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研究强的松对人PBMC CⅡTA转录的调节,从基因水平探讨糖皮质激素对HLA的调控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用强的松干预经IFN-γ联合PHA 刺激诱导活化的正常人PBMC,采用RT-PCR方法扩增其CⅡTA mRNA,并对处理后PBMC CⅡTA转录水平与未诱导的组成性及活化后的诱导性CⅡTA转录水平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体外培养的正常人PBMC组成性表达CⅡTA,经IFN-γ联合PHA活化后表达增加,强的松干预后,表达量明显减少.结论:强的松对IFN-γ诱导活化的PBMC CⅡTA转录有抑制作用,对HLA表达的抑制作用可能与下调CⅡTA转录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后(osteogenic cells differentiated from mesenchymal stem cell,DOC)在IFN-γ刺激下猪白细胞抗原(swine lymphocyte antigen,SLA)基因的表达变化及对外周单个核细胞(PBMC)增殖的影响.从而了解其免疫原性.方法 以未分化的MSC为对照,采用RT-PCR技术分别检测DOC、未分化的MSC、MSC IFN-γ组、DOC IFN-γ的SLA基因表达情况,采用单向混合淋巴反应观察各组细胞对植物血凝素(PHA)刺激PBMC的每分钟脉冲值(CPM)变化.结果 DOC组、MSC IFN-γ组、DOC IFN-γ组SLA-Ⅰ(P1,P14)表达上调(P<0.05),SLA-Ⅱ(DRA、DRB、DQA、DQB)表达明显上调(P<0.01).并能抑制PHA刺激的PBMC增殖反应.结论 在体外实验中,DOC在IFN-γ刺激下仍具有低免疫原性,且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伏马菌素B1(FB1)对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HPBMc) HLA-Ⅰ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Western blot及半定量RT-PCR方法,研究不同浓度FB1(10和50 μmol/L)处理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HLA-Ⅰ分子表达的变化.结果:FCM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经FB1处理24 h后,两组FB1处理细胞HLA-Ⅰ的平均荧光强度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但是在两个处理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也证实了上述结果.在mRNA水平上,分别检测了HLA-Ⅰ分子3个等位基因HLA-A,HLA-B,HLA-C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FB1处理后,HLA-A、HLA-B mRNA的表达均没有明显影响,仅HLA-C 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降低.结论:10和50 μmol/L FB1处理24 h可抑制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HLA-Ⅰ分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aITP)外周血单核细胞(MC) IgG-Fc受体(FcγR)表达变化.方法 急性ITP患儿组27例,同龄健康对照组25例,流式细胞术检测单核细胞表面活化型受体FcγR Ⅰ及FcγRⅢ表达;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PCR)检测MC活化型FcγRⅡa及抑制型FcγRⅡb 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IFN-γ、IL-4和IL-10浓度.结果 (1)急性ITP患儿组MC FcγR Ⅰ和FcγRⅢ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cγRⅡa mRNA及FcγRⅡa/FcγRⅡb mRNA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治疗后,经地塞米松治疗后,活化型FcγR Ⅰ、FcγRⅢ、FcγRⅡa mRNA表达下降,抑制型FcγRⅡb mRNA表达增加,FcγR活化型/抑制型平衡逐渐恢复.(2)血浆炎症细胞因子IFN-γ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增高;抗炎因子IL-4显著低于对照组.IFN-γ浓度水平与MC FcγRⅡa mRNA表达显著正相关(r=0.79,P<0.05),IL-4与FcγRⅡb mRNA表达正相关(r=0.84,P<0.05).结论 单核细胞活化型FcγRs过度表达,抑制型FcγRⅡb表达降低,活化型/抑制型FcγRs表达失衡可能参与儿童急性ITP免疫发病机制,MC FcγRs异常表达可能与细胞因子IFN-γ、IL-4的改变有关,地塞米松治疗可恢复FcγRs活化型/抑制型平衡表达.  相似文献   

5.
HLA-Ⅰ类分子表达缺失是肿瘤细胞针对HLA分子具有向T细胞递呈免疫原性多肽这一作用而选择的一种逃逸机制.然而不同类型的肿瘤细胞或同一肿瘤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均呈现出不同的HLA-Ⅰ类表达类型.目前,肿瘤组织及肿瘤细胞系中HLA-Ⅰ类分子丢失的类型主要有4种①HLA-Ⅰ类分子全部丢失;②HLA单倍型丢失;③HLA单个座位丢失;④HLA等位基因丢失.此外,在肿瘤发展过程中非经典HLA-Ⅰ类HLA-E、-G及MHC类似物的异常表达可以抑制N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溶解,则反映了肿瘤细胞针对NK细胞的免疫监视作用而选择的一种逃避机制.每一个荷瘤病人都是一个独特的整体,都将产生一个特殊的有助于逃逸的变异体,因此,检测HLA抗原在肿瘤细胞上的表达是一个新的指标,有助于制定未来的肿瘤生物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病变组织中人类白细胞抗原Ⅰ(human leukocyte antigen classⅠ,HLA-Ⅰ)、CD3和CD8分子的表达,探讨子宫颈病变中HLA-Ⅰ类抗原与CD3和CD8分子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LA-Ⅰ蛋白、CD3和CD8分子在慢性子宫颈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子宫颈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患者石蜡包埋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HLA-Ⅰ蛋白在子宫颈炎、CIN和子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70.3%和50.6%,并且随着子宫颈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增加其阳性表达率减少(P0.05)。CD3和CD8分子在子宫颈炎、CIN和子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78.1%、66.7%和96%、84.4%、55.6%;CD8分子在子宫颈病变中的表达趋势与HLA-Ⅰ蛋白表达相似,并且与FIGO分期进展和肿瘤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HLA-Ⅰ类抗原与CD3在CIN和子宫颈癌中表达呈正相关(r=0.422,P0.001;r=0.421,P0.001),HLA-Ⅰ类抗原与CD8分子在子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22,P0.001;r=0.410,P0.001)。结论 HLA-Ⅰ类抗原、CD3和CD8分子在子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减少可能与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IFN-γ诱导上调表达的单核细胞MHC-I类链相关分子(MICs)分子对NK细胞的活化作用.方法:采用密度梯离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以免疫磁珠法从PBMC中特异性分选单核细胞及NK细胞,以细胞因子IFN-γ、TNF-α刺激单核细胞后,再将单核细胞与NK细胞共培养,以流式细胞术(FCM)检测NK细胞表面CD69分子及胞内IFN-γ表达,以51Cr释放试验检测N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IFN-γ上调人单核细胞表面MICs表达;IFN-γ刺激的单核细胞能促进异体NK细胞CD69及胞内IFN-γ表达,能增强N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效应;单核细胞的这种效应至少部分依赖于IFN-γ上调的MICs分子,因为用抗MIC抗体封闭或用细胞小室阻断细胞接触,可以明显地抑制NK细胞的活化.结论:IFN-γ上调人单核细胞表面MICs分子介导了NK细胞的活化.  相似文献   

8.
白细胞介素4及γ干扰素与哮喘发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12名正常儿童和27名过敏性哮喘患儿,对其PBMC在体外培养时加入丝裂原PMA和PHA刺激后产生的IL-4和IFN-γ用BA-ELISA方法进行测定。结果正常人和哮喘患儿PBMC经刺激后,上清液中IL-4的浓度(?)±s分别为86.25±36.97pg/ml和212.70±92.86pg/ml。经统计学处理t=4.53,P<0.01有显著差异,表明过敏性哮喘患儿PBMC体外合成IL-4明显高于正常儿童,上清液中IFN-γ的浓度(?)±s分别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急性期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单核细胞(MC) Fcγ受体(FcγR)表达变化,进一步探讨HSP免疫发病机制.方法 急性期HSP患儿30例,同年龄健康对照儿童15例.流式细胞术检测MC表面活化型受体FcγR Ⅰ和Fc-γRⅢ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活化型FcγRⅡa、抑制型FcγRⅡb、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IFN-α)、趋化因子(IP-10、RANTES、iNOS)和BLyS/April mRNA表达;试验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血浆IL-4、IL-10和TNF-α蛋白浓度.结果 (1)急性期HSP患儿MC FcγR Ⅰ和FcγRⅢ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cγRⅡa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而FcγR Ⅱb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2)急性期HSP患儿MC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IFN-α)、趋化因子(IP-10、RANTES、iNOS)及BLyS/April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与FcγRⅡa/FcγRⅡb均呈正相关;(3)急性期HSP患儿血浆炎症细胞因子IL-4、IL-10和TNF-α浓度显著增高(P<0.05),其中TNF-α浓度与MC FcγRⅡb mRNA表达呈负相关(r=-0.73,P<0.05).结论 急性期HSP出现细胞因子表达异常和单核细胞活化型/抑制型Fcγ表达失衡.  相似文献   

10.
管政  张军  沈茜 《中国免疫学杂志》2007,23(10):872-877
目的:构建携带小鼠MHCⅡ类分子反式激活因子(MHC class Ⅱ molecule transactivator,CⅡTA)突变体基因的腺病毒,并观察腺病毒介导该基因的表达情况以及表达产物的体外功能.方法:采用常规分子生物学方法从IFN-γ诱导后的BALB/c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获得Ⅳ型CIITAcDNA;利用重叠延伸PCR法构建CIITA突变体基因,并克隆入表达载体pIRES;采用pAdEasy-1系统获得具有感染能力的、携带CIITA突变体基因的缺陷型重组腺病毒(Ad-CIITAm)和空载对照病毒(Ad-GFP),并经大量扩增、纯化及滴度测定;将Ad-CⅡTAm和Ad-GFP分别感染HeLa细胞和Raji细胞,流式细胞术观察对诱导型和组成型HLA-DR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成功克隆了小鼠CⅡTA突变体基因,并构建了携带小鼠CⅡTA突变体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CⅡTAm;经流式细胞术证实感染Ad-CⅡTAm的Hela和Raji细胞较感染Ad-GFP的细胞,其表面HLA-DR分子的表达均受到明显的抑制.结论:本实验证实了重组腺病毒介导表达的小鼠CⅡTA突变体在体外能够有效地抑制MHCⅡ类分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IFN-γ对MHC—I类链相关分子(MICs)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密度梯离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以免疫磁珠法从PBMC中特异性分选单核细胞,以细胞因子IFN-γ、TNF-α或IFN—α刺激PBMC、纯化单核细胞或单核细胞系U937、THP-1后,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单核细胞表面MICs分子表达。结果:IFN-γ选择性上调人PBMC中单核细胞表面MICs表达;IFN-γ对人原代单核细胞及单核细胞系U937、THP-1细胞表面MICs分子表达均有诱导或上调作用,细胞因子TNF—α、IFN—α对单核细胞MICs分子表达无影响。IFN-γ诱导或上调表达的MICs分子不能被MICA或MICB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所识别,可能是一种新的MIC分子或MIC等位基因。结论:IFN-γ能诱导或上调人单核细胞表面MICs分子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干扰素-γ(IFN-γ)对乳腺癌细胞表面HLA-Ⅰ类分子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免疫作用机制。方法 培养乳腺癌SKBR3细胞株,根据IFN-γ浓度将其分为25 U/ml、50 U/ml、100 U/ml组,未加药组为空白对照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流式细胞术实验检测经不同浓度IFN-γ作用后的乳腺癌SKBR3细胞内HLA-Ⅰ mRNA的含量,以及表面的HLA-Ⅰ类抗原的表达。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25 U/ml、50 U/ml、100 U/ml组HLA-Ⅰ 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1.00±0.00)、(2.26±0.54)、(3.89±0.81)、(5.94±0.97),三个浓度组均较空白对照组表达量高(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25 U/ml、50 U/ml、100 U/ml组细胞表面HLA-Ⅰ蛋白表达量为(14.87±2.80)、(44.33±3.36)、(48.80±2.63)、(56.77±1.93),三个浓度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FN-γ上调乳腺癌细胞HLA-Ⅰ类抗原的表达有利于抗乳腺癌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人卵巢癌细胞HLA分子与其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人卵巢癌细胞中HLA分子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与IFN-γ诱导HLA分子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卵巢癌细胞中HLA分子表达,以RT-PCR技术,分子卵巢癌细胞TAP,LMP和MHCⅡ类分子反式激活蛋白(CⅡTA)基因表达。结果:被检测的11株卵巢癌细胞中,HLA-I类分子异常的表达率达为45%,而HLA-I类分子表达的异常与TAP1,TAP2,LMP2和LMP74种基因表达的异常有关,卵巢癌细胞或其他肿瘤细胞HLA-Ⅱ类分子的表达与CⅡTA基因的表达一致。组成性或诱导性表达CⅡTA基因的肿瘤细胞,经IFNγ作用后,其HLA-I,-Ⅱ类分子的表达增强;而诱导后仍不表达CⅡTA基因的肿瘤细胞,其HLA分子的表达无增强作用。结论:卵巢癌细胞中TAP和LMP基因表达的缺陷,是引起HLA-I类分子表达异常的重要因素。提示CⅡTA基因参与了调控肿瘤细胞HLA-Ⅰ,-Ⅱ类分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了解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在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活化情况,并观察其特异性抑制剂(Wortmannin)对Th1、Th2型细胞因子IFN-γ和IL-4表达的影响,探讨PI3K信号途径在哮喘T细胞免疫紊乱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20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作为实验组,15例健康人为对照组.PBMC提取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半定量RT-PCR法测定PBMC中PI3KmRNA的表达,ELISA法测定不同浓度组Wortmannin处理的PBMC培养上清液中IFN-γ、IL-4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PI3KmRNA表达增高(P<0.05).哮喘患者PBMC培养上清液IFN-γ水平低下、IL-4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同时加入不同浓度Wortmannin共培养后,实验发现均浓度依赖性地抑制了哮喘组及对照组IL-4的产生(P<0.05或P<0.01),而同组不同浓度梯度组间比较IFN-γ产生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时可能存在PI3K信号途径的过度活化,其过度活化对Th1型细胞因子IFN-γ影响不明显,有可能主要通过介导Th2型细胞因子IL-4的产生而参与Th1/Th2的失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胰腺癌细胞株panc-1中B7同源物1(B7H1)的表达及其对T细胞增殖活化的调节作用。方法:分别应用RT-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B7H1在γ-干扰素(IFN-γ)处理或B7H1小干扰RNA(siRNA)转染前后panc-1细胞中的表达。采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人外周血T细胞体外增殖,加入IFN-γ处理或B7H1-siRNA转染前后panc-1细胞混合培养72 h,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T细胞的增殖,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共培养上清中的IFN-γ、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分泌。结果:panc-1细胞组成性表达B7H1。IFN-γ处理可以显著上调B7H1表达,抑制共培养T细胞的增殖和IFN-γ、IL-2分泌,但是促进IL-10的分泌。相反,应用B7H1-siRNA阻断B7H1表达后则显著促进T细胞增殖和IFN-γ、IL-2的分泌,但下调IL-10的分泌。结论:B7H1分子在体外通过抑制T细胞增殖和Th1类细胞因子分泌来下调T细胞功能。应用siRNA技术阻断B7H1有望成为治疗胰腺癌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脐血嗜碱粒细胞经激活后对HLA Ⅱ类分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免疫磁珠分离方法,纯化脐血嗜碱粒细胞,通过体外培养并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γ-干扰素(IFN-γ)、尘螨提取液和高渗甘露醇刺激后观察嗜碱粒细胞膜表面HLA Ⅱ类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嗜碱粒细胞经GM-CSF和IFN-γ刺激加h后,其膜表面HLA-DR,DP,DQ的表达的细胞百分率比对照组明显增加.当选用尘螨或1.5%甘露醇刺激20 h,嗜碱粒细胞表达HLA-DR,DP和DQ的细胞百分率分别为9.42%±8.65%和4.55%±2.79%.提示嗜碱粒细胞具有表达HLAⅡ类分子的潜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灵芝多糖(GLP)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分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取肿瘤患者和正常人的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后,用不同剂量的GLP(10 ng/ml、50ng/ml和100 ng/ml)刺激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细胞表面分子(HLA-DR、CD83和CD11c)、Th1细胞、Th2细胞和NK(CD3-CD56+)细胞数;并进一步用免疫磁珠分选出正常人外周血CD4+ Th细胞后用不同浓度GLP刺激24h后,荧光实时定量Q-PCR检测Th1和Th2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Westernblot分析Th1分化相关的转录因子水平.结果 灵芝多糖可以在体外呈浓度依赖性增加外周血中Th1细胞亚群和DC共刺激分子的表达(P<0.01),并且增加STAT4的表达和IL-12、IFN-γ和TNF-α的mRNA的表达水平(P<0.01).结论 灵芝多糖可能通过增加Th细胞STAT4的表达水平,促进其向Th1细胞分化,并增加Th1的分泌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8.
闫莉  黄英  刘恩梅 《现代免疫学》2007,27(2):151-155
为了解尘螨(HDM)抗原对新生儿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及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CD3+ICOS+细胞阳性率、转录因子T-bet、GATA-3、Foxp3 mRNA表达水平以及培养上清中IL-4、IL-10、IFN-γ表达水平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新生儿CBMC、成人PBMC体外经PHA和/或HDM抗原刺激前、后CD3+ICOS+细胞阳性率;用RT-PCR法检测细胞体外经PHA和/或HDM抗原刺激前、后T-bet、GATA-3以及Foxp3 mRNA表达水平;用ELISA法,检测细胞在体外经PHA和/或HDM刺激前、后培养上清液中IL-4、IL-10、IFN-γ表达水平。结果表明,高剂量HDM抗原显著下调CBMC经PHA刺激后的CD3+ICOS+阳性率(P<0.05),同时也显著上调PHA刺激前其T-bet mRNA表达(P<0.05),而显著下调该类细胞经PHA刺激后的Foxp3 mRNA的表达(P<0.05)。也显著增加其PHA刺激前的IFN-γ分泌(P<0.01),减少其PHA刺激后IL-10分泌(P<0.05)。高剂量HDM抗原对CBMC的作用强于PBMC,可下调CD3+ICOS+阳性率,显著上调PHA刺激前CBMC T-bet mRNA表达,增加PHA刺激前IFN-γ的分泌,减少PHA刺激后IL-10分泌,提示早期接触高剂量HDM抗原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强,可促进新生儿Th1样反应,高剂量HDM抗原可能通过作用于下调Foxp3 mRNA的表达而下调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人B细胞淋巴瘤Raji细胞逃逸NK细胞免疫杀伤的机制.方法 以K562细胞作为对照,应用LDH释放法检测不同效靶比时同种异体NK细胞杀伤Raji细胞的活性.并分别用PCR方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K562和Raji细胞MICA/B、ULBP1-3、HLA基因型和分子的表达情况.效靶比20∶1时用单抗分别阻断K562和Raji细胞表面MICA、MICB、ULBP1、ULBP2、ULBP3和HLA-Ⅰ类分子,观察NK细胞对其杀伤活性的变化.结果 不同效靶比时NK细胞杀伤Raji细胞的活性明显低于杀伤K562细胞的活性,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562细胞表达MICMB和ULBP1~3基因和分子,不表达HLA-Ⅰ类分子,Raji细胞表达ULBP1~3基因和HLA-Ⅰ类分子,不表达MICA/B和ULBP1~3分子.Raji细胞HLA基因型为A*3、3.B*71、71,Cw3、4.用单抗封闭MICMB和ULBP1~3分子后,N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降低,对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无明显改变.结论 Raji细胞逃逸NK细胞免疫杀伤机制和Raji细胞高表达HLA-Ⅰ类分子,不表达NKG2D的配体MI-CA/B和ULBPI~3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典HLA-Ⅱ分子(HLA-DR/DQ/DP)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表面的表达组合模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离来自健康对照(HC)、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MCHB)、慢性乙型肝炎重度(SCHB)以及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流式细胞技术观察髓样树突状细胞(myeloid DC,mDCs)、浆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C,pDCs)及表面HLA-DR/DQ/DP单阳、双阳及三阳性细胞比例,分析其与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mDC和pDC比例在HC组和MCHB组无明显差别(mDC:0.185%±0.191%vs 0.162%±0.175%,P=0.599;pDC:0.218%±0.246%vs 0.158%±0.154%,P=0.247),但SCHB组(mDC:0.079%±0.049%vs 0.185%±0.191%,P=0.023;pDC:0.095%±0.103%vs 0.218%±0.246%,P=0.027)及ACLF组(mDC:0.076%±0.052%vs 0.185%±0.191%,P=0.022;pDC:0.109%±0.082%vs 0.218%±0.246%,P=0.049)均明显低于HC组。健康对照和CHB患者mDC表面均呈现HLA-DR/DQ共同高表达、HLA-DP低表达的模式;pDC表面HLA-Ⅱ分子在HC组呈现HLA-DR/DQ共同高表达同时HLA-DP低表达模式及HLA-DR/DQ/DP共同低表达的模式,除此之外CHB患者还存在HLA-DR/DQ/DP共同低表达及HLA-DP高表达同时HLA-DR/DQ共同低表达的模式。结论与HC组相比,SCHB组及ACLF组患者的mDC与pDC的比例均明显下降。CHB患者mDC表面的HLA-Ⅱ分子表达模式与健康对照一致,而pDC表面的HLA-Ⅱ分子则呈现出多样化表达模式。差异的HLA-Ⅱ分子表达模式可能对HBV持续感染产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