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短波理疗预防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肿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拔除下颌低位阻生或埋伏阻生第三磨牙的患者28例32颗牙,随机分为超短波理疗试验组和对照组,观察术后肿胀、疼痛和伤口愈合情况.结果 术后第1天、第3天的肿胀和疼痛程度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7天肿胀、疼痛程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短波理疗能减轻下颌阻生牙拔除术后伤口肿胀、疼痛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局部注射地塞米松预防下颌第三磨牙阻生拔除术后面部肿胀度和疼痛程度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2010年3月至2014年2月102例18-25周岁的、需拔除的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实验组在拔牙区软组织内局部注射地塞米松。术后第1天分别对两组患者观察面部肿胀度和测试疼痛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拔牙术后面部肿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两组的疼痛程度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术前术区局部注射地塞米松,可以有效减少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的面部肿胀程度,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下颌第三磨牙阻生两种拔除术的并发症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对比两种方法拔除下颌阻生的第三磨牙在术中或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分析其可能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分别用涡轮机钻法和凿劈法拔除的524例下颌第三磨牙阻生病例中,出现术中或术后并发症的131例病例。结果:采用涡轮机钻法拔除的298例病例中,出现术中或术后并发症的有53例,占17.8%;而采用凿劈法拔除的226例病例,出现术中或术后并发症的有78例,占34.5%。手术创伤大、保护措施不到位和术中产热量大,是造成手术并发症的重要原因。结论:涡轮机钻法拔除阻生的下颌第三磨牙可减少拔牙手术并发症,术中并发症的出现会导致和加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疼痛的临床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疼痛的相关因素,探索其预防和控制方法。方法第一阶段选择450例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患者(第1组),分析术后疼痛的相关因素,建立预先判断牙齿拔除难度的评估模式,在此基础上制定术后疼痛的临床干预模式。第二阶段另外选择450例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患者(第2组),术前判断拔牙难度和引起疼痛的危险因素,并实施术后疼痛的临床干预模式(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地给予术前用药或牙槽窝局部用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拔牙难度、拔牙时间等相关因素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拔牙难度和拔牙时间是与术后疼痛相关最为紧密的因素,手术后期疼痛还与局部感染因素(牙齿龋坏)以及女性月经周期相关。实施临床干预模式后,第2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重度疼痛发生率和止痛药服用量均明显低于第1组。结论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时,实施基于术前拔牙难度判断的围手术期药物的合理控制,可以实现术后疼痛的个体化预防,减轻或避免术后疼痛,有助于避免过量或不当使用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压氧对预防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选取拔除双侧阻生程度相近的下颌骨阻生第三磨牙患者16例32颗牙,采用配对设计,一侧为对照组,另一侧为高压氧辅助治疗组。拔牙间隔为2周。观察术后肿胀、疼痛、张口受限及伤口愈合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肿胀第1、2天无差异,第3、5、7天差异有显著性;疼痛及张口受限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压氧治疗组伤口愈合良好。结论 高压氧不能预防下颌阻生牙拔除术后肿胀、疼痛、张口受限等并发症的发生,但能促进术后肿胀的恢复,增强拔牙创口的抗感染能力,促进伤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6.
改良法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下颌完全埋伏阻生第三磨牙的患者运用改良法拔除,研究患者的心理状态、拔牙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对符合标准的患者用传统法先拔除一侧下颌阻生第三磨牙,1个月后用改良法拔除患者对侧下颌阻生的第三磨牙,以自身对比研究2种拔牙方法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及两者拔牙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通过实验可知,改良法能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疼痛,得到患者认可。在术后并发症中除了干槽症的与传统法无显著性差异外,术后肿胀、疼痛、张口受限等的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改良法拔除下颌完全埋伏阻生第三磨牙是一种符合现代医学行为模式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张晓梅 《口腔医学》2007,27(7):388-389
目的对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发生下唇感觉异常的发生机制及预防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发生下唇感觉异常的9名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9例出现下唇感觉异常患者中,4例(44.4%)为暂时性的,5例(55.5%)为永久性下唇感觉异常。结论发生下唇感觉异常的原因有:局部注射引起神经、血管损伤;解剖关系和手术创伤所致神经、血管损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麻药首选阿替卡因,采用麻醉仪,可减少下唇感觉异常发生的机率。  相似文献   

8.
下颌第三磨牙阻生拔除术中失误及并发症防治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 通过临床病例分析 ,总结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失误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194 5例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失误的 15 9例回顾总结 ,并对因失误而引起术后并发症 112例归类分析 ,提出减少术中失误及术后并发症的措施。结果 本组病例可见阻生牙拔除术中失误是导致术后并发症的一个重要原因 ,手术失误率为 8% ,而术后并发症占失误病例的 71%。结论 阻生牙拔除发生术中失误的原因 :对第三磨牙阻力估计不足 ;选择拔牙方法不当 ,造成创伤过大 ;术者的手术操作过于粗暴 ,术中保护措施不当。在行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时 ,只要术前认真检查 ,仔细分析阻力情况 ,选择合适的拔牙方法 ,规范操作 ,大部分术中失误可以避免。即使发生失误 ,采取积极补救措施 ,亦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具有双侧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患者运用涡轮钻法与劈冠法拔牙,研究患者心理状态、拔牙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出现率。方法 对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或A、B2组,2组分别用涡轮钻法和劈冠法先拔除一侧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一个月后2组患者交换方法拔除下颌对侧阻生第三磨牙,以自身对比的方法来研究2种拔牙方法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以及2者拔牙时间、术后并发症出现率的不同。结果 通过实验可知,涡轮钻法能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疼痛,得到患者的认可,在术后并发症中除了干槽症的出现率与劈冠法差异无显著性外。术后疼痛、肿胀、张口受限等的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涡轮钻法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是一种符合现代医学行为模式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传统拔牙法和涡轮机拔牙法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中的利弊。方法 选取需拔除双侧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且两侧牙齿阻生类型相似的患者共45例,将同一患者的下颌双侧阻生第三磨牙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传统拔牙术(A组)和涡轮机拔牙术(B组)予以拔除。传统拔牙法应用劈冠器将牙劈开,敲击骨凿去骨,再用牙挺将敲碎的牙分块挺出;而涡轮机拔牙法采用45°仰角涡轮机进行去骨分牙,再用牙挺将敲碎的牙分块挺出。比较两组拔牙时间,患者的拔牙主观感受,术后第2天面部肿胀、疼痛、张口受限情况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A组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耗时5.5~76分,平均26.4分;B组耗时7~39.5分,平均22.4分。A组中,患者在拔牙时感觉明显不适或更严重不适占80%,而B组仅占15.6%,明显减轻。另外,B组拔牙后肿胀、疼痛和张口受限程度均较A组轻,且并发症发生率小。结论 涡轮机拔牙术可有效缩短拔牙时间,并可以使手术医生在拔牙过程中发挥更加稳定,能有效减小创伤和意外情况发生的可能;而且舒适性更好,更容易被广大患者接受。因而有必要在临床推广涡轮机拔牙术,并逐渐取代传统拔牙术。  相似文献   

11.
地塞米松联合替硝唑预防干槽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干槽症实质上是骨创感染,主要发生于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据国外报道,其发生率为10%~30%[1]。作者对162例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给予口服地塞米松和替硝唑,有效地控制了干槽症的发生。1 材料和方法选择须拔除阻生下颌第三磨牙而无拔牙禁忌症的门诊患者,共446例,49...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口腔卫生状况与第三磨牙拔除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90例下颌第三阻生磨牙患者以简单口腔卫生指数分成三组:A组0~1.2;B组1.3~3;C组3.1~6。分别记录术前与拔除后6、24、48小时开口度、VAS评分。结果 术后8小时VAS评分最高,24小时开口度最小,口腔卫生状况与术后疼痛及开口度明显相关,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良好的口腔卫生状况可有效预防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碘仿明胶海绵预防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后干槽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289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45例,术后常规放置碘仿明胶海绵于拔牙创内;对照组144例,术后常规压迫止血处理,不放置任何药品于拔牙创内.结果 观察组干槽症发生率为1.38%,对照组干槽症发生率为8.33%,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579,P<0.05).结论 应用碘仿明胶海绵可减少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后干槽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是牙槽外科一项较为复杂的手术。其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为拔牙后疼痛、面部肿胀反应、感染、干槽症、拔牙术后出血、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和开口受限等。半导体激光器发展至今,在诸多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对激光生物学效应的探讨,对半导体激光在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并发症预防方面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复方MTZ海绵制剂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口腔颌面外科牙拔除术中 ,以下颌第三磨牙阻生拔除术最为复杂 ,并发症的发生也较多 ,常出现局部肿胀 ,术后干槽症等现象。许多学者[1,2 ] 尝识过不同的方法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但效果不是非常肯定 ,现将我科制作的复方MTZ海绵制剂放置在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的牙槽窝内 ,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门诊 1993年以来的下颌第三磨牙阻生患者共 970例 ,年龄 18~ 4 9岁 ,男性 5 41例 ,女 4 2 9例。1.2 药物组成 复方MTZ海绵制剂组成 :甲哨唑片 2 0g ,乙酰螺旋霉素片 10g ,碘仿 …  相似文献   

16.
阻生下颌第三磨牙的治疗及并发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正>随人类的进化和食物的越来越精细,颌骨承受的负担减少,导致颌骨骨量减少,但牙的体积并不随之减少,最终使牙齿萌出的位置不足,第三磨牙阻生。第三磨牙阻生常引起冠周炎和第二磨牙的损害及其他疾病,多需拔除。由于阻生下颌第三磨牙,邻近重要的解剖结构、与邻牙关系密切,而造成手术难度较大。目前国际上对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研究很多,本文就国内外学者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传统手术拔除方法、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新方法、阻生磨牙  相似文献   

17.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并发咽旁间隙感染3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阻生牙拔除术是口腔科较为常见的手术 ,因其所在部位的解剖特点而较易引起拔牙并发症 ,从1980年至 2 0 0 2年我科在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后引起咽旁间隙感染患者 3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患者中男性 2人 ,女性 1人。年龄在 36岁至 4 8岁 ,均为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 ,3例均为埋伏阻生。 2例采用翻瓣、去骨、劈开去除阻力并拔除 ,术后给予口服抗生素。患者术后 2~ 3d因咽喉疼痛及吞咽困难来本科复诊。面部外形略不对称 ,拔牙处稍有肿胀 ,患处颈部疼痛 ,张口 2cm ,拔牙创充血红肿 ,内有少量淡黄色液体及食物残渣 ,咽侧壁充血水肿 ,软…  相似文献   

18.
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并发症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1998-01-2009-12共拔除1 965颗下颌第三磨牙,对发生术中并发症的102例及术后并发症的142例进行总结分析,寻找预防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措施.结果:244例并发症中,术中并发症102例(占41.8%),术后并发症142例(占58....  相似文献   

19.
两种局部麻醉剂在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斯康杜尼和碧兰麻R○ 在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应用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需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患者按性别、年龄、阻生情况及手术难易程度进行配对后分为 2组 ,分别应用斯康杜尼和碧兰麻R○ 行局部麻醉 ,患者自身和医师分别对术中麻醉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符合配对标准并纳入试验者共有 30例 2 0对例次。有 10例为自身左右配对。患者自身评价 ,斯康杜尼组VAS值为 4 .76± 1.98mm ,碧兰麻R○ 组为 4 .19±1.6 7mm (P >0 .10 ) ;医师评价 ,斯康杜尼组和碧兰麻R○ 组分别有 15 .0 %和 10 .0 %的例次麻醉效果“差” ,并各有1例需重新麻醉 (P >0 .75 )。结论 斯康杜尼和碧兰麻R○ 在局部麻醉拔除上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术中应用的效果无明显差异 ,1剂卡局芯包装剂量均可基本满足同时拔除一侧上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麻醉要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下颌第三磨牙阻生类型同体左、右对称性。方法收集186例下颌第三磨牙拔除病例数据。所有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并拍摄曲面断层片。按照Pell—Gregory升支分类、Pell—Gregory牙争平面分类和Winter分类对左、右两侧下颌第三磨牙阻生类型分别进行分类。对两侧下颌第三磨牙阻生类型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Speaman相关分析。结果三种阻生类型两侧完全对称者95例,占51.1%;任意两种阻生类型两侧均对称,另一种不对称者占19.9%;三种阻生类型中仅一种两侧对称,另两种不对称者占14.5%;三种阻生类型两侧均不对称者占14.5%。两侧下颌第三磨牙Pell—Gregory升支分类(r=0.51,P=0.01)、Pell—Gregory铪平面分类(r=0.41,P=0.01)和Winter分类(r=0.48,P=0.01)均有显著相关性,将每侧下颌第三磨牙三种阻生类型合并,两侧也具有显著相关性r=0.67,P=0.01)。结论同体两侧下颌第三磨牙阻生类型具有对称性,一侧下颌第三磨牙的阻生类型、临床病理以及治疗方案对另一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