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常用的食管癌血清标志对于食管癌的早期诊断敏感性低、特异性差。近5年来,在食管癌研究领域,有关肿瘤相关抗原自身抗体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为最终找到有助于食管癌早期诊断的有效生物标志提供了新的途径。为此,本文在介绍肿瘤自身抗体产生的分子机制的基础上,就自身抗体在食管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对自身抗体的鉴定方法也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姜杰 《实用癌症杂志》1995,10(4):277-277
15例早期食管癌的诊断和治疗厦门市第二医院胸外科(厦门市361002)姜杰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率及5年生存率均低。其主要原因是患者就诊晚,绝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属中晚期。我院自1980年至1994年共收治早期食管癌15例,经手术后病...  相似文献   

3.
李克 《中国肿瘤》2005,14(12):781-784
全文概述影响和阻碍食管癌早期诊断的诸多因素,认为通过健康教育促进和提高医疗可及性来改善病人的就医条件,有可能形成一个更有效的食管癌二级预防综合体系.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食管癌是常见恶性肿瘤 ,在世界恶性肿瘤中居第6位[1] 。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 ,其死亡率居第 4位( 1 7.3 8/1 0万 ) ,农村明显高于城市 ,是最常见的胃、肝、肺、食管四大恶性肿瘤之一 ,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世界成功地进行经左胸食管癌和胸内食管胃吻合手术已有 60年。 1 94 0年 4月我国吴英恺教授进行了第一例食管癌切除手术获得了成功 ,开创了我国食管外科的历史。随着食管癌病因学、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早期诊断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面的进展将会降低其发病率和提高生存率。一、早期诊断食管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  相似文献   

5.
早期食管癌的内镜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近年来消化内镜诊治技术的研究进展,越来越多的早期食管癌得到诊断和治疗,提高了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率.现综述早期食管癌的内镜下特点、分型、诊断标准及内镜治疗方法,包括内镜下食管粘膜切除术、NdYAG激光治疗、光动力学治疗、氩离子血凝法、局部注射抗癌药物等.  相似文献   

6.
早期食管癌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早期食管癌的诊断对提高食管癌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食管癌高发区或高危人群进行筛检,时具有食管疾病症状但常规内镜检查不能确定其病变性质者,采用色素内镜、超声内镜、肿瘤标志物检测和联合检测等方法检查可明显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率,为早期食管癌临床治疗评估提供充分且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中晚期食管癌不仅给患者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也给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食管癌的早诊早治一直是临床医学研究的热点,而胃镜筛查是食管癌早诊早治的关键,人工智能的发展有望在内镜检查和质控等方面为食管癌早诊早治提供新的辅助手段。文章通过概述人工智能在早期食管癌内镜诊断中的应用和发展,归纳了人工智能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研究结果,阐明其应用的重要性,总结了人工智能在早期食管癌内镜诊断中的难点及问题,并对未来人工智能在食管癌内镜诊断中的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早期食管癌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期食管癌的诊断对提高食管癌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食管癌高发区或高危人群进行筛检,对具有食管疾病症状但常规内镜检查不能确定其病变性质者,采用色素内镜、超声内镜、肿瘤标志物检测和联合检测等方法检查可明显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率,为早期食管癌临床治疗评估提供充分且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内镜早期诊断食管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国清 《中国肿瘤》1994,3(3):17-18
50年代开始,致力于研究食管癌防治的我国科学工作者,一直不断地在河南省、河北省和山西省等食管癌高发现场工作。通过普查发现大量早期食管癌病人,经外科手术切除治疗,有一大批病人术后已生存20年以上,可谓已经治愈。这是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功绩。1974年以来20年间,作者在河南省林县,河北省磁县及江苏省扬中、江都、建湖和阜宁县等高发地区,进行13次大中型普查,共普查35岁以上人口15万人。普查使用的初筛方法有食管拉网脱落细胞学检查、上消化道隐血珠检查和耳针探诊仪检查。经初筛找出高危险人群约2万人。其中16500人接受了内镜…  相似文献   

10.
《肿瘤防治研究》1976,4(1):32-33
我们遵照毛主席'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教导,多年来在太行山食管癌高发地区进行食管癌防治工作,使用食管脱落细胞检查和X线粘膜造影相结合的检查方法,发现了不少早期食管癌病例。因此对研究食管癌早期诊断,病程时间等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就早期食管癌19例。  相似文献   

11.
早期食管癌贲门癌五例的诊治体会上海铁道大学附属甘泉医院食管癌研究中心(上海市200065)潘海峰,卞大荣,王弼早期食管癌、贲门癌的病情发展很慢,可在3~4年内稳定少变,尽管医疗条件正逐步改善,为早期诊断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在实际工作中,食管癌、贲门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拒绝治疗的早期食管癌患者的自然发展状态.方法 1985年至1990年间,在河南省林州市食管癌高发现场,完成内镜筛查4800例.按内镜下观察为浅表黏膜病变,经活检病理诊断为原位癌、黏膜内癌或鳞癌的标准,共检出132例早期食管癌患者,其中48例因不同原因拒绝治疗.对48例未经治疗的食管癌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自然发展状态.随访期间,有40例患者曾做过1~4次内镜复查.结果 随访至2005年12月31日,48例患者中,5例仍生存,43例死亡,其中死于食管癌者38例,占79.2%;死于非癌疾病者5例,占10.4%.全组生存时间≥5年者37例,患者的5、10、15和20年生存率分别为77.1%、39.6%、25.0%和10.4%.结论 食管癌从早期发展到晚期是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这对于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和选择治疗时机很有帮助.如果要评价早期食管癌的治疗效果,应充分考虑其自然发展史的领先时间偏倚.  相似文献   

13.
82例食管早期表浅癌微探头内镜超声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食管癌的治疗效果,早期诊断至关重要,随着纤维胃镜、电子胃镜及超声内镜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率,为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我院在1997年11月食管癌高发区开展普查,对电子胃镜、内镜超声检查(endoscopic ultrasonograpy,EUS)的82例早期食管  相似文献   

14.
早期食管癌在组织学上的定义是指癌仅侵犯粘膜及粘膜下层而无淋巴转移者。五年生存率日本有人报道为67.8%,国内文献及Levine 报道为90%以上。早期食管癌进展缓慢,可以在4~5年或更长时间处于相对稳定的早期癌状态,牛尾认为早期食管(ep 癌、mm癌)发展缓慢,但一旦浸润到粘膜下层则进展迅速,可见食管癌早发现早诊断的重要。食管镜可直接观察病变部位并对可疑病变活检进行病理检查,故是早期食管癌最可靠的诊断手段,文献报道内镜诊断早期食管癌的阳性率为93.04%,近几年来,经内镜的食管粘膜  相似文献   

15.
食管癌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的1%~2%,因肿瘤死亡的病例中居第6位[1]。食管癌如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本文通过气钡双重造影X线表现与病理结果对照,了解早期食管癌X线表现形成的病理学基础,加深对其X线表现的认识,提高早期食管癌的X线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6.
食管癌的早期诊断是提高食管癌治疗效果和生存率的关键,也是目前该领域研究的重点。早期食管癌的手术治疗远期疗效甚佳,但早期发现和诊断比较困难,我院于1986年4月~1998年12月在食管癌高发区扬中市应用上消化道隐血珠初筛,经胃镜普查检查共发现早期食管癌85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全组85例,男性44例,女性41例。年龄引岁至67岁,平均年龄为48.5岁。发病年龄40岁~59岁者占74.5%,40岁以下者8例,60岁以上20例。进食胸骨后疼痛不适54例,占63.5%,上腹部剑突下隐痛不适22例,占25.8%,上腹部闷胀感9例,占10.5%,无任何自觉症…  相似文献   

17.
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影像诊断方法及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目前诊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各种影像检查方法的诊断标准及诊断准确性,并对其准确性进行了比较。总体而言CT诊断的准确性较低,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微粒增强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的准确性较高。各种检查方法都对小淋巴结转移的诊断能力有限。超声内镜(EUS)对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灵敏度较高,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对于远处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18.
食管癌是我国最为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一代又一代食管癌防治工作者殚精竭虑、锐意创新,在食管癌的流行病学、早期诊断、综合治疗及早期预防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食管癌防治工作异常艰难,总体上还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但在食管癌学界一致认为,早期发现并确诊食管癌是目前提高食管癌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的唯一出路。但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端粒酶活性的原位检测在食管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30例食管癌组织,癌旁组织及其正常黏膜中端粒酶mRNA的表达显示端粒酶的活性。结果:端粒酶活性在食管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显著性高于癌旁组织,正常黏膜。结论:端粒酶的原位检测对食管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端粒酶活性的原位检测在食管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30例食管癌组织、癌旁组织及其正常黏膜中端粒酶mRNA的表达显示端粒酶的活性。结果 :端粒酶活性在食管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显著性高于癌旁组织、正常黏膜。结论 :端粒酶的原位检测对食管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