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灸手法,有补亦有泻。这是古人长期通过临床实践取得的宝贵经验,最后总结成为理论,数千年来一直运用它来指导针灸临床治疗。内经记载:“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此言病症之虚实,当用何法施治。针灸也是依据这个原则,在临床上辨症论治的。针灸虽有补泻,然补泻仅是手法的不同名称,并非能直接起到补其不足、或泻其有余的作用;而针灸补泻的作用是间接通过经络的调解而发生的。关于针灸补泻问题,自古至今看法不一,有的认为  相似文献   

2.
在针灸临床上对于补泻方法的运用是为了达到理想的补泻效应,在针刺补泻法的探求上,应重视发挥针灸的无副作用、痛苦小的优势,重视理、法、方、穴的应用,重视留针得气,手法倡用平补平泻以补虚泻实;不应片面强求补泻手法对机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浅谈针刺补泻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勇 《中医药学刊》2006,24(4):748-748
在针灸临床上对于补泻方法的运用是为了达到理想的补泻效应,在针刺补泻法的探求上,应重视发挥针灸的无副作用、痛苦小的优势,重视理、法、方、穴的应用,重视留针得气,手法倡用平补平泻以补虚泻实;不应片面强求补泻手法对机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论针法补泻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泻手法是针刺手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最早见于我国秦汉以前的医学文献《灵枢》和《素问》中。以后历代针灸书籍又提示了许多不同的方法,如迎随、徐疾、提插、捻转、呼吸、开阖等单式补泻方法,以及烧山火、透天凉、阳中隐阴、阴中隐阳等复式补泻手法。针刺补泻是针刺手法操作中的高难度技术,古人曾用四难来形容补泻手法的操作难度:“针刺容易辨证难,辨证容易取穴难,取穴容易补泻难,补泻容易辨气难,”说明补泻手法的难以掌握。这种高难度的技术是否有其实际价值引起了极大的争议。笔者综合近几年有关文献,讨论针法补泻与针刺疗效的关系,现综…  相似文献   

5.
读“简要针灸正骨”一书,马继斜谈到针灸补泻时这样写道:“古代补泻手法,不论是提插捻转,迎随与呼吸各法,在近代唯物辩证学基础上,无论在立场方法与观点上,都是没有任何根据的说法,强行而机械的依靠想像写出了人的男女左右,施术之时间(上下午)施术之方法(呼吸状态),以致于针刺方向等等所谓补泻规律,但是它们都无法找到它客观的根据,以自圆其说,实际上这所谓补泻方法,根据我们初步调查结果,在今  相似文献   

6.
补泻手法是针刺手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最早见于我国秦汉以前的医学文献《灵枢》和《素问》中。以后历代针灸书籍又提示了许多不同的方法,如迎随、徐疾、提插、捻转、呼吸、开阖等单式补泻方法,以及烧山火、透天凉、阳中隐阴、阴中隐阳等复式补泻手法。针刺补泻是针剌手法操作中的高难度技术,古人曾用四难来形容补泻手法的操作难度:“针刺容易辨证难,辨证容易取穴难,取穴容易补泻难,补泻容易辨气难,”说明补泻手法的难以掌握。这种高难度的技术是否有其实际价值引起了极大的争议。笔者综合近几年有关文献,讨论针法补泻与针刺疗效的关系,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金春兰 《北京中医药》2011,30(10):760-761
补虚泻实是针灸治疗的基本原则之一,针灸治疗全过程包括理、法、方、穴、术几个环节,针刺手法是针灸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法补泻亦是针灸补泻最为独特的一面,然而不能以偏概全.针灸补泻是贯穿于针灸治疗全过程的,即理、法、方、穴、术多个层面,全过程,应从针灸疗法、经脉与脏腑相关性、穴位特性及其配伍、针刺手法等方面综合考虑.临床常...  相似文献   

8.
针刺补泻手法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手法 (指毫针针刺手法 ,下同 )是指从进针到出针的一系列操作过程。针刺手法包括基本操作手法和补泻方法。而进针得气后的补泻手法是治疗中提高疗效的重要因素。笔者仅就针刺补泻手法中的有关问题阐述如下。1 针刺补泻手法种类于书庄[1] 收集了多种古今的补泻手法。其中基本补泻法 :徐疾、提插、捻转、迎随、呼吸、开合、九六等 ;综合针刺手法有 1分层 (部 )补泻法 :烧山火、透天凉 ,2补泻结合法 :阴中隐阳、阳中隐阴 ,3捻转补泻法 :龙虎交战 ,4捻转提插补泻法 :子午捣臼 ,5捻转升降行气法 :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风迎原 ,6…  相似文献   

9.
俞明 《中国针灸》1996,16(7):37-38
试论调节毫针刺激量在徐疾补泻法中的应用俞明(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市210029)主题词剂量效应关系.针灸,毫针,徐疾补泻徐疾补泻手法是针灸临床常用的补泻手法之一,《灵枢·九针十二原》载:"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表明徐疾补泻法是以进针和出针过程的快...  相似文献   

10.
呼吸配合针刺作为补泻手法,早为古代针灸医家所重视。如《金针赋》指出:“原夫补泻之法,妙在呼吸手指”。说明呼吸与针刺补泻有着密切的关系。以呼吸配合针刺补泻,始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其后在元、明代各家著作中,都有不同的发挥和论述。由于各家的观点和临床经验的不同,故其所述操作手法亦异同各殊,繁简不一。现代针灸书刊中,将呼吸补泻法大多简单地解释为: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为补法;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为泻法。为此,笔者就管见所及,试作如下研讨。一、历代各家的不同操作和学术见解诸家著作中,有关呼吸配合针刺的补泻手法的记载,各说不一。《素问·离合真邪论》:“吸则内针,无令气忤,静以久留,无令邪布,吸则转针,以得气为故。候呼引针,呼尽乃去,大气  相似文献   

11.
一、补泻涵义与补泻手法《素问·调经论》说:“百病之生,皆有虚实。”又指出:“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说明祖国医学的补泻概念,是根据病症的虚实提出来的。而虚实是中医诊断疾病的一种分类方法,补泻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针灸的补泻亦是从虚实立论。因此,《内经》提出了“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以及“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等针灸治疗法则。古今针灸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创造出了许多针刺补泻手法,如徐疾、迎随、捻转、提插呼吸、开阖、九六等,并进而发展成“烧山火”、“透天凉”等复式手法。此外,还有弹、弩、盘、摇、飞、括等辅助手法。近人执简驭繁,将  相似文献   

12.
针刺补泻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孟云凤  冯涛 《中国针灸》2002,22(2):20-28
补泻方法的运用是为了达到理想的补泻效应,对于针刺补泻法的探求,应重视发挥针灸的无副作用,痛苦小的优势,应重视理,法,方,穴的,重视留针得气,手法倡用平补泻以补虚泻实。不应片面强求补泻手法对机体的作用,当悉心探究每用行之有效的远道刺法,输刺法,巨刺法及泻南补北法,刺井泻荥法等具体的辨证补泻配穴法。以平补平泻法制作之而“辅针导气,邪得淫溢,真气得导”。  相似文献   

13.
浅析针刺补泻手法在认识上的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斌 《中国针灸》1997,17(8):501-502
浅析针刺补泻手法在认识上的局限性张建斌(南京铁道医学院附院针灸科,210009)主题词针刺补泻,刺法针刺操作手法是针灸临床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临床疗效的取得离不开针刺操作手法。历代医家发明和总结了许多操作手法,并结合“补泻”来认识,形成了针刺补泻手法...  相似文献   

14.
中医针灸循经补泻法治疗失眠症有独到的疗效.对于失眠症,西医有西医的治法,中医有中医的疗法.但目前没有特别好的治疗方法来缩短病程以及减轻患者痛苦.文章运用《黄帝内经》中提到的针灸补泻法治疗失眠症,并循经"迎而泻之,随而补之",泻实补虚,调和阴阳.毫针循经迎随补泻法通过循经调理经脉和脏腑而治本,对于治疗失眠症效果显著.通过...  相似文献   

15.
关於针刺手法问题,在现代所刊行的各种针灸书籍中,对它的叙述都很简略,只着重叙述轻、重的刺激,很少谈到其他手法。操作手法,在针术治疗中是重要的一环,古代针灸学家对於手法是很重视的,并强调它的重要性,很细致的研究创造出了很多理论。在临床操作中,最基本的就是补泻问题,补泻的种类和手法是很多的,理论也很复杂,如对患者性别、施术时间、针刺方向等,都有很大的关系。虽然补泻手法很多,总之可分下列两种形式:一种是从理论上阐明,用一种特殊形式来说明补泻操作和治病的理论,如捻转补泻(针捻转方向)、迎随补泻(针刺的方向)、呼吸补泻(下针  相似文献   

16.
金春兰 《北京中医》2011,(10):760-761
补虚泻实是针灸治疗的基本原则之一,针灸治疗全过程包括理、法、方、穴、术几个环节,针刺手法是针灸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法补泻亦是针灸补泻最为独特的一面,然而不能以偏概全。针灸补泻是贯穿于针灸治疗全过程的,即理、法、方、穴、术多个层面,全过程,应从针灸疗法、经脉与脏腑相关性、穴位特性及其配伍、针刺手法等方面综合考虑。临床常用的各种针灸疗法,在补虚泻实方面具备相对不同的特点及趋向,根据不同病证特点选择不同的针灸疗法,是实施针灸补泻的第一步。同时考虑经脉与脏腑相关性特点、常用腧穴的补泻特性及腧穴配伍对补泻的影响,再结合实施针刺或其他手法之补泻。临证时注意运用各环节的补泻,以提高针灸治疗效果,达到补虚泻实、调和阴阳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7.
<正> 一、历代记载的补泻法:针刺补泻手法,从文献纪载来看,宋以前基本沿用《内经》中论述的方法,而金元以后,则有了很大的发展,许多医家创立了复式补泻手法。以徐风为代表,在其撰写的《针灸大全》中,比较系统地归纳了十二种补泻方法,兹列表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医家对针灸补泻手法中的“强弱刺激”的争议,提出“强弱刺激”与针刺补泻手法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对应关系.以《内经》为立足点,通过总结当代针灸名家关于针刺补泻的经验,并结合当前与针刺补泻效应相关的科研进展,古今相参,认为针刺补泻手法不能简单地以“强弱刺激”一言蔽之,但是“强弱刺激论”可以对针刺补泻手法的临床实践和现代科研的标准量化起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徐斯伟 《河北中医》1999,21(2):125-128
针刺补泻手法是针刺手法的核心部分,在针灸治疗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灵枢·九针十二原》云:“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补泻之时,以针为先。”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补泻,对于针刺的补泻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近年来,对于针刺补泻手法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日趋增多与深入,考察针刺补泻的具体作用有了可循的数据。今就1990年以来公开发表的有关针刺补泻临床与实验研究的各种文献加以整理,分析如下。1 临床观察临床上根据补虚泻实的原则,采取适当的针刺补泻手法,往往能取得较好的疗效。马松涛[1]认为阳中隐阴法能先补其正气,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论述出针补泻的临床意义,为临床针刺提供参考。方法:以出针的临床现状为出发点,通过整理《内经》、《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及各版本《刺法灸法学》中与出针补泻相关的内容,并回顾后世学者对出针补泻手法的研究和应用,来论证出针补泻的重要性。结果:出针补泻的应用和重视程度不够,但古今文献对出针在补泻手法中的作用均有记载,且后世对出针补泻的重要性论证丰富,出针补泻的疗效观察确切可靠。结论:出针过程中的补泻意义重大,临床工作者应重视出针的补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