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米非司酮(mifepristone)是一种强抗孕激素类药物,较高剂量有抗糖皮质激素作用.以往多用于早孕流产和中孕引产,近年来代替甾体激素治疗多种内科疾病及激素依赖性肿瘤.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其发生和发展与雌孕激素水平和表皮生长因子有关[1~5].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的治疗与其血中或瘤内浓度相关,监测米非司酮血或瘤内浓度,有助于米非司酮治疗的个体化.  相似文献   

2.
<正>子宫肌瘤病因目前不明确,可能原因是正常肌层的细胞突变、性激素及局部生长因子分泌紊乱等。有大量临床观察和实验结果表明,子宫肌瘤为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雌激素、生长激素(GH)、人胎盘催乳素(HPL)都有促进肌瘤生长的作用~[1]。临床常见症状为:1子宫出血:子宫肌瘤的主要症状,以周期性出血为主,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月经周期缩短;2腹部包块或压迫症状:子宫  相似文献   

3.
子宫肌瘤中ER、PR和EGFR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跃晨  王永栋 《河北医药》2009,31(12):1474-1475
子宫肌瘤在30岁以上的妇女发生率高,是育龄妇女子宫切除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关于子宫肌瘤发生,发展机制不明,多认为与激素有关。近年来研究表明,子宫肌瘤可能是在性激素和生长因子介导下局部微环境变化而生成的,其中以表皮生长因子(EGF)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尤为重要。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月经周期中子宫肌瘤组织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EGFR的表达水平,探讨三者在子宫肌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及雌激素受体在女性绝经后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为防治子宫肌瘤提供更充分的理论依据。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20例,为绝经后女性行肌瘤切除者;对照组43例,则为孕龄女性行肌瘤切除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及雌激素受体在肌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研究组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的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反的,研究组中雌激素受体的阳性表达率则高于对照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在绝经后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可能促进了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而局部雌激素受体在绝经后子宫肌瘤组织的高表达,则可能对绝经后子宫肌瘤的继续生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浓缩生长因子(CGF)中主要生长因子的含量,并与富血小板血浆(PRP)及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中的生长因子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20名身体健康的志愿者,抽取外周血,离心获得PRF、PRP及CGF.通过ELISA试验定量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转化生长β-1(TGF-β1),胰岛素样生长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IGFBP-3)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子宫肌瘤血清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探讨两者在子宫肌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100例子宫肌瘤患者与50例健康妇女(对照组)血清IGFBP-3和IGF-1的含量.结果 子宫肌瘤分泌期与增殖期患者血清IGFBP-3浓度低于对照组(t=11.98,10.08,均P<0.01),而IGF-1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11.22,8.97,均P<0.01),而分泌期与增殖期血清IGFBP-3和IGF-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2,1.04,均P>0.05);相关性结果表明,肌瘤个数与血清IGFBP-3浓度呈负相关(r=-0.476,P<0.01),与IGF-1浓度正相关(r=0.527,P<0.01);子宫肌瘤组IGFBP-3与IGF-1浓度在血清中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654,P<0.01).结论 子宫肌瘤患者血清中IGFBP-3表达降低及IGF-1表达升高可能与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7.
王运端  陈利社  张静  刘凤军 《河北医药》2011,33(7):1051-1051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肌瘤生长速度和体积与临床症状密切相关,月经过多、并发贫血、腹痛及压迫症状是选择手术最常见的原因。雌激素、孕激素是肌瘤发生、发展中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深入研究,认识到一些激素与生长因子如雌、孕激素受体(ER、P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WEGF)、胰岛素生长因子受体(IGFIRα)在子宫肌瘤生长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通过ER、PR在子宫肌瘤中的含量探讨其在子宫肌瘤生长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子宫肌瘤子宫内膜中血骨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揭示症状性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内环境的改变.方法 将子宫肌瘤65例患者根据有无月经过多的症状分为2组(A组:症状性子宫肌瘤组;B组:无症状性子宫肌瘤组),各组再根据子宫内膜病理类型进行组内分型.C组:正常子宫内膜作为对照组共12例.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VEGF、bFGF在3组子宫内膜中表达水平.结果 VEGF及bFGF在3组子宫内膜中均有表达,VEGF、bFGF在A组子宫内膜增生期、分泌期中的表达水平高于B组及C组同型子宫内膜,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A组单纯性增生过长和复杂性增生过长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A组及B组、C组增生期, 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B组与C组同型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0.05).A组增生过长、增生期和分泌期子宫内膜中VEGF表达水平与bFGF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29,P<0.05;r=0.798,P<0.01;r=0.626,P<0.05).结论 子宫内膜内环境异常是子宫肌瘤患者产生月经过多的原因.VEGF、bFGF作为促血管生成因子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房》2017,(18):2492-2495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拟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资料,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单纯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前3个月于月经第1天起,每晚给予米非司酮片10 mg,每天1次,口服,连续服用3个月,停药后2 d内实施子宫肌瘤切除术,术后继续给予米非司酮片10 mg/d,口服,连续服用3个月。两组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最大子宫肌瘤体积和子宫体积、相关手术指标、血清生殖激素水平、子宫肌瘤组织性激素水平和相关生长因子受体水平等指标,记录复发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前,观察组患者最大子宫肌瘤体积和子宫体积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阴道出血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子宫肌瘤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转化生长因子β1受体(TGF-β_1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IGF-1R)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初诊时和术后6个月后血清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_2)、孕酮(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拟行手术切除的子宫肌瘤患者,米非司酮有助于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出血时间和住院时间,预防术后复发,这可能与其调节ER、PR和相关生长因子受体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汪芝满  焦贤春  王康 《安徽医药》2005,9(6):456-456
目的通过观察痰标本在结核分支杆菌生长因子培养基中生长情况,探讨结核分支杆菌生长因子培养基的特点.方法将痰标本进行中和处理,分别接种在结核生长因子、传统罗氏、BACTEC460培养仪上观察.结果141例痰标本平均初生长时间:生长因子培养基(6.98±0.68)d、BACTEC460培养仪(8.4±0.18)d、改良罗氏培养基(29.3±5.21)d.阳性率和污染率情况:生长因子培养基阳性率56.7%、污染率3.5%,BACTEC460培养仪阳性率56.0%、污染率5.0%,罗氏培养基阳性率49.6%、污染率3.5%.结论结核分支杆菌生长因子培养基具有培养速度快、阳性率较高,可以克服罗氏培养基培养时间长,BACTEC460培养仪成本昂贵等缺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R(IGF-lR)、血管内皮生长-C(VEGF-C)的表达情况,探讨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免疫印迹法对食管鳞癌和癌旁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进行检查.结果 食管鳞癌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阳性率分别为81.05%、67.37%,癌旁组织中阳性率为20%、5%,P<0.0l;食管鳞癌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蛋白条带灰度比值分别为(0.58±0.03)、(0.43±0.05),癌旁组织中分别为(0.43±0.02)、(0.31±0.04),P<0.05.结论 食管鳞癌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高表达,是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鼻息肉病人治疗前后组织转化生长因子 α(TGF α)、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和放免法分别测定激素组 (45例 )、非激素组 (45例 )和对照组 (30例 )治疗前后鼻息肉组织中TGFα、EGFR和PCNA的表达及血浆TGF α、IL 6、TNF含量。结果 TGF α、EGFR和PCNA阳性表达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 (P <0 0 5 ) ;激素组和非激素组TGF α ,IL 6和TNF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治疗后低于治疗前 (P <0 0 5~ 0 0 1) ;激素组平均出血量明显低于非激素组 (P <0 0 5 ) ;鼻息肉组织TGF α表达和血浆TGF α含量间呈正相关 (r =0 6 2 ,P <0 0 5 ) ;激素组治愈率明显高于非激素组 (P <0 0 5 ) ,复发率低于非激素组 (P <0 0 5 )。结论 测定上述物质的表达及含量可能对鼻息肉的诊断和疗效观察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畸胎瘤细胞源性生长因子(PCDGF)是一种自分泌生长因子,其是生长调节因子家族中的成员,以分子中含有一个独特的半胱氨酸富集区为特征.PCDGF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侵袭及细胞存活,提示其可能成为癌症诊断和治疗的一个合适的靶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橘颗粒联合亮丙瑞林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6年11月在宜昌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84例,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别分为对照组(42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患者于月经周期的1~5 d开始皮下注射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3.75 mg/次,1次/4周。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双橘颗粒,10 g/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子宫肌瘤体积、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和性激素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1.43%、88.1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肌瘤体积均比治疗前显著缩小(P0.05);且治疗组患者子宫肌瘤体积缩小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I)和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显著优于治疗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雌二醇(E2)、孕酮(P)、卵泡生成激素(FSH)及黄体生成激素(LH)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性激素水平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橘颗粒联合亮丙瑞林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瘤体缩小和血清性激素和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善,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子宫肌瘤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肌瘤为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主要是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其中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子宫肌瘤多见于30-50岁的妇女,以40~50岁发生率最高。20岁以下少见。绝经后肌瘤逐渐萎缩。子宫肌瘤是激素依赖性的肌瘤,其发生、发展过程与卵巢甾体激素密切相关,尤其是雌、孕激素。此外,生长因子也促进肌瘤生长。研究表明肌瘤中的E2浓度、雌激素受体(ER)浓度、孕激素受体(PR)浓度及ERmRNA\PRmRNA含量高于周围正常肌组织。基于上述理论,通过应用具有抑制卵巢甾体激素分泌或抑制期作用的制剂,可使肌瘤缩小,达到减轻症状的目的。有可选药物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上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尼克酰胺(NIC)、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葡萄糖(Glu)、角脘蛋白生长因子(KGF)和β细胞素在大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的作用.方法 采用健康SD大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分于70个培养孔中,加入含有多种营养因子(不含血清)的PRMI 1640培养液中培养.每个孔中6种诱导剂均进行随机组合.在胰岛样细胞团(ICCs)形成前后的不同天数进行细胞计数、电镜观察、胰岛素测定以及免疫细胞化学和荧光分析.结果 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培养7d后,单个贴壁上皮细胞分裂增殖,呈鹅卵石样细胞片,单层覆盖;加入诱导和促生长因子后,单层覆盖上皮细胞中逐渐产生一定数量类似胰岛样球状细胞团,直径为80~130μm.结论 6种促生长和诱导因子中,Glu、NIC、KGF、EGF作用较强;在所设定的浓度范围内,其作用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一组功能强大且能产生多种效应的细胞因子.它可诱导血管及淋巴管生成,不仅在胚胎发育、创伤愈合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与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关系密切.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其发病率持续上升,且发病年龄有降低趋势[1].近年的研究表明,VEGF可能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转移以及预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也是人体中常见肿瘤之一.子宫肌瘤多见于30~50岁妇女,以40~50岁发生率最高,约占51.2%~60.9%,是导致子宫切除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骨的再生来恢复骨结构的完整性。骨的再生除受全身内分泌激素调节外,骨局部生长因子对骨折愈合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生长因子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简称成骨蛋白)、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s)、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以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s)犤1犦。这些生长因子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引起骨诱导,又称为骨诱导生长因子犤2犦。现就上述骨诱导生长因子的功能进行综述。1成骨蛋白(BMPs)BMPs是一组低分子量肽类物质,属于TGF…  相似文献   

20.
陈利社  王运端  高英芳  刘凤军 《河北医药》2009,31(20):2789-2790
近年来研究发现,许多肽类生长因子被视为肌瘤生长的调节因子。本文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其受体在子宫肌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产生及表达IGFⅠ-是由7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具有内分泌、自分泌及旁分泌特性的单链多肽,分子量约为7.5 ku,血液中IGFⅠ-主要由人的肝细胞合成和释放。IGFⅠ-基因主要在肝脏表达,其次为骨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