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近年来,深部开采安全机理与灾害防控领域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基于现行理论与技术还难以全面解决未来深部采矿过程面临的防灾减灾问题,至今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深部开采灾变与防控研究体系.本文开展了对深部开采灾害研究领域的文献调研和问题探讨,总结有关深部地应力场测量与分布规律、深部岩体力学与耦合损伤机理、深部动力灾害机理与预报、深部突水灾害机理与预警以及深部开采围岩变形机理与防控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而分析当前研究的不足,凝练出深部开采诱发灾害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并就未来超深开采灾害研究态势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2.
深部开采是今后我国采矿技术发展的重要课题,凿井与硐室施工是深部开采的关键工序之一.本文详细探讨了深部凿井与硐室施工技术的先进方法,分析了深部地压与岩爆问题,对深部开采工作的研究有一定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薛平洋 《江西有色金属》2005,19(3):15-16,21
铁山垅钨矿黄沙矿区经过80多年的开采,现已向深部延伸.为适应深部开采技术条件的变化,对该区深部开采技术条件以及影响深部开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实际开采中技术上的应变措施和灵活应用的典型方案,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可供类似矿山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我国矿产资源消耗量与需求量增加,金属矿山开采向着深部矿山开采方向发展。针对矿山开采结构逐渐复杂化,因此对金属矿山深部安全开采的可靠性进行研究。研究主要针对金属矿山深部安全开采中深部巷道变形与支护、深部低压显现与开采动力灾害以及矿山深部开采环境地温升高三个方面进行,针对开采过程中影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对实现金属矿山深部采矿工程实践发挥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深部开采是金属矿产资源开发的必然趋势,向地球深部进军,着力推动采矿行业智能化改造升级,开展深部智能化开采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立足国家深地战略背景,剖析金属矿深部资源开发对采矿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依托工程技术预见技术方法开展全球技术态势分析,梳理出本领域关键热点和前沿技术清单,后经专家研判,形成面向2035年的金属矿深部多场智能开采基础理论和深部开采环境智能感知、深部开采过程智能作业、深部开采系统智能管控三大类前沿技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面向2035年的金属矿深部多场智能开采发展战略、重点任务、技术路线,包括发展目标与需求、基础研究方向、关键技术装备等。针对我国金属矿深部开采技术变革和智能化升级的科技发展路径,从政策、产业、技术、人才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和保障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国内外黄金矿山深部开采技术的研究情况介绍入手,简要分析了深部高效安全开采的主要技术方法,在此基础上,依托矿区实例,对深部开采技术在黄金矿山采矿中的具体应用进行论述,期望能够对黄金矿山深部采矿效率的提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深部岩体相比浅部岩体具有强流变性、强湿热环境和强动力灾害等差异,相关岩体力学理论和开采技术不再适用于深部金属矿开采.因此本文对深部岩体力学、深部建井提升、绿色开采、智能开采这4个金属矿深部开采的关键理论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针对性提出未来的研究重点.最后,基于现阶段深部金属矿开采的关键技术和理论的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和完善极深部岩体力学理论、进行原位流态化开采技术研究和应用以及建设超大型深部智慧化无人矿山这3个方面的展望.随着金属矿开采深度不断下降,亟需研究金属矿深部开采相关理论技术,确保深部金属矿产资源安全、高效、经济、环保地进行开采.  相似文献   

8.
随着浅部资源的逐渐枯竭,深部开采将是全世界面临的普遍问题。由于易采资源耗竭,勘探深度的加深,将越来越多地开采深部矿体和难采矿体,深井开采技术、复杂难采矿体开采技术将是今后几年研究的重点,在理论研究和系统开采技术方面都将取得突破。盲竖井开拓系统的应用将大型矿山深部开采的主要开拓方式。通过介绍辽宁省某铜锌矿深部开采开拓系统,分析三种开拓方式,得出盲竖井开拓系统更适合向深部开采延伸的矿山。  相似文献   

9.
黄邦国 《攀钢技术》2002,25(1):16-20
通过对某设计研究院提交的《攀钢矿业公司朱、兰两采场中深部开采初步设计》的分析研究,指出了对兰山采场中深部开采初步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采场生产现场实际,提出了解决兰山采场中深部开采的几个重大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0.
唐鹏善 《江西冶金》2010,30(2):11-14
为使良山铁矿当前采矿工程与太平矿区深部工程在技术上、开采上实现顺利对接,就采矿工程与太平矿区深部开采工程进行了剖析,指出了开采方法等诸多不同点,并就今后深部开采工程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1.
张广篇 《有色矿冶》2010,26(4):8-10
以黑龙江某金矿露天转地下开采设计为例,阐述了露天转地下开采矿山采取的一般防洪措施。同时,提出对于有露天坑贮水条件的矿山,可充分利用露天坑底贮存洪水,按照贮、排平衡原则,合理布置贮、排水系统,以较小的投入保证矿山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主矿采场正值剥离洪峰期剥采比较高的问题,对主矿采场实施陡帮开采的可行性进行论述,并且对陡帮开采方案提出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3.
玲珑金矿地质灾害的主要表现形式为采空塌陷区、渣石流、地表裂缝、洪水倒灌、矿坑突发性涌水、深部采空区剩余实体承重部分地压加大等。其中,采空塌陷区、地表裂缝、洪水倒灌等地质灾害相互联系、相互伴生、相互诱发,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强、破坏性和危险性大等特点,对人身安全、地表建筑、采矿实施、道路、农田、电力设施等都有较大的危害。近些年,玲珑金矿一直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并将这项工作作为矿山长期任务来抓。  相似文献   

14.
对有色金属矿山深井开采过程中的顶板事故进行分类,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阐述深井开采过程中进行顶板管理研究的重要性,并对国内深井开采的金属矿山顸板管理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提出实施顶板动态分级管理的研究方法和不同级别项板的对应处理措施,为深井开采矿山的顶板管理提供新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5.
    大、小兴安岭北部冰冻区,纬度偏高,气候严寒,冻结期长。流水短暂的季节性河流,比降大流速快,具春融雪水凌汛和雨季两次洪峰,河流水位、流量变差大,携带能力强,因而河流冲—洪积含金碎屑物泥砾混杂,分选、磨圆差。冰冻区季节性洪流,冲刷和堆积交互发生,且具间歇性、周期性,有助于砂金的搬运、淘洗、筛选,提高砂金品位,富集成矿。经勘查、实验证明:在单向冻结“盐析浓金”作用下,冰冻区砂金矿的富矿段,富集在季节洪流的冲—洪积层下部。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实现金属地下矿山开采由浅部转向深部过程中产能平稳接续,以三山岛金矿为研究对象,结合矿山多区段联合开采的复杂生产格局,综合考虑产能均衡、品位均衡与各项生产系统能力限制等约束,构建以多矿区资源综合开采价值最大为目标的产能接续规划优化模型,在Python和Gurobi环境下实现优化模型构建与解算.优化结果表明,通过对矿山深部转产过程中的产能接续进行规划优化,得到的最佳产能接续与生产任务分配方案可以在有效保证多矿区协同开采、产能均衡稳定的同时,提升矿山开采的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Case Study: Flood Mitigation of the Muda River, Malaysi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2003 flood of the Muda River reached 1,340?m3/s at Ladang Victoria and adversely impacted 45,000 people in Malaysia. A flood control remediation plan proposed a levee height based on a 50-year discharge of 1,815?m3/s obtained from hydrologic models. This design discharge falls outside the 95% confidence intervals of the flood frequency analysis based on field measurements. Instream sand and gravel mining operations also caused excessive riverbed degradation, which largely off sets apparent benefits for flood control. Pumping stations have been systematically required at irrigation canal intakes. Several bridge piers have also been severely undermined and emergency abutment protection works were needed in several places. Instream sand and gravel mining activities should be replaced with offstream mining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8.
During phase Ⅱ of the Regional Climate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RMIP) for Asia, the Asian climate was estimated from July 1988 to December 1998 using six climate models. In this paper, the abilities of six climate models to simulate several important extreme climate events in China during the last years of the last century were analyzed. The modeled results for the intensity of the precipitation anomaly over the Yangtze-Huaihe Valley during the summers of 1991 and 1998were weaker than the observed values. The positive precipitation anomaly responsible for a catastrophic flood in 1991 was well reproduced in almost all simulation results,but the intensity and range of the precipitation anomaly in 1998 were weaker in the modeled result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xtreme climate events in 1997, when severe drought affected North China and flood impacted South China, was reproduced by most of the regional models because the anomaly of the large-scale background field was well-simulated, despite poor simulation of high temperature areas in the north during the summer by all models.  相似文献   

19.
王安智 《中国钼业》2000,24(6):45-47
按照采矿通风防尘专业理论和多年安全管理实践,对金堆城钼业公司露天矿山尘毒浓度进行监测和深部开采通风防尘技术进行研究,为露天矿深部开采的安全生产创造条件,不断改善采矿作业环境,保护岗位职工安全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