油田三元驱开发提供重要依据,为现场决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4.
储层敏感性是研究储层伤害机理、降低储层伤害的依据,是油田高效开发的基础。定边油田属于低孔低渗油田,其主力开发层长2油层孔隙度低,渗透性差,非均质性强,开发难度较大。本文结合该地区的地质特征和储层特征,对定边油田长2储层进行敏感性室内分析实验,室内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定边油田长2储层具有无速敏、中偏弱水敏、弱盐敏、中偏强酸敏和弱碱敏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吴起油田三叠系油藏的下组合主要包括(长7-长10)等4套层系,该类油层具有孔隙度低、地层压力低、地层渗透率低等特征,开发油藏必须经压裂改造方能获取产能,但部分油井经水力压裂方式投产后,普遍出现产量低、降产快等现象、油田稳产难度较大,油田开发井网和压裂所形成的垂直裂缝的适应性较差,压裂施工参数有待进一步优化与调整。在三叠系油藏的开发过程中,主要是对主力油层(长7-长9)三套层系进行开发,在储层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对压裂工艺和各项施工参数进行系统优化,最终形成了以吴起油田三叠系下组合油层特征的压裂优化参数,为油田稳产提高采收率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油藏精细描述已经成为国内各大油田开发的主流。由于断层多、断块破碎、目的层埋藏深,原有资料无法满足油藏精细地质研究,限制了水平井技术的应用。在接替资源减少储层失衡矛盾加剧和调整余地变小的形势下,吴起油田积极实施内部挖潜,总结和摸索出一套以增油创效为目标的水平井一体化治理模式,取得了显著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依据所图油田现阶段开发特点,建立三维构造模型和储层参数随机预测模型通过储层构造、断裂特征精细描述、砂体分布及连通状况、油层分布状况等以及储层参数三维空间展布特征研究,为开发部署以及开发综合调整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石油资源的需求趋势逐步增加,因此现今低渗透油田资源成为我国未来石油开采的主要对象,但是针对低渗透存在一个致命要点,就是低渗透油田油层的物性差,存在天然缝隙,往往会导致注水开发时水压力上升快,剖面矛盾突出,开采出的油井见水很不均匀,使油田出现低产,且采收效率极低等问题。因此对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使其尽其所能,尽最大能力使低渗透油田得到有效开发。本文以吴起油田吴仓堡油区油藏为研究对象,以地质学等理论知识为基础,以钻井、测井、录井等数据为辅,系统的研究了该油区的地质特征、构造及油层储层特征等方面的条件,并规划部署了开发方案。在经过一系列调研分析后,对吴仓堡油区注水开发的油井网和各油井距进行了确定,还就菱形反九点和正方形井网形式的后期开发效果进行了比较,同时在注水开发过程中针对油井口的最大注水压力及合适压力进行了分析。总而言之,针对吴起油田吴仓堡油区的注水开发工艺技术是相当合理的,在后期油田开发效率上起到了作用,油田得到稳定增产。  相似文献   

19.
张璐 《云南化工》2022,(1):106-107
沉积相控制着油气储层的分布和储集性能,对地层的认识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安塞油田郝家坪南区沉积相类型及特征的研究,对其地质特征有更深的了解,为下一步的勘探开发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吴建彪  付波 《辽宁化工》2012,41(5):522-525
敏感性评价是研究储层伤害机理、减小储层损害的依据,是油田高效开发的基础.安塞油田属于开发难度较大的低孔特低渗油田,其主力开发层长6油层孔隙度低,渗透性差,非均质性较强.结合该地区的地质特征和储层特征,对安塞油田长6储层进行敏感性室内评价实验,室内评价实验表明:安塞油田长6储层具有中偏强速敏、弱水敏、弱盐敏、中等酸敏和弱~中等碱敏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