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借助XRF和XRD等测试手段对烟气脱硫灰用作水泥矿化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别以脱硫灰和萤石、石膏和萤石作为煅烧水泥熟料的复合矿化剂,均可使熟 料中的f-CaO含量降低、水泥强度增加,所生产熟料的物理性能也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
磷渣基复合矿化剂对水泥熟料烧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水泥生料中掺入不同矿化剂对水泥生料的易烧性、硅酸盐水泥熟料矿物形成和岩相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的萤石和磷渣矿化剂相比,磷渣与萤石复合的矿化剂可有效降低水泥熟料中游离氧化钙(f-CaO)的含量,改善生料的易烧性;在煅烧温度与时间增加的情况下,改善作用仍然明显;通过XRD、SEM与岩相结构分析表明,磷渣与萤石的复合矿化剂降低了液相的粘度,促进了A矿的生长,对矿物的结晶形态有改善作用,有利于晶体尺寸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
Cu尾矿,萤石作复合矿化剂生产水泥熟料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以铜尾矿,萤石作复合矿化剂生产水泥熟料。研究结果表明:从铜尾矿中引入微量的ZnO与萤石中的CaF2复合矿化效果优于石膏与萤石作复合矿化剂的效果。从而改善了生料的易烧性,提高了熟料质量。  相似文献   

4.
水泥窑中直接烧成的彩色熟料水泥具有成本低、色泽鲜艳、色彩稳定性好等特点.本文着重探讨了在能源紧张情况下,利用氟、硫复合矿化剂低温烧成钢渣彩色水泥熟料的可能性.通过 X 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观察和红外光谱等近代测试分析技术及化学分析、常规物理力学试验方法对用水泥工业性优质原料配料和掺电炉还原钢渣配料高低温烧成彩色熟料的矿物组成、色彩情况、物理力学性能及其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尾矿作水泥矿化剂和铁质原料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发利用大量堆弃危害环境的金属尾矿固体废弃物,根据其富含多种微量元素,(Fe2O3质量分数较高),且熔点较低的特点,将其作为矿化剂和铁质原料生产水泥开展试验研究.用铜尾矿按质量比为5%的掺量配制水泥生料,在实验室高温炉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水泥熟料煅烧试验.对熟料样品的f-CaO、化学成分和X衍射矿物成分分析表明,在1 300℃煅烧温度下,f-CaO质量分数低于1%,C3S质量分数达56.79%,熟料矿物组成与不加尾矿的传统配料水泥熟料基本相同,而烧成温度比传统配料降低了100~150 ℃.金属尾矿用作水泥矿化剂和铁质原料烧制水泥熟料,能降低水泥熟料烧成能耗,减少水泥生产成本,提高熟料产量和质量,实现尾矿的资源综合利用,并能有效地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6.
P2O5对煤矸石水泥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借助XRD、SEM、DTA、化学分析、物理检验等测试手段,研究P2O5对煤矸石水泥熟料的煅烧性能、物理性能和水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2O5对上述性能均有一定的影响;P2O5是一种适用于该类水泥熟料煅烧的有效矿化剂,其效果优于氟、硫及其复合的矿化剂,但P2O5与其它元素复合时,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磷石膏、硫铝酸盐水泥熟料、碱激发剂等组分掺量对过硫胶凝材料体系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借助XRD、SEM等微观测试手段对水化产物及机理进行分析探讨,确定了过硫胶凝材料组成的最佳配合比。结果表明:5%的硫铝酸盐水泥熟料、30%的磷石膏、63%的矿粉、2%的碱激发剂制备出的磷石膏/矿粉复合过硫胶凝材料标准稠度用水量为30.8%,初凝时间为312min,终凝时间为514min,3d抗压强度可达13MPa,28d抗压强度超过48MPa。微观分析表明,在该配比下制备的过硫胶凝材料主要水化产物为钙矾石和C-S-H凝胶,水化28d时钙矾石生成量较大,结构较为致密,强度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复合矿化剂中石膏在温度与CaF_2的影响下的分解特性,并对熟料进行了物相分析。研究标明,熟料中SO_3含量在5%情况下,在1100~1400℃范围,温度升高,石膏分解率增大;不掺CaF_2,石膏的分解率在6%以下;而T=1400℃,CaF_2掺量为1%时,石膏的分解率为12.12%。  相似文献   

9.
以煅烧煤矸石为主要混合材料,辅以石灰石和石膏,配制了熟料含量分别为50%和60%的2种复合水泥,研究了加速碳化对复合水泥胶砂结构和性能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煅烧煤矸石中偏高岭土含量较低,其与熟料水化产物、石灰石的协同水化效应发挥不足,后期力学性能增幅较小;2种复合水泥抗碳化能力较弱,熟料含量50%的复合水泥制备的胶砂加速碳化14 d即接近完全碳化;加速碳化条件下,复合水泥胶砂力学性能增长明显。加速碳化后,复合水泥胶砂孔径粗化、大孔相对体积增加且孔径分布范围增宽,总孔容和总孔隙率降低。碳化产物碳酸钙结晶长大且堆积或镶嵌于C-S-H凝胶中,同时碳化反应生成的硅胶填充了砂与水泥浆体的界面空隙,界面密实度增加。  相似文献   

10.
以完全不用天然石灰石、粘土、页岩和砂岩,废弃混凝土在生料中的质量百分含量高达95%~99%和普通煅烧工艺制备出了水泥熟料(以下简称再生熟料).将再生熟料与用天然石灰石和砂岩制备的水泥熟料进行了对比试验与分析,结果表明:2种熟料具有完全相同的XRD特征峰位,再生熟料的熟料矿物形成正常;2种熟料化学成分相近,再生熟料的率值设计中更倾向于高钙低硅;再生熟料的f-CaO含量满足安定性要求;再生熟料制备的水泥的3d强度达到42.5级硅酸盐水泥的要求,28 d强度达到52.5级硅酸盐水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粉煤灰矿渣复合水泥强度超叠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由粉煤灰、水淬粒化高炉矿渣、硅酸盐水泥熟料及适量石膏组成的复合水泥强度试验,系统地研究了其强度叠国效应,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优化了混合材料琢比例,造反他较为适宜的激发剂,从理论上分析了复合水泥产生强度超叠效应的原因及不化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由粉煤灰、水淬粒化高炉矿渣、硅酸盐水泥熟料及适量石膏组成的复合水泥强度试验,系统地研究了其强度叠加效应.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优化了混合材料掺量及比例,选择了较为适宜的激发剂.从理论上分析了复合水泥产生强度超叠效应的原因及早期水化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3.
不同物料中f-CaO的水化活性、膨胀特性及其对硬化水泥浆体强度的影响各不相同,高钙粉煤灰中的f-CaO水化最快,试样膨胀主要发生在7天以内;水泥熟料中的次之;钢渣中的水化最慢,试样膨胀稳定期超过56天,掺高f-CaO熟料的试样强度最高;掺高钙粉煤灰者次之;掺钢渣者强度最低。  相似文献   

14.
在采用复合矿化剂的前提下,利用粉煤灰全部代替粘土配制水泥生料,在干法中空转窑内1300~1400℃烧制成水泥熟料,再以粉煤灰为混合材生产粉煤灰硅酸监水泥。熟料中A含量占70%左右,水泥具有早强性能。以粉煤灰作混合材掺量为30~35%时,水泥28天标号在425以上。1t水泥总用灰量为50%左右,3天强度相当于Ra425以上。该水泥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其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施工、工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水泥生料中掺入晶种和矿化剂,通过测定水泥熟料中游离氧化钙的含量,分析了晶种和矿化剂对水泥煅烧的影响.实验表明,晶种的掺入能比较有效地加快游离氧化钙的吸收和C3S的形成,矿化剂的加入使晶种的这种加速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6.
在水泥生料中掺入晶种和矿化剂,通过测定水泥熟料中游离氧化钙的含量,分析了晶种和矿化剂对水泥煅烧的影响,实验表明,晶种的掺入能比较有效地加快游离氧人钙的吸收和C3S的形成,矿化剂的加入使晶种的这种加速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研究低铝、低铁条件下,用CaF_2和CaSO_4复合矿化剂在较低温度下烧成早强快硬硅酸盐水泥,试图讨论熟料含Fe_2O_2量与熟料烧结和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以煤矸石代粘土烧制水泥熟料时矿化剂的选择及最佳掺量问题。借助XRD,SEM,物理检验等测试手段,对熟料的矿物组成,显微结构和物理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煅烧该类水泥熟料时,较为理想的矿化剂是单掺P2O5,其最佳掺入量约为生料的0.3%。  相似文献   

19.
作者模拟水泥熟料煅烧升温过程,利用高温X射线衍射及常规X射线衍射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含高硫复合矿化剂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煅烧过程。分析结果表明:CaF_2及高含量CaSO_4对硅酸盐水泥熟料煅烧起明显矿化剂作用,使熟料在煅烧过程中出现三种中间过渡相,并促使物料在1100℃出现适量液相和析出阿利特晶相。本文还分析了熟料煅烧中C_(11)A_7·CaF_2和C_4A_3S晶相形成规律。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研究在水泥生料中同时掺入萤石和石膏所引起的熟料矿物组成的变化,得出复合矿化剂熟料里的阿利特含量比金德公式计算出来的要高,并有氟铝酸钙C_(11)A_7·CaF_2和无水硫铝酸钙C_4A_3S。通过试验发现C_(11)A_7·CaF_2和C_4A_3S的含量大致与熟料中CaF_2/SO_3的克分子比成线性关系,导出了一组矿物组成计算公式。计算所得阿利特含量比按金德公式计算的要高10%以上。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阿利特外形,可知阿利特在不同的环境下有不同的外形:在高温死烧块中阿利特呈现柱状、六角大板状,大小超过60μ;在烧结良好的熟料中阿利特结晶成长较规则;在还原气氛下阿利特晶体细小,此熟料作X-衍射无C-4AF特征峰。文中插图还就不同立升重的熟料作了X-衍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