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江西鄱阳湖地区鲈形目鱼类外寄生车轮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活体观察及干银法染色,运用国际间统一特定方法及齿体定位描述法对采自江西鄱阳湖地区淡水鲈形目(Perciformes)鱼类如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乌鳢(Channa argus)、鳜(Siniperca chuatsi)等的外寄生车轮虫进行详细的形态学描述.本调查研究结果共计获得4种车轮虫和1种小车轮虫,它们分别是:易变车轮虫(Trichodina mutabilis Kazubski & Migala,1968)、异齿车轮虫(Trichodina heterodentata Duncan,1977)、重寄生车轮虫(Trichodina hyperparasitis Chen & Hsish,1984)、马丁车轮虫(Trichodina maritinkae Basson & Van As,1991)和纤细小车轮虫(Trichodinella subtilis Lom & Haldar,1977).该5种外寄生车轮虫均为中国鄱阳湖地区新记录,其中马丁车轮虫为中国大陆新记录.本文还进一步对鄱阳湖地区的鱼类寄主和外寄生车轮虫的感染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外寄生车轮虫的感染与寄主、寄生部位以及环境等因素有关,易变车轮虫对大口黑鲈具有潜在致病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活体观察及干银法染色,运用国际间统一特定方法及齿体定位描述法对采自江西鄱阳湖地区淡水鲈形目(Per-ciformes)鱼类如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乌鳢(Channa argus)、鳜(Siniperca chuatsi)等的外寄生车轮虫进行详细的形态学描述。本调查研究结果共计获得4种车轮虫和1种小车轮虫,它们分别是:易变车轮虫(Trichodina muta-bilis Kazubski&Migala,1968)、异齿车轮虫(Trichodina heterodentata Duncan,1977)、重寄生车轮虫(Trichodina hyper-parasitis Chen&Hsish,1984)、马丁车轮虫(Trichodina maritinkae Basson&Van As,1991)和纤细小车轮虫(Trichod-inella subtilis Lom&Haldar,1977)。该5种外寄生车轮虫均为中国鄱阳湖地区新记录,其中马丁车轮虫为中国大陆新记录。本文还进一步对鄱阳湖地区的鱼类寄主和外寄生车轮虫的感染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外寄生车轮虫的感染与寄主、寄生部位以及环境等因素有关,易变车轮虫对大口黑鲈具有潜在致病性。  相似文献   

3.
水稻卷叶螟的田间种群包括三个种,即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和 MarasmiaPatnalis,M.exigua。1989年雨季在菲律宾吕宋岛上两个点进行的试验共分别记录了15(内湖省)和12(中吕宋)个种的幼虫寄生性天敌,它们分别攻击寄主卵~幼虫、幼虫和幼虫~蛹期,这些寄生性天敌分属于外寄生或内寄生,单寄生或多寄生,这种生物学特征上的差异为寄生性天敌提供了降低寄主种群的广大的机会。进一步的调查显示,那些攻击低龄寄主的种类具有高繁殖力的小个体的特征,而攻击高龄寄主的种类具有较宽的寄主范围且常常发育历期较短。多数天敌寄生于2或3龄幼虫,将寄主杀死于5龄之前,优势种及寄生率随寄主密度和水稻的生长期不同而变化。 根据Hill(1972)的多样性序列指数分析指出,当以N_2为标准时,在内湖省的整个水稻生育期内始终仅有2—3个种为极优势种,其数据适于用几何或对数序列进行描述。两个点的寄生性天敌种群多样性(N_2)接近于常数3—4,均匀度(E_5)与寄主幼虫密度呈负相关。因此,幼虫的寄生作用可被认为是一个抑制并稳定水稻卷叶螟田间种群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4.
重庆地区淡水鲶形目鱼类4 种寄生车轮虫的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种鲶形目鱼类:光泽黄颡鱼(Pelteobagrus nitidus)、鲶(Silurus asotus)、大口鲶(Silurus meridionalis)进行了外寄生车轮虫多样性的调查研究,旨在澄清鱼类寄生车轮虫分类学的混乱,并为水产养殖中该类疾病病原的调查提供基础资料。借助Nikon E-600显微镜,采用活体观察以及干银染色法,运用国际间"统一特定描述"及"齿体定位描述"方法,对车轮虫的形态学特征、附着盘结构以及统计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获得了4种隶属车轮虫属的寄生车轮虫即适度车轮虫(Trichodina modestaLom,1970)、易变车轮虫(Trichodina mutabilis Kazubski Migala,1968)、喙状车轮虫(Trichodina rostrata Kulemina,1968)和蛙车轮虫(Trichodina ranaeDa Cunha,1950)。蛙车轮虫为中国新纪录种,且首次从鱼体检获,大口鲶是蛙车轮虫的新寄主记录;光泽黄颡鱼、鲶和大口鲶分别为适度车轮虫、易变车轮虫和喙状车轮虫的新寄主记录。  相似文献   

5.
本文记述采自云南省鱼类的单殖吸虫指环虫科六新种.全模标本保存于华南师范学院生物系.文中量度以毫米计.1.戟形叉指环虫,新种(图1)寄主和寄生部位:湖四须鲃,鳃此虫后吸器几丁质结构近于Dicrodactylogyrus campoformis和Dic-rod.campaniformis,但差别在于雄性交接器、阴道、联结片等的结构不同.2.似恐龙指环虫,新种(图2)寄主和寄生部位:云南倒刺鲃,鳃本虫之后吸器几丁质结构和雄性交接器结构相似于D.spinibarbichthis,但支持器之结构、后吸器几丁质结构之量度不同.3.强壮指环虫,新种(图3)寄主和寄生部位:裂腹鱼,鳃本种中央大钩和联结片近于D.magnihamatus, 但大钩长度和交接器不同.又和已知寄生于裂腹鱼之种类均有别,故应为一新种.4.大口鱼指环虫,新种(图4)寄主和寄生部位:大口鱼,鳃本种之雄性交接器和阴道结构近于D.pseudoflagellicirrus,但支持器结构不同,中央大钩和联结片量度不同.5.潘指环虫,新种(图5)寄主和寄生部位:鲸 (鱼良)白鱼、未定种白鱼,鳃本种之中央大钩近于D.lamellatus,但雄性交接器之结构和长度不同.6. 清水海指环虫,新种(图6)寄主和寄生部位:未定种白鱼,鳃本种之中央大钩及雄性交接器近于D.squaliobarbi,但阴道结构和几丁质结构量度不同.  相似文献   

6.
浅黄恩蚜小蜂(Encarsia sophia)是烟粉虱的重要天敌,为单寄生蜂,雌蜂的寄生方式属于独性内寄生,雄蜂的寄生方式属于外寄生中的自复寄生(autoparasitiod),也称重寄生(hyperparasitoid),雌雄蜂寄主、寄生方式及发育环境不同.首次对浅黄恩雅小蜂雌雄蜂胚胎发育全过程进行了连续观测,并测量了雌雄蜂胚胎体长的变化.结果表明:雌蜂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3层膜,外部2层为胚膜(浆膜)、胚外膜(滋养膜).其中胚外膜在胚胎发育到8 h左右在显微镜下可见,雌卵孵化后消失;而雄蜂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了2层膜,没有发现胚外膜,但在雄蜂胚胎前末端能够观察到一个柄(pedicel),一直保留到雄蜂胚胎孵化后消失,而雌蜂胚胎前末端的柄发育到2 h左右出现,24 h左右消失.雌蜂胚胎体长从0 h发育到36 h增长较快(0.198~0.280 mm),而雄蜂胚胎体长在此发育阶段变化较小(0.163~0.187 mm);从36 h到48 h雌雄蜂胚胎孵化,体长均有明显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车轮虫是一类水产养殖中常见的寄生原虫。本研究采用国际间车轮虫的现代形态学研究方法,对单型车轮虫(Trichodina uniforma Van AsBasson,1989)的13个种群进行了种群间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单型车轮虫虽然主要寄生于鲤科鱼类,但不具寄主专一性和寄生部位的专一性特点,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是单型车轮虫的新发现宿主;本工作首次应用SPSS软件对单型车轮虫的两种群进行了形态性状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单型车轮虫的种群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SPSS统计方法不仅可解决分类学中的部分存疑,同时也为车轮虫的种间分析或种群间的差异性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与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昆虫世界的成员,因食料的关系发生着各种微妙的联系。在肉食性昆虫中,所有的成员分成两大“阵营”:捕食性昆虫和寄生性昆虫。它们你捕食我、我寄生你,时刻都在进行着生存大战。寄生性昆虫和捕食性昆虫都是以其它昆虫为食料,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捕食性昆虫能立刻杀死被捕食者,而寄生性昆虫则是长时间消耗寄主并依靠其完成整个生活史,且寄生形式和方法多  相似文献   

9.
野外调查和形态学研究表明,硬序重寄生(檀香科重寄生属模式种)以桑寄生科半寄生灌木为寄主,具有一些特殊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特征。讨论认为,重寄生链上的一些渐变特征展现林木上寄生灌木具有2个演化阶段,即以自养树木为寄主的半寄生灌木演化阶段,和以树木上半寄生灌木为直接寄主的重寄生灌木演化阶段;重寄生属植物特殊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特征,是与其在寄主桑寄生科半寄生灌木上生活的特殊环境相适应的,是与其寄主、传播花粉蚂蚁类昆虫和传播种子鸟类协同演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正>1992-1994年进行了松树害虫黑足树蜂及寄生天敌黑色枝跗瘿蜂生物学特性的砚察研究、黑足树蜂的为害程度测定及发生与环境的关系。发现黑色枝跗瘿蜂成虫羽化高蜂的出现迟于黑足树蜂二周左右,并经黑足树蜂在树皮上的产卵也产卵于寄主的卵或初孵幼虫内寄生,寄生率高达46%以上。是寄生黑足树蜂并控制其种群的关键性天敌。  相似文献   

11.
基于28S rDNA部分序列,对采自金沙江水系牛栏江支流德泽段鲶(Silurus asotus)鳃上寄生的9种撒氏虫属单殖吸虫:牛栏江撒氏虫(Thaparocleidus niulanjiangensis sp.nov.)、撒氏虫属未定种(Thaparocleidus sp.isolate G1-6)、撒氏虫属未定种(Thaparocleidus sp.isolate I3-1)、凶恶撒氏虫(T.asoti)、奇异撒氏虫(T.varicus)、大茎撒氏虫(T.magnicirrus)、变形撒氏虫(T.obscura)、多形撒氏虫(T.mutabilis)、撒氏虫属未定种(Thaparocleidus sp.isolate MG-2018)进行分子系统发育关系重建.研究结果表明:28S rDNA可作为撒氏虫属及属内种分类阶元的分子鉴定靶基因.撒氏虫属为非单系群;奇异撒氏虫(T.varicus)与撒氏虫属未定种(Thaparocleidus sp.isolate G1-6)组成的进化支位于系统树的基部,推测奇异撒氏虫为研究中引入的撒氏虫最原始的物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平腹小蜂Anastatus sp.人造寄主卵研制的基本程序,观察了平腹小蜂在人造寄主卵上的寄生产卵过程及其幼虫在人造卵内的生长发育情况。实验结果表明:聚丙烯薄膜是目前制作半球形卵卡式人造卵比较适宜的卵壳材料;人造寄主卵内的营养液含量对平腹小蜂的产卵寄生有很大影响,当营养液的含量占卵粒容量的3/4—5/6时,对平腹小蜂产卵寄生最有利;同时试用了几种本地常见的昆虫资源,为开发利用本地虫源取代柞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冬虫夏草实际上是虫草菌寄生蝙蝠蛾类昆虫的地下幼虫后形成的虫菌结合体,包括了昆虫的虫体残骸和菌物的子座。昆虫的幼虫在夏秋季节感染菌物,虫体为菌丝所侵食,进入冬季时成了僵虫,即所谓“冬虫”,在第二年春夏季节,子座从僵虫头上伸出地面,状似嫩草,即所谓“夏草”。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冬虫夏草寄主蝠蛾种属间的系统进化关系,采用CTAB法分别从18个冬虫夏草居群的虫草虫体头部和2种寄主蝠蛾中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获得冬虫夏草寄主线粒体Cytb基因片段序列.结合GenBank中的蝙蝠蛾科24种冬虫夏草寄主的同源序列,构建NJ系统树.结果表明,双栉蝠蛾属(Bipectilus)先于蝠蛾属(Hepialus)和类蝠蛾属(Hepialiscus)分化;蝠蛾属的冬虫夏草寄主种类众多形态各异,且均有特定的地理分布,蝠蛾属的种间遗传分化也较明显,蝠蛾属可能是多系起源;Cytb基因序列在冬虫夏草寄主蝠蛾种属间存在较丰富的变异,在蝠蛾属中除草地蝠蛾和金沙蝠蛾的该段序列完全一致外,其他种类蝠蛾种间变异率为0.23%—9.24%,Cytb基因序列可用于冬虫夏草寄主昆虫种的鉴定,但有必要获取更多种类的寄主昆虫来进一步验证.通过对冬虫夏草虫体头部提取的DNA进行PCR扩增获得其寄主蝠蛾Cytb基因序列的方法准确有效,有助于进一步获取更多的基因序列对更多的冬虫夏草居群和寄主种类进行系统发育、居群遗传结构及菌虫相互关系等研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寄生乌鳢肠道及幽门盲囊的广东艾美虫的研究,揭示了寄主以及季节变化对此虫感染情况的影响作用,指出广东艾美虫感染率的最高值出现在寄主体长20~24.9cm中,且雄性寄主较雌性寄主更高。另从气候的季节变化规律分析,感染率春季最高,而感染强度秋冬季最高。  相似文献   

16.
车轮虫是一类水产养殖中常见的寄生原虫。本研究采用国际间车轮虫的现代形态学研究方法,对单型车轮虫(Tri—chodinauniforDlaVanAs&Basson,1989)的13个种群进行了种群间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单型车轮虫虽然主要寄生于鲤科鱼类,但不具寄主专一性和寄生部位的专一性特点,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vachelli)是单型车轮虫的新发现宿主;本工作首次应用SPSS软件对单型车轮虫的两种群进行了形态性状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单型车轮虫的种群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SPSS统计方法不仅可解决分类学中的部分存疑,同时也为车轮虫的种间分析或种群间的差异性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与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准噶尔盆地侏罗纪高精度层序地层研究为基础对盆地的层序构成及其格架特征进行了精细研究,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侏罗系构造层序为源来自盆地南侧幕式强挤压逆冲,东北和西北及西侧被动响应,形成边缘坳陷中央隆起的“2梁3洼”的复合类前陆盆地并接受充填沉积,其顶界为白垩系吐谷鲁群底界面(SBK1tg),底界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底界(SBJ1b3)的区域不整合面。包括2个层序组:早中侏罗层序组(SJ1-J2层序组)、中晚侏罗层序组(SJ2-J3层序组)。  相似文献   

18.
 白垩纪缅甸琥珀中内含物研究是当前古生物研究的热点之一。隐翅虫形态多样、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目前是动物界最大的一个科。近些年,在缅甸琥珀中发现了种类丰富多样的隐翅虫化石,为研究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的演化提供了重要材料。通过对保存精美的隐翅虫化石的研究,不仅可以揭示隐翅虫科昆虫的起源和演化,而且有助于认识早期陆地生态系统中昆虫与真菌以及昆虫之间的复杂关系,揭示高等真菌和社会性昆虫的早期演化历史。先进的成像技术和分析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深入认识缅甸琥珀昆虫的形态功能,理解远古昆虫与周围环境的复杂关系,进而重建远古陆地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面貌。  相似文献   

19.
夫暗蜂Stelis franconica Bluthgen是西鄂尔多斯荒漠地区重要传粉昆虫火红拟孔蜂Hoplitispyrrhosome的初级盗寄生性天敌.本文报道了夫暗蜂除成虫外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幼虫的发育过程及成虫的寄生习性等生物学特性.夫暗蜂的危害主要发生在火红拟孔蜂的筑巢期,趁寄主蜂离巢采集之时,伺机潜入即将封口的寄主巢室将卵产下,幼虫孵化后杀死寄主幼虫、取食蜂粮直至完成发育.该蜂在西鄂尔多斯地区1年发生1代,以滞育的老熟幼虫茧在寄主巢内越冬.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次报导玉米螟微粒子虫对寄主的组织病变观察.玉米螟微粒子虫为专性寄生,它在各种组织的细胞质内增殖,细胞核一般不被破坏。其感染的器官组织,主要包括马氏管、丝腺、肌肉等,中肠、表皮、生殖腺、及上鄂腺等,也有不同程度的感染.某些脂肪体细胞,也明显受到侵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