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南红门灌区为北京市最大的再生水灌区,供应水量恒定,但灌溉需水量大,且随季节变化明显。为增强灌溉水资源保障率,提高灌区灌溉调度水平,缓解上下游争水问题,设计了南红门灌区水资源监测与管理系统。系统集成了数据监测、视频监测和数据管理、模拟预测等子系统,具有信息管理、水情监测、闸坝监测、通信和水量调度等功能,为灌区水资源信息化调度提供了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系统实施后对灌区内河道、渠道、闸坝运行状况实时监测,基于灌溉单元需水分析,通过管理平台可进行单元间优化配水,提供最佳的地表水调配方案。不仅提高灌区河道蓄水量,保持河道生态环境,增加灌溉用再生水比例,减少农田施肥和耗电量,节约能源,也为灌区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如何合理利用再生水资源是解决再生水灌区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以北京市郊区再生水灌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灌区水文气象、水量平衡状况、水利工程、作物种植结构及灌溉水源等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深入研究了再生水灌区多水源联合调度的关键技术问题,制定了不同典型年灌区多水源联合调度方案:运用实验观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等技术.对灌区在不同的再生水利用率和南水北调水引入情景下.研究了灌区地下水位响应规律、土壤次生盐渍化调控机理等几个关键科学问题。研究成果可为再生水灌区的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合理调控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随着再生水灌区再生水利用率逐步提高,灌区内的地下水位逐步抬升.为避免由于地下水位过高而产生土壤次生盐渍化.必须根据再生水利用率的不同,每年需开采出相应的置换的浅层地下水资源,以控制灌区内的地下水埋深。  相似文献   

3.
再生水灌溉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在北京市选取新河再生水灌区,对土壤质量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再生水灌区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未对土壤产生不利影响:再生水灌溉对土壤碱性的危害性较低;再生水灌区土壤阴离子含量相比井灌区含量变化要稳定,对作物影响程度小;再生水灌溉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土壤具有较好的保肥能力。  相似文献   

4.
赵勇  朱姝 《北京水务》2007,(5):21-24
通过对南红门灌区再生水安全性分析以及环境影响分析,探讨再生水是否能够达到灌溉用水标准,替代灌溉水源,缓解用水压力,改变河道内外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大兴南红门灌区是国内发展最早.面积最大的再生水灌区之一,南红门再生水的利用减少了区域内清洁水源的开采,涵养了地下水资源,保障首都农业的水资源安全,从科学的规划方案、合理的输水调蓄系统等方面总结了南红门灌区建设中的经验,从灌区适宜的作物筛选、适宜的灌溉方式、再生水灌区用水管理制度、多水源联合调度技术应用监测与评价网络建设等方面列举了再生水灌区在运行管理中采取的应对措施.最后分析了再生水利用对南红门灌区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再生水的推广应用极大地涵养了该区域的地下水资源.南红门灌区的经验可为以后其他区域再生水灌区的建设与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再生水灌溉利用对作物—土壤系统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生水灌溉是解决农业缺水问题的有效方法,已经在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发展。我国缺水问题严重,而农业灌溉用水是主要的耗水方式之一,发展再生水为农业灌溉用水将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现针对当前再生水回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再生水灌溉对农作物以及土壤系统产生的影响,探索合理的再生水灌溉方式来缓解再生水对农作物及土壤环境带来的影响,并探讨再生水作为灌溉用水所需要达到的水质标准。基于对再生水的一系列研究,讨论了再生水灌溉对农作物-土壤系统的影响研究中的不足,为未来再生水灌溉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徐静蓉 《水利水电技术》2015,46(10):105-110
近年来再生水已经成为北京市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再生水利用输水方案合理可行,安全可靠,文中以永定河再生水供水北线工程为例,首先通过大量的调研、实地踏勘,充分了解工程区间情况,完成了明渠输水和管道输水方案,并对两方案工程内容、湿地方案、工程投资、工程实施难度、水质水量保障、水环境和原有工程功能影响分析、工程管理及汛期输水保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经比选,虽然明渠方案具有增加沿线河道水面,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优点,但存在对北京市自来水第三水厂水源地造成水质污染风险,与区域蓄滞洪功能矛盾,汛期输水调度管理难度大,工程投资高等问题,因此推荐采用管道输水方案。本文提出的再生水明渠输水和管道输水形式的分析论证可供类似城市再生水利用输水方式的选择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北京市从2002年开始大力发展再生水农业灌溉利用,截止到2010年,全市共发展再生水灌区3.87万hm2,年利用再生水量达到3.0亿m3.为了保障再生水的农业灌溉安全利用,从2003年开始,在再生水灌区内建设25个野外监测点,定期对灌区土壤、地下水、农产品质量进行跟踪监测.分析再生水灌溉对土壤、作物、地下水环境产生的影响,并对安全性进行评价,为北京市再生水农业安全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灌溉用水信息是黄河三门峡以下非汛期水量调度的基础和依据,在分析下游黄河灌区用水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下游引黄灌区灌溉用水预报模型,通过对1985-1995年人民胜利渠灌区的灌水资料分析验证表明,该模型计算结果合理,可为三门峡以下非汛期水量调度提供灌溉用水信息。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典型再生水灌区土壤质量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北京市典型再生水灌区,对再生水、井渠混合、井水3种灌溉类型的土壤进行布点监测,分析研究再生水灌溉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水灌溉后土壤盐分、钠离子、氯离子等含量略有增加,但与作物适宜范围相比仍处于较低范围,危害程度较低;对重金属含量及土壤pH值含量影响很小,且显著提升了土壤的有机质及保肥能力。  相似文献   

11.
探讨再生水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问题,认为再生水资源是水资源的一种特殊形式,其所有权归国家所有,其使用权可以通过向水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取水许可手续后获得,其用水过程应接受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相似文献   

12.
从再生水的特点及唐山市再生水开发利用现状,探讨了再生水回用的途径,并积极倡导政府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再生水的认知和参与度,发展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13.
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的水质要求探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易出现水华,相伴而来的还有卫生学和美学问题.控制氮磷浓度和水力停留时间是预防水华发生的有效措施.我国再生水回用的相关水质标准中对氮磷浓度值的规定偏高,对再生水水力停留时间的规定大于藻类生长的世代周期.对实际水体进行研究发现,这类标准中对氮磷浓度的上限要求并不能有效控制水华的发生.一些再生水回用量大的水体稀释能力差,长期使用会引起营养盐积累,因此建议制定再生水中氮磷浓度的标准时应考虑到这个因素.如果完全以再生水补充的水体,氨氮浓度宜降低到1 mg/L以下,总磷浓度宜降低到0.1 mg/L以下.  相似文献   

14.
再生水灌溉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再生水灌溉对土壤、作物、地下水和土壤斥水性4个方面简述国内外再生水灌溉的发展概况和研究进展。已有研究表明:再生水灌溉对土壤肥力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尚未有定论;再生水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尚有分歧;再生水灌溉对地下水水质具有一定的影响,并显著影响地下水水环境;长期的再生水灌溉会引发土壤斥水性的产生,且土壤斥水持续时间与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呈正相关。目前存在的问题有:再生水灌溉对土壤和农作物的影响研究不一致,如何消除再生水灌水对地下水和土壤斥水性的影响。认为由于再生水中含有作物正常生长的必要营养元素,若能克服再生水灌溉存在的问题,可缓解淡水资源的压力和减少化肥的使用,避免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5.
城市中水利用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资源短缺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为严峻的资源问题之一。根据国外、国内城市中水使用的现状,分析了城市中水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大力发展中水,建设节水型城市,是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中水回用现状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国内外中水回用的研究进展状况,阐明了中水回用的意义,提出了中水回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
在总结我国人工地下水回灌类型及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再生水地下调蓄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结合即将颁布的再生水地下水回灌水质标准,提出实施再生水地下调蓄工程配套的再生水处理工艺和应遵循的准则。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再生水事业推进缓慢、再生水利用激励措施不健全等突出问题,初步探析了我国再生水利用激励机制的基本框架,系统地阐述了该机制的激励理论和建立过程。再生水利用激励机制是一种政府作为激励主体,对从事再生水生产的企业和用户产生激励作用的框架体系。通过对激励过程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分析,指出了当前再生水利用不同主体在激励过程面临的障碍,结合激励机制理论和环境经济学原理,提出了促进再生水利用经济外部性内部化的主要途径和激励手段。再生水利用激励机制将政府、再生水企业、用户有效地结合起来,妥善处理其中的利益关系,从而推动我国再生水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区再生水循环利用设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北京市区再生水量的分析,提出再生水循环利用的总体思路、利用方案和对策措施,为加快实施再生水循环利用工程,推进城市污水资源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国家体育场再生水水质标准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郭汝艳  赵昕 《给水排水》2004,30(10):82-85
国家体育场再生水利用的方案拟为:收集体育场内部场地雨水,体育场屋面雨水,体育场周边雨水及部分生活优质杂排水,处理后回用于体育场内比赛场地和热身场地的浇洒,跑道的冲洗用水,建筑物内0层以下卫生间的冲厕用水,停车场的冲洗用水,室外道路的冲洗用水和绿化的浇洒用水,冷却塔冷却水补充水和消防用水。市政优质中水作为旱季的备用水源。综合各方面因素,拟定国家体育场再生水水质标准,并对其进行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