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阻燃及未阻燃棉织物的热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差地扫描量热计(DSC)和热重分析仪(TGA)研究了阻燃及未阻燃绵纤维(织物)的热裂解过程,分析了其裂解温度、失重率、残渣量等发生变化的原因,为纤维阻燃机理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织物的阻燃是纺织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探讨了含P、Cl的阻燃剂TCEP应用于纯涤纶织物的阻燃整理工艺。采用热溶整理法对织物进行阻燃整理,用垂直燃烧法、氧指数法、织物含P量、皂洗牢度测试阻燃效果,提出了最佳整理工艺。热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所选工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棉织物的耐久性阻燃整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与Pyrovatex CP和CFR-201阻燃剂的阻燃性能和耐洗性能相比较,探讨了传化阻燃剂阻燃整理时阻燃剂、交联剂、催化剂用量以及焙烘温度和时间对阻燃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阻燃整理工艺:阻燃剂用量370g/L,交联剂用量55g/L,催化剂用量为15~18g/L,焙烘温度和时间分别为160℃3和3min。利用热重分析对阻燃织物和未阻燃织物的热裂解过程进行研究,分析裂解温度、失重率、残渣量等变化原因,研究其阻燃机理。  相似文献   

4.
采用锥形量热法(CONE)研究可膨胀石墨(EG)的添加量对微孔聚氨酯弹性体(MPUE)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G的加入可以显著降低MPUE材料燃烧时的热释放速率和生烟速率。在燃烧到200s时,热释放速率峰值为88.6kW·m~(-2),生烟速率为129.7m~2·s~(-1),与未阻燃的MPUE材料相比分别下降了67%和22%。抑制热量释放效果显著,抑烟效果较为明显。EG受热形成的致密碳层降低了热释放速率。  相似文献   

5.
使用锥形量热仪对比了分别经过硼系、氮磷系、硅系阻燃系处理的棉织物的热释放性能、烟释放性能、一氧化碳释放性能。结果表明,与纯棉相比,含硼和含氮磷阻燃棉织物热释放速率峰值都有所下降,而烟释放速率峰值和每单位质量织物的CO产量都有所上升,含硅阻燃棉织物综合性能最好,热释放速率峰值从238. 1 k W/m2下降至114. 2 k W/m2,烟释放速率峰值从3. 156×10-2m2/s下降至1. 727×10-2m2/s,每单位质量织物的CO产量从5. 6×10-2g/g上升到9. 8×10-2g/g。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含P、Cl的阻燃剂TCEP对于纯绦纶织物的阻燃整理工艺,采用高温高压整理法阻燃整理织物,用垂直燃烧法、氧指数法、织物含P量、皂洗牢度测试阻燃效果,提出了最佳整理工艺,同时探讨了乳液稳定性问题。热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所选工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软质聚氨酯泡沫被广泛用作飞机、汽车座椅的坐垫,以及家具的垫材等,然而其较低的分解温度、较高的碳氢含量和开孔率,使其易燃性强、火灾威胁大,一旦燃烧,热释放速率极高,难以同时实现对其火焰蔓延和热释放的抑制。本文详细综述了软质聚氨酯泡沫的燃烧分解规律、气相阻燃、凝聚相阻燃和涂层阻燃策略,并深入分析了3种阻燃策略的作用机理及其抑制火焰蔓延和热释放的贡献,最后从聚氨酯结构改性和表面处理的角度对阻燃软质聚氨酯泡沫的可持续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使用锥形量热仪测试不同密度涤纶非织造布的燃烧性能,运用Origin Pro8.0软件中的最小二乘法拟合分析最大热释放速率、总热释放量、最大生烟速率、总生烟量以及一氧化碳产率和二氧化碳产率等性能参数,发现其都与密度呈线性关系,表明涤纶非织造布的密度直接影响其燃烧性能.该结论为从混配纤维燃烧性能检测到同配比混纺织物燃烧性能评定提供了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制备的新型有机磷水性聚氨酯对涤纶织物进行阻燃整理后的阻燃性能及热降解过程,采用垂直燃烧法测试其阻燃效果,利用热失重法分析阻燃前后涤纶织物在氮气气氛中的热失重行为,及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织物的热降解动力学行为。采用Kissinger法和Flynn-Wall-Ozawa法两种动力学模型研究涤纶织物的热降解动力学参数,并对织物的热稳定性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阻燃后的织物阻燃性能较好,能达到国家B1级水平;初始降解温度提前,分解温度范围变大,最大分解速率下降23.1%;降解阶段的表观活化能高于未处理织物,显示出较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对Ⅱ型聚磷酸铵(APP-II)和三(2-羟乙基)异氰尿酸酯(赛克)协同阻燃聚丙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PP-II和赛克以质量比为2.5∶1复合而成的阻燃剂对PP具有良好的协同阻燃作用。当该阻燃剂添加量为30%(质量分数)时,PP的极性氧指数(LOI)为30.7%,阻燃级别达FV-0级,燃烧时的热释放速率、质量损失速率和总热释放量明显降低。热重和燃烧残余物分析结果表明,高温下APP能够促使三(2-羟乙基)异氰尿酸酯(THEIC)和PP成炭,而APP和THEIC分解释放出的氨气使炭层膨胀,由此形成的致密膨胀炭层通过隔绝作用而产生阻燃和抑烟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XRD、IRS、EPR和SEM等实验手段研究分析了B2O3-Na2O-CuO防污染玻璃组成、显微结构和铜离子释放量之间的关系,对防污染玻璃与纯Cu2O在海水侵蚀下铜离子的释放量作了比较,指出了用B2O30-Na2O-CuO系统玻璃代替纯Cu2O制备防污染涂料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以壳聚糖(CS)为阳离子溶液,以芳纶纤维(ANF)为阴离子溶液,通过层层自组装技术阻燃整理棉织物,通过锥形量热仪测试(CCT)、微型量热仪测试(MCC)、热重-红外联用测试(TG-IR)研究阻燃棉织物的火灾安全性能。锥形量热仪(CCT)的结果表明:芳纶纤维/壳聚糖阻燃棉织物的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比纯棉织物降低5.5%,CO2释放速率降低9.5%,总生烟量(TSP)、烟释放速率峰值(PSPR)都有所降低;微型量热仪(MCC)测试的结果表明:芳纶纤维/壳聚糖阻燃棉织物的热释放速率峰值比纯棉织物的热释放速率峰值降低57%;TG-IR测试表明,芳纶纤维/壳聚糖阻燃棉织物具有较好的脱水成炭的能力。测试结果可以推断出芳纶纤维/壳聚糖阻燃棉织物的主要阻燃机理为气相阻燃机理,说明芳纶纤维/壳聚糖阻燃棉织物的阻燃性能、抑烟性能和火灾安全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NH4)2SO4在热塑性塑料中的阻燃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氧指数、垂直燃烧性能,评价了(NH4)2SO4这一新型无机阻燃剂在ABS、LDPE、PVC等热塑性塑料中的阻燃效果。结果表明(NH4)2SO4是一种高效无机阻燃剂,在相同的用量时(NH4)2SO4对热塑性塑料的阻燃效果优于Al(OH)3,Mg(OH)2等无机阻燃剂。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N2O—热重天平法(ThermalGravimerty,TG)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ScanninyCalorimetry,DSC)比较了传统的焙烧/还原法和直接还原法制备的Cu/Ni/Zn/Al、Cu/Co/Zn/Al、Cu/Zn/Al高醇合成催化剂的活性金属比表面和表观活化能。用直接还原法制备的催化剂有较大的金属比表面,而在焙烧/还原法制备催化剂的还原过程中,因发生甲烷化自催化反应,其反应热导致部分活性中心被烧结。如果将反应热及时导走,可以防止自催化作用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纤维素纤维极易燃烧所带来的安全隐患与环境问题,针对粘胶纤维极易燃烧和燃烧速度快的缺点,首先在无水条件下,采用硅烷包覆技术,制备了同时含有磷氮硅元素的膨胀型阻燃剂-硅烷包覆聚磷酸铵(Si-APP),然后以硅烷包覆的聚磷酸铵(Si-APP)为阻燃添加剂与粘胶纺丝液进行共混纺丝制备了阻燃性能与抑烟性能优良的阻燃粘胶纤维。热重分析结果表明,阻燃粘胶纤维的残炭率高达39.67 wt%,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成碳性;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表明,阻燃剂被成功地加入到纤维中;微型燃烧量热(MCC)数据表明,阻燃粘胶纤维的热释放速率得到显著降低,纤维热稳定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为了在提高ABS阻燃性要求的同时,又能保持,甚至改善ABS的力学性能,本文于ABS/PVC/Sb2O3体系中加入增容剂CPE及自制助剂TR,建立起五组分阻燃ABS共混体系,实验结果表明:经适当配比的该阻燃体系不仅达到了垂直燃烧GB4609-84,FV-0级标准,而且体系的冲击强度可高于通用ABS树脂和高冲击ABS树脂。  相似文献   

17.
高温低氧燃烧技术及其高效低污染特性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了一种高温低氧燃烧新技术,即采用蓄热室,预热助燃剂使其温度达到800℃以上,要用分级燃烧及炉内部分烟气回流的方法,使燃烧区氧体积分数降低至15%以下,分析结果表明:该燃烧技术具有显著的节能,低灌溉特性,与未采取任何废热回收措施的传统燃烧技术相比,可实现节能60%以上,CO2排放量减少60%以上,NOx排放浓度低于30~50g/t。  相似文献   

18.
通过极限氧指数(LOI)、力学性能测试、热重分析(TGA)和扫描电镜(SEM)分析表征手段,研究了磷酸酯(PX-220)及其与蒙脱土(MMT)协效阻燃对rPET/PC合金材料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添加15%PX-220后,阻燃材料的氧指数达到27%;将2%MMT与15%PX-220并用,阻燃合金材料的氧指数提高到29%,但力学性能下降明显。TG分析表明,PX-220与MMT共同作用使阻燃材料的起始分解温度比未加入阻燃剂rPET/PC合金材料的降低,在失重约20%后阻燃材料的热失重速率减小,最终残炭量增加。SEM显示炭层更加完整、致密地覆盖了整个燃烧表面。  相似文献   

19.
采用热分析方法研究了BaCl2·2H2O材料的脱水失重过程,给出了脱水温度失重量及热重动力学等有关数据,并对影响脱水温度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用氧化石墨烯(GO)对空心玻璃微珠(HGM)进行包覆制得了一种新型阻燃剂HGM@GO。并分别采用同等含量的聚磷酸铵(APP)、HGM协效APP、HGM@GO协效APP制得了阻燃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复合材料。通过锥形量热仪(CCT)、烟密度仪(SDT)及热重(TG)手段研究了其生热、生烟及热降解性能。CCT结果显示:HGM@GO协效APP阻燃TPU时能够显著降低复合材料的热释放速率(HRR)、总热释放(THR)等热参数及生烟速率(SPR)、总生烟量(TSR)等烟参数,显著提高材料的抑热及抑烟性能。SDT结果表明:无焰或有焰条件下,HGM@GO协效APP均能够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光通量,抑烟效果更明显。TG实验结果显示:同等含量阻燃剂条件下,HGM@GO协效APP阻燃TPU对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能更有效。总之,从测试结果来看,HGM@GO协效APP阻燃TPU时,在提高材料的火灾安全性方面更突出,将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