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心脏、大脑或四肢缺血的主要心血管疾病,严重者可导致梗死~([1]),现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是全世界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2]。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ower extremity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LEASO)是动脉粥样硬化在下肢的局部表现,可导致下肢血管的内膜增厚,严重者出现管腔狭窄甚至闭  相似文献   

2.
<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动脉粥样硬化累及下肢动脉,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引起肢体缺血症状的一种慢性疾病,其典型症状是间歇性跛行。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是外周动脉疾病中比较严重的一种,是全身血管系统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的一种标志性表现,其发病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增长、糖尿病、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吸烟等。糖尿病发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变位置,以膝下三支病变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就诊的76例疑似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ower extremity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LEASO)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angiography,M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MSCTA诊断效果。结果:DSA共获取650个下肢动脉节段,MSCTA检查共获取610处与DSA检查结果吻合的节段,诊断符合率为93.85%,与DSA有高度一致性(Kappa=0.905);在对下肢650个动脉节段狭窄程度评估中,MSCTA除了3级狭窄灵敏度为88.98%,其余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均在92%以上;DSA检查确诊LEASO患者63例,MSCTA检查确诊患者59例,MSCTA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分别为93.65%、76.92%和90.79%。结论: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硬化闭...  相似文献   

4.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好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晚期多出现血管严重狭窄甚至闭塞,大多需行外科治疗.影像学检查是制订外科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和前提。一直以来DSA是诊断血管病变的金标准,2005年6月至2006年4月,作者对25例怀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旨在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eripheral atherosclerotic disease PAD)是糖尿病常见的大血管病变,是导致下肢截肢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比非糖尿病者高20倍,并呈逐年上升趋势,7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达到15%-20%以上。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早期预防,可以有效的延缓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进展。本文通过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组与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组的胱抑素C(CysC)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对比,旨在探讨更有效的临床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6.
李梅  王富军 《临床荟萃》2011,26(14):1275-1277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以下肢动脉血管的狭窄或闭塞为主,表现为患肢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严重的出现坏疽,是非创伤性截肢的主要原因[1-2],其病理基础是糖尿病的糖类及脂类代谢异常所导致的血管内皮损伤、中小动脉硬化、管腔狭窄、局部缺血、缺氧、坏死以及高凝状态所致的微循环灌注障碍.  相似文献   

7.
张茹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13):1776-1779
目的: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腔内治疗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并总结相关护理措施,为改善患者预后积累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收的29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腔内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为观察组;同期接收的174例治疗后未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腔内治疗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病程≥4年、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饮酒史≥5年、手术时间≥80 min、术中出血量≥200 ml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腔内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P<0.05),而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5年不是其危险因素( P>0.05)。结论对于年龄≥50岁、病程≥4年,饮酒史≥5年,合并基础疾病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应该加强围术期护理,同时提高医护人员操作水平,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是因下肢动脉壁硬化、内膜增厚或出现硬化斑块及血栓,导致动脉狭窄甚至闭塞的一组缺血性疾病。随着介入治疗的发展,经导管动脉溶栓、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下肢闭塞性病变已普遍开展〔1〕。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下肢动脉疾病无创性检查的首选方法,既可确定动脉病变的狭窄程度及准确定位,又能对介入治疗术后血管再通情况等血流动力学信息提供帮助。笔者收集15例(18支病变血管)经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术前及术后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62例作为观察组,接收的健康体检者62例作为对照组,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血管血流情况,比较血管内径、血流量、下肢动脉硬化率、血管狭窄及血管闭塞情况等。结果:观察组下肢血管内径、血流量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动脉硬化率92.32%、50%以上血管狭窄率45.16%、血管闭塞率16.13%及血栓率6.4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2.90%、8.06%、0.00%、0.00%,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可明确股动脉、腘动脉及足背动脉等血管管径,显示下肢血管详细信息,确保检出下肢动脉硬化、血管狭窄闭塞、血栓等,为疾病防范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诊断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效能,分析彩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疑似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0例,分别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与下肢静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诊断,以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灵敏度、准确率及彩超影像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影响特征。结果:彩超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准确率为91.67%(55/60),灵敏度为92.59%(50/54),特异度为83.33%(5/6),Kappa=0.621,与DSA检验结果一致性较强;超声影像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下肢动脉内中膜增厚表现,动脉内壁存在强回声斑块,其在超声影像小大小及形态表现不一,部分后方伴声影或内壁附着低回声血栓、斑块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见管腔血流束变细、变窄,血流信号表现为杂色;如完全闭塞则无血流信号。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危险系数极高,彩超敏感度、准确率均有保障,其影像显示下各项数据清晰,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超声影像学特征以及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5月我院血管外科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共8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将所有患者分为糖尿病组(DM)和非糖尿病组(N-DM)。分析和比较两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动脉斑块的特征、病变特点以及影响DM组病变的相关血管危险因素。 结果:两组患者的斑块声学和形态学比较,DM组出现不规则斑块和斑块钙化的比例显著高于N-DM组(P<0.05);两组患者的病变类型比较,DM组病变长度、膝下流出道的评分以及TASCⅡ分级为C/D型的病变比例均显著高于N-DM组(P<0.05)。合并吸烟高危因素的DM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出现高回声、不均质回声、斑块钙化以及出现不规则斑块的比例均显著高于未合并吸烟高危因素的DM组患者(P<0.001)。合并高血压病、高血脂的DM组患者,其斑块声学特征、斑块形态特征与未合并高血压病、高血脂的DM组无明显差异(P>0.05)。合并血管高危因素的DM组患者与未合并血管高危因素的DM组患者在病变长度、TASCⅡ分级、膝下流出道的评分以及C/D型病变比例上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和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糖尿病是导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32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股浅动脉和髂动脉的内径、血流量以及踝肱指数(ABI)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髂动脉、股浅动脉的血管内径、血流量均显著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患者ABI为(0.85±0.32),显著高于治疗前的(0.56±0.23)(P 0.05)。结论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对血管再通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肢血供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非创伤性截肢的主要原因,其主要致病因素为糖尿病引起的下肢动脉硬化、管腔狭窄、闭塞导致的肢端缺血。近年来,随着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介入治疗的开展,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预后有了显著改观,但对介入治疗所致内皮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68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不同程度的彩色多普勒超声(CDU)表现,总结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征,评价CDU在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CDU对68例DM患者进行双下肢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常规检查,并设同期相应年龄的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观察下肢动脉管壁、管腔、内-中膜厚度、斑块大小、血流情况、动脉闭塞的部位、范围和侧支动脉分布等声像图表现,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8例DM患者下肢血管的粥样硬化斑块、狭窄及闭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有20例患者小腿动脉闭塞。在68例DM患者中,动脉硬化及闭塞主要分布于胫前和胫后动脉,多为弥漫性或多节段病变,闭塞动脉的上游或下游均探及侧支动脉;而对照组动脉硬化多在血管分叉处,为局灶性病变。结论 CDU能准确地检测出狭窄、闭塞动脉和侧支血管的部位及范围,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DA)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肢体表现,在周围血管,动脉粥样物质的不断扩大和继发性血栓的形成过程中,可引起动脉管腔狭窄、闭塞,使肢体出现慢性或急性缺血症状,这种疾病被称之为动脉硬化闭塞症。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是在糖尿病的基础上发生的下肢动脉硬化,造成下肢远端组织缺血表现,临床上常表现为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和(或)通过非侵入性血管检查评估提示血液循环不良或损害[1]。其发生率高,是造成糖尿病足和下肢坏疽的  相似文献   

17.
<正>DSA作为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的金标准,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作为有创检查,患者需要承受较高的医疗成本和创伤风险。本组将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und,CDU)与DSA进行比较,以确定二者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价值方面的异同,探讨CDU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18.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是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是全身动脉硬化性病变在下肢的重要表现,亦是周围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病理基础为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动脉中层变性和继发血栓形成,进而导致管腔狭窄甚至闭塞。  相似文献   

19.
薄海媚  张兰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29(12):2055-2056
<正>下肢动脉硬化症为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常常可表现为下肢发凉、麻木和典型的间歇性跛行,严重者可出现持续性下肢痛,也可表现为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甚至可引起坏疽。下肢动脉硬化症依据症状可归属中医"痹证"范畴。经临床实践及查阅相关资料,血府逐瘀汤对其有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中医周围血管疾病虽然有寒、湿、热或气血虚弱、阴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低剂量CT血管造影(CTA)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患者介入术后血管再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介入治疗的LEASO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常规随访1年后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将患者分为再狭窄组(血管狭窄≥50%)19例和非再狭窄组56例。采用低剂量CTA扫描和多种后处理技术重组下肢动脉三维图像,记录扫描长度(L)、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剂量(ED)值。以DSA为金标准,评价CTA对LEASO患者介入术后血管再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CTA参数L、CTDIvol、DLP、ED值和图像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65、0.56、1.12、0.82,Z=-0.37,P均>0.05)。CTA诊断血管再狭窄24例,准确率为80.00%,灵敏度为73.68%,特异度为82.14%,阳性预测值为58.33%和阴性预测值为90.20%。CTA显示再狭窄程度与DSA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90)。结论 LEASO介入术后仍有较高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低剂量CTA对下肢动脉再狭窄有较好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