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毛德培 《地震研究》2001,24(1):82-87
研究了1995年10月24日云南省武定6.5级强震前的地震活动性参数、空间分布图象、距震中135km的巧家台振幅比、波速比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武定6.5级地震孕育发生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经历了早期(1988年4月-1992年7月),中期(1992年8月-1995年3月),晚期(1995年4月-1995年10月)阶段的发展,最终发生了强震。最后应用岩石破裂实验结果,分析了武定6.5级地震孕震过程。  相似文献   

2.
1.引言许多关于岩石样品和模拟岩石样品的实验结果都证实了,在样品破裂前波速有一个明显的变化过程。但由于实验设备和技术所限,绝大多数实验样品都是比较小的,其尺度一般仅在几厘米到十几厘米,与野外实际情况相差较大。因此,有必要对大尺度样品进行实验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单轴,三轴不等压和围压下混凝土样品的地震波变化特征实验,对含孔隙度混凝土样品破裂过程中的Vp、Vs、Vp/Vs、Ap、As、Ap/As进行了综合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含孔隙度混凝土样品对地震波振幅的影响较显著。2.样品破裂过程中Vp、Vs、Vp/Vs、Ap、As、Ap/As有一个明显的变化过程。3.在样品临破裂前地震波振幅变化的各向异性非常明显。4.地震波振幅的衰减与样品强度、性质、结构和受力状态有关,即样品强度高,受力状态为(σ>0,σ23=0)振幅衰减慢,反之振幅则衰减快。5.性质相同的样品,波速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由于密度和孔隙度有关,故波速也受孔隙度的影响。6.含孔隙度混凝土样品与小岩石样品有着某种相似性,因此,混凝土样品的实验结果同样对地震波波速异常有启示。  相似文献   

4.
地球介质自组织性对地震波走时和振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随机介质描述地球内部大尺度背景场上存在的小尺度不均匀性和自组织结构;文中没有采用传统的层状网格结构,提出了块状结构来描述复杂的二维自组织结构的方法,分别以高斯型、指数型和von Karman型等自相关函数描述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非均匀分布自组织特征;采用射线追踪分析了不同分布特征自组织结构对地震波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地球内部介质的自组织性存在,地震波射线轨迹可能发生明显的畸变; 不同偏移距处,地震反射振幅减弱或增强; 自组织结构从高斯型到von Karman型,在小尺度上表现更大的非均匀性,因此走时和振幅表征依次更强的平均效应.  相似文献   

5.
裂缝广泛分布于地壳岩石中并具有多尺度的特点,研究地震波在裂缝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含流体的裂缝中传播的Krauklis波(也曾被称为慢流体波、裂缝波、斯通利导波等)近年来逐渐成为地球物理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利用地震物理模型技术研究横波在单裂缝样品中传播时随传播方向变化的响应特征,在实验室用环氧树脂为基质构建模型样品,一个为不含裂缝的参考样品,一个为含直径30 mm、厚度0.2 mm的薄币状单裂缝的模型,利用0.5 MHz换能器测试了横波在模型中传播时透射信号的特征.实验结果显示在单裂缝样品中透射横波发生了波形的畸变和振幅降低,振幅谱显示透射信号的主频明显降低,在初至横波之后为具有一定能量的尾波.对尾波进行时频分析,发现在方位角较小时尾波能量较弱而方位角较大时尾波能量较强,尾波中信号的主频在0.1 MHz左右,与前人理论和实验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6.
周焕鹏 《地震研究》1989,12(3):228-233
本文利用1978~1985年菏泽地震巢内发生的地震,分析研究了1983年11月7日菏泽5.9级地震前后的地震波特性。发现在菏泽5.9级地震前出现26个月的波速比和振幅比低值异常,两者同步变化,震后恢复正常。这种现象,为观测地震波特性的前兆异常给予了启示。  相似文献   

7.
观测和研究表明,地球内部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介质非均匀性,由地震波所揭示的介质非均匀尺度可达8个数量级。根据散射体与地震波长之间的大小关系,将地球内部介质非均匀性分为两类:即大尺度非均匀性(长波长非均匀性)和小尺度非均匀性(短波长非均匀性)。在当代地震学中,用确定性方法研究大尺度非均匀性已是众所共知的事情,目前技术方法也已比较成熟;对小尺度非均匀性的研究则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其理论探索和方法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重点对3D小尺度介质非均匀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选取恩施台、涪陵江东台、石柱黄水台以及武隆仙女山台2012年1月至2017年11月地磁数据进行异常分析,得到各个台站的地磁谐波振幅比和加卸载响应比计算结果,并结合2017年11月23日重庆武隆M5.0地震震中附近地质构造背景分析地震前后地磁异常现象。分析结果认为大部分地磁谐波振幅比变化特征类似于地电阻率的变化特征,表现为"下降-转折-上升"过程。本次地震大致发生在转折上升的初期阶段,其中震中距较小的台站地磁谐波振幅比变化趋势不同步,但变化幅度大致相同,而震中距较大的台站地磁谐波振幅比变化趋势较为同步,变化幅度较大。此外,研究还表明震前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异常高值在时空分布上与震中位置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1976年春季山东庙岛群岛两次小震群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魏光兴  李秉锋 《地震学报》1980,2(3):258-267
本文分析了1976年春季山东庙岛群岛的两次小震群的活动特征, 给出了部分小震震源参数、波速比、P, S波振幅比和震源机制解结果, 并进行了初步分析.最后对这两次小震群与海城7.3级地震前震序列的同异点进行了对比讨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指出了脉冲传播和谱振幅比法测定岩石破裂孕育过程中Q值变化矛盾的原因,提出用能量法测定Q值,并以大理岩,大姚铜矿砂岩为例给出了真三轴压缩时岩石破裂孕育过程中P波总能量的变化及不同方法所测Q值的变化特征。其中能量法所测Q值与P波总能量变化特征一致,即主断裂前它们都出现了“下降—回升”变化及变化的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11.
尹志文  李萍 《高原地震》2001,13(4):47-51
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兰州台记录的短周期数字地震资料,测定了尾波最大振幅与S波最大振幅之比r1、尾波能量与S波能量之比的平方根值r2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永登主震(19950和天祝-古浪主震(1996)前,r1和r2均出现上升或下降异常变化,且有较大的偏离平均值的异常高值或异常低值出现。  相似文献   

12.
Structural eccentricity and Uncoupled Frequency Ratio (UFR) are two system parameters that strongly influence the elastic response of eccentric structures. The opinions differ regarding their influence on the inelastic response. Different investigators arrived at contradictory conclusions on the influence of uncoupled frequency ratio. The reasons for these contradictions are the use of different definitions and different models in the inelastic studies. In this paper, three possible definitions of the uncoupled frequency ratio are identified, and their influence is studied on the inelastic response. An ensemble of 10 real earthquakes of 20 s duration is used. The response is measured in terms of the mean plus one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ductility ratio. The value of the UFR obtained by each of the three possible definitions is not always admissibl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inelastic response depends upon the eccentric system, definition employed for the UFR, time period of the eccentric systems and the basis of strength distribution among the various lateral elements.  相似文献   

13.
利用地下流体氦同位素比值估算大陆壳幔热流比例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汪洋 《地球物理学报》2000,43(6):762-770
地下流体中的氦同位素 3He来自地幔的排气作用 ,4He则是铀、钍衰变的产物 .由于铀、钍元素在大陆地壳中富集 ,4He通量与地壳热流呈正相关关系 ;同时 3He通量与地幔热流之间呈正相关 .所以地下流体的氦同位素比值 (3He / 4 He)与大陆壳幔热流比值 (qc/qm)呈反相关关系 .根据欧亚大陆和加拿大地盾的地下流体氦同位素比值数据和相应的壳幔热流比值数据 ,统计出 qc/ qm 与 3He / 4 He之间的回归关系 :qc/ qm =0 81 5- 0 30 0ln(3He / 4 He) ;此处 3He/ 4 He的单位是RA(大气的 3He/ 4 He比值 ) .有了地表热流值和壳幔热流比值即可得到地壳热流和地幔热流 .利用该公式以及热流值估算了中国主要盆地的壳幔热流值 ;根据这些数值得出的热岩石圈厚度和地壳平均生热率结果与地震学研究成果一致 .氦同位素比值是区分大陆热流中地壳热流值和地幔热流值的有用参数 .  相似文献   

14.
The cross-correlation technique for increasing the anomaly-to-noise ratio is applied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resistivity profiles. To verify the method theoretically, resistivity profiles above a body having the shape of a parallelepiped were simulated with correlated and uncorrelated noise. Seven different electrode geometries are discussed. As a practical test, we considered profiles of a geoelectrical survey to locate tombs at a site of archaeological interest. When the shape and dimensions of the anomaly can be foreseen, the cross-correlation method can be applied and it gives a substantial improvement in the signal-to-noise ratio.  相似文献   

15.
地表潮汐应变观测的响应比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非线性系统加卸载响应比理论,研究了潮汐应变观测的响应比特征,解决了响应比理论应用中的两个基础问题:加、卸载荷的计算和潮汐前兆观测中加卸载响应比的计算模型选择潮汐应变观测中的一些潮汐和非潮汐的以及与孕震力学过程有关的信息为响应参量,在不同的加、卸载方式下对各种响应比的震兆变化及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加卸载响应比只在非线性系统的输入与系统的失稳密切相关时,才显示出失稳的前兆特征,且主要表现为短临前兆。  相似文献   

16.
氮氦比对地震的反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同磊  张昭栋 《地震》1993,(3):7-10,31
聊古_1井位于聊考断裂带的北段。自1981年以来对该井水中的氮气和氦气每日进行定量观测。通过对聊古_1井的氮氦比在1981年11月9日宁晋M_s5.8级地震(Δ=150km)和1983年11月7日菏泽M_s5.9级地震(Δ=140km)震前变化的分析,发现N_2/He在这两次地震前2个月左右的时间均出现明显的高值异常,且均在异常转折、恢复的过程中发震。由此N_2/He在震前的变化可能作为一项短期前兆异常预报指标。 然而,从该井的氮气和氦气的单独观测曲线及一般的处理方法处理后的曲线看不出明显的异常。采用氮气和氦气两者的比值后,则可以看出异常,这是由于两者的比值可以消除某些干扰因素的影响,例如:温度、湿度、气压及取样化验等。  相似文献   

17.
18.
龚平 《地震地质》2002,24(2):278-287
在地震活动性参数估计中 ,对同一地区具有相同地震资料和相同统计方法的情况下 ,活动性参数会出现因人而异的估计结果。为了对这些参数的不同估计做出评价 ,文中从统计角度将似然比检验引入到地震活动性参数的不同估计的选优排序决策中 ,分析了似然比检验的基本特征 ,并以华北地区为例示范性地分析了似然比检验对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决策性检验  相似文献   

19.
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方法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地磁观测资料为基础,采用加卸载响应比方法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若响应比值P(Z)≥4.1,则在喀什周边地区有可能与1-11个月以后的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响应比值一般在震前1-11个月出现最大异常,个别地震在震前几天或发震同日出现;并且高响应比值对应的地震震级相对较高。乌鲁木齐的地磁响应比值异常并不意味着一定有中强地震对应,它主要反映了构造应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讨论了云南地区不同震级范围的小震频度在强震前的时间进程曲线,发现在介质比较破碎地区,震级偏小的地震频度显示出较明显的强震前孕震系统的非线性阶段,而在介质比较完整的地区,则震级偏大的地震频度反应较明显。为此,引入了频度比的概念,结果表明,强震孕震区的频度比表现为在强震前2—4年,持续增加或持续降低,在强震前1—2年,呈(增加后)降低或(降低后)增加的异常变化,曲线形态出现拐点。对频度比在实际预报工作中的预报能力,也进行了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