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杨发奋  林栩  王洁  罗章伟 《右江医学》2010,38(4):388-390
目的观察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尿毒症患者高瘦素血症及清除炎症因子效果,旨在改善CRF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30例CAPD的尿毒症患者为治疗组,正常健康体检者30例做对照组。观察尿毒症患者治疗前、透析后1 d、30 d、90 d血清瘦素、TNF、IL-6、IL-8、CRP水平变化。同时观察患者体重指数(BMI)、血压、食欲、精神状态、贫血改善情况,与正常对照组及自身治疗前后对照。结果血清瘦素、TNF、IL-6、IL-8、CRP浓度透前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P<0.05或<0.01);治疗组与自身透前比较透后1 d、透后30 d、透后90 d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BMI、血压、食欲、精神状态、贫血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或<0.01)。结论 CAPD清除尿毒症患者血清瘦素及炎症因子作用明显,能改善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和营养不良状态,可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杨发奋  林栩  王洁  罗章伟 《重庆医学》2011,40(1):34-35,37
目的观察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清除尿毒症患者血清瘦素、炎症因子的效果。方法 30例CAPD尿毒症患者为治疗组,正常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观察治疗组透析前和透析后1、30、90 d血清5项指标[瘦素、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并观察临床5项指标[体质量指数(BMI)、血压、食欲、精神状态、贫血]的改善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组血清5项指标透析前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P<0.01、P<0.05),透析后1、30、90 d与透析前比较显著降低(P<0.01);临床五项指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1、P<0.05)。结论 CAPD清除尿毒症患者血清瘦素及炎症因子作用明显,能改善微炎症及营养不良状态,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透清除尿毒症患者血清瘦素及炎症因子效果,旨在改善慢性肾衰竭(CRF)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观察30例高通量血透的尿毒症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3个月血清瘦素、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及观察体重指数(BMI)、血压、食欲、精神状态、贫血改善情况,进行自身治疗前后对照。结果:血清瘦素、TNF、IL-6、IL-8浓度透后与自身透前比较显著降低(t=9.44,P〈0.01;t=2.59,2.63,2.67,P〈0.05);透后1个月治疗组与自身透前比较显著降低(t=6.44,2.92,P〈0.01;t=2.70,P〈0.05;t=2.80,P〈0.01);透后3个月治疗组与自身透前比较显著降低(t=4.45,P〈0.01;t=2.39,2.57,2.15,P〈0.05)。治疗组BMI、血压、食欲、精神状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高通量血透清除尿毒症患者血清瘦素及炎症因子作用明显,可能对改善患者的慢性炎症和营养不良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有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补充抗氧化营养素左卡尼汀(左旋肉毒碱)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40例,随机分为左卡尼汀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及血脂水平;监测治疗期间临床体征,并对照研究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改变情况.结果 治疗组CRP、IL-6、TNF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每分钟心排出量(CO)较治疗前增加(P<0.05).结论补充左卡尼汀有利于降低炎症反应,并可以有效提高每分钟心排出量.  相似文献   

5.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15):2060-2063
目的:探讨复方α酮酸联合常规营养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在本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营养干预,观察组接受复方α酮酸联合常规营养干预。透析前及透析后6个月,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的含量。结果:透析前,两组血清中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两组血清中CRP、IL-6、TNF-α、MDA、AOPP的含量均高于透析前,SOD、GSHPx的含量均低于透析前(P<0.05),且观察组透析后血清中CRP、IL-6、TNF-α、MDA、AOPP的含量低于对照组,SOD、GSHPx的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接受复方α酮酸联合常规营养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全身微炎症状态、抑制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炎症因子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IL-8和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FIB)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急性期的关系.方法 检测并比较30例DVT急性期患者治疗前后与15例对照组中CRP、IL-6、IL-8和FIB水平.结果 DVT急性期患者治疗前血清CRP、IL-6、IL-8及FIB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 CRP、IL-6、IL-8及FIB在DVT急性期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腹膜透析患者与慢性肾病非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差别,观察腹膜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存在的情况.方法 选择我院透析中心腹膜透析患者53例,慢性肾病非透析患者34例,健康对照组47例,空腹采取静脉血检测超敏CRP(hs-CRP)、IL-6、IL-8、TNF-α,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腹膜透析组超敏CRP低于慢性肾病非透析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腹膜透析组IL-6、TNF-α与慢性肾病非透析组相似,无统计学差异,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腹膜透析组IL-8低于慢性肾病非透析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慢性肾病尿毒症患者经腹膜透析治疗后微炎症状态有所好转,但微炎症的潜在因素仍存,前炎症细胞因子的驱动倾向仍然升高.  相似文献   

8.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3):365-368
目的:探究腹膜透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炎症因子、营养指标以及肾功能指标的影响,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设为研究组,给予腹膜透析治疗;同时期选取我院检查的80例健康人群作为正常组;检测健康人群和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d与30d后的炎症因子(CRP、IL-6、TNF-α、IL-8)、营养指标(Hb、TF、PA、ALB)、肾功能指标(BUN及SCR)水平变化,并分析相关意义。结果:与正常组人群相比,研究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炎症因子(CRP、IL-6、TNF-α、IL-8)以及肾功能指标(BUN及SCR)水平显著升高,营养指标(TF、PA、ALB)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经过腹膜透析治疗1d后,炎症因子(CRP、IL-6、TNF-α、IL-8)、营养指标(TF、PA、ALB)、肾功能指标(BUN以及SCR)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Hb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30d后,炎症因子(CRP、IL-6、TNF-α、IL-8)、营养指标(TF、PA、ALB)、肾功能指标(BUN及SCR)水平进一步降低,Hb进一步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透析能够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降低肾功能指标、同时能够影响患者的营养指标,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腹膜透析(CAPD)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35例行CAPD慢性肾衰竭患者为透析组,分别在透析前后检测TNF-α、IL-6和CRP的水平变化.同时选择32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透析组透析前患者TNF-α、IL-6和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透析后患者TNF-α、IL-6和CRP水平明显低于透析前(P<0.05).结论:CAPD能明显清除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改善患者的微炎症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红蛋白(Hb)水平变化,分析MHD患者微炎症相关因子与贫血的关系。方法:选择MHD患者30例、尿毒症非透析组28例、健康人(对照组)28例,分别检测CRP、IL-6、TNF-α、Hb水平。结果:血液透析组CRP、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未透析组(P<0.01),血液透析组H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未透析组(P<0.01)。透析组CRP、IL-6、TNF-α与Hb呈负相关(P<0.0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相关因子水平增高与贫血相关。  相似文献   

11.
陈国军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1):133-135,138
目的: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后免疫及炎性状态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2年3月于本院进行血液透析的41例尿毒症患者为观察组,同期41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将观察组透析前,透析后2、4、8周同对照组的免疫球蛋白及其补体C3、C4、红细胞免疫指标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透析前至透析后2、4、8周免疫球蛋白及其补体C3、C4、红细胞免疫促进因子(RFER)、红细胞C3b受体(RBC-C3bR)持续升高,血清IL-6、CRP、IL-8、TNF-α、红细胞免疫抑制率(RFIR)及红细胞免疫复合花环(RBC-ICR)持续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液透析可明显改善尿毒症患者的免疫及炎性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糖肾1号方对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炎症因子活性的影响.方法 腹膜透析2个月以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5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腹膜液腹膜透析,治疗组加服糖肾1号方.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用药前及用药8周后患者血清BUN、Cr及CRP水平;ELASA方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IL-1、IL-6、TNF-α水平及血清和透析液VEGF活性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用药后血清BUN、Cr及CRP水平较对照组和用药前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血清IL-1、IL-6及TNF-α水平较对照组和用药前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治疗组用药后血清和透析液VEGF活性较对照组及用药前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糖肾1号方能降低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血清及透析液中VEGF活性及炎症因子浓度,可改善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13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联合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分别于治疗前1 d及治疗后10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情况,记录不良反应,评估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前1 d,两组血清炎症因子IL-6、IL-8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两组各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观察组各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与瘦素、Hs-CRP及炎性因子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瘦素水平与冠心病炎症反应的关系,以及炎症反应蛋白和炎症因子在新发冠心病中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 选择新发冠心病病人60例,其中心绞痛(CAP)3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4例,检测其入院后24 h内血清瘦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CAP组血清瘦素、Hs-CRP、IL-6水平及AMI组血清Hs-CRP、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4.429~12.470,P<0.05).CAP组瘦素水平高于AMI组(t=3.098,P<0.05),Hs-CRP、IL-6水平明显低于AMI组,差异有显著性(t=2.024~5.985,P<0.05).CAP组病人血清Hs-CRP水平与瘦素和IL-6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10~0.680,P<0.05);瘦素与IL-6之间亦呈显著正相关(r=0.566,P<0.05).AMI组病人血清Hs-CRP水平与瘦素水平无相关关系(r=0.305,P>0.05),而与IL-6水平有显著正相关关系(r=0.585,P<0.05);瘦素与IL-6无相关关系(r=0.092,P>0.05).结论 瘦素及炎症因子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而且在冠心病发病中,瘦素参与了免疫炎性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5.
王海莉 《当代医学》2011,(2):130-131
目的探讨奥曲肽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多项白细胞介素及LPO、CRP、TNF-α水平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0年5月进行治疗的35例急性胰腺炎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采用奥曲肽进行治疗,同时选取同期的35名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后7d及14d对观察组及对照组的血清IL-6、IL-8、IL-10及LPO、CRP、TNF-α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治疗前观察组的血清IL-6、IL-8、IL-10及LPO、CRP、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7d观察组的血清IL-6、IL-8、IL-10及LPO、CRP、TNF-α水平与治疗前比较,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4d时与对照组比较,P均〉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奥曲肽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多项白细胞介素及LPO、CRP、TNF-α水平影响较大,可显著降低这些血清因子的水平,对疾病的转归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4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血液透析组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组,每组各24例;另选择2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透析前、透析治疗12周后,各组研究对象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清蛋白水平。结果:透析前,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组和血液透析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清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12周后,血液透析组患者的血清TNF-α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上升(P<0.05);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可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奥曲肽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多项白细胞介素及LPO、CRP、TNF-α水平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0年5月进行治疗的35例急性胰腺炎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采用奥曲肽进行治疗,同时选取同期的35名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后7d及14d对观察组及对照组的血清IL-6、IL-8、IL-10及LPO、CRP、TNF-α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治疗前观察组的血清IL-6、IL-8、IL-10及LPO、CRP、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7d观察组的血清IL-6、IL-8、IL-10及LPO、CRP、TNF-α水平与治疗前比较,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4d时与对照组比较,P均>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奥曲肽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多项白细胞介素及LPO、CRP、TNF-α水平影响较大,可显著降低这些血清因子的水平,对疾病的转归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免疫营养(EI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收治的SAP患者76例,其中36例患者给予早期常规肠内要素营养(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早期EIN(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及血清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AO)、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和Ranson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APACHEⅡ评分和Ranson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和Ranson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内毒素及DAO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内毒素及DAO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内毒素及DAO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TNF-α、IL-6、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但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IL-6、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2组患者血清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EIN可有效改善SAP患者肠道屏障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病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HFD)对尿毒症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9月收治的尿毒症患者60例,根据就诊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低通量血液透析(HD),观察组实施HFD,观察比较2组血清炎症因子及BNP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BN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尿毒症患者使用HD治疗,可促进血清CRP、IL-6、TNF-α清除,血清BNP水平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乌司他丁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UTI)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本科收治的60例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于手术当天、术后1~3 d给予UTI静脉滴注,对照组不给予UTI,两组其他治疗均相同.于术前1 d和术后1、4 d观察患者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以及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8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CRP、皮质醇、TNF-α、IL-6和IL-8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0.05),但术后1、4 d治疗组患者CRP、皮质醇、TNF-α、IL-6和IL-8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UTI能够减轻食管癌患者术后的创伤应激,抑制术后炎症因子的过度释放,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机体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