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病辨证用药及其配伍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伟  何伟明 《中医药学刊》2003,21(1):105-107
根据临床经验精选别直参,红参、潞党参、太子参、白炒参,生晒参,南沙参,北沙参,生黄芪、炙黄芪、苍术、白术、生薏苡仁、炒薏仁、茯苓皮、猪苓、川桂枝、肉桂、鲜生地,生地黄、熟地黄、生大黄、制大黄、车前子、车前草12组近似功用药物(炮制加工不同或药用部位不同)和黄芪、淮山药、杜仲、川断、狗脊、巴戟天、肉苁蓉、仙茅,仙灵脾、蒲公英,紫花地丁,苦参,土茯苓、昆布,海藻、齐菜花,白茅根,知母,黄柏,玄参,麦冬,荔枝草,白花蛇舌草,六月雪,玉米须,益母草,泽兰,路路通,茅根,芦根等14组对药配伍药物(合计共56味药)从药物性味、功用主治,今古论述,临床应用体会等方面介绍了这些药物在中医肾病临床的应用体会,对临床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医辨证论治中风后痴呆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笔者运用中医辨证论治,以中药为主治疗中风后痴呆症,取得一定疗效,现介绍如下。1辨证论治虚证:(1)肝肾亏虚,髓海不足:头晕、耳呜、记忆力减退、神情呆滞、寡言少语,腰酸腿软,舌红,苔少,脉沉细而数。治则补益肝肾,补脑充髓。药用熟地、山萸肉、当归、紫河车、黄精、狗脊、桑椹子、益智仁等。(2)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表情淡漠,行为呆滞,记忆力减退,善悲欲哭,心慌气促,舌淡胖,苔薄白,脉细数。治则健脾宁心,养血安神。药用当归、党参、白术、黄芪、山药、拘杞、酸枣仁、白芍等。实证(1)痰瘀阻窍:头重如裹,表…  相似文献   

3.
谈四季美容     
美,难矣,易矣,法也。难者,莫甚于知时论证,辨体立法。时有春,夏,秋,冬,温,热、凉、寒之分,体有阴、阳、强、弱.寒,热、虚、实之别.法则有攻、补,散、和,按,推、揉、抹之异,惟事事明了,方可美到其处‘美容之书,汗牛充栋,而专论四季美容者寡也。鄙人谨承岐黄先志,汲取四季养生精华,畅扬四季美容之说。临证数年,渐有心得.汇编成书,  相似文献   

4.
九昧清淋饮     
下焦湿热所致之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急性尿道炎患者症见腰痛,少腹疼痛,尿频、尿急、尿痛,小便短赤,淋沥不尽,大便秘结,口干、口渴、口苦、纳呆,难寐,甚则心烦,口糜舌烂,严重感染者,可见恶寒、发热、头痛,周身疼痛等症,舌质红、苔黄,脉弦数等。本方适用于急性尿路感染之患者,包括急性’肾盂炎、急性膀胱炎、急性尿道炎或慢性肾盂炎急性发作等。  相似文献   

5.
五款砂锅煲     
广东地处东南沿海,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可供食用的动植物品种繁多,是粤菜发展的物质基础,广东菜历来以选材广博、菜肴新颖奇异而闻名全国,擅长煎、炒、烤、煽、煎、煲,广东的煲肴品种繁多,细嫩软烂,滚烫鲜香,独具一格,颇具特色,驰名中外,下面推荐几款,便于制作。  相似文献   

6.
神经衰弱多见头痛头昏,失眠多梦,萎靡不振,健忘,耳鸣,心悸,纳呆。针刺主穴为失眠穴,配穴为三阴交、神门、行间、足三里、风池、大椎、百会等。如治李某,男,46岁。失眠已5年,服安眠药仅能睡二三小时,醒后头晕胀痛,经常头痛,工作忙碌时两颞、前额及头顶加剧,多梦,、神萎纳减,面色黯黄,舌质略红、苔薄黄,脉弦数。首次针刺配穴取三阴交,第二次取足三里,第三次行间,此后睡眠增至6小时,续治8次,症状全部消除。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曰:“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服动,振振欲懈地者,真武场主之。”方由附子、白芍、白术、获答、生姜组成,方中白芍众多医家均以制约姜、附燥热作解。笔者临证善用本方,受益颇多,认为仲景制方独具匠心,芍药之用意在补肾助阳、养肝益脾,生金助肺,和血利水,柔肝止痛,护阴保津,肺、脾、肝、肾兼顾,气、血、水、津并治,增强温阳利水之力。白芍酸寒,有柔肝潜阳、养血滋阴之功,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白芍补肾亦然,与姜、附同用,既敛阴制操,又滋阴(养血)助阳。肾为元阴元阳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笔者运用知柏地黄丸加减治疗素体阴虚、虚火上炎、热伤血络所致的多种出血证,疗效显著。如牙龈出血,伴头晕、咽痛,舌红少苔,脉细数,加天麻、钩在、生石决明、珍珠母、白茅根、侧柏叶等;目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证见大便色黑如柏油样,伴胃院隐痛,院腹胀满,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脉细涩,加白及、血余炭、炒藕节、云南白药;支气管扩张咯血,证见咳嗽少痰,痰中带血,血色鲜红潮热盗汗,依红,口干咽燥。舌红,脉细数,合百合团金汤;脑出血者,平素头晕,潮热盗汗,腰膝酸软,发病时呕吐、不省人事,合镇肝熄风汤;鼻地加白茅…  相似文献   

9.
王少华  张少麟 《陕西中医》2001,22(7):411-412
张琪导师业医五十余载,精研古籍,博采众长,擅治内科疑难病,兹举数例,以见一斑。 1 眩晕(脑积水术后)李某,男,41岁。2000年9月6日初诊。头痛2年,伴视力下降,经头颅CT检查诊断为脑积水,并于1个月前行手术引流,术后头痛减轻,但头晕较重,纳差,乏力,舌尖红、苔白腻。辨证为眩晕(痰湿型),处方:泽泻、茯苓、黄芪、麦芽各30g,半夏、白术、太子参各20g,天麻、川柏、橘红、苍术、神曲、僵蚕、桂枝、甘草各 15g。患者用药后头晕明显减轻,自已按原方连续服用20余剂,再诊时除睡眠不好时稍感头晕,其它…  相似文献   

10.
孙玉信 《新中医》2004,36(8):75-75
感冒综合征系现代医学病名,类似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综合征,但病因除病毒引起外,还可由肺炎支原体、细菌、寒冷和变态反应等因素引起,故称感冒综合征。本病起病可急可缓,表现鼻塞、流涕、喷嚏、咽痛、咽干,有时合并声音嘶哑,咳吐白泡沫痰,一部分病人发热,多数为低热,甚至自觉发热,但体温不高,全身不适,头痛、四肢关节酸痛,类似感冒,可  相似文献   

11.
《新中医》2008,40(8)
陶纪志医师毕业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本科,专业从事风湿病的研究,结合现代医学独创十四经筋结新疗法。该疗法为创新理论,独创技术,具有适应症广、疗效快的特点。符合简、便、验、廉的特点。不打针,不吃药,通过特殊手法,按照十四经结,可对颈椎病引起的麻木、疼痛、头晕、呕吐,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肩周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无菌性骨坏死,  相似文献   

12.
玉真散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真散由南星、防风、白茫、天麻、完活、白附子组成,原治破伤风牙关紧闭、角弓反张、脉弦紧,具有祛风疾、镇痉之功效。近年来笔者用此方灵活加减,治疗头痛、眩晕、血痹、癫痫、面肌痉挛等,疗效颇佳,现介绍如下。l头痛(血管性头痛)王某,女,38岁,1985年Ic月15日初诊。有头痛病史5年,加重半年余,伴颈项强硬,每因劳累、精神紧张而加重,屡用中西药物治疗不效。舌淡苦白,脉弦。证属风痰阻络,气血瘀滞。治直祛风化痰,化瘀止痛。处方:生南星10g,白正159,天麻109,羌活129,白附子12g,川等209,水蛙109,白芍309,甘草109。日…  相似文献   

13.
燥痹治验     
燥痹是口、眼、鼻、唇、皮肤干燥或甲错、低热,关节痛或骨节僵硬变形,累及肺、肝、肾、胃肠等多脏器,与近代医学之“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相近似的一种疾病。笔者曾治疗燥痹3例,举例介绍如下:王某,女,56岁,教师。l年半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咽、鼻干燥,眼睛干涩,畏光,常伴双目红肿,可自愈,视物模糊不清,欲哭无泪,口腔唾液少,进食时需用水送下,龋齿多,牙齿呈片状脱落,咽干,声音沙哑,伴全身乏力,汗出多,食欲不振,纳少,时有烧心感,自觉手。C热,足冷,双膝、腕等诸关节时有疼痛,无肿胀。尿少色黄,大…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润动,振振欲僻地者,真武扬主之。”方由附子、白芍、白术、获警、生姜组成,方中芍药众多医家均以制约美附燥热作解。笔者临床善用本方,受益颇多,认为张仲景真武汤用芍药意在补肾助阳,养肝益脾,生金助肺,和血利水,柔肝止痛,护阴保律,心、肝、肺、脾、肾五胜并调,气、血、水、津并治。现根据本方配伍特点,结合个人临床经验,简述如下,以抛砖引玉。补肾助阳白芍酸寒,有柔肝潜阳,养血泡明之效,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白芍补肾亦然,与美附同用,既…  相似文献   

15.
北五味子,习称五味子、辽五味子,主产于辽宁省辽阳、丹东、本溪、抚顺、恒甸,吉林省敦化、延边、安图、桦甸,黑龙江省佳木斯、尚志、五常龙、凤山,内蒙古大兴安岭,河北省承德等地,色紫褐色,个稍大,肉质厚富,年产约占全国50%,是传统出口名牌商品。  相似文献   

16.
八味肾气丸临床新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味肾气丸又名金匾肾气丸、附桂八昧丸、附挂地黄丸,出自《金匾要略》。原方由生地黄、山莱奥、山药、泽泻、获各、牡丹皮、枝枝(或挂心)、附子组成,主治脚气,少腹不仁,虚荣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痰饮短气,男子消渴小便及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妇人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转胞,不得溺等症。笔者根据其温补肾阳的功效,在临症中应用于溶血性贫血、高血压合并慢性右心衰竭、口腔溃疡、支气管哮喘、慢性肾炎等病症,取得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溶血性贫血甄某,女,65岁。患者初起以剧烈腰痛,件恶寒、发热、小便频而急诊入…  相似文献   

17.
吕寿 《四川中医》1998,16(7):47-47
吕杏林先生(1887-1979),字善学,乐至县已故名老中医,幼承家学,精诚医道,从医8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善治内、妇、杂病,尤其对妇科经、带、崩、不孕等疾病的治疗,独具特色,享誉医林。先生妇科调经,习用三个经验方施治,介绍如下:调经第一方,羌活胜湿场:羌活、苍术、J;;穹、防风、小苗香、陈皮各109,香附、官桂各15g,甲沉、降香、苏梗各12g,甘草3g,生姜3片。水煎,五日1剂,药液趁热服用。调经第二方,丹参饮:丹参、台乌、官桂各15g,甲沉、降香、苍术各12g,吴英、小荷香、玄胡小l芍、陈皮、对月革各109。水煎,l日1…  相似文献   

18.
咳嗽一证,临床常见而多发,但辨证不当,失治、误治,往往变生他病,迁延难愈。故治疗此疾,精于辨证,“温、化、宣、敛”,四法详参,顽咳久咳,寒温并用,攻补兼施,宣收共投,方可收效满意。1 精于辨证,“温、化、宣、敛”四法详参 1.1温法:温化、温润之法。适用于咳嗽痰湿偏盛者。咳嗽一病,不论寒热、虚实、新久,  相似文献   

19.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著名医家王清任的《医林改错》,由当归、生地黄、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组成,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功效,主治血瘀证,如胸痛,头痛日久,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内热烦闷,或心悸失眠,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黯或两目黯黑,舌黯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笔者在临床中用于治疗偏头痛、输尿管结石、慢性前列腺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获效尚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小青龙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药物组成: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半夏、五昧子。用法:水煎服。功用:辛温解表、温肺化饮、止咳平喘。主治:外感风寒兼水饮内停之证,见恶寒,发热,无汗,干呕,咳喘,痰多而稀,或痰饮咳喘,不得平卧,或下利,或口渴,或小便不利,下腹部胀满,或咽喉噎阻,或身痛,骨节酸痛,头面四肢水肿,舌苔白滑,脉浮紧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