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探讨了广东桑(沙×伦109)叶片培养及农杆菌转染桑叶盘技术,尝试为抗菌肽基因转桑树抗青枯病育种建立技术体系。培养基筛选试验结果表明,GugD(MS,6—BA25mg/L,IAA0.2mg/L)和RegDⅡ(MS,6-BA1.0mg/L,IAA0.5mg/L)适合广东桑叶片预培养生长和叶盘转化后不定芽的诱导。广东桑叶片预培养不定芽分化率低(10%左右),但创伤感染农杆菌后,不定芽分化率提高到30%~70%:诱导的不定芽可顺利展开,形成小苗,但生根尚有困难;广东桑对卡那霉素(Km)和头孢霉素(Cef)的临界敏感,供试品种间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筛选适合川桑(Morus notabilis)、滇桑(Morus yunnanensis)、药桑(Morus nigra)、印度桑K2(Morus indica cv.K2)无菌幼苗茎段继代和生根培养的培养基配方,建立4种特殊桑树种质资源的离体组织培养方法。以供试桑种质资源无菌幼苗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通过对培养基添加激素浓度的优化,筛选出药桑的增殖芽继代培养基为MS+1 mg/L 6-BA+0.1 mg/L NAA,滇桑的增殖芽继代培养基为MS+0.1 mg/L TDZ,川桑的增殖芽继代培养基为MS+1 mg/L 6-BA+0.2 mg/L NAA,印度桑K2的增殖芽继代培养基为MS+0.05 mg/L TDZ。4份桑种质资源的无菌幼苗茎段继代培养45 d后,产生的增殖芽数目达1.6~6.8个,再生幼苗株高可达4 cm以上,分别转移至筛选的生根培养基MS+0.5 mg/L IBA或MS+1 mg/L IBA中培养。除川桑再生幼苗的生根率(41.7%~45.8%)和移栽成活率(40%~50%)较低外,其他3份桑种质资源再生幼苗的生根率均可达90%以上,移栽成活率为100%。试验结果证实不同桑种质资源最适合的组织培养体系存在差异,并且培养基中激素浓度小幅变化都会对其繁殖系数造成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用荔枝和龙眼实生苗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经常规消毒后,接种于附加不同浓度的激素6-BA、IAA和2,4-D的MS、B5、1/2MS等基本培养基上,诱导茎段萌芽。结果表明,MS培养基适合荔枝和龙眼茎段芽的诱导,荔枝茎段萌芽最佳的培养基为MS 0.6 mg/L 6-BA 0.2 mg/L IAA 0.5 mg/L 2,4-D 3g/L活性炭,萌芽率为71.7%,正常芽率为90.9%;龙眼茎段萌芽最佳培养基为MS 0.6 mg/L 6-BA 0.4 mg/L IAA 0.5 mg/L 2,4-D 3g/L活性炭,萌芽率为75.6%,正常芽率为83.8%。诱导荔枝芽苗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MS 0.05 mg/L 6-BA 1.0 mg/L IBA,生根率为2.9%;诱导龙眼芽苗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MS 0.1 mg/L 6-BA 1.0 mg/L IBA,生根率为5.0%。  相似文献   

4.
早开堇菜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野生早开堇菜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外植体类型(子叶节、叶片、叶柄)和不同激素配比对其不定芽诱导、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影响,成功建立了早开堇菜组织培养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1) 诱导子叶节和叶柄不定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 MS+2.0 mg/L 6-BA+0.1 mg/L NAA,叶片不适合作为直接诱导不定芽的外植体。2) 3种外植体均能诱导愈伤组织,子叶节愈伤组织诱导的时间最短,其次为叶柄,叶片最晚。子叶节和叶柄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5 mg/L 2,4-D,诱导率分别为98.3%和96.7%;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5 mg/L 2,4-D+0.05 mg/L NAA,诱导率可达88.3%。3) 最适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为:MS+1.5 mg/L 6-BA+0.1 mg/L NAA,分化率为100%。4)不定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1.5 mg/L 6-BA+0.075 mg/L NAA,增殖率为4.68。 5)再生苗移植到添加1.0 mg/L 6-BA的1/2 MS培养基上,生根率92.3%。6)组培苗移栽到珍珠岩∶河沙∶腐殖质(1∶2∶2)的混合基质时,100%成活,且植株长势好。  相似文献   

5.
兰州百合鳞片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兰州百合的内层鳞片为外殖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并添加不同配比生长调节剂,进行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以MS+1.0 mg/L 6-BA+0.2 mg/L NAA培养基对初代培养形成不定芽最佳,低温有助于外殖体分化;不定芽增殖最适培养基为MS+0.5 mg/L 6-BA+0.5 mg/L NAA;1/2 MS+0.2 mg/L NAA+蔗糖60 g/L适宜苗的生根培养,生根率达100%,且结鳞茎率达73.4%。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稳定、快速、高效的火龙果再生体系,以金都1号火龙果不同成熟度的茎段为外植体,探讨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培养条件等对其愈伤组织及不定芽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 幼芽茎段和幼嫩茎段较适宜作为火龙果的诱导外植体。诱导率明显高于成熟茎段的诱导率。幼嫩茎段诱导愈伤组织最适合的培养基是MS +TDZ 0.6 mg/L + KT 0.8 mg/L +2,4-D 1.0 mg/L,诱导率是81.7%,不定芽再生率达到36%,幼芽茎段诱导的愈伤组织培养基为MS +6BA2.0mg/L +2,4-D 1.0 mg/L,诱导率高达91.7% 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的培养基为MS+NAA 0.2mg/L+6-BA 2.0 mg/L,生根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6-BA1.0mg/L  相似文献   

7.
多浆旱生植物霸王高频组培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多浆旱生植物霸王为材料,通过对不同激素组合和外植体(子叶、茎、茎节、下胚轴)的研究,建立了一个稳定、高效的霸王组培再生体系。结果表明,霸王子叶是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外植体,茎节是诱导不定芽的最适外植体;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是含有0.1mg/L6-BA和1.0mg/LNAA的MS,子叶在此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诱导率为100%,诱导时间为20d,优于已报道的30d;霸王茎节不定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附加1.5mg/L6-BA和0.5mg/LNAA的MS,诱导率高达82.5%,诱导时间为7周,优于已报道的10周;诱导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含1.0mg/LNAA和0.5mg/LIBA的1/2MS,生根率高达86.7%,比已报道的73.3%的生根率提高了13.4%,且在此培养基上13d开始出现不定根,早于已报道的20d;本试验从诱导愈伤组织到再生苗成株需(84±4)d。  相似文献   

8.
以草莓品种‘白雪公主’茎尖为外植体,以MS为基础培养基,对培养前暗处理、不定芽诱导、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等组培快繁环节进行研究,并建立了其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体系。结果表明:暗处理3 d能够促进茎尖萌发,提高萌发速度;MS+6-BA 0.5 mg/L+IBA 0.1 mg/L+蔗糖25 g/L为适宜的诱导培养基,诱导率达82 %以上;MS+6-BA 0.5 mg/L+IBA 0.1 mg/L+蔗糖25 g/L为适宜的增殖培养基,增殖系数为8.00;1/2 MS+蔗糖20 g/L作为生根培养基为适宜的生根培养基,培养5 d后生根率达100 %,平均生根数为10条,平均根长为5.00 cm。  相似文献   

9.
分别以单花橐吾无菌苗的子叶、真叶、叶柄、根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单花橐吾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外植体是叶柄,最佳诱导培养基配方是MS+6-BA 3.0mg/L+NAA 0.2mg/L+蔗糖35g/L(})琼脂8.6g/L,出愈率可达99.5%,诱导效果较好;在MS+6-BA 1.5mg/L+NAA 0.1mg/L+蔗糖30g/L+琼脂8.6g/L中进行增殖培养可诱导出大量不定芽,成苗率可高达98.7%,每块愈伤组织平均可产生7.8个不定芽,且不定芽生长健壮;在1/2MS+NAA 0.5mg/L+ IBA 0.2mg/L+蔗糖30g/L+琼脂8.6g/L中进行生根培养,生根率可达99.7%,根白色粗壮,有细绒毛,苗生长健壮.  相似文献   

10.
以软枣猕猴桃无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具有成本低、取材方便、材料充足等优点,但以往的研究表明无芽茎段诱导再生率低。本试验以‘奇异莓6号’软枣猕猴桃无芽茎段为外植体,探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光照强度、温度、苗龄对不定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外植体为苗龄30d的无芽茎段,在光照12h/d(光照强度50LX)、室温20℃下,不定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2mg/L ZT,不定芽以间接途径发生,培养40d无芽茎段两端开始形成淡绿色愈伤组织,培养45d愈伤组织表面出现红色小点,开始形成不定芽,培养55d愈伤组织诱导率、愈伤组织分化率及不定芽数均到最大,分别为100%、100%及18.87个/块。待苗长至3cm左右时转到MS+0.4mg/L IBA中进行生根培养,培养30d生根率可达100%、根数为8.53/株、根长1.68cm、根粗0.14cm。  相似文献   

11.
诺丹冰草成熟胚离体培养中不定芽的诱导和形态建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MS附加NAA、BA、KT等植物激素配制组合培养基,对诺丹冰草成熟胚进行了离体培养.结果表明,MS+NAA0.5mg/L+BA1.0mg/L和MS+NAA0.25mg/L+BA2.0mg/L是诺丹冰草胚诱导不定芽的两个理想组合培养基,对不定芽的形成和幼苗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不定芽的诱导率分别达到64.0%和56.0%;显微切片观察到:不定芽起源于胚轴的表皮和皮层细胞,形成过程可分为启动阶段、芽原基形成阶段、叶原基形成阶段和不定芽形态建成阶段.  相似文献   

12.
抗菌肽基因导入桑树获得抗病转基因植株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王勇  贾士荣 《蚕业科学》1998,24(3):136-140
用携带抗菌肽基因的农杆菌处理桑子叶,在含有羧苄青霉素(Cb)400~500mg/L和卡那霉素(Km)20mg/L的MS培养基上,有32.4%的子叶产生了不定芽;66.5%的不定芽在含有Cb300mg/L和Km30~40mg/L的培养基中,正常生长成2~3cm高的新稍;新梢在含Cb50mg/L和Km10mg/L的生根培养基中有72.6%形成完整根系。3次转化共获得12个株系55株KmR植株。不同株系桑苗叶片DNA点杂交分析显示,7个株系有阳性杂交信号。KmR株系桑苗的抗病性测定显示,5个株系共14株桑苗对青枯病具有较强抗性.  相似文献   

13.
研究乌拉尔甘草离体再生受体系统和遗传转化技术方法,为甘草基因工程育种提供前期实验基础。以乌拉尔甘草茎段为外植体,试验筛选最适不定芽分化培养基和增殖壮苗培养基; 以乌拉尔甘草茎段为受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对乌拉尔甘草进行GUS和GFP基因的遗传转化研究。结果表明,以乌拉尔甘草去腋芽茎段为外植体,其不定芽最适分化和增殖培养基配方为MS+0.1 mg/L TDZ+0.1 mg/L 6BA+0.1 mg/L IBA,不定芽分化率达38.8%,增殖倍数3.67,适宜的壮苗培养基为MS+0.5 mg/L NAA。与去腋芽茎段相比,带腋芽茎段的不定芽分化率达100%,能够在含抗生素的选择培养基MS+0.1 mg/L TDZ+0.1 mg/L 6BA+0.1 mg/L IBA+50 mg/L Kan+250 mg/L Car上存活,确定为最适转化受体;带腋芽茎段在分化培养基上预培养7 d后,经OD600=0.6的菌液侵染10 min,共培养3 d,在选择培养基上培养20 d,其不定芽分化率为43.75%,经GFP荧光检测可得到78.88%的GFP基因瞬时表达率;随机选取5株再生转化植株,经PCR检测,均有GFP和GUS基因的目的条带,GFP基因表达较强烈,初步获得了5个株系的阳性转化植株。  相似文献   

14.
多年生黑麦草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从外植体预处理方式、基本培养基、激素浓度等方面着手,对多年生黑麦草愈伤组织诱导、继代、不定芽分化及再生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提高了再生频率。结果如下:切取胚端半粒种子,经75%乙醇处理1min,0.1%HgCl处理15min,在经无菌水清洗4~6次后接种方式较好;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以MS+2,4—D 8.0 mg/L(或另添加甘露醇25 g/L)为佳;愈伤组织接种于MS+2,4—D 8.0mg/L+甘露醇25 g/L上进行1~2次继代后于NB+6—BA2.0 mg/L上进行分化;不定芽转接至MS+6—BA2.0 mg/L上进行扩繁或于1/2MS+NAA0.5mg/L+IAA0.5mg/L上进行生根。  相似文献   

15.
对热研2号柱花草无菌实生苗的胚轴与叶片切段培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MS 0.5~2.5 mg/L BA均可实现100%的再生频率,其中叶片切段在MS 1.5 mg/L BA上单位外植体产生的丛生芽数最多,为18.45;而胚轴切段在MS 2.0 mg/L BA上单位外植体产生的丛生芽数最多,为15.30.经过4周的壮苗培养,切下单芽进行生根培养.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 MS 1.0 mg/L IBA 0.5 mg/L IAA,生根率可达95.84%.  相似文献   

16.
紫叶李组织培养及快繁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试验以紫叶李春季萌生苗嫩枝为外植体,在腋芽诱导的基础上,建立“以芽尖诱导丛生芽”的组培快繁体系。腋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0.5mg/L+NAA0.1mg/L与MS+6BA1.0mg/L+NAA0.1mg/L;丛生芽增殖培养基为MS+BA1.0mg/L+IBA0.3mg/L;壮苗培养基为MS+6BA0.4mg/L+IBA0.1mg/L+GA30.2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1.0mg/L+蔗糖20g/L。  相似文献   

17.
唐古特白刺组织培养及其培养基筛选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试验选用唐古特白刺幼嫩茎段和叶片作为材料,研究白刺不同外植体的离体培养技术及其适宜的培养基。结果表明,白刺带芽嫩茎是诱导丛生芽的良好外植体,恒温20℃以下,可有效降低白刺丛生芽初代培养污染严重的程度;叶片是诱导愈伤组织的良好外植体,且低浓度生长素2,4-D培养基较高浓度培养基形成的白刺愈伤组织致密,也不易褐化。白刺的最适增殖、壮芽培养基为MS+6-BA 2 mg/L+NAA 1.00 mg/L,而且是以腋芽形成丛生芽的方式进行增殖的;最适生根培养基是1/2 MS+KT 1 mg/L+IBA 0.5 mg/L;形成愈伤组织较好的培养基是MS+2,4-D 0.5~1.0 mg/L。  相似文献   

18.
以早花枳上胚轴为外植体,通过研究早花枳遗传转化过程中不同的细胞分裂数浓度和不同的卡那霉素筛选压对不定芽的再生频率和GFP表达率的影响,以及不同的成苗方式对不定芽成苗率的影响,建立了早花枳遗传转化技术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共培养基和诱芽培养基中加入1.5mg/L的细胞分裂数,诱芽培养时以100mg/L卡那霉素作为筛选压,可获得138%的再生频率和32.5%的GFP表达率;早花枳在含有不同浓度NAA的 生根培养基上生根能力都较差,而以酸桔为砧木,通过试管内茎尖嫁接可获得98%的不定芽成活率。  相似文献   

19.
桑树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及不定芽分化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正交试验,探讨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噻二唑苯基脲(Th id iazuron,TDZ)、α-萘乙酸(NAA)、桑品种、叶龄、叶位等5种因素对桑树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筛选出了桑树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条件为:21 d苗龄的陕305组培苗叶片,培养基MS+1.0 mg/L TDZ+0.2 mg/L NAA。在此条件下,陕305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93.9%。对得到的陕305叶片愈伤组织进行了不定芽分化诱导,结果表明,最佳分化培养基为MS+3.0 mg/L 6-BA+0.1 mg/L IAA+2%果糖,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率高达100%。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铁皮石斛在快速繁殖中的繁殖系数,缩短育苗的周期。以铁皮石斛的带节茎段为外植体,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采用正交实验的设计方法筛选出铁皮石斛在不定芽的诱导和不定芽增殖过程中6-BA、NAA、GA的最佳浓度配比,还研究了不同浓度NAA和IBA对铁皮石斛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定芽诱导最佳的激素浓度配比为2 mg/L+6-BA 0.2 mg/LNAA+0.2 mg/LGA,不定芽增殖最佳的激素浓度配比为1 mg/L6-BA+0.5 mg/LNAA+0.2 mg/LGA,只添加NAA对不定芽生根有促进作用,当NAA浓度为0.3 mg/L时,不定芽生根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