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子宫肉瘤是一种少见的子宫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术后复发率高,预后差。由于子宫肉瘤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可靠的影像学特征和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准确的术前诊断非常困难。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高危因素和临床症状、盆腔超声和MRI以及组织活检病理等,有助于术前鉴别子宫肉瘤与子宫肌瘤。  相似文献   

2.
子宫肌瘤临床常见,但子宫肌瘤发生肉瘤变则少见。子宫一旦发生肉瘤,其恶性程度高,易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预后不佳。在早期常无有效的检查手段来进行筛查和鉴别。若将肉瘤当作肌瘤进行腹腔镜下直接旋切,必然导致肿瘤碎屑及细胞播散,引起盆腹腔的广泛转移。因此,如何早期进行鉴别诊断,术中如何避免旋切带来的播散成为治疗的关键。文章就子宫肌瘤,子宫肉瘤鉴别诊断、腹腔镜下肌瘤旋切手术播散的预防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458例变性及富细胞型子宫平滑肌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组织学类型变性的子宫平滑肌瘤及富细胞型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1993年1月-2004年1月间收治的458例经手术后病理确诊为变性的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初步评价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术中大体标本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①肌瘤良性变性常见的症状分别是肌瘤生长迅速31.47%(73,232),腹痛25.86%(60/232),月经量多或经期长24.57%(57,232);肌瘤肉瘤变时表现为肌瘤生长迅速66.67%(4,6);富细胞型平滑肌瘤常表现为月经量多或经期长31.36%(69/220),腹痛25.91(57/220),肌瘤生长迅速25%(55/220)。肌瘤生长迅速在肌瘤肉瘤变时尤为明显,与肌瘤良性变性和富细胞型平滑肌瘤比较有显著性区别(P<0.05);②肌瘤良性变性者中超声有提示者占25.43%(59/232),其中RI<0.4者占17.24%(10/232);富细胞子宫肌瘤中10.91%(24/220)和子宫肌瘤肉瘤变组33.33%(2/6)术前彩超提示RI<0.4。③富细胞型子宫肌瘤仅10.91%(24/220)手术时送冰冻切片检查,肌瘤肉瘤变的仅1,6例术中送冰冻检查。结论子宫肌瘤出现变性及富细胞型平滑肌瘤常表现为肌瘤生长迅速,在肌瘤肉瘤变时尤为明显,重视术前的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及术中仔细的大体标本检查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4.
输卵管癌肉瘤又称恶性中胚叶混合瘤或恶性苗勒管混合瘤(malignant mixed müllerian tumor,MMMT),临床上十分罕见,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可以出现与其他妇科肿瘤类似的阴道不规则出血、腹痛或腹胀等症状,辅助检查无特异性,术前易误诊或漏诊,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术后给予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现报告1例罕见输卵管癌肉瘤合并子宫内膜癌,通过文献复习进一步增加临床对输卵管癌肉瘤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卵巢平滑肌肉瘤诊断和治疗(附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卵巢平滑肌肉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2例原发性卵巢平滑肌肉瘤进行临床报告及分析.结果原发性卵巢平滑肌肉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主要依靠病理,核分裂数为主要依据,同时结合免疫组化Desmin(-),Vimentin(+)诊断.结论原发性卵巢平滑肌肉瘤恶性度高,预后差,治疗需以手术为主,辅以合适的放疗和化疗综合性治疗.  相似文献   

6.
子宫肉瘤是一种少见的子宫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易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预后不佳。手术为主要的治疗方法,强调术后治疗的规范化及个体化。术后放射治疗并不能改善子宫平滑肌肉瘤患者的无瘤生存率和整体生存率,辅助性化疗因能提高子宫癌肉瘤患者的整体生存率而成为标准治疗方案。曲贝替定用于治疗晚期子宫平滑肌肉瘤有效且安全。靶向药物治疗子宫肉瘤仍处于研究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7.
子宫肉瘤的化疗及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子宫肉瘤是一组来源于子宫间质、结缔组织或平滑肌的恶性肿瘤,病理类型主要有子宫平滑肌肉瘤(LMS)、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以及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MMT,亦称恶性苗勒管混合瘤或癌肉瘤)。子宫肉瘤临床少见,约占妇科恶性肿瘤的1%~3%,其临床特点是易于出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即使是早期病例也不例外,以至于5年存  相似文献   

8.
卵巢癌肉瘤是临床极为罕见但恶性程度极高的一类肿瘤,因组织成分同时含有癌和肉瘤两种成分,使其在治疗及预后方面不同于其他的妇科恶性肿瘤。临床上卵巢癌肉瘤的恶性程度更高,对放化疗的敏感性更低以及预后更差。目前对卵巢癌肉瘤的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同时术后行辅助治疗。得益于卵巢癌肉瘤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靶向治疗在改善卵巢癌肉瘤预后方面表现出新兴优势。  相似文献   

9.
子宫肉瘤是一组来源于子宫平滑肌组织、内膜间质和肌层内结缔组织的恶性肿瘤,临床较少见,约占子宫恶性肿瘤的3%,恶性程度高,大多数预后极差。目前主要治疗方式是手术,其他包括化疗、放疗、激素治疗及靶向治疗等,但手术及术后辅助治疗尚无标准方案,存在争议。本文就子宫肉瘤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旋切器误用于子宫肉瘤的概率,以及应用旋切器对子宫肉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查阅2010年1月—2015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以诊断子宫肌瘤入院并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均应用旋切器进行辅助肌瘤剔除)的患者资料,统计其术后病理为子宫肉瘤的患者,并随访其预后。结果:以子宫肌瘤为诊断入院并行子宫肌瘤粉碎术的患者共1 886例,其中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肉瘤者6例;其中1例患者再次手术时发现盆腔及大网膜转移病灶;1例患者化疗后进展死亡;1例患者半年后复发,2年后死亡;其余3例患者随访至今未复发。结论:子宫肌瘤旋切器误用于子宫肉瘤的概率非常小,约为0.31%(6/1 886)。子宫肌瘤旋切器仍是可行的手术器械,但应注意应用旋切器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并采取合适措施来规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宫肉瘤的临床特点与其存活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子宫肉瘤50例的发病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治疗措施与存活率。治疗措施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其中72%的病人行子宫加附件切除术或单纯子宫切除术,20%的病人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74%的病人辅以化疗。术后2年、5年对患者随访登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病人中有33例死亡,其中29例死于复发(复发率为58%)。术后2年生存率为54%,5年生存率为34%。年龄<50岁患者预后好于≥50岁者(P<0.01),I期子宫肉瘤的2年、5年生存率高于II、III、IV期(P<0.05)。子宫平滑肌肉瘤及内膜间质肉瘤2年、5年存活率高于恶性苗勒氏管混合瘤(P<0.05)。结论患者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与术后存活率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乳酸脱氢酶LDH及其亚基(LDH-A、LDH-B、LDH-C、LDH-D)在子宫肌瘤、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及子宫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良性子宫平滑肌瘤26例、富于细胞型子宫肌瘤患者10例,子宫肉瘤患者30例。免疫组化法检测总LDH、LDH-A、LDH-B、LDH-C、LDH-D表达。结果:三组间LDH-A、LDH-D、LDH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肉瘤中LDH-A、LDH-D、LDH阳性率及表达强度明显高于良性子宫肌瘤和富于细胞型子宫肌瘤(P0.05)。LDH-B、LDH-C在子宫肌瘤及子宫肉瘤中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DH-A、LDH-D及LDH高表达有利于进一步确认子宫肉瘤的病理学诊断,且为进一步研究LDH在子宫肉瘤的肿瘤代谢Warburg效应中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子宫肌瘤恶变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外文献报道子宫肌瘤恶变(malignant degeneration)率为0.13%~2.02%,国内报道为0.4%~0.8%.子宫肌瘤恶变多发生在40岁以后的妇女,尤其是绝经后女性.平滑肌肉瘤为最常见的恶变类型,恶性间叶瘤为罕见的恶变类型.尽管子宫平滑肌肉瘤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预后很差;但肌瘤肉瘤变患者,预后相对较好,尤其是有包膜者.本文主要讨论子宫肌瘤恶变为平滑肌肉瘤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4.
恶性中胚叶混合瘤(malignatn mesodermal mixed tumours,MMMT)指肿瘤组织内同时含有恶性上皮细胞(如鳞状细胞癌或腺癌等)及恶性间质细胞(如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横纹肌肉瘤或软骨肉瘤、骨肉瘤等)两种成分。又有将同源成分者称为癌肉瘤(carcinosarcoma),异源成分者才称为恶性中胚叶混合瘤,在女性生殖器官中比较少见,可发生于子宫颈、子宫体及卵巢等部位。  相似文献   

15.
子宫肉瘤是罕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从组织学类型可分为子宫平滑肌肉瘤、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和恶性混合性中胚叶瘤。复发率高,治疗以手术、化疗等综合治疗为主,放疗效果不确切,可以协助控制局部复发,抗雌激素治疗也有一定效果。影响预后的因素很多,主要是临床期别和肿瘤大小。  相似文献   

16.
子宫肉瘤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子宫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超声表现、诊治及预后,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子宫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诊治情况.结果:平均年龄58.6岁.40例中绝经后22例(55.0%);阴道不规则流血18例(45.0%);病理分型中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9例(47.5%).仅9例(27.3%,9/33)术前确诊为子宫肉瘤.超声下主要表现为子宫增大、肿块内部回声不均、界限不清、肿块周边或内部血流信号.均手术治疗并辅以化疗.总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65.0%和45.0%.是否绝经及不同临床分期患者的3年及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子宫肉瘤早期症状以阴道流血为主,但无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超声下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应受到重视.病理类型以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为多见.手术治疗为主,综合治疗是关键.绝经后、临床分期晚、恶性中胚叶混合瘤患者的预后差.  相似文献   

17.
<正>子宫肌瘤(uterine myoma)又称子宫平滑肌瘤,是起源于子宫基层的富含细胞外基质的女性常见良性肿瘤。尽管子宫肌瘤与子宫平滑肌肉瘤之间的关系尚未明确,但有文献报道二者转录谱的相似性可证明子宫平滑肌肉瘤可以由先前存在的平滑肌瘤发展而来,也就是说子宫肌瘤存在恶变的可能性,并且即使是较小的子宫肌瘤也可能恶变为子宫肉瘤[1]。子宫肌瘤恶变指已存在的子宫肌瘤恶性变,子宫肌瘤恶变具有肌瘤组织与肉瘤组织共存的特征[2]。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血管肉瘤是一种临床比较罕见的间质性肉瘤,其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断相对困难,确诊主要依据组织活检,目前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报道1例子宫内膜血管肉瘤患者的诊治情况。患者因阴道异常出血1个月余就诊,期间出血量多于平时月经量。入院后完善专科查体、妇科超声及盆腔磁共振成像等检查,综合外院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病理切片,考虑子宫内膜肉瘤。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活检术。术后病理示子宫内膜血管肉瘤,临床分期ⅢC1期,术后患者未行辅助治疗,术后5个月复查考虑复发转移。子宫内膜血管肉瘤术后复发时间短且具有远处转移的风险,术后辅助性放化疗、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腹腔镜及开腹手术中发现的未预料子宫肉瘤病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以探讨分碎术对该病的影响,并分析患者的病例资料探讨该病的早期诊断。方法:选取2008年11月—2014年11月术后病理为子宫肉瘤而手术指征为子宫肌瘤的病例,其中腹腔镜组8例,开腹组47例,腹腔镜组使用分碎器而开腹组未使用,行对照研究并分析患者临床特点。结果:55例未预料子宫肉瘤患者中16例(腹腔镜组7例,开腹组9例)行二次手术;腹腔镜组二次手术率高于开腹组(87.5% vs. 19.1%,P=0.000),二次手术中发现盆腔种植转移病例数多于开腹组(2 vs. 0),术中病理确诊率低于开腹组(37.5% vs. 76.6%,P=0.038)。结论:腹腔镜下分碎术可能增加了未预料子宫肉瘤的盆腔种植转移以及二次手术的概率,并降低了术中病理明确诊断率,这应该引起临床医师的注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规避此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患者,46岁,G_5P_1,2002年曾因"慢性宫颈炎症"行宫颈激光治疗,具体诊治经过不详.因阴道不规则流血、流液1月余,发现宫颈肿物25天,于2009年6月16日入院.外院B超检查提示子宫增大,回声异常,考虑子宫肌瘤或子宫肉瘤;TCT检查无上皮内瘤变或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