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肺癌p53蛋白表达和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目的 检测肺癌中p53蛋白表达和基因突变状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二种方法。结果 检测肺鳞癌46例,共95例。免疫组化p53蛋白总阳性率为50.5%(48/95例),肺鳞癌阳性率为56.5%(26/46例)、肺腺癌为44.7%(22/49例)。PCR-SSCP检测p53基因突变率为41.1%(39/9  相似文献   

2.
肝癌组织中N—ras基因突变和p53蛋白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N-ras和p53基因与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法(PCR-SSCP)和免疫组化法,检测29例肝癌中的N-ras基因突变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13例肝癌p53蛋白阳性(44.8%),表明广西地区肝癌中曾普遍存在p53基因的突变,肝癌及癌旁组织中N-ras基因在第2~37密码子间的突变率分别为79.31%和80.77%,22例有2个以上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横纹肌肉瘤(RMS)中bcl-2、p53、PCNA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对50例横纹肌肉瘤进行免疫组化ABC法标记。结果:bcl-2、p53基因蛋白和PCNA,发现bcl-2、p53、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72%、70%,其阳性表达与年龄、性别及不同组织类型的RMS无关。但民分化程度有关,P53、PCN在低分化RMS阳性率分别为85%、95%,显著高于 化RMS42.  相似文献   

4.
bcl-2、p53蛋白及PCNA表达与横纹肌肉瘤临床病理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横纹肌肉瘤(RMS)中bcl-2、p53、PCNA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对50例(随访41例)横纹肌肉瘤进行免疫组化ABC法标记。结果:bcl-2、p53基因蛋白和PCNA,发现bcl-2、p53、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72%、70%,其阳性表达与年龄、性别及不同组织类型的RMS无关(P>0.05)。但与分化程度有关,p53、PCNA在低分化RMS阳性率分别为85%、95%,显著高于高分化RMS42.8%和14.3%(P<0.05),随访存活1年以内的p53、PCNA阳性率均为86.7%,亦明显高于存活超过3年以上的阳性率33.3%和41.7%(P<0.05)。而bcl-2在低分化RMS阳性20%显著低于高分化71.4%(P<0.05),随访存活1年以内的阳性率13.4%明显低于存活超过3年以上的41.4%(P<0.05)。p53与bcl-2阳性表达呈明显负相关,p53阳性率越高,而bcl-2阳性率越低。结论:PCNA、p53、bcl-2蛋白表达能比较准确地反映RMS的生物学特性,p53、bcl-2可作为肿瘤预后显著相关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肠腺癌突变型p53基因蛋白表达与p53基因cDNA突变间的相互关系和意义。方法:对100例新鲜大肠腺癌组织采用PAb240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LSAB法)检测突变型p53基因蛋白表达、RT-PCR-SSCP检测p53基因cDNA突变,并比较它们间相互关系。结果:100例大肠腺癌中,76例PAb240单抗阳性(76%),51例p53基因cDNA突变阳性(51%);PAb240单抗反应与p53基因cDNA突变比较,两者皆阳性49%,两者中一者阳性29%,两者皆阴性22%(P<0.0001)。结论:p53基因cDNA突变与其基因蛋白产物结构改变高度吻合,大肠腺癌p53基因mRNA(cDNA)突变是参与和影响突变型p53基因蛋白结构改变和生物学行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肺癌p53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癌P53基因突变与临床之关系:方法:采用PCR-限制性惩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RFLP)检测47 肺癌P53基因249位密码为突变;结果:非小细胞肺癌(NSCLS)P53基因249位密码子突变率24.24%,小细胞肺癌(SCLC)突变率为0(0/14)。P53基因249位密码了点突变与肺癌分期、组织分化、吸烟无关,与NSCLC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P53基因249位密码子突变是N  相似文献   

7.
肺小细胞癌p53基因分析mdm—2基因蛋白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肺小细胞癌(SCLC)的p53基因改变的mdm-2基因的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的方法,对14例SCLC的石蜡切片组织进行研究。结果:免疫组化染色p53蛋白阳9例,阳性率为64.3%(9/14);mdm-2蛋白阳性4例,阳性率为28.6%(4/14)。p53基因海5、6、7、8外显子,突变率分别为21.4(3/14  相似文献   

8.
大肠腺瘤与腺癌P21,P53,P185蛋白表达及ras,p53基因突变的检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免疫组化及PCR-RFLP法检测30例大肠腺瘤、74例大肠腺癌及癌旁粘膜P21、P53、P185蛋白表达及ras、p53基因突变。结果表明,大肠腺瘤P21、P53蛋白阳性率(53.3%,27.6%)高于癌旁粘膜(P<0.01),二者过度表达与腺瘤恶性倾向有关。大肠腺癌P21、P53及P185蛋白阳性率(72.9%,37.8%,47.2%)皆高于腺瘤I级不典型增生(P<0.01,P<0.05及P<0.05)。9例腺瘤,40例腺癌存在两种以上蛋白表达,共同表达与腺瘤恶性倾向及腺癌预后有关。大肠腺瘤及腺癌ras基因突变率分别为26.7%及41.9%,ras基因突变与腺瘤恶性倾向有关。大肠腺瘤及腺癌p53基因248位点突变率分别为3.3%及14.9%。6例腺癌存在两种基因突变,两种基因协同突变与大肠癌预后有关。提示ras、p53及c-erbB-2基因改变均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30例结直肠癌p53基因突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解结直肠癌p53基因突变的情况,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PCR-SSCP)银染技术对30例人结直肠癌中p53基因第5、6、7、8外显子进行检测,发现16例(53.33%)存在p53基因突变,其中第7外显于7例,第5外显子4例,第6外显子3例,第8外显子2例。结果表明:(1)结直肠癌中普遍存在p53基因突变;(2)p53基因突变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3)PCR-SSCP银染技术是一种敏感、可靠且简便、快速和经济的方法,尤其适用于临床实验室进行大规模的样本筛选。  相似文献   

10.
p^53基因与Rb基因在卵巢癌组织中突变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卵巢癌组织中抗癌基因P^53与Rb基因的突变情况,我们把PCR单链构象多态(PCR-SSCP)银染技术及PCR-DNA直接测序方法应用于57例卵巢癌组织细胞的检测,结果发现p^53基因可能的突变率为32%,Rb基因可能的突变率为21%,不同分化程度肿瘤的P53及Rb基因突变率未见明显区别,结论:PCR-SSCP角染技术是筛查基因突变简便,敏感,无核素污染的最佳方法,而PCR-DNA直接测序仪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在卵巢癌顺铂耐药中的作用。方法应用RT—PCR、Western Blot、流式细胞仪等检测卵巢癌顺铂敏感细胞株0V2008、A2780s和耐药株C13*、A2780cp中XIAP表达和卵巢癌细胞的凋亡率,并将反义XIAP寡核苷酸(XIAPAs—ODN)、正义XIAP寡核苷酸(XIAPs—ODN)和随机对照链导入顺铂耐药细胞C13*(p53野生型)和A2780cp(p53突变型)中,比较转染前、后耐药细胞Caspase-3活性和顺铂耐药性的改变。结果卵巢癌顺铂敏感细胞和耐药细胞中XIAP在mRNA水平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顺铂可以引起OV2008和A2780s中XIAP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而对C13*和A2780cp的XIAP蛋白含量无明显影响(P〉0.05)。转染XIAPAs—ODN可降调p53野生型耐药细胞C13*中XIAP的表达,并显著增加Caspase-3活性和对顺铂敏感性(P〈0.05),而XIAP As—ODN对p53突变型耐药细胞A2780cp无此作用。结论卵巢癌细胞对顺铂产生耐药可能与XIAP蛋白相对高表达有关,反义XIAP可在一定程度上逆转卵巢癌顺铂耐药,该作用与卵巢癌细胞的p53表型有关。  相似文献   

12.
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一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方法,通过对直肠癌切除标本远端移行粘膜p53、k-ras基因突变的检测,界定远端移行粘膜存在的范围.直肠癌根治术标本54例,于自然张力下取肿瘤下缘1.0cm(A组)、2.0cm(B组)、3.0cm(C组)粘膜标本,对照组(D组)40名正常直肠粘膜取自痔上粘膜环切吻合术(PPH)标本,采用PCR-SSCP法分别检测各标本的p53、k-ras基因突变情况.结果显示,A、B组基因突变率无显著性差异(P=0.321),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2),C组基因突变率与A、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2),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72).按病例分析,54例p53突变者占35.2%(19/54);k-ras突变者占20.4%(11/54);44.4%(24/54)发生至少一种基因突变,6例(11.1%)出现p53和k-ras基因同时突变.突变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癌肿大小、病理类型、TMN分期等因素均无关.直肠癌远端移行粘膜p53、k-ras突变多位于2cm内,3.0cm处与正常粘膜无显著性差异,可以界定为分子遗传学上的远端最小安全切缘.  相似文献   

13.
p53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小管上皮细胞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RI)后,低龄和高龄p53(+/+)和p53(-/-)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演变,探讨p53基因对IRI后肾小管上皮细胞演变的影响。方法:分别建立低龄(2月龄)和高龄(12月龄)p53(+/+)和p53(-/-)鼠左肾IRI模型。于IRI后0d、1d、3d、7d、1月、3月、6月,用HE染色观察肾小管组织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的活性,用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biotin in situ nick-end labeling,TUNEL)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结果:IRI后0d,肾小管以坏死为主,高龄鼠比低龄鼠明显(P〈0.05),p53(-/-)鼠比p53(+/+)鼠明显(P〈0.05);细胞凋亡在7d时达到高峰,且高龄鼠比低龄鼠明显(P〈0.05),p53(+/+)鼠比p53(-/-)鼠明显(P〈0.05)。p53(+/+)低龄鼠IRI后1月出现衰老细胞,3月和6月显著增多(P〈0.05),对侧肾未见衰老细胞;而p53(-/-)低龄鼠IRI后6月才出现明显的衰老细胞;两种基因型高龄鼠在IRI后0d双肾均见衰老细胞,但p53(+/+)鼠显著多于p53(-/-)鼠(P〈0.05),1d后,IRI肾的衰老细胞明显减少(P〈0.05),对侧肾无变化。p53(+/+)高龄和低龄鼠细胞增殖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53(-/-)低龄和高龄鼠在IRI后3、7d细胞增殖进行性增加,且低龄鼠显著多于高龄鼠、p53(-/-)鼠多于p53(+/+)鼠(P〈0.05)。对高龄鼠IRI后1d点细胞衰老和凋亡进行相关分析显示,在p53(+/+)鼠二者显著负相关(r=-0.82,P〈0.05),在p53(-/-)鼠,二者无显著相关性(r=0.26,P〉0.05)。结论:①IRI可促进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的进程;②已经进入衰老状态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在遭受IRI刺激后,更易走向死亡(坏死和/或凋亡);③p53在IRI所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演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p53基因表达在辐射诱导骨髓细胞凋亡和修复中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p53基因表达在辐射导的骨髓细胞凋亡和修复中的改变与作用。方法 经^60Coγ射线以5.5Gy全身辐射78只LACA小鼠。于照后4wk内分批活杀,将骨髓分别进行HE染色和超薄切片,并进行P53蛋白LSAB免疫组化染色和突变型p53(mtp53)cDNA-DNA原位杂交。结果 照射后小鼠骨髓出现明显损伤及损伤后重建现象;照射后6h,造血细胞凋亡显著,并出现凋亡的典型改变;P53蛋白于造血细胞凋亡及修复时均明显增多,而mtp53DNA仅于修复期呈阳性。结论 p53基因表达与了辐射诱导的骨髓细胞凋亡和凋亡后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慢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再灌注时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及p53和p21蛋白的表达。方法7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模型组(n=30),模型再灌注组(n=30),应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p53和p21蛋白的表达。结果对照组未见凋亡细胞,模型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少于模型再灌注组(p<0.05);p53和p21蛋白在对照组无表达,模型组表达少于模型再灌注组(p<0.05),术后48h达高峰,72h后逐渐降低。结论慢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海马区p53和p21蛋白表达上调可能参与正常灌注压突破综合症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体外观察阿糖胞苷(1-β-D-arabinofuranosylcytosine, Ara-C)对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探讨p53、p73基因在此凋亡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Ara-C体外作用于A549细胞,TUNEL法检测A549细胞的凋亡;透射电镜观察A549细胞凋亡的典型超微结构;免疫印迹法检测A...  相似文献   

17.
吸烟与肺癌p53基因突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癌p53基因突变与吸烟密切相关,烟草中含有苯并芘等上百种化学物质,随吸烟进入气道和肺部,被支气管粘膜上皮吸收入细胞内连接到DNA上引起p53基因突变.烟草中的主要致癌物质苯并芘引起p53基因5-CpG(5-胞嘧啶磷酸鸟苷)甲基化并进一步导致GC→TA置换为其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为了阐明野生型p53在热休克蛋白90β(hsp90β)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我们利用野生型p53的表达质粒转染Jurkat细胞,发现野生型p53可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hsp90β基因的启动子活性,并且证实hsp90β基因的表达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9.
与 p5 3介导的细胞周期抑制相比 ,由 DNA损伤、氧化作用以及致癌物引起的 p5 3诱导的细胞凋亡机制还知之甚少 ,阐明 p5 3肿癌抑制基因诱导凋亡是当务之急 ,p5 3作为抗癌靶分子主要在于它的凋亡作用 ,揭开 p5 3诱导凋亡途径之谜 ,可以证明 p5 3具有生化多样性 ,其功能远远超出一个单纯转录因子的功能。线粒体内 p5 3蛋白诱导凋亡的证据表明 ,协同 p5 3转录活性功能 ,将使 p5 3诱导的凋亡路径变得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20.
肿瘤抑制基因p53基因与肿瘤关系以及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 5 0 %肿瘤中都发现 p5 3基因有缺失或突变 ,可见它与癌症的关系非常密切。现已确认的抑癌基因根据其结构与功能的不同分为两类 :一类是特异性地抑制 CDK4和 CDK 6 ,包括 p16、p15、p18和 p19;另一类是对 CDK有广谱抑制作用 ,包括p2 1、p2 7、p5 3。本文就 p5 3基因的结构、功能与肿瘤的关系以及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作了简要的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