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铭刻文字常凿于岩壁,刊之石碣。东汉,一种外形规整、制作讲究的石刻形式——石碑,骤然完善并遍及全国,正如刘勰《文心雕龙·诔碑》所言:"自后汉以来,碑碣云起"。  相似文献   

2.
余阙作为有元一代末期的杰出诗人,他的刚直忠烈一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然而世人多看重的是他的人格特点,对他的诗文研究的甚少,本文在于将余阙的诗歌作品和人物性格相结合来分析,并结合刘勰的《文心雕龙》对这位感动元代及其后代的忠义之士的"风骨"特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音乐剧《歌剧魅影》是安德鲁?劳埃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的经典作品之一,剧本根据法国作家加斯东?勒鲁(Caston Leroux)所撰著的爱情惊悚小说《歌剧魅影》(Le Fant?me de l'Opéra)改编。《歌剧魅影》之所以成为一部经典的音乐剧,除了剧本和音乐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在于这个故事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其中"魅影"埃里克的刻画塑造,更是充满矛盾纠结,但最终展示给世人的,是他对爱的成全与放手。  相似文献   

4.
在达芙妮·杜穆里埃的成名作《蝴蝶梦》中,吕蓓卡这个人物在小说开始时即已死去。吕蓓卡处处音容犹在,形象栩栩如生,她对曼陀丽庄园的掌控比生时有过之而无不及,似乎获得了"重生"一般。  相似文献   

5.
以司马贞为代表的注家在注解《史记》时,对专诸行刺吴王僚之前公子光所说的"母老子弱"一语和以服虔、杜预为代表的《左传》注家产生了理解上的分歧。服虔、杜预认为,这是专诸向公子光托付家事的话。而司马贞认为,这句话是专诸针对吴王僚说的,谓其左右空虚,势薄力弱,正是行刺的大好时机。司马贞并依此对服虔、杜预对《左传》的注解进行了批驳。比较分析《史记》和《左传》中的记述可知,司马贞、服虔和杜预的注解都是正确的,而司马贞对服虔、杜预的批驳却是错误的。其矛盾的产生,原因在于司马迁继承《左传》记述专诸行刺吴王僚一事时对原文理  相似文献   

6.
艺术,是现实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这种反映不是机械的、被动地照搬生活,而是一种再创造。这种由再创造所产生的作品是"情景交融"的,渗透和浓缩着艺术家主观情感和对美的向往。因此艺术的感人之处首先是以作者的情感为基础。关于"情感"在艺术作品中的地位与作用,我国古代艺术家、文论家早有论述。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情者文之经""繁采寡情,味之必厌"。自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明代的焦闳也说,"苟其感不至,则情不深,情不深则无以惊心而动魂,  相似文献   

7.
艺术想象力具有领文化之先并且超越物质生活世界的精神意义。独幕剧《语?言》是在表演教学——"开发艺术想象力"的章节中完成的一部作品,作品从"无"中生"有"到"有"中生"无"。艺术想象力体现在对艺术形象、典型动作、人物语言等方面的创作,融入喜剧、多媒体、肢体表演等多种表现形式,矛盾冲突集中在人物的自我否定与自我批判中,矛盾爆发到极致,回归本原"人之初,性本善!"。艺术想象力来源于人的本性,而在艺术创作中,想象需要控制,控制的总开关是想法。  相似文献   

8.
80年代末,不仅是质疑赛义德在《东方主义》中对个别作家或学科的解释,就连其提出的假设——政治的和方法论的——也受到了质疑。直到1900年,对《东方主义》的评价日益暴露出其论点的多种多样、根深蒂固的矛盾:即赛义德企图把传统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各个方面与福柯的理论结合在一起的结果。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尤其现实主义的认识论和把权力当做镇压工具并代表了一定的物质利益而工作的传统看法;福柯的理论则把权势的话语和语言当做决定社会实际的主要因素,把权力看作是按照其"社会利益""偏离中心""非人格化"并且是专断的。  相似文献   

9.
韩愈写作《师说》对儒、佛、道三家的思想资源均有所择取,而一向排斥佛道、推尊孟子的韩愈作出与他一贯思想不太相符的思想选择,其实与他所处的"语境"有密切关系。《师说》的写作与他的仕宦经历直接相连,其最直接的刺激则是当时学校风气的败坏:老师不能为人师表,学生纪律糟糕,还经常轻侮老师。如果我们举一反三,"前后左右"地读史,对于古人思想的理解会更加明晰。  相似文献   

10.
现代人对健康概念的理解在"换代升级",认为健康是由生理到心理,并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以及人格道德等相关因素的和谐统一。本文运用全新的视角论述了《乐记》这部音乐心理学专著的重要理论思想和音乐本质,由此来探讨《乐记》对现代音乐疗法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我们谈表演艺术的主角,人总是当之无愧。人类存在的矛盾本质直接决定了表演艺术可解而又不可全释的悖论性。本文试从人的本质悖论之一——"人既是可以理解的又是不为人知的"为切入点探讨表演艺术"直观与模糊"的两极性体验。  相似文献   

12.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对王维的评价。王维擅长山水诗,亦擅长山水画,更打通界限,实现诗与画的共通,这便是王维在诗画史上最大的成就。王维的山水画作早已失传,仅留《山水论》《山水诀》两篇山水画创作理论。本文欲借此两篇画论,结合王维山水诗篇,从布局手法、色彩应用、时空观念三方面探究其山水诗画创作的异同,从而进一步揭示出其"诗画合一"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3.
顾恺之画论包含的美学思想颇为丰富,迄今仍然很有借鉴价值。但顾恺之传神美学中"以形写神"的理论,留给后人的影响与争议同样巨大。本文试从顾恺之绘画美学的主题部分——形神论以及后人的评价,对怎样理解顾恺之传神论中的形神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钢铁研究》2012,(1):4-4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RCCSE权威期刊、核心期刊排行榜与指南(2011—2012)》报告,2011—2012年,《钢铁研究》、《炼钢》、《武钢技术》在所属的"冶金工程技术"期刊中分别被评为A类、A类和A-类,排名分别为第13位、  相似文献   

15.
影片《小偷》讲述了一个孩子从缺父到弑父的成长过程。从一开始对父亲的热切想象和满心向往,到寻父过程中矛盾与挣扎的痛苦纠葛,到最后通过弑父来实现个人身份的确立。经由"弑父"这一意向,完成儿童步入根本的另我性的象征界的成长。  相似文献   

16.
《汉语拼音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从1958年颁布之日至今已经历了50多年的历史,它弥补了以往的直音法、反切法、注音字母等注音工具的很多不足,国际公认"《汉语拼音方案》在语言学上是完善的"(联合国第三届地名标准化会议,1977)。《方案》之所以能够得到广泛的认可,究其原因,是因为它的制定有着深刻的理据性,《方案》中的任何一处看似不符合规则的地方,在语言学上都能够给出合理的解释。但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留学生不可能理解方案背后的理据,汉语教师在课堂上也不可能解释这些理据。因此,不可避免的,《方案》很多所谓  相似文献   

17.
《墓碣文》一向被当作鲁迅先生《野草》里难解的文章之一,对《墓碣文》的解读向来就充满了争议,本文拟从鲁迅先生内心"虚无"与"彷徨"的"战争"对《墓碣文》作一次细微的解读,以期能更进一步走近先生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8.
徐克、程小东的《倩女幽魂》系列,堪称人鬼题材经典之作,对"道"的阐发也独具只眼。三部曲皆以道为核心,激发人鬼冲突的故事矛盾发展;以道为载体,递进展现人鬼斗争的不同层面;以道为主线,对人生进行终极思考。  相似文献   

19.
简笔画的教学应用已有在我上幼儿园时的三十几年就有,但在做为教师基本功考核也是近些年所来而已。它在教学过程中,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离"童心"较近的表现形式。课堂教学的简笔画创作作品更是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直观感受和理解的较好途径。简笔画是以"简"、"易"、"快"的特点为教学服务的,但在简笔画应用教学上,我还是想探讨它的"慢"教学——创作。  相似文献   

20.
《何典》大约成书于清中叶乾嘉时期,是一部用吴语写成的中篇章回体小说,是上海人张南庄以"过路人"的笔名创作的。由于小说本身内容与语言方面的离经叛道,历来受到学术界批判,其中一个批判点就是《何典》陷入了神怪小说的窠臼。本文试从小说的人物、小说语言、小说讽刺对象三方面重新对《何典》与神怪小说进行解读,认为该作品仍存在对传统神怪小说的继承,但从更深层面来看,它在很多方面都与神怪小说格格不入,具独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