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男,47岁.自感右侧肢体乏力、活动不灵2年,加重3月.患者2年前于当地医院行MRI检查发现左顶叶占位,未予以治疗,3月前,自感右侧肢体活动不灵加重并伴头痛,遂来本院进一步诊断、治疗. 平扫MRI示左顶部囊实性占位,大小约6.8 cm×5.7 cm×6.3 cm,邻近脑实质受压明显,未见水肿;病灶以囊性为主,实性部分在T1WI上呈低信号(图1),在T2WI上呈等、高信号(图2),囊性成分呈明显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实性成分明显强化,囊性部分及囊壁未见强化(图3,4).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50岁,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于当地医院行头颅 CT 拟诊为左额叶囊性占位。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本院就诊。行 MRI平扫及增强检查。MRI平扫示左侧额叶见囊实性混杂信号,大小约5.2 cm×3.6 cm×5.2 cm,囊内呈长 T1 WI 长 T2 WI 均匀信号,稍长 T1 WI 稍长 T2 WI 实性信号位于病灶周边,似壁结节(图1,2),大小约3.1 cm×2.3 cm×1.4 cm,DWI呈高信号,边缘可见点状血管流空低信号(图3,4)。病灶周围可见环形长T1 WI长T2 WI水肿信号。增强示实性成分、囊壁明显强化(图5~7)。影像诊断:胶质瘤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36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晕,有时伴恶心呕吐,20 d前出现晕厥伴右上肢麻木。头颅CT示:右侧额叶见大片混杂密度占位,外侧呈类圆形稍高密度,周围见大片状稍低密度区(图1)。M RI示:右侧额叶见一囊实性占位性病灶,实性成分靠近脑表面,呈类圆形,大小约3.8 cm ×3.3 cm ×2.3 cm ,T1 WI呈稍高信号,T2 WI呈稍低信号(图2,3),FLAIR及DWI呈等信号,灶内信号欠均匀,囊性成分呈长T1长T2信号,其内见多发分隔,周围可见长T1长T2信号水肿带,增强后(图4,5)病灶实性成分明显强化,囊壁及分隔不规则、毛糙,呈薄环样及线样强化,水肿带不强化,病灶呈宽基底与前颅底及额骨相连,右侧侧脑室明显受压变窄,中线左移。  相似文献   

4.
患者 男,32岁.头疼、走路不稳半年余,近日加重伴恶心、呕吐1周.体检:闭目难立,指鼻实验( ).CT平扫:示左小脑半球一类圆形分隔状低密度影,CT值略高于脑脊液,边界较清,左后边缘等密度结节影,第四脑室受压变形移位,幕上脑室均扩大(图1).MR平扫:示左小脑半球类圆形囊性分隔状肿物,T1WI呈低信号(图2),T2WI呈高信号,边缘光滑,囊壁伴一较大的软组织结节病灶,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病变占位效应明显,灶周无明显水肿.增强扫描示壁结节病灶明显强化,囊液无强化(图3).影像诊断:考虑左小脑半球血管母细胞瘤.  相似文献   

5.
患儿男,1岁.因"发现右大腿部肿块两个月"入院.患儿父母于两个月前偶然发现患儿右侧大腿中段有一鸽蛋大小肿块,不伴红肿热痛.专科检查:右大腿中段内侧可扪及一约3.0 cm×4.0 cm ×7.0 cm大小的囊性肿块,其长轴与大腿长轴一致,质中,活动度尚可,表面无红肿,无渗出,无关节活动障碍.其余辅助检查无特殊. MRI检查:右大腿中上段股骨前内侧软组织内见一大小约3.5 cm ×5.0 cm×7.0 cm的异常信号占位影;病灶呈"梭"形,沿大腿肌间隙生长,T1WI上病灶呈等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FS-T2WI呈高信号,病灶表面股神经伴行;增强扫描扫描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周围境界清楚,邻近骨骼未见破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幕下单发转移瘤的MR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幕下单发转移瘤MR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病灶位于小脑半球10例,小脑蚓部2例.最大径<2.0 cm 3例,2.0~3.0 cm 6例,>3.0 cm 3例.囊性病灶5例,实性病灶7例,假包膜征3例.平扫T1WI呈等或等低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增强扫描5例呈花环状强化,5例呈结节状强化,2例呈片状强化.结论 幕下单发转移瘤有特征性MR表现,有助于转移瘤与原发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患者 女,29岁.近7年无明显诱因出现腰痛,双下肢疼痛,以右侧为著,走路自觉无力,大小便不畅.体格检查:左上肢、左下肢、右上肢肌力Ⅴ级,右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 MRI检查示:T12~L2椎体水平脊髓圆锥髓内可见一囊性扩张性占位性病变,T1 WI呈低信号(图1),T2 WI以高信号为主(图2),其内信号欠均匀,轴位T2WI上可见分层现象(图3),大小约2.1cm×1.7 cm×6.5 cm,边界尚清,相应节段马尾及终丝向前推压移位,增强扫描MRI示椎管内病灶无明显强化(图4).  相似文献   

8.
病例资料 男,34岁,体检发现双肾占位入院.实验室检查包括尿常规、肿瘤标记物等未见明显异常.腹部MRI示双肾肾门处巨大占位,大小分别为13.2cm×9.3cm(左肾占位)、8.9cm×8.1cm(右肾占位),边界尚清,形态不规则.T1WI序列病灶呈均匀低信号(图1、2),T2 WI序列呈不均匀高信号,内见散在低信号条片影,DWI序列呈稍高信号,ADC值为1.38×10-3 mm2/s(图3),增强扫描病灶持续不均匀渐进性强化(图4a、b).双肾占位分别包绕双侧肾动脉并向外推挤肾实质致其变形,但血管及脏器无明显受侵征象.  相似文献   

9.
<正>病人,男,50岁。因"体检发现左肾、右侧肾上腺占位"入院。肾脏及肾上腺MRI平扫+增强提示:左肾上极外缘可见1个椭圆形结节影向外突起,大小约4.2 cm×2.7cm,T1WI等低信号为主,T2WI压脂不均匀高信号,内见小片状短T1稍长T2信号出血影,边界欠清,肾盂肾盏无明显扩张,肾门无增大,另双肾可见多个小囊性病灶,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动脉期及左肾上极结节边缘环形强化呈高信  相似文献   

10.
患者 女,4 8岁。腹部不适3月余。体检无明显阳性体征。B超检查发现脾占位。MRI示脾脏有一类圆形病灶,边界尚清楚,约6 .4cm×7.2cm大小。平扫T1WI上呈不均匀低信号(图1) ,T2 WI上呈不均匀略高信号(图2 ) ;动态增强扫描早期病灶呈结节状不均匀强化(图3) ,随时间推移,病灶仍呈不均匀高信号。MRI诊断为脾脏占位性病变,考虑为良性病变,以纤维血管瘤可能性大。术后病理证实为脾髓外浆细胞瘤。讨论 浆细胞源性肿瘤可分为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 )、孤立性骨浆细胞瘤(solitaryplasmacytomaofbone,SPB)及髓外浆细胞瘤(extramedu…  相似文献   

11.
树胶肿型神经梅毒的影像学表现(附三例报告)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树胶肿型神经梅毒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搜集 3例做过头颅手术的树胶肿型神经梅毒 ,全部 3例均有婚外性生活史 ,实验室检查血清和 (或 )脑脊液标本高度提示梅毒 ,术后病理诊断为脑树胶肿型梅毒。结果 头颅影像检查中 ,例 1CT平扫示左侧颞叶大片低密度病灶 ,约5 0cm× 3 5cm大小 ,伴明显的占位效应 ,增强扫描以环状强化为主 ,未行MR检查。例 2CT平扫见右额叶混杂密度病灶 ,增强后病变中心有小点状强化 ,呈轻度占位 ;MR扫描见右额叶、右侧脑室旁分别有一直径为 1 5cm和 1 0cm大小的T1WI呈等信号、T2 WI呈高信号的类圆形病灶 ,增强后病灶呈环状强化 ,右侧脑室前角轻度受压 ;例 3头颅CT平扫示颅内多发低密度占位性病变 ,以双额叶和左颞叶为主 ,未做增强扫描 ,而MR平扫示双侧大脑半球多发性长径 1~ 3cm大小不等的结节和团块状病灶 ,T1WI呈低信号、T2 WI呈高信号 ,注入对比剂后大多为结节样或环状强化。结论 该病的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征性 ,术前诊断须综合分析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12岁,因右眼不适3年,加重5月伴视力障碍就诊。外院CT提示右侧鞍旁占位性病变。MRI示鞍区右侧一肿块,大小约1.6 cm×3.9 cm×4.1 cm,呈哑铃状,境界较清楚。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低混杂信号,注射对比剂后不均匀明显强化。脑垂体受压左移,信号无改变。病灶包绕右侧颈内动脉、视神经,同侧额叶、颞叶受压,相应脑组织有轻度水肿(图1~3)。MRI诊断:鞍区右侧占位性病变,考虑神经源性肿瘤可能性大。手术所见:于第二间隙发现暗红色肿瘤,呈分叶状,包膜不完整,包膜血管丰富,触之易出血,边界尚清,质硬,大小约2.0 cm×3.5 cm×4.0 cm。右侧视…  相似文献   

13.
病例资料 患者,男,66 岁,进行性头痛 4 月余.头颅MR I平扫示右侧顶叶一片状异常信号,病灶周边境界模糊,占位效应不明显,周边水肿较轻.病变T1 WI呈等信号,T2 WI呈等信号,内伴条片状低信号, DWI呈等低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强化,伴囊变.冠状面、矢状面、轴面增强扫描均见软脑膜强化(图 1 a~d).磁...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68岁.无明显诱因左下腹间断胀痛1周余,不伴恶心、呕吐及腰部疼痛,无大小便异常及阴道出血.体检:宫颈光滑,右侧附件区可触及一大小约5 cm×3 cm肿物,活动、轻压痛,边界清楚.CT平扫:子宫内示低密度灶,CT值-58 HU,其内见索条状软组织影(图1).MRI:子宫右上方类圆形肿物,T1WI呈高信号,脂肪抑制T2WI为不均匀低信号,其内见分隔,与右侧附件分界不清;T1WI脂肪抑制增强扫描示病灶内分隔轻度强化,与子宫肌层强化一致,脂肪成分未见强化(图2~4),.  相似文献   

15.
患者 男,34岁.突发头痛伴恶心、呕吐7天,以后枕部持续性胀痛为主. CT示:右侧小脑半球见团片状稍高密度影,密度不均,边界不清,小脑中线稍移位,幕上脑室系统有所增宽(图1).CT诊断:右侧小脑占位性病变. MRI检查:右侧小脑见一不规则长T1、稍长T2信号,T2FLAIR呈稍高信号,大小约为4.7 cm ×4.5 cm ×2.8 cm,其内信号不均,边界尚清楚,周围见少许长T1、长T2信号,右侧小脑、桥脑及第四脑室明显受压(图2~4).  相似文献   

16.
<正>患者男,47岁。12h前游泳后突然出现口齿不伶俐,右上肢肢体活动欠佳,同时伴有头晕头痛,当地医院就诊,头部MR扫描显示:右侧小脑占位性病变,未进行特殊处置。遂就诊于我院,查体:右上肢肌力IV级,余肢体肌力V级,余神经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我院MRI平扫及增强:右侧小脑半球见团片状异常信号,T1WI呈低信号,T2WI呈低信号(图1A),FALIR呈低信号,周围脑实质见水肿信号,大小约4.1cm×3.0cm,四脑室受压变窄。增强扫描未见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儿童幕下髓母细胞瘤MRI常规及DWI表现,掌握髓母细胞瘤常见影像学特征,并了解其不常见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病理确诊为幕下髓母细胞瘤的MRI资料,扫描图像包括T1WI、T2WI、DWI及增强扫描。由2名放射科医师采用单盲法分析MRI图像。结果:23例中,常见表现为肿块位于小脑蚓部18例,实性为主、散在小囊变15例;16例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高、稍高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值为(0.68±0.16)×10-3mm2/s,增强扫描病灶中度或明显强化16例。不常见表现为肿瘤位于小脑半球(2例),第四脑室(2例),桥小脑角(1例),大囊变(1例在小脑半球,2例在蚓部),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稍高信号(7例),ADC值为(0.73±0.18)×10-3mm2/s,轻度强化5例,结节样强化1例,环形强化1例。结论:发生于小脑蚓部、实性为主、小囊变、DWI高信号是儿童幕下髓母细胞瘤的MRI常见表现,诊断不难。髓母细胞瘤不常见表现多样,结合病灶DWI信号特点,可与幕下其他肿瘤相鉴别,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8.
患儿男,2岁。因“精神差1月,突发四肢无力4d”就诊。查体:神志清楚,头围明显增大,双眼下视,视力、视野检查不能配合。双上肢肌力4级,双下肢肌力3级。MRI表现:双侧脑室内以室间孔为中心见一巨大占位病变,大小约6.1cm×4.8cm×4.9cm,病灶信号不均匀,T1WI及T2WI显示病灶实性部分均呈等信号,其内可见大小不等坏死囊变区。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可见明显不均匀强化,坏死囊变区未见强化。病灶占位征象明显,周围脑实质受压移位,双侧脑室梗阻扩张积水,梗阻平面位于室间孔位置,三脑室及四脑室未见扩张。MRI考虑为脑室内肿瘤,以室管膜母细胞瘤可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A)的CT、MRI表现及病理学基础,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内典型PA 13例的CT与MRI表现.结果:位于小脑半球4例、小脑蚓部7例、右侧大脑半球2例.病变大小2.3cm×2.0cm×2.7cm~4.5cm×4.8cm×5.6cm.实性病变3例,CT平扫呈等密度软组织肿块,T1WI呈等信号,T2WI呈长信号或长信号中见少量短信号的混杂信号,CT及MRI增强后均表现为均质或不均质明显增强,其中2例病灶中心见少量无增强的低信号区,1例CT平扫见钙化灶.囊实性10例,MRI平扫显示肿瘤囊性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实性部分呈等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增强,囊性部分无增强,3例见明显增强壁结节,2例病变呈多房性,增强后分隔明显增强,其中1例见短T1、长T2出血灶 .结论:脑内PA的CT与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有助于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20.
病例资料_患者,男,68岁,两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小腿乏力、记忆力下降、言语欠流利。入院前3天出现夜间睡眠障碍。头颅 MRI检查示右侧额叶一类圆形囊实性占位病灶, T1 WI 序列病灶囊性部分信号与脑白质相似, T2 WI 序列呈高信号,实性结节位于囊前外侧靠近脑表层,呈稍短 T1、等 T2信号,病灶境界尚清,外周伴绕片状稍长 T1、长 T2水肿信号,增强示右侧额叶病灶呈环形不规则强化,附壁结节较大,明显强化(图1~4)。影像诊断:右侧额叶占位合并出血,考虑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或间变型星形细胞瘤。手术所见:脑膜张力高,脑搏动弱,额部硬脑膜颜色发黑。脑组织膨出骨窗约1cm,右额脑表面可见一直径约5cm 黑色区域,与周围脑组织分界清楚,病变内见黑色陈旧性出血,病变无包膜,与周围脑组织分界清楚,但可见交叉性生长。病理:肿瘤组织呈片状,位于硬脑膜下,瘤细胞呈圆形、梭形、多角形,瘤细胞沿血管方向生长,胞浆内富含棕黄色黑色素颗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