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LiNiO2热分解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DTA和XRD研究了LiNiO在空气中的热分解过程为:LiNiO2(s)→(650~720℃)LiNi10(s)+4Li(s)+O2(g)→(850~950℃)Li(s)+8NiO(s)+1/2O2(g) →(1000~1150℃)NiO(s)+Li(g)用 Doyle-Ozawa法和 Kissinger法计算了各反应阶段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 747.18±1.0 kJ·mol-1、932.46±1.0 kJ·mol-1和 1126.97±1.0 kJ·mol-1.用 Kissinger法确定了反应级数和频率因子,确定了三个阶段的动力学方程分别为 dα/dt=1.736x1039e-90000/T(1-α)1.057; dα/dt=1806×1039-111500/T(1-α)0.844;dα/dt=4.262×1042e-135000/T(1-α)1.275  相似文献   

2.
Na0.5Bi0.5TiO3-BaTiO3陶瓷的介电和压电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Na0.5Bi0.5TiO和(Na0.5Bi0.50.94Ba0.06TiO陶瓷的电滞回线、压电性能和热滞现象·得到(Na0.5Bi0.50.94 Ba0.06TiO陶瓷的剩余极化P=19uC/cm、矫顽场E=4.7kV/mm.发现用适量的Ba2+取代(Na0.5Bi0.52+尽管压电性能有所提高,但同时使得材料的温度稳定性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3.
利用电介质的平均能带模型计算了R型六方铁氧体BaTiFe11和BaSnFe11的化学键参数,得到BaTiFe11的2a、4f、4e、6g各晶位平均共价性分别为0.062、0.354、 0.309、 0.361; BaSnFe11的相应晶位平均共价性分别为0.062、 0.353、 0.183、0.255.应用化学环境因子计算了57Fe、119Sn在R结构中的穆斯堡尔同质异能位移。确定了57Fe,119Sn的价态和占位情况.  相似文献   

4.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成功地制备出适用于彩电显象管内荧光体着色的Co1-xAl(R=Zn、 Mg, x=0.8~1.0)钴蓝颜料: 450nm波长处反射率最大提高18.2%, 600nm处反射率最大降低5%。通过对该颜料反射率的影响因素,如掺杂离子类型、掺杂浓度和Co2+离子浓度的探讨,结论如下:Zn2+、Mg2+改变钴蓝颜料反射性能的作用机理为晶格畸变引起Co2+3d轨道电子能级分裂程度的变化;对于掺杂离子Zn2+、Mg2+,x下限值分别约为0.85和0.8.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原位生成的TiC/TiB/MoSi三相复合材料的一种新的显微结构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热压金属Ti,BC和MoSi的混合粉末时,在MoSi的基体内生成由TiC和TiB组成的空心粒子.其中的TiC和TiB粒子均为纳米粒子.具有此新显微结构的复合材料,强度达到480MPa,断裂韧性为5.2MPa·m1/2,较单相MoSi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6.
共沉淀法制备钛酸钡微粉的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对以TiCl和BaCl为原料,以NHHCO+NH·HO作沉淀剂,制备钛酸钡粉末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热力学分析,找出了合成钛酸钡的条件和范围,详细地讨论了反应方式和前躯体洗涤条件.实验研究了反应物钡钛比,终点pH值,煅烧温度,以及分散剂对产物理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HHCO/BaCl=1.2,TiCl/BaCl=1-1.01,充分搅拌反应1h,煅烧温度920℃,煅烧时间2h条件下,可以制得较理想的产物.在反应体系中加入适量分散剂可以明显降低产物的粒径.  相似文献   

7.
以LiCO、MnCO为原料,用柠檬酸盐溶胶凝胶法合成了LiMnO超微粉.对合成的材料进行了DTA、TG、XRD和TEM等表征,并应用交流阻抗谱技术测定了样品的电导率.结果表明,650。C以上生成LiMnO纯相超微粉,粒径在50nm以下.在18~400℃温度范围内,产物烧结体的离子导电率为10-6~10-3S·cm-1,其电导活化能为44.87kJ·mol-1.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热晶化法制备了Ba(Sb,Sb)O新型钙钛矿型氧化物,并通过XRD、 IR、SEM和ICP等方法对产物物相、形貌和组成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为立方钙钛矿结构,晶胞参数为α=0.415nm,粒度为1~2μm具有一定团聚的多晶粉末.产物中锑为三价和五价两种价态.水热条件对合成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 Ba(Sb,sb)O合成的适宜碱度和nSb(Ⅴ)/nSb(Ⅲ)分别为 8~10Mol/L KOH和 0~1  相似文献   

9.
微乳液法制备超细Ni-Fe复合物微粒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应用W/O型微乳液法制备了纳米量级超细铁-镍复合物微粒.X射线和透射、扫描电镜测试表明:它属于表面活性剂包裹型超细微粒.粒径<30nm,密度2.89g/cm的Ni-Fe微粒,比饱和磁化强度σ=13~16Am2/kg,娇顽力 H=87~123 Oe,剩磁 B=2.25~3.00Am2/kg,矫顽力较大,剩磁也较大,说明该超细复合微粒具有硬磁体的性质.X射线能谱分析表明,有部分Ni-Fe合金相形成.  相似文献   

10.
共沉淀法制备掺杂氧化锌压敏陶瓷粉料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通过对Men+(Zn2+;Cr,Mn2+;Sb3+,Bi3+,Co2+)-NH-CO2--HO体系进行热力学分析的基础上,获得了Me-NH-CO2-O体系中的lg[M]T-pH关系图,得到了用NHHCO和NH·HO作沉淀剂,用共沉淀法制备掺杂氧化锌压敏陶瓷粉料时,最佳共沉淀pH为7.0左右.  相似文献   

11.
开展了气流粉碎B4C粉末(比表面积2.53m2/g)的掺碳烧结实验,研究了掺碳剂种类、掺碳量、烧结温度、比表面积等对B4C烧结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掺碳显著促进B4C的烧结;在炭黑、葡萄糖和酚醛树酯三种掺碳剂中,掺入酚醛树酯可以获得最高的烧结密度;并且最佳的掺碳量为3%~5%C,B4C+3%C(酚醛树酯)分别经2200和2250℃烧结后的密度为92.1%TD和94.4%TD,若采用振动球磨B4C粉末(8.30m2/g)进行掺碳烧结实验,则可使2200℃的烧结密度提高到95.6%TD。  相似文献   

12.
常压烧结ZrB2-SiC复相材料的抗氧化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溶胶凝胶法合成的超细ZrB2粉体为主要原料,研究了不同含量Mo和Mo-B4C为烧结助剂时,ZrB2-SiC体系的常压烧结工艺,测试了其力学性能,并系统研究了分别以4wt%Mo和4wt%Mo-2wt%B4C为烧结助剂制备的ZrB2-20wt%SiC复相陶瓷在不同温度下的静态抗氧化行为,研究表明:仅以Mo作为烧结助剂时,在1300℃以上材料表面开始出现ZrO2颗粒析出而迅速氧化. 当添加Mo-B4C复合烧结助剂时,液相保护层在1300℃开始出现,并随着温度升高逐步变厚且均匀,材料在1500℃氧化30min后,抗弯强度仍有室温强度的86%,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3.
原位生成棒晶增强Ti-B-C复相陶瓷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C与Ti在1800°C×35MPa×1h的烧结条件下反应生成了TiB2 棒晶,棒晶长度在10~30μm,其长径比在2~8范围.原位生成的棒晶赋予了材料具有极高的力学性能,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 680MPa和 12MPa·m1/2.通过 X射线衍射检测了材料的物相组成,利用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了材料的显微结构.最后讨论了温度及金属Ti含量对棒晶TiB2的生成及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制备了由聚碳硅烷(PCS)为先驱体裂解形成的纳米SiC增强的B4C基复合材料,并与直接球磨混合法制备的纳米SiC增强的B4C基复合材料进行了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先驱体法制备的复合材料形成一种复杂的晶内/晶间结构;B4C内部的纳米SiC和Al2O3内部的少量纳米SiC、晶界处的层片状SiC、B4C晶粒内部的SiC亚晶界结构.材料的断裂方式以穿晶断裂为主,形成晶内裂纹扩展路径,增强了材料的韧性.采用PCS为先驱体工艺制备高性能的纳米复相陶瓷,其组织均匀性、致密度和力学性能均优于直接机械混合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5.
以铝、B2O3为原料,利用自蔓延高温合成(SHS)制备了Al2O3/AlB12复相陶瓷粉体,研究了燃烧条件对粉体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经球磨处理后,复相陶瓷粉体中Al2O3的平均粒径为3~4μm,AlB12的粒度为亚微米级.粉体的比表面积为~1m2/g.燃烧过程中B2O3易于挥发,并在合成产物的表层生成B2O3和9Al2O3·2B2O3副产物相.在较低压力的氩气中进行合成,可以减少副产物相,获得纯度较高的复相陶瓷.与实际测量的燃烧温度对比发现,按照化学反应式13Al+6B2O3=6Al2O3+AlB12,通过热力学计算得到的绝热燃烧温度明显偏高.  相似文献   

16.
TiC-TiB2/Cu复合材料的自蔓延高温合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SHS/PHIP工艺制备了TiC-TiB2/Cu复合材料,通过实验研究了该系列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特征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TiC-TiB2/Cu复合材料中只有TiC、TiB2和Cu相存在;随着Cu含量的增加,燃烧温度下降,材料的颗粒尺寸变小;TiC-TiB2/Cu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均随Cu含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当Cu含量为20%时强度最高为580MPa,Cu含量为40%时韧性最高为8.1MPa·m1/2。  相似文献   

17.
以磷酸、B4C、SiC和Al2O3粉料为原料, 采用一种新颖的水热法对炭/炭(C/C)复合材料基体进行了抗氧化改性. 重点研究了水热反应温度对改性试样的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谱仪(EDS)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改性后试样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经过水热改性处理, 炭/炭复合材料表面缺陷被玻璃相B2O3、HPO3和微晶Al(PO3)3所组成的涂层所覆盖, 材料的抗氧化性能明显提高; 抗氧化性能在120~200℃范围内随着水热改性温度的升高而提高; 在200℃水热改性后的炭/炭复合材料在700℃的空气中氧化10h后的质量损失仅为2.31%.  相似文献   

18.
不同添加剂对石墨材料高温粘结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以酚醛树脂(PF)和碳化硼(BC)为原料的高温粘结剂基础上,Al,Si和白炭黑(超细SiO)作为第二种添加剂分别加入到粘结剂中以制备新型高温粘结剂,并对石墨材料进行粘结.用新型高温粘结剂粘结的石墨部件分别在200、800、1500℃下热处理,并在室温条件下测试其剪切强度.结果表明,复合添加剂对石墨粘结部件的粘结性能有明显的影响.其中,酚醛树脂+BC+白炭黑粘结剂具有较为理想的粘结性能,白炭黑的添加对提高石墨材料的高温粘结性能具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硅粉和碳黑为初始原料, 通过机械活化和化学活化预处理, 实现了Si-C体系在较低温度下燃烧合成SiC. 采用XRD、SEM和EDS等手段, 分析了合成产物的相组成和微观结构特征. 结果表明: 机械活化预处理可使燃烧反应诱发温度降低至1050℃, 合成SiC粉体的比表面积为4.36 m2/g, 平均粒径<5μm.  相似文献   

20.
碳化钼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MoO3为前体, CH4/H2为还原碳化气, 经程序升温还原碳化反应制备了Mo2C样品, 并用TG-DTA、XRD、BET、SEM、XPS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MoO3在CH4/H2气氛中的还原碳化历程为MoO3→MoO2→MoOxCy→Mo2C, 适宜的还原碳化温度为675℃. 实验条件下制得的碳化钼晶相为β-Mo2C, 表面呈现出形状规整、大小相对均一的片状颗粒, 平均粒径约3.9μm. 碳化钼表面有两种不同价态的钼原子, 分别归属于Mo--C 物种的Mo2+和Mo--O物种的Moδ+ , 以前者为主; 碳物种由四种不同价态的碳原子组成, 分别归属于C--Mo、C--C、C--H和C--O物种, 以前者为主. 随还原碳化反应温度的升高, 制备的碳化钼颗粒增大, 比表面积下降, C--C物种和C--H物种增加, 表面积炭增多. 由于积炭的覆盖和保护作用, 碳化钼表面的Mo原子主要以Mo2+ 的Mo--C物种存在, 只有少部分被氧钝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