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徐德宏  陈莉  张侠  穆书惠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3):2120-2123
目的探讨强化干预对代谢综合征(MS)及高危人群生活方式及人体学指标与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由专职培训的医护人员对60名代谢综合征高危人群进行两年的运动、膳食、心理等一对一强化干预及随访和健康知识讲座,使其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适当的有效运动量,并保持乐观的心态。结果强化干预后60名MS个体,做到了三餐搭配合理,三种主要营养素、食用油、盐及蔬菜摄入合理,总运动量、有效运动量、体重指数、腰围、血压、TG、LDL、HDL均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结论强化干预有助于MS及高危人群逐步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发病危险因素,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但须长期坚持,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机移动健康教育对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体检人群血糖控制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在本院体检中心检出的100例IFG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按纳入研究的先后顺序排序,在Excel软件中产生随机数字序列并排序,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干预组49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健康教育,干预组实施手机移动教育,干预时间1年,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空腹血糖值、糖尿病转化率及血糖达标率的差异。结果干预后,干预组IFG体检者空腹血糖值低于对照组及干预前;空腹血糖值达标率较对照组高(均P0.001)。结论对IFG人群进行手机移动教育,能够降低其空腹血糖水平,提高血糖正常的转归率,从而有效地控制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跨理论模型(TTM)饮食护理对胃癌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江西省某肿瘤专科医院住院的84例胃癌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饮食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基于TTM的饮食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1、3、6个月的体重、体质指数(BMI)、营养状况和胃癌患者生活质量得分情况。结果:干预1、3、6个月后,两组体重、BMI、整体营养主观评估得分、胃癌患者生活质量得分较干预前均有所改善(P0.0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干预后两组的整体营养主观评估得分和胃癌患者生活质量得分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和交互效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体重、BMI的时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TTM饮食护理能增加胃癌术后患者饮食摄入量,改善其术后营养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管理对2型糖尿病(DM)高危人群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社区居民60名,由专职医务人员一对一进行18个月的运动、膳食和心理等干预指导,通过宣传相关知识,使其逐渐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及适当的运动量,注意保持乐观平静的心境。结果本组60名高危人群干预后,每天三餐搭配合理,三种主要营养素、食用油、食盐、蔬菜摄人合理,总运动量、有效运动量及有效运动量/总运动量、体重指数、腹围等,均优于干预前(P〈0.05,P〈0.01)。结论强化干预有助于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逐步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减低发病危险因素,达到逐步从源头上控制2型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管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行为和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社区336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医院-社区管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干预,干预前后评价患者血糖相关指标及自我行为情况。结果干预后患者服药依从性、合理饮食、定期检查、自我监测、运动锻炼方面达标率均较干预前高;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餐后2 h血糖(2 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PB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均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医院-社区管理模式能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行为,促进患者血糖水平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式(TTM)干预对急危重症专科护士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应用TTM理论对40名急危重症专科护士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护士的自我效能感。[结果]干预前后护士自我效能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TM干预有助于提高急危重症专科护士的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跨理论模型(TTM)照护行为干预对新诊断癫痫患儿家属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本市及周边地区2012年6月-2015年6月新诊断癫痫患儿的家属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两组在干预前均采用变化阶段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其进行基线评估。对照组患儿接受系统治疗护理,患儿家属接受一般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护理基础上,根据评估结果,针对患儿家属制定并实施个性化的TTM照护行为干预,为期6个月。干预后对两组患儿家属进行跟进评估,分析干预前后患儿家属在照护行为变化阶段的分布情况及SAS、SDS得分的变化。结果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儿家属的SAS、SDS得分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干预前后SAS、SDS得分比较,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TTM为指导的照护行为干预,能有效改善新诊断癫痫患儿家属的照护行为,降低焦虑、抑郁水平,利于癫痫患儿的照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于量化评估策略下的护理干预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健康行为及治疗效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方便抽样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绍兴市立医院肝一科就诊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54例。对照组给予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基于量化评估策略下的护理干预。干预前、随访6个月,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评估其健康行为,并比较其体质指数及生化指标。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各维度评分、总分、体质指数及各项生化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6个月时,两组患者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同组干预前,但体质指数及各项生化指标均明显低于同组干预前,且观察组除营养评分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基于量化评估策略下的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健康行为方式的养成,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在体检人群血脂异常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以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96例体检人群血脂异常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连续干预6个月后,比较患者干预前后血脂水平变化、疾病认知度及生活方式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患者各血脂指标较干预前均明显改善,前后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患者生活方式较干预前均明显改善,疾病认知度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前后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提高疾病认知度,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体检人群血脂异常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厌恶疗法对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92例门诊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8例,对照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集体授课的健康教育方式,实验组患者除接受常规糖尿病健康教育外,同时采用厌恶疗法。比较干预后3个月两组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随机血糖(random plasma glucose,R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Alc,GHbA1c)变化情况及研究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饮食依从性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后两组患者各项代谢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厌恶疗法干预效果优于单纯理论知识讲解的健康教育方法,其可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依从性,有利于糖尿病患者代谢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跨理论模型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康复运动行为改变阶段的影响。方法以68例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采用跨理论模型架构的健康教育进行康复运动干预。结果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患者运动行为改变阶段、运动频率及运动持续时间均高于干预前,收缩压较干预前降低(P<0.01)。结论跨理论模型干预可提高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运动依从性,增强运动意愿,有效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饮食和运动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浆脂肪因子调控的影响。方法选择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39例:65例为观察组、74例为饮食和运动干预组;同期进行健康体检孕妇20例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后159例孕妇均为空腹采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水平;采用 ELISA 法检测血浆中各脂肪因子的水平。结果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饮食、运动干预组血浆中血脂和各脂肪因子水平均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孕妇血浆中血脂和各脂肪因子水平仍处于高水平状态有统计学意义(P <0.01),饮食、运动干预组孕妇血浆中血脂和各脂肪因子水平均降低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与观察组比较,饮食、运动干预组孕妇血浆中血脂和各脂肪因子水平均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饮食和运动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浆中血脂和脂肪因子的调控疗效可靠,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综合健康教育对单纯性肥胖儿童脂肪肝的干预,探讨控制儿童肥胖的有效方式.方法 对58例脂肪肝肥胖儿童采用以家庭行为疗法为基础,加以运动训练和饮食控制以及行为治疗在内等综合干预,并对其疗效进行比较,同时选取体重正常儿童58名作为对照组.结果 干预前肥胖组体重、BMI值、收缩压及舒张压、TC、TG、LDL-C均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BMI、收缩压、TC、TG低于干预前(P<0.01);HDL-C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HDL-C高于干预前(P<0.01).结论 对肥胖儿童采取综合健康干预措施可以起到改善血脂水平的作用.使体内中性脂肪减少,降低脂肪肝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在综合干预状态下,老年糖耐量正常者(NGT)进展为糖调节异常者(IGR),以及IGR进展为糖尿病(DM)的情况。方法于2002年对军队老年离退休干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进行了4年综合干预,对其中549例NGT、110例IGR定期随访4年。结果综合干预结束时,研究人群的血压、血脂、体质量指数(BMI)均有显著性下降(P<0.01)。NGT进展为IGR的比率为30.97%,其中6.74%进展为空腹血糖受损(IFG),16.39%进展为糖耐量异常(IGT),7.83%进展为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异常(IFG/IGT),由NGT进展为IGT的比率明显高于IFG(P<0.01);IFG检出率增加了1.11倍,进展为IFG1的比率(4.55%)明显高于IFG2(2.19%)(P<0.05)。110例IGR人群中,19.61%的IGT进展为DM,16.28%的IFG进展为DM,IGT与IFG进展为糖尿病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70%的IFG1进展为DM,25.00%的IFG2进展为DM(P>0.05);43.75%的IFG/IGT进展为DM,进展率明显高于IFG、IGT(P<0.05)。基线时IGR累计进展为DM的比率是21.82%。结论老年人进展为IGT的比率明显高于IFG,IFG/IGT进展为DM的比率明显高于单独的IFG或IGT。  相似文献   

15.
有氧运动综合干预对单纯性肥胖儿童血脂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估有氧运动综合干预措施对单纯性肥胖儿童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有氧运动综合干预措施对50例单纯性肥胖儿童进行饮食、运动、教育联合干预治疗1年后,测定干预前后身高、体重、体质指数、血压及血脂水平变化。结果干预后肥胖儿童的体重、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降低(P0.01);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B100水平较干预前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A-I较干预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有氧运动综合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单纯性肥胖儿童的体重和体质指数,改善血脂水平,起到调节内分泌代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糖尿病饮食运动口诀在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的住院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101例和对照组9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糖尿病饮食运动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采用糖尿病饮食运动口诀并与食物模型、运动操培训相结合,采用互动式教育.结果 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均有改善(P<0.01或P<0.05);糖尿病饮食运动知识和生活方式干预依从性均有提高,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采用糖尿病饮食运动口诀能使2型糖尿病患者更熟练、更正确地掌握糖尿病饮食运动方法,有利于控制患者血糖的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综合研究评价健康体检人群血脂异常非药物干预的效果。方法健康体检人员中检出高脂血症者263例,随机分为干预组132例和对照组131例,干预组给予8个月的综合性非药物干预,包括饮食控制、健康宣教、运动处方等;对照组不进行上述干预,两组观察期均为8个月。干预前后分别测定空腹血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及血尿酸(UA),血压;同时统计高脂血症相关知识知晓率、饮食和运动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组TC、TG、LDL-C、LDL-C、BMI及UA各指标下降幅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血脂下降与相关健康知识知晓水平的提高、主动性身体锻炼的增加以及食油摄入量的减少等呈明显相关(P=0.00);DBP和空腹血糖下降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P=0.39)。结论非药物干预方法对高脂血症患者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型,探讨血液透析营养不良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帮助患者建立科学的行为方式,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择72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型为干预手段,分别对患者在干预前和干预后1、3、6个月的营养状况及定量主观评估(MQSGA)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1个月,血红蛋白(HGB)水平升高(q=2.08,P〈0.05),血清白蛋白(ALB)水平无显著变化(q=1.22,P〉0.05),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下降(q=3.06,P〈0.01),尿素清除指数(Kt/V)升高(q=4.12,P〈0.01);干预后3个月,HGB和Kt/V水平明显升高(q分别为8.20,6.13;P均〈0.01),ALB水平升高(q=2.81,P〈0.05),hs—CRP水平明显下降(q=8.85,P〈0.01);干预后6个月,HGB、ALB水平和Kt/V明显升高(q分别为10.89,7.06,9.68;P均〈0.01),hs—CRP水平明显下降(q=13.26,P〈0.01)。干预前MQSGA评估营养良好者9例(12.5%),干预后3个月21例(29.2%),干预后6个月62例(86.1%),干预后3、6个月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5.84,86.26;P均〈0.01)。结论应用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型,可以改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方式,使其营养状况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0年4~12月7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并对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进行比较,同时观察血压控制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对配合治疗、按时服药控制血压、心理平和、血压监测、适当运动、合理膳食和戒烟戒酒,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体重减轻(P<0.01),血压控制良好(P<0.05,P<0.01)。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控制患者血压,提高效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