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角膜塑型镜矫治青少年近视疗效。方法观察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型镜且资料完整的患者45例,88只眼。其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9-21岁,平均(14.21±1.19)岁。近视度数:球镜1.00-6.25D,平均(3.34±1.55)D;柱镜0.25-1.00D,平均(0.57±1.32)D。采用夜间配镜8-10h。戴镜1周、1月、3月、6月随访,观察视力、角膜曲率、屈光度及眼轴变化。结果与戴镜前相比,戴镜一周后,角膜曲率明显变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视力:戴镜前(0.19±0.16)戴镜后1周、1月、3月、6月分别提高至(0.75±0.27)、(0.95±0.11)、(0.96±0.13)、(0.95±0.13),戴镜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屈光度与戴镜前比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眼轴长度较戴镜前有所增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后少数患者有点状角膜上皮剥脱、结膜炎等。经治疗后均恢复。角膜塑型镜治疗镜近视达到矫治稳定状态后,停戴则裸眼视力回退明显。屈光度一般1个月可恢复。结论角膜塑型镜矫治青少年近视疗效确切、安全、快速。可控制近视的发展,是一种可逆非根治性矫治近视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角膜塑型术治疗近视的动态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用角膜地形图仪测量角膜屈折力、偏心率 ( E值 )、横径 ,做主、客观验光 ,检查眼底和眼压等。选择出适合做角膜塑型术治疗的患者 ,要求患者每晚配戴 OK镜 8h以上。结果 :矫正前患者视力、近视度数、角膜屈折力 ( H、V)分别为 0 .2 2± 0 .1 1 ,3 .50± 1 .50 ,43 .3 7± 1 .49,44 .3 2± 1 .60。 1年后为 0 .96± 0 .2 0 ,0 .75± 0 .52 ,41 .1 1± 1 .66,42 .1 8± 1 .50。经 t检验 ,各项矫治前后有显著差别 ( P<0 .0 1 )。在矫治中有角膜点状上皮糜烂、角膜擦伤、重影等并发症发生 ,经治疗后痊愈 ,未见角膜溃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角膜塑型术治疗轻、中度近视疗效显著且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在儿童近视防控中佩戴角膜塑型镜治疗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诊疗的近视眼患儿19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采取常规防治与佩戴角膜塑型镜治疗相结合的方式对其进行近视防控。结果佩戴角膜塑型镜1周内,有104例裸眼视力达到1.0,佩戴角膜塑型镜1个月后,有162例视力达到1.0,在佩戴角膜塑型镜3个月,有172例视力达到1.0。总体疗效显著。结论利用佩戴角膜塑型镜对儿童进行近视防控,能够有效提高防控效果,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角膜塑型术的相对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角膜型术中出现并发症的机率、原因及处理治疗方法,从而评估角膜塑型术在青少年近视治疗过程中的相对安全性问题。方法 对233例444眼青少年近视患者进行了规范的DYNALENS角膜塑型术治疗,在近3年的随访检查过程中,及时做出对症处理。结果 治疗过程中出现角膜染色282眼(63.4%),角膜水肿10眼(2.3%),角膜溃疡5眼(1.1%),斜向散光103眼(23.2%),明显角膜变形(重影)34眼(7.6%),过敏性眼炎8眼(1.8%)。经过对症治疗,取得明显的疗效,总治愈率达95.2%。结论 运用规范的配验技术,严格的随记计划,角膜地形图的追踪分析,角膜塑型术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角膜塑型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配戴角膜塑型镜治疗近视94例(186眼),观察其疗效和并发症。结果:随访半年,94例近视患者均取得良好疗效,未出现角膜溃疡、穿孔、瘢痕等并发症。结论:角膜塑型镜治疗青少年近视安全,有效,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Pallikaris等(1990)将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与原位角膜磨镶术联合起来用于近视的矫治,即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d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矫治屈光不正的方法,而其中lasik手术又因设计合理,对角膜组织解剖结构破坏少,手术效果更加准确,视力恢复更加迅速等优点很快成为屈光手术的主流。随着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深入,人们对lasik手术有了许多新的认识。本文就LASIK手术的研究新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对130只儿童角膜散光眼作角膜镜与角膜曲率计数光检出率的比较。结果:角膜镜对1.00DC以上散光的检出率为82.31%,其检出率与角膜曲率计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角膜镜检出角膜散光的效用与角膜曲率计基本一致。说明本镜对儿童角膜散光早期诊断颇具价值,并为进一步的检查和矫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谭伟华 《当代医学》2011,17(8):88-88
目的探讨佩戴角膜塑型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青少年近视眼患者72例104只眼,根据患眼验光矫正度数、角膜曲率、角膜直径测量值,定制角膜塑型镜片。晚上睡前佩戴角膜塑型镜,早起取下,平均每夜佩戴时间为8小时。在戴镜后的1天、1周、2周、1个月复查。结果本组患者中,戴镜1周内裸眼视力达到1.0者有39例,戴镜1个月后视力达到1.0者61例,戴镜3个月后视力达到1.0者66例。5例患者为14岁以下,戴镜3天,视力均达到1.0,疗效非常显著。64例患者戴镜后,感到眼内有异物感,13例患者出现点状上皮脱落,4例患者出现眩光。结论角膜塑型镜能够显著改善青少年近视患者的视力,具有安全、有效、简便的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冯华  王蓓  陈晓钟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9):147-148
目的对我院近视患者所做手术的统计分析,阐述近视矫治手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方法通过对我院所做屈光不正矫治手术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对未来近视矫治手术的新的思路进行探讨。结果近视矫治手术经历了从准分子激光到飞秒激光与准分子激光相结合的过程、从角膜手术到晶体屈光手术的一个全新的过程。结论近视矫治手术的发展,从最初级的后巩膜加固发展到现在多种制瓣技术与个性化的激光切削技术相结合,从单纯的角膜矫治到可植入式晶体的全新矫治方式,近视的矫治技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角膜塑型术治疗后 (146 例 209眼)并发症的观察表明,必须掌握适应证,防治并发症,及时处理OK镜配戴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角膜塑型术治疗后(146例209眼)并发症的观察表明,必须掌握适应证,防治并发症,及时处理OK镜配戴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12.
张金莎  霍继光 《农垦医学》2003,25(2):114-115
“OK”源于角膜矫形学 (orthokeratology)或角膜矫形术 (orthokeratoplasty ,又称角膜塑型术 ) ,它是近几十年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非手术治疗近视的方法。具有使用简便、效果明显快速、非手术操作以及作用可逆等特点。因此 ,它在矫正近视屈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然而 ,若以科学的态度观察 ,不难发现角膜塑型术还潜伏着不少难题 ,其治疗近视的副作用亦是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为此 ,作者复习了相关文献 ,现就目前临床观察中出现的副作用综述如下。1 发展历史角膜塑型术源于五十年代的美国 ,OK镜经历了几代产品的不断更新和完善。当时 ,所用…  相似文献   

13.
1概述 眼视光学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各类屈光矫治后,达到看得清楚,看得舒服,看得持久的目的。矫治的方法分三种: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屈光手术。1.1框架眼镜即我们常说的眼镜,安全、简便、经济,是矫治屈光不正的主要方法,有的专家认为是唯一的方法。1.2角膜接触镜即隐形眼镜,有硬性和软性之分。角膜接触镜减少了框架眼镜的放大倍率,但影响了眼睛的正常生理,可致角膜炎、结膜炎等。角膜接触镜主要用于高度近视、高度远视、无晶体眼、屈光参差、角膜不规则散光以及眼病治疗和整形美容等。  相似文献   

14.
角膜塑型术(Orthokeratology)是近十年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非手术治疗近视的方法,通过配戴特殊设计的半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简称OK镜)来增大角膜表面曲率半径,减少角膜屈折力,从而降低近视度数,提高视力。我院自1999年1月起开展0K镜治疗95例186眼,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角膜塑形术矫治屈光不正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80例于2019年7月—2020年7月期间因屈光不正进入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应用框架眼镜矫治)与观察组(应用角膜塑形术矫治),各40例。比较2组矫治1年时的视觉质量、矫治效果及矫治前后角膜厚度、屈光参差度、立体视锐度,分析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视觉质量优级例数较对照组多(P<0.05);观察组矫治后角膜厚度、屈光参差度较对照组低,立体视锐度较对照组高(P<0.05);对照组治疗期间出现2例眼干、2例眼涩、4例眼疲劳,均经人工泪液类眼药水缓解;观察组治疗期间出现1例角膜划伤、4例上皮损伤,经营养角膜、消炎、调整佩戴方法等措施后恢复,无感染、角结膜炎发生。结论 对屈光不正患者应用角膜塑形术矫治的效果及安全性好,有助于改善视力、立体视觉、屈光不正,提高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Ortho-KCL)后裸眼视力、角膜曲率、角膜厚度、眼轴长度的变化.方法 应用欧普康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梦戴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对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于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门诊就诊并随访的近视度数<-6.00 D的50例患者(100眼)进行矫治.采用综合验光仪检测患者配戴前和配戴3、6、12、24个月后的裸眼视力,角膜地形图检测角膜曲率和角膜厚度,眼科A/B超测量眼轴长度.结果 患者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3、6、12、24个月后裸眼视力较戴镜前均稳定提高;角膜曲率平均K值均减小(P均<0.01).左右眼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3、6、12、24个月后角膜厚度与戴镜前相比均无明显改变(P均>0.05);眼轴长度略增加,但与戴镜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型镜能够有效提高近视青少年的裸眼视力,有效、安全地减缓近视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1%阿托品眼用凝胶与角膜塑形镜控制儿童近视眼屈光度和眼轴进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解放军第三○六医院就诊的近视眼患者86例(170眼),告知家长方法细则并取得知情同意后采取自愿原则分为3组:框架眼镜组47例(94眼)、角膜塑形镜组23例(44眼)、阿托品眼用凝胶组16例(32眼)。观察1年后各组的屈光度和眼轴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阿托品组、角膜塑型镜组屈光度均低于框架眼镜组(P<0.01);在治疗前后屈光度的差值方面,阿托品组、角膜塑型镜组均低于框架眼镜组(P<0.01)。阿托品组治疗前后眼轴长度的差值低于框架眼镜组和角膜塑型镜组(P<0.01)。结论 1%阿托品眼用凝胶与角膜塑形镜可有效控制儿童近视眼屈光度进展;在1年观察期内,前者在近视眼轴发展的控制上效果更佳,而两者远期疗效的差异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由于其具有安全性、良好的光学性能、科学设计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儿童屈光不正患者。近年来研究发现,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不但对近视有良好的矫治作用,而且对散光也有矫正作用。本文针对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在近视、散光的矫治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角膜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对那些角膜没有或仅有少量新生血管,而且植片直径在6mm以下的病例来说,反应较轻,对植片透明的影响也较小。但对患有全角膜粘连性白斑、角膜葡萄肿等角膜长满了新生血管,并且植片较大(7mm以上)的病例,则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高,症状也重,植片也很难保持透明。这已为许多学者的临床实践所  相似文献   

20.
于莎 《四川医学》2010,31(5):625-627
目的观察超薄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和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两种方法矫治薄角膜近视眼的疗效,并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比较。方法对60例(120眼)薄角膜近视患者随机平分两组,A组采用超薄瓣Lasik矫治,B组采用Lasek矫治;分别于术后1、3d和10d、1、3、6个月复诊;复查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眼压、电脑验光、角膜地形图等并记录患者的视觉不适症状。结果 A组症状轻微,视力恢复快;B组眼部刺激症状较重,视力恢复较慢,并有haze出现。术后3个月~半年,两组裸眼视力,残留屈光度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A、B组存在的视觉不适比例分别为9%、8.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7);复查角膜地形图所有患者均没出现角膜前突征象。结论通过综合分析角膜厚度和屈光度,合理的选择超薄瓣Lasik或者Lasek能够为薄角膜近视患者特别是一些因就业急需矫治近视的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屈光矫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