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虹吸法在抢救休克患者快速建立有效静脉通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6例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虹吸法组71例和传统法组65例,虹吸法组采用虹吸负压输液法进行静脉穿刺,而传统法组采用传统输液法进行静脉穿刺,2组患者在抢救时均选择手背静脉作为穿刺部位,以第1次穿刺即见回血判定为穿刺成功。比较2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结果虹吸法组穿刺成功率为64.79%,而传统法组穿刺成功率为32.31%,2组比较,X^2=1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虹吸法可明显地提高休克患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为抢救休克患者快速建立有效静脉通道开拓了一种新途径,对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秀强  杨敏  周国胜 《实用医学杂志》2004,20(10):1140-1140
休克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症。不论何种类型的休克抢救的首要措施是尽快地建立一条通畅的静脉通路,以便及时地输血、补液和应用药物。因此,能否尽快地建立一条通畅的静脉通路就成为决定病人能否抢救成功的首要因素。1998—2002年间,作者在抢救休克病人时采用股静脉穿刺置管术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2006年1月~2007年5月,我们抢救21例失血性休克患者时,在外周浅静脉穿刺困难的紧急情况下采取了股静脉穿刺留置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补充血容量,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严重创伤、休克以及急性循环衰竭等危重患者,需迅速建立可靠的静脉通路和进行可靠的循环监测供大量快速补液、输血、给药,而能否迅速建立静脉通路是决定抢救成败的关系环节之一。我科自2005年5月~2006年4月对123例危重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经床边摄X光胸部正位片,结果发现有14例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误入同侧颈内静脉。  相似文献   

5.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重危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置套管针最大流速呵达97ml/min,能满足危重患者抢救需快速补液的要求,所以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一般选用上肢的肘部静脉、腕部静脉和下肢的大隐静脉。但是在四肢伤残、失血性休克静脉穿刺有一定难度,笔者采用颈外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建立静脉通路,取得满意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张永红  宋玲丽  张丽沙  逄冬 《护理研究》2009,(11):2970-2971
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及时扩充血容量是抢救消化道大出血病人的关键,消化道出血病人因急性失血或慢性长期失血,导致机体处于极度衰竭状态,周围静脉血液循环不良,致使周围静脉穿刺困难,无法达到快速有效补充血容量。我科应用股静脉穿刺联合静脉推注输血抢救100例消化道大出血休克病人,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危重患者的抢救中,静脉给药和快速输液以扩充血容量是抢救成功的可靠保证。静脉通道能否快速而有效地建立,成为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问题,对于浅表静脉穿刺特别困难者,临床上多采用传统的静脉切开法,但此法难度较高,需要外科医生进行手术且造成切开静脉永久性损伤。要确保在短时间内,最好在医生到来之前建立静脉通路,为抢救患者赢得宝贵时间。近年来,笔者采用套管针进行静脉穿刺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虹吸法在抢救休克患者快速建立有效静脉通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36例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虹吸法组71例和传统法组65例,虹吸法组采用虹吸负压输液法进行静脉穿刺,而传统法组采用传统输液法进行静脉穿刺,2组患者在抢救时均选择手背静脉作为穿刺部位,以第1次穿刺即见回血判定为穿刺成功.比较2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结果 虹吸法组穿刺成功率为64.79%,而传统法组穿刺成功率为32.31%,2组比较,x2=1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虹吸法可明显地提高休克患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为抢救休克患者快速建立有效静脉通道开拓了一种新途径,对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静脉穿刺是护理工作中应用最多的一项技术,在临床工作中,由于休克、常规穿刺部位皮肤损伤及护理人员穿刺技术等原因,常发生穿刺困难,多次穿刺失败的情况,特别是大面积烧伤患,全身皮肤受损,病情危重,早期休克、感染、死亡率很高,抢救的关键是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快速大量输液,为此,临床上抢救、治疗多选用静脉切开或深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虽方法可行、安全,但操作复杂,不能在抢救的第1时间内建立静脉通路,故常规静脉穿刺仍然十分重要,如何提高穿刺成功率已成为成功抢救患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月~2008年1月,我们采用上臂深静脉(贵要或头静脉)留置针决速建立静脉通路抢救消化道出血致休克患者20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休克病人病情危急,发展迅速,不但要分秒必争积极抢救,而且要严密观察,细心护理,详细记录病情,协助医师有效的抢救和治疗。现将我院急诊科1996年以来48例休克病人的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48例患者中,男36例,女12例,年龄13~75岁,平均28.5岁。其中车祸等创伤,失血性休克32例,占66.67%;急性心肌梗死等心源性休克10例占20.83%;感染性休克4例占8.33%,过敏性休克2例占417%。2抢救与护理体会(l)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足量的补液,增加有效循环血量是抢救休克的首要措施,而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则是快速输液及…  相似文献   

12.
在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时,当外周静脉系统塌陷、外周静脉通路难以建立或中心静脉置管时间太长时,可以通过骨髓腔内输液通路迅速建立补液途径,骨髓腔内输液技术已渐渐应用于多种急危重症的抢救。在抢救急危患者尤其心搏骤停的患者,骨髓腔输液建立抢救输液通路速度快操作简单,在急诊抢救中骨髓输液渐渐成为一种替代静脉通路的紧急输液通路。本文对骨髓腔输液的种类、骨髓腔输液和其余输液装置的比较以及骨髓腔输液在急危重症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中心静脉置管是急危重患者急救中最常用的治疗技术之一,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中:快速液体复苏,如严重创伤休克,急性循环衰竭,需大量快速补液;循环功能的监测,如体外循环下各种心血管手术;完全静脉内营养,如静脉高营养治疗;给药,需长期输注对血管壁有刺激的药液,如某些抗菌药物、抗癌药物;经静脉放置起博器;静脉空气栓塞的抽吸;紧急透析;缺乏外周静脉通路。在手术室中,中心静脉置管术不仅可以建立一个有效而稳固的快速补液、输血及输注各种抢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两种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的效果,寻找急救患者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的方法。方法选择急诊科就诊须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的患者100例,按就诊日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并对两组患者应用两种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100%,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8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实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静脉通道建立迅速,保证了静脉补液、给药快速及时,为抢救患者争取了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通过颈外静脉补液在失血性休克抢救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急诊失血性休克患者78例,ASAⅢ~Ⅳ级,均分为三组各26例。外周静脉组(C组):患者进入手术间建立两路外周静脉通路;颈内静脉组(I组):患者进入手术间建立一路外周静脉和颈内静脉通路;颈外静脉组(E组):患者进入手术间建立一路外周静脉和颈外静脉通路。观察三组患者进入手术间(T0)、麻醉前、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心率(heart rate,HR)平稳时(T2)和手术结束时MAP、HR、血红蛋白(HB)和碱剩余(BE);记录三组患者T0、麻醉时(T1)、T2的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和次数、补液种类和总量。结果与T0比较,三组BE在麻醉前、T2以及手术结束时均降低(P<0.05);与C组和I组比较,E组BE在麻醉前、T2时均降低(P<0.05);与C组和I组比较,E组在T1、T2和碳酸氢钠使用量、去氧肾上腺素使用量和使用次数上均减少(P<0.05)。结论通过颈外静脉补液能快速改善失血性休克状态,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缩短微循环改善和血压恢复所需时间,促进重要脏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血液灌流临时血管通路的建立与护理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何涛  盛江 《中华护理杂志》2001,36(6):432-433
建立临时血管通路在抢救中毒患者中具有重要作用.我们采用股静脉直接穿刺建立临时血管通路的方法,抢救急性中毒患者.股静脉直刺法有效地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赢得了抢救时机,并为减少穿刺后并发症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是提高抢救危重症患者成功率的重要基础.与其他深静脉比较,腋静脉的解剖特征对于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具有较大的优势[1],但对腋静脉的准确体表定位存在一定困难.本研究运用超声技术对腋静脉进行定位,探索最佳穿刺部位.  相似文献   

18.
在抢救危重患者时,时间就是生命,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是救治患者的一项重要措施。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由先进的生物材料制成,于1958年应用于临床,30年前在欧美国家普遍使用,与普通头皮针相比较,其优势已被广大医护人员所认可。特别是在急救中,从根本上解决了患者躁动、体位多变、快速液体输入、头皮针易脱出和液体外渗等抢救中的难题,从而提高了抢救效率。现将静脉留置针在急救中的应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在消化道出血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2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实验组采用颈外静脉建立通路,对照组采用上肢浅静脉建立通路,比较两组穿刺时间、保留时间、输液速度、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穿刺时间、保留时间、输液速度、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具有穿刺时间短、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保留时间长、输液速度快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的特点,能为危重患者的抢救赢得机会。  相似文献   

20.
急重症护理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危症状护理3 休克3 4 护理措施3 4 1 紧急处理3 4 1 1 体位 :平卧位或头部及下肢各抬高 2 0° ,有利于静脉回流和改善呼吸 ,尽量少搬动病人 ,保暖。3 4 1 2 建立静脉输液通路在抢救休克病人特别是低血容量性休克的病人 ,当务之急是迅速建立静脉通路。所用静脉穿刺针头口径应较大。静脉萎缩穿刺时 ,应及早行颈内静脉穿刺或静脉切开 ,同时监测中心静脉压 (CVP)。对于严重的患者 ,应建立 2~ 3条静脉通路。3 4 1 3 给氧 :鼻导管或面罩给氧 2~ 4L/min ,以增加动脉血氧含量 ,减轻组织缺氧状态。3 4 2 一般护理3 4 2 1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