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新型城镇化中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老年人基本情况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山东某三地市新型城镇化中278名农村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结果:1新型城镇化中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总分(130.03±24.88);2性别、慢性病、年龄、居住形式、月收入、子女状况、子女看望次数、子女对重大决定的支持度在心理健康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性别在老年人在躯体化、敌对、恐怖、偏执和其他5个维度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14,2.666,-5.258,2.595,-4.671;P0.05);慢性病在老年人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其他和总分维度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5,4.96,6.66,8.30,8.98,5.87,6.45,7.37,9.03;P0.05);年龄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其他和总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54,8.613,3.600,7.220,3.655,4.35,4.065,4.688,4.445;P0.05);居住形式在躯体化、偏执、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强迫症状和总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58,4.689,3.351,3.233,6.400,3.126,4.296,4.400;P0.05);月收入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焦虑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31,4.313,7.313,3.30,3.596;P0.05);子女看望次数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偏执和总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25,6.044,7.115,4.920,3.13;P0.05);子女对重大决定的支持度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其他和总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60,3.156,4.697,4.569,3.52,9.561,5.123;P0.05)。结论:新型城镇化中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适中,性别、年龄、居住安排、月收入、子女状况、子女看望次数、子女对老人重大决定的支持度、慢性病等因素会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Kessler10量表在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测评中的初次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威海市印岁及以上居民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样本,利用Kessler10量表和自制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调查.结果:本研究调查了60岁及以上城乡居民3042人,其K10分值总体分布为14.47±6.55,13.7%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等一般因素以及躯体健康状况等因素.结论:老年人群心理健康受诸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农村老年人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唐山市所属县区农村老年人240例采用流调抑郁自评量表(CES-D)、健康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在有无躯体疾病、年龄、文化程度、有无配偶、家庭关系和睦与否、是否受家人尊重、有无讲心里话的家人等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农村老年人的健康总体状况处在中等水平(241.94±35.52);抑郁症状的出现较高。结论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年龄、文化程度、有无配偶、家庭关系和睦与否、是否受家人尊重、有无讲心里话家人的影响,良好的家庭关系能减少农村老年人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山东省农村老年人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选取5514名农村老年人,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日常活动能力(ADL)量表、简易心理状况评定量表Kessler10 (K10)进行调查。结果:女性GSES得分低于男性[(25.6±8.3) vs.(28.3±7.9),P 0.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日常活动能力、自评健康状况、性格、对人际关系满意状况、是否经常与子女交流、对家庭收支情况满意状况以及心理健康状况是男性及女性老年人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共同相关因素(β=-5.99~4.13),婚姻状况和收入情况是与女性一般自我效能感有关的特有因素(β=0.96、0.86)。结论:山东省农村老年人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性别差异,女性一般自我效能感更低。与男性相比,无配偶、收入低的女性老年人一般自我效能感更低。  相似文献   

5.
湖南某镇农村居民自杀意念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农村居民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为自杀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湖南浏阳市永安镇常住农村居民,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确定样本人群,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采取入户、单独面谈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共851名调查对象接受了面谈并完成调查问卷。终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23.6%,经多因素logistic嘲归分析,自评心理健康状况、自评经济水平、性别、自评躯体健康状况为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2.107、1.910、1.630、1.596)。结论:农村常住居民自杀意念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自评心理健康状况差、自评经济水平低、女性、自评躯体健康状况差是产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应针对危险因素予以积极的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民族地区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现状,探究民族地区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访谈和测量法对150多位民族地区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①民族地区农村老年人躯体化(t=3.563,P<0.01)、强迫症(t=2.348,P<0.05)、抑郁(t=5.255,P<0.01)、焦虑(t=4.817,P<0.01)、敌对(t=2.630,P<0.05)、恐怖(t=2.321,P<0.05)、偏执(t=2.928,P<0.01)、精神性病(t=2.989,P<0.01)因子得分与城镇老年人存在显著的差异;②民族地区老年人社会支持的获得呈年龄上的阶段性特征;③民族地区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与心理健康总分显著相关(r=-0.441,P<0.01)、年龄与精神性病因子显著相关(r=0.306,P<0.05),另外来自家人的支持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结论①民族地区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②受教育程度、年龄等人口学变量以及社会支持是民族地区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了解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为老年人的心理卫生服务提供目标依据。方法:采用一般情况问卷,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1085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家庭关系。经济收入,躯体健康有关。而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依次有经济状况,躯体健康,社会支持,婚姻家庭,性别,结论:在社区服务中,不仅要重视老年人躯体疾病的防治,更要重视老年人的精神卫生教育和健康宣传,帮助老年人提高积极的心理防御能力,关心老人的生活起居和情感需求,最终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绍兴市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了解绍兴市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1119例老年人用SCL-90和SSRS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 SCL-90躯体化因子分较常模高,其它因子分均较国内常模低,躯体化因子分与SSRS的客观支持分相关性最高,呈负相关。结论 绍兴市区老心理健康状况较好,提高老年人从家庭和亲友中得到的支持是进一步改善心理健康状况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高学历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研究高学历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主要相关因素。方法:以老年心理健康问卷为评定工具,对424名高中以上受教育程度的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高学历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显著好于常模情况,并且由年龄、性别、家庭结构等导致的变异性显著减小;高学历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与诸多因素有关。结论:高学历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这与他们注重人际交往、身体健康、夫妻关系和谐、富有生活情趣、子女关系融洽、适当参加一定工作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态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表及心理健康测查表(PHI)对416名社区老年人进行测查。结果 心理健康测查男性组和女性组各分量表除HMA外,社区老年人各量表分值明显高于常模,社区老年人与常模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影响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依次为心理卫生、健康状况、经济收入、生活习惯、居住条件和社会交往等。结论 社区老年人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和生活质量问题。积极治疗躯体疾病,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有利于促进社区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新空巢期居民心理健康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使用分层整群随机方法抽取样本,应用Kessler10量表中文版对1298名年龄在40-55岁的新空巢居民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结果:新空巢居民K10得分为13.39±5.71,非空巢居民K10得分为12.98±5.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7,P=0.018)。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活压力、自感健康、一年内住院、睡眠质量、半年内患慢性病、负性生活事件等因素与新空巢居民心理健康状况相关。结论:新空巢居民心理健康状况较非空巢居民差。应对新空巢居民开展综合健康管理,增强对空巢期心理调适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心理因素与门诊服务利用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样本,利用自制调查问卷和Kessler10量表进行访谈式调查。结果:共调查威海市15岁及以上居民11652人。占威海市总人口的4.72‰。(1)居民两周患病检出率为10.4%(其中农村地区为10.9%,城市地区为7.7%),两周就诊率平均为4.8%(其中农村地区为5.0%,城市地区为4.1%);63.6%的患者就诊时选择基层医疗机构;(2)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门诊服务利用的主要心理因素是K10分值,其高分组(30~50)的OR值=2.258(95%CI:1.265-4.032)。结论:心理健康状况差与两周就诊率高相关。  相似文献   

13.
湖北农村福利院五保老人生活质量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农村福利院五保老人的生存质量状况,为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湖北省农村6县市≥60岁的福利院五保老人549名(A组)、农村普通老人131名(B组),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 Scale,SF-36)对两组老人进行面对面访谈.结果:A组 SF-36量表中躯体健康功能导致的角色受限、总体健康感、生命活力、情感功能所致的角色受限、精神健康因子分均高于B组[如,总体健康感(55.7±23.8)vs(52.3±24.4),P<0.05];平原及丘陵地区的福利院五保老人SF-36量表各因子评分均高于山区[如,躯体功能(77.7±22.0)、(72.4±25.5)vs.(65.5±26.7),P<0.05].结论:农村福利院五保老人的生存质量较好,不同地理状况五保老人的生存质量不同.  相似文献   

14.
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农村中学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安徽省某农村中学296名中学生为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进行调查,使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①该学校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05%;②女生与男生总分无显著差异(t=0.378,P>0.05);③高中生总分及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初中生(P<0.05);④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r值为0.184~0.716,P均<0.01);⑤影响该学校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生活事件有人际关系和学习压力及生活习惯恶化、被盗或丢失东西、评选落空、当众丢面子等事件。结论心理健康水平与负性事件密切相关,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对心理健康水平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中老年女性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影响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方法:采用凯斯勒10量表(K10)、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研究对象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价,探讨影响中老年女性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结果:参与本项研究的中老年女性的K10得分为(14.23±3.10)分,SAS得分为(57.98±5.82)分,SDS得分为(55.69±5.76)分;未婚、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职业为农民或工人、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元、健康状况较差的中老年女性其K10得分、SAS得分和SDS得分较高,而不同年龄的中老年女性上述指标的得分无明显差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和健康状况是影响中老年女性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P0.05)。结论:中老年女性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关注,且与其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和健康状况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西安市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基本信息调查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45名西安市农民工和206名西安市郊县留守农民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西安市农民工心理问题发生率为22.86%;西安市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与郊县留守农民没有显著性区别(t=0.769,P=0.442);男性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低于女性农民工;影响西安市农民工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社会地位感知、家庭经济条件、每天工作时间、家庭生活条件、工作保障、年龄、工作类型、是否单独外出打工等。结论西安市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农村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487户贫困家庭。结果农村弱势人群的心理还处于原始的、低期望值所带来的相对满足状态。有限的认知水平、相对平和的情绪状态、相对不足的自立动机等方面都反映出该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不高。结论强化国家主导作用、完善社会支持网络、重点开发弱势人群自身能力、加强弱势家庭成员心理健康教育,是改善农村弱势群体心理健康状况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民办高校新生SCL-90异常因子与心理问题严重者(≥3)分布情况,不同类型大学新生在SCL-90因子分上的差异及家庭因素对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编的民办高校新生基本资料调查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西北地区某大城市中随机选取某民办高校08级新生113名进行测量。结果 1在SCL-90因子中,检出率最高的因子依次为:强迫症、人际敏感、抑郁和敌对(并列第3),至少1个因子≥3的学生总体检出率为15.04%;2不同性别的新生仅在恐怖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t=2.41,P0.05);来自不同生源地的新生仅在人际敏感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F=3.35,P0.05);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SCL-90各因子及总分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t=1.57或0.50,P0.05);3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等家庭因素对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没有显著影响(F=1.49或0.02,P0.05)。结论民办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研究者未来应探讨新生个体内的心理健康素质,以及学校因素或社会微环境对民办高校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掌握高师生心理弹性状况、应对方式特点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437名高师生接受心理韧性量表、应对方式量表以及症状自评量表的评定。结果高师生整体具有较高的心理弹性水平,更倾向运用积极应对方式。自责(t=2.673,P=0.008)和求助(t=-2.540,P=0.011)、目标专注(t=2.996,P=0.003)等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心理弹性、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P0.01),情绪控制、积极认知、人际协助、自责、解决问题、退避和求助等9因素可有效解释心理健康(34.1%)。结论心理弹性和应对方式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注重个体心理弹性的建构和提升,要加强个体应对方式运用的训练与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