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脓肿在彩色B超引导下小切口置管冲洗持续负压引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2013年需手术治疗的54例乳腺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7例,治疗组行彩色B超引导下小切口置管冲洗持续负压引流治疗,对照组行单纯切开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愈合后切口长度、换药次数、愈合时间、疼痛程度、是否出现乳瘘以及是否继续母乳喂养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切口长度、换药次数、愈合时间及疼痛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继续哺乳率为6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患者出现乳瘘。结论乳腺脓肿在彩色B超引导下小切口置管冲洗持续负压引流治疗效果明显,相比于传统切开引流具有微创、简便、安全疗效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脓腔置管冲洗与传统切开引流治疗乳腺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乳腺脓肿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脓腔置管冲洗组(观察组)和传统手术切开引流组(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脓腔置管冲洗组的换药次数、愈合时间、伤疤的大小等方面优于传统切开引流组。结论乳腺脓肿的置管冲洗治疗明显能缩短伤口的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从而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在临床上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脓肿在彩色B超引导下小切口置管冲洗持续负压引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2013年需手术治疗的54例乳腺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7例,治疗组行彩色B超引导下小切口置管冲洗持续负压引流治疗,对照组行单纯切开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愈合后切口长度、换药次数、愈合时间、疼痛程度、是否出现乳瘘以及是否继续母乳喂养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切口长度、换药次数、愈合时间及疼痛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继续哺乳率为6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患者出现乳瘘。结论乳腺脓肿在彩色B超引导下小切口置管冲洗持续负压引流治疗效果明显,相比于传统切开引流具有微创、简便、安全疗效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在肝脓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本院采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的肝脓肿患者36例作为观察组,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本院进行肝脓肿部位手术切开置管引流的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全部治愈,总有效率达100.0%,无任何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时间(7.84±2.10)d。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7.8%,治疗中2例患者切口感染,5例患者腔内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22.2%,平均住院时间(18.99±6.10)d;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与手术切开置管引流相比,操作精准简单、创伤小、安全、副作用少、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采用脓腔置管冲洗引流技术对患有乳腺脓肿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84例患有乳腺脓肿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2例。分别采用切开引流方法和脓腔置管冲洗引流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B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在治疗能够继续进行哺乳的人数明显多于A组患者。结论采用脓腔置管冲洗引流技术对患有乳腺脓肿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置管冲洗引流方式治疗耳前瘘管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2008年至2011年期间耳前瘘管感染的患者48例,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置管引流组和常规切开引流组,各有24例.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相对于常规切开引流组,置管引流组患者的换药疼痛度相对较小,脓肿愈合时间相对较短;常规切开引流组痊愈率为70.83%,明显小于置管引流组的治愈率(9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置管冲洗引流治疗方式对耳前瘘管感染患者进行治疗,比用其他治疗方式起效快、疼痛小、治愈率高、安全性高,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置管冲洗引流治疗耳前瘘感染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耳前瘘患者48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常规切开引流组和置管引流组,每组24例,比较组别间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常规组相比,置管引流组脓肿愈合时间和换药疼痛度显著小于切开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痊愈率(91.7%)显著高于常规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置管引流冲洗治疗耳前瘘管感染安全性高、起效快、痛苦小、治愈率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化脓性乳腺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总结经验,提高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急性化脓性乳腺炎患者,采用脓肿穿刺或小切口引流术。结果 48例患者经穿刺或小切口置管引流均获痊愈,无残余脓肿及乳瘘的发生。结论脓肿穿刺或小切口引流术,避免了因切开不慎而导致乳管损伤,继而造成乳瘘现象的发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乳腺微创旋切系统置管引流治疗产褥期多发乳房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4年1月-2017年12月34例产褥期乳房多发脓肿患者的诊治经过进行分析,其中采用乳腺微创旋切系统置管引流治疗患者17例(微创置管组),传统手术切开引流患者17例(切开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相关指标及术后效果差异。结果:微创置管引流组手术时间(28.28±7.25)min与切开引流组无明显差异。微创置管引流组术后疼痛程度(2.11±1.69)分、脓腔愈合时间(8.73±2.33)天、切口瘢痕长度(2.8±0.7)mm及继续哺乳率与切开引流组有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微创置管引流治疗产褥期乳房多发脓肿创伤小,愈合快,手术瘢痕不明显,不影响乳房外观,继续哺乳率高,是患者治疗产褥期多发乳房脓肿的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切口闭式负压持续引流在乳腺脓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11月于本院普外科就诊的乳腺脓肿患者46例,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给予小切口闭式负压持续引流,对照组给予传统切开引流。结果治疗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疼痛分数及手术切口长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小切口闭式负压持续引流治疗乳腺脓肿疗效显著,是患者较为容易接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肝脓肿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40例肝脓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行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对其具体情况分别采用了腹腔镜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和腹腔镜切开置管引流治疗,对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进行记录,并对术后的身体恢复情况进行随访与记录。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全部成功,平均手术时间(57.4±18.3)min,平均拔除引流管时间(7.8±2.3)d,平均住院时间(13.5±7.7)d,在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随访观察后并未发现患者出现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肝脓肿迅速,效果显著,患者恢复迅速,是一种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的肝脓肿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脓腔置管冲洗引流技术治疗乳腺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之间收录治疗的38例乳腺脓肿患者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主要采取脓腔置管冲洗引流技术进行治疗,而对照组主要采取传统的腺脓切开引流技术治疗,然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伤口愈合时间以及疼痛程度等。结果通过两组的治疗后分析,观察组患者术后伤口愈合时间和术后疼痛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情况,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且观察组中继续哺乳的人数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人数,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脓腔置管冲洗引流技术治疗腺脓肿的临床效果显著,而且术后无并发症,能够大大地降低患者的术后疼痛感,在临床治疗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正>急性乳腺炎是哺乳期女性较常见的炎性疾病,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其中有5%~11%可在发病后2~3 d形成乳腺脓肿,乳腺脓肿以往传统的治疗方案是脓肿切开引流,患者术后需要频繁换药,更换引流条,患者多难以忍受痛苦,且切口愈合时间较长。我科近几年来采取在B超引导下穿刺冲洗及置管引流治疗乳腺脓肿,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科于2016年7月至2018年5月在B超引导下穿刺冲洗及置管引流治疗乳腺脓肿69例。患者年龄22~34岁,平均(29±4)岁。其中61例为初产妇,8例为再产妇。临床表现:发热、乳房局部红肿、疼痛,局部有波动感。实  相似文献   

14.
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治疗盆腔脓肿2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冲洗治疗盆腔脓肿的效果。方法对28例盆腔脓肿患者,采取超声引导下穿刺抽脓、置管治疗,其中经腹部穿刺19例,经阴道后穹窿穿刺9例,穿刺结束后置管引流,每日再用0.9%氯化钠注射液和甲硝唑反复冲洗脓腔,同时予静脉滴注抗生素,症状改善,体温恢复正常,B超复查脓腔消失后拔管。结果28例患者均在1—3个月后复查,临床症状消失,B超复查脓腔消失。平均置管时间为8.5d。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冲洗治疗盆腔脓肿具有操作安全、损伤小、疗效确切的优点,适合大部分经保守治疗无效的盆腔脓肿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临床对比苯扎氯铵溶液及碘伏溶液冲洗在辅助治疗儿童口底蜂窝织炎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口底蜂窝织炎患儿2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2例和对照组13例.实验组行脓肿切开引流后每天用0.01%苯扎氯铵溶液冲洗;对照组行脓肿切开引流后每天用0.25%碘伏溶液冲洗.结果 换药3 d后实验组细菌培养阳性为0例,对照组细菌培养阳性为4例.实验组平均换药天数为(6.92±1.93)d,对照组平均换药天数为(8.23±4.19)d.结论 用苯扎氯铵溶液冲洗辅助治疗儿童口底蜂窝织炎比用碘伏溶液冲洗更为有效,并可以减少治愈脓肿的换药天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小切口联合持续负压引流治疗乳腺脓肿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108例乳腺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切口持续负压引流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VAS评分及术后继续哺乳情况。结果:手术后,观察组患者有40例恢复继续哺乳,继续哺乳率为74.07%;对照组患者有18例恢复继续哺乳,继续哺乳率为33.33%。观察组患者术后继续哺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联合持续负压引流治疗产后乳腺脓肿与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治疗相比效果更佳,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王立民  李计怀 《河北医药》1993,15(2):114-115
传统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方法是切开引流,近年来文献陆续出现腹腔脓肿经皮置管引流的报告。我院自1985年来应用经皮置管引流治疗阑尾周围脓肿46例,现结合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超声荡洗在处理根管治疗期急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7例根管治疗期急症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2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予以去除暂封物开放髓腔引流,3%过氧化氢溶液根管冲洗,降低咬牙合,唇(颊)侧脓肿切开引流,棉球窝洞塞治,全身输液消炎等常规处理;实验组经上述常规方法处理后,加以超声根管锉彻底荡洗清洁根管.结果 实验组,3 d治愈率90.38%;对照组,3 d治愈率77.14%,两组3 d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根管锉彻底荡洗清洁根管对于处理根管治疗期急症相比于普通方法有明显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脓肿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冲洗治疗临床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对42例肝脓肿患者进行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并做好围手术期护理,预防并发症。结果 42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肝脓肿患者治愈率为100%,未发生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抽吸冲洗治疗肝脓肿手术创伤小,方法简单,安全性高,疗效确切,综合细致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阑尾炎切除术患者应用经切口置管腹腔引流在预防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本院于 2011年 4月 ~2013年 8月收治行阑尾炎切除术患者 75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 37例于阑尾残端行经切口置管腹腔引流,对照组 38例不进行置管,两组患者均于术后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对比两组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 38例患者切口感染率为 44.74%,观察组 37例患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0.05).结论 在阑尾炎切除术后给予患者经切口置管腹腔引流,可促使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