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探讨GIS在城市抗震防灾规划中的应用模式和关键技术,设计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框架,并结合郑州新区抗震防灾规划工作,介绍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综合数据库、震害预测分析模型以及GIS辅助决策系统的研究与实现,为规划编制和实施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苏北三县(市)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编制的基础资料为基础,对县城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编制基础工作论述了作者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3.
李天  蔡耀东 《灾害学》1997,12(1):7-10
介绍场地小区划管理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开发。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实用软件能够解决数据库管理、数据分析、数据查询、图形显示等功能。通过在河南省的某城市的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对于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研究工作和城市工程地质的管理工作中,都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辅助工作手段。  相似文献   

4.
淮南市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自然灾害和事故灾害的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和城市经济带来的损失日益增大。以淮南市为例,探索了编制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技术方法。规划在现状调研、灾害风险评估和用地安全评价的基础上,对应急指挥系统、应急通道、避难场所、应急物资保障等城市应急设施进行了规划布局;对防洪、抗震、消防、人防、地质灾害、突发水环境事故等防灾专项规划提出了指引;另外,规划也提出了防灾基本对策和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介绍了连云港市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编制过程及其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生命线工程综合防灾规划决策方法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友海  张媛  王耀 《灾害学》2010,25(3):57-59
在对生命线工程综合防灾规划编制的技术路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引入了综合灾害指数的概念,提出了一种城市生命线工程综合防灾规划的决策方法,该方法利用综合灾害指数的计算来获得综合防灾规划的决策依据。在综合灾害指数的计算过程中,以给水工程综合防灾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得到10种灾害最终的评价权重;以地震灾害影响因素识别和地震灾害风险指标的计算为例给出潜在灾害的风险指标计算。最终以综合灾害指数为重要衡量标准,并结合生命线工程功能上的布局要求和系统的整体性要求来进行生命线工程的综合防灾规划。本方法在烟台市开发区生命线工程综合防灾规划中得到了实际应用,以期为我国其他城市的生命线工程综合防灾规划的编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基于规划区承灾能力评价分析的抗震防灾规划编制方法,在规划编制初始,将规划对象视为潜在地震灾害承灾体,先对其进行承灾能力的评价分析,查找抗震薄弱环节,再把整个规划编制看作有机整体,针对当前存在的地震灾害风险提出有效及更有针对性的减灾措施及规划阶段性目标。这种规划编制方法可以使规划成果更有针对性,且更有效地得到落实。以东莞市中心城区及松山湖开发区的抗震防灾编制为例进一步说明方法的具体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8.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影响范围大,各类灾害风险交织叠加,防灾减灾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同时也对“十四五”期间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编制提出了更高要求。韧性是一种应对风险的科学理念,运用韧性理念指导防灾减灾规划编制有助于发挥规划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全面提高防灾减灾工作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在对韧性概念理念与内涵进行了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该文将“城市安全五维体系”运用于防灾减灾领域并对防灾减灾工作内容进行了重构,通过五维体系视角回顾上两版国家层面综合防灾减灾规划,总结了综合防灾减灾规划趋势,系统梳理了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编制背景,基于韧性理念提出了“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编制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市防震减灾的决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研究城市抗震减灾的目的是为了给城市的抗震防灾工作提供相应的行为依据。这些工作依赖于不同的决策分析方法和相应的城市基础数据。本文综合了几种常见的决策方案,建立了相应的决策分析方法;分析探讨了防震减灾决策综合支持系统的特点和内容。  相似文献   

10.
<正> 江苏省地震基本烈度均在六度以上,其中苏北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及邻区的基本烈度超过七度,甚至大于九度。江苏省建委积极贯彻城乡建设部关于地处地震基本烈度七度以上城市应编制抗震防灾规划的要求,在省抗办统一计划和组织下,有计划地对江苏各大中小城市进行面广量大的抗震防灾规划的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11.
GIS在城市防震减灾应急决策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将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应用于城市防震减灾工作,建立了“上海市防震减灾应争决策信息系统(宝山试点区)”。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及各功能模块的结构和作用,并重点分析了系统的核心模块:地震灾害快速评估子系统和地震应急决策信息子系统。  相似文献   

12.
简要论述了国内外防震减灾信息和辅助决策系统的发展状况。以大庆油田防震减灾信息和辅助决策系统为基础,详细探讨了分布式防震减灾系统的框架研究,包括ArcIMS的应用、系统框架的二次开发、数据库的远程连接和调用和系统框架的集成等。同时阐述了分布式网络GIS已经成为防震减灾信息和辅助决策系统建设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和它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与城市减灾防灾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自然灾害往往给城市造成重大损失.在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中,城市绿地系统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美化城市环境、净化空气、平衡城市生态系统、为城市居民提供休憩游乐场所等作用,同时还具有防震、防火、防洪、减轻灾害的功能.从城市绿地的定义和分类人手,分析了城市绿地系统在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并通过介绍和分析日本防灾公园的规划建设,探讨了城市避灾绿地系统的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利用城镇地籍数据信息,基于GIS软件进行建筑物易损性和居民安全风险分析与应用研究。通过对某县城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街坊建筑物的易损性分析和居民安全风险分析实例应用研究,重点讨论并实现了利用现有数字化地籍图、城镇地籍数据库及土地调查记录等信息;并结合建筑物震害损失评估模型和人员伤亡预测方法,完成不同结构类型的建筑物在不同地震烈度条件下的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评估和人员伤亡程度的预测,对城市防灾减灾进行辅助决策支持与评估。  相似文献   

15.
以陕西宝鸡石油中学学生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其地震灾害认识水平、防震减灾基本技能、自救互救情况、震后心理倾向和信息传播进行了研究。采用权重法,利用Excel和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城市中学生地震知识掌握的准确性和深度还很不够,防震减灾意识淡薄;②城市中学生掌握的实际防震减灾技能不足,但有迫切的学习需求;③城市中学生具有基本的自救能力,但自救互救的组织性和主动性较差;④城市中学生具有广泛的地震信息来源,但辨别地震谣言的能力不强,易于传播地震谣言。针对上述结果,提出了强化城市中学生防震减灾教育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航片遥感在城市防震减灾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城市建设发展变化很快 ,航片遥感技术应用于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系统已成为必然的需要。采用航片遥感技术 ,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系统可直接从航片扫描图获取信息 ,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各类特征数据库。本文介绍了对航片的选择与应用 ,航片扫描图的电子矢量化技术及与之相应的资料调查工作 ,并对系统数据库维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城市防震减灾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和地震科学家共同关心的重大课题及重点工作。“九五”期间,我国先后在部分大中城市开展了防震减灾的示范研究,建立了先进的防震减灾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本文全面介绍了该项示范研究的城市之一-合肥市震害预测与防震减灾计算机信息管下系统的主要内容、研究特色和取得的工作成果。该技术系统的完成,对推进我国城市防震减灾的科学化、现代化管理和实现防震减灾十年目标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汶川地震暴露出目前我国城市公园建设普遍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其防灾功能不强。城市公园应是防灾公园。防灾公园是起广域防灾据点、避难场所作用的城市公园和缓冲绿地,应符合城市防灾规划要求。从防灾公园的定义出发,本文重点阐述了防灾公园的3个特点:规模、构造和设施;通过每平方公里公园数量、每万人公园数量、人均公园面积及公园占市区面积比例等多项关键指标,对上海市防灾公园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上海市防灾公园的规划、建设提出了2点建议,一是完善防灾绿化网格,二是逐步实现现有城市公园向防灾公园的转型。  相似文献   

19.
基于WebGIS的城市泥石流数字减灾系统建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洪江  唐川  韩用顺 《灾害学》2006,21(3):10-14
基于WEBGIS的城市泥石流数字减灾系统是实现泥石流非工程减灾的重要措施,依托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进行城市泥石流数字减灾WEBGIS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对城市泥石流的减灾与防治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本系统包括城市环境信息、城市经济信息、泥石流基础信息、泥石流灾害评价、泥石流综合防灾规划、相关论文著作及软件与数据下载七个功能模块,实现了基础信息管理、灾害评价、防灾规划和信息服务等泥石流数字防灾减灾功能,系统依托ARCIMS、JAVA、ARCXML技术进行设计与开发,并在云南东川城区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实现了系统本阶段设计目标,表明WebGIS在城市泥石流防减灾方面广具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