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随着各类新抗菌药物的不断开发及其在临床的大量使用,细菌耐药的产生已严重地影响其疗效。特别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第三代头孢菌素的滥用使肺炎克雷自菌和大肠杆菌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其由质粒介导耐药性发展很快,使细菌对第一、第二、第三代头孢菌素及单环内酰胺类等多种抗生素均产生耐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及细菌耐药情况,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调取我院2011年抗菌药物出库数据,采取限定日剂量(DDD)法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利用2011年细菌耐药监测数据,分析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频度最高,同期临床分离的病原菌主要有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其中以大肠埃希菌检出最多。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100%耐药,1例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菌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结论:我院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使用情况,且细菌耐药情况较严重。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广泛应用是导致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出现及传播的主要原因,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鞍山市第二医院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的发生率及其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方法双纸片、酶抑制剂增强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KB)法测定ESBLs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大肠杆菌中产ESBLs菌株占26.67%,肺炎克雷伯菌中为24.27%;上述产ESBLs株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氨曲南多为耐药,亚安培南的耐药株少见,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等多为耐药。结论超广谱β-内酰胺酶是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超广谱β-内酰胺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训民  李敏  张琪 《淮海医药》2005,23(4):343-344,F0003
超广谱p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 ases,ESBLs)由质粒介导的能使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单酰胺类及青霉素类耐药的一类酶,可在菌株间转移和传播,在体外试验中可使三代头孢和氨曲南的抑菌环缩小,但不一定在耐药范围,临床对β-内酰胺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类)耐药。ESBLs主要由革兰阴性杆菌产生,尤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代表。  相似文献   

5.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细菌对常用抗生素产生耐药,特别是近年来,第三代头孢菌素类的广泛应用,诱导细菌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大肠埃希菌是产酶的主要细菌,其产生的ESBLs不仅能水解所有第三代头孢菌素,而且能灭活单酰胺类抗生素,并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产生交叉耐药,  相似文献   

6.
<正>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是医院感染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广泛使用使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是革兰阴性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主要原因。自1983年首次报道发现ESBLs菌株以后,ESBLs的流行日益严重,世界各地均有报道,且数量和基因型不断增加。ESBLs通常为质粒介导,同一质粒可同时携带多个耐药基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尿路感染患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革兰阴性杆菌发生情况,同时监测其耐药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实验,双纸片协同筛选实验和纸片扩散法表型确证实验检测ESBLs。结果241株革兰阴性杆菌尿路感染中分离出产ESBLs菌73株,占30.29%,分别为大肠埃希菌63株,克雷白杆菌9株,沙雷菌1株。产ESBLs菌株对青霉素类耐药率高达95.83%~98.61%,对头孢噻肟、头孢呋辛等第3代头孢菌素耐药率为83.56%~95.83%,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分别达65.28%,80.56%和73.17%。对含β-内酰胺酶抑制药的第3代、第4代头孢菌素及碳青霉烯类头孢菌素则有相对较低的耐药性(<22.95%)。结论产ESBLs革兰阴性杆菌尿路感染形势严峻,耐药率高。  相似文献   

8.
β-内酰胺酶(ESBLs)是一类对包括三代头孢菌素及氨曲南在内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水解作用的酶[1]。细菌产ESBLs是其耐药的主要机制,而由质粒介导的超广谱ESBLs是对新一代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ESBLs的出现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困难,死亡率增高,住院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9.
王美英 《河北医药》2011,33(13):2047-2048
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和单环酰胺类抗生素如氨曲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导致对这类抗生素耐药的细菌不断增多,其主要机制是细菌产生了能水解氧亚氨基β-内酰胺抗生素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epectrumβ-lactamases,ESBLs)。产ESBLs菌常具多重耐药性,易导致医院内的暴发流行,且流行状况及耐药性存在地区差别,并对三代头孢菌素表现敏感而误导治疗,故被认为是革兰阴性菌中最危险的耐药形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423株泌尿系感染患者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在病区的分布、产酶及耐药情况,探讨抗菌药的合理应用。方法:用K-B法进行药敏分析,并按CLSI标准进行操作和判断结果。结果:423株大肠埃希菌来自于泌尿外科50.1%(212株),神经内科23.2%(98株)、肿瘤科13.5%(57株)、内分泌科13.2%(56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有165株,阳性率占39%。药敏显示:亚胺培南最敏感,其次是含β-内酰胺酶抑制药复合制剂,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以及喹诺酮类耐药率均较高,高于不产ESBLs菌株。结论:治疗泌尿系统大肠埃希菌感染应加强药敏试验监测,对不产ESBLs的可根据药敏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或第二代头孢菌素、氨曲南、阿米卡星等,对产ESBLs则根据病情选择含β-内酰胺酶抑制药复合制剂或碳青霉烯类,必要时可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11.
肠杆菌科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了解我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肠杆菌科细菌的分离、分布情况及耐药特点,以便及时监控和治疗。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从533株肠杆菌科细菌筛选出产ESBLs菌株,并对产ESBLs菌株进行药敏实验。结果 533株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菌株96株(18.0%),以ICU病房分离率最高(29.5%),产ESBLs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高度耐药(90.6%~92.7%),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和磺胺甲口恶唑/甲氧苄啶耐药率也较高(51.0%~88.5%),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结论 纸片扩散法是一种方便、有效检测ESBLs的方法;治疗产ESBLs细菌引起的感染,可选用亚胺培南、头霉素类及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第三代头孢菌素等敏感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情况,并与非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进行对比。方法抽取该院2009年1月-2012年9月肺炎克雷伯菌耐药试验数据,进行抗生素耐药性统计分析。结果从2009年1月-2011年12月肺炎克雷伯菌总的ESBLs发生率为25.0%、34.3%、56.8%,呈上升趋势,而2012年1-9月,ESBLs发生率为31.0%。对13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除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外,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均显著高于非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青霉素类、第3代头孢菌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常用抗菌药物均不同程度的耐药,且表现为多重耐药。结论治疗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感染应选用亚胺培南、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青霉素类及其药敏试验显示敏感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主要由肠杆菌科细菌的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产生。由于第三代头孢菌索对需氧革兰阴性菌的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毒性低而被广泛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能诱导细菌产生基因位点突变,使细菌产生质粒介导的ESBLs,它能水解青霉索、头孢菌紊及单环酰胺类抗生素。质粒介导的β-内酰胺酶可迅速传播到不同的菌属和菌种。并由于质粒上带有其它耐药基因而表现为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14.
<正>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医院获得性感染的重要病原菌~([1])。近年来,随着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类和单环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的广泛应用,诱导细菌耐药株的不断增加,许多细菌产生了多重耐药性。医学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是由质粒介导的能水解所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但能被克拉维酸抑制的一类酶,主要由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鲍曼不动杆菌等产  相似文献   

15.
侯功平 《北方药学》2015,(1):123-124
目的:探讨研究我院临床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与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变化的相关性,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09~2013年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年用量与产ESBLs(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分离率进行相关性研究分析。结果:近年来,我院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菌株分离率与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第三代头孢菌素不适用于对大肠埃希菌感染的经验治疗,产ESBLs细菌分离率的不断上升与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的年用量呈正相关,强烈建议临床用药中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的应用指征,尽量减少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的使用总量。  相似文献   

16.
126株ESBLs阳性菌株的耐药性及抗感染用药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产ESBLs菌株的耐药现状及其抗感染用药现状。方法:回顾性调查126例ESBLs阳性病例的抗感染用药全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耐药率统计分析;分时段统计用药频度、用药品种和用药天数,并将耐药率与用药频度进行对应比较。结果:ESBLs阳性菌株对碳青霉烯类仍高度敏感,对含酶抑制药的β-内酰胺类复合制剂也较敏感,但敏感度不断下降,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的耐药率均达90%以上。DDDs分布率:药敏实验前66.84%,药敏试验后33.16%;敏感品种选用率:药敏实验前不足30%,药敏试验后可达90%以上。结论:尽早进行ESBLs的培养分离和药敏实验,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临床治疗和药物经济学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第三代头孢菌素品种多、药理学特点优良、安全性好,在细菌性感染的防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不规范的使用导致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检出率及细菌耐药率有增高的趋势,也使碳青霉烯类等新型抗菌药物的用量增加,导致病原菌耐药加剧,使一些细菌感染的治疗更加困难。但因此而轻视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临床价值是不正确的。综合致病菌种类、药敏试验结果、感染特点与病人状况等因素,审慎选择和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充分发挥其临床应用价值,在当下仍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从药物品种、优缺点、主要致病菌的耐药情况以及临床定位等几个方面,对第三代头孢菌素作一梳理,供临床医师、药师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是由质粒介导的,能水解头孢噻肟(CTX)、头孢他啶(CAZ)等三代头孢菌素和单环酰胺类抗生素的BLA,可被ALA抑制剂抑制,ESBLs主要由肠杆菌科细菌产生,肺炎克雷伯菌等为代表菌种。如确认为ESBLs菌株,不管体外药敏结果如何,对所有三代头孢和氨曲南均应报告耐药,因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甚至波及四代头孢菌素[1]。近年来,肺炎克雷伯菌已成为医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9.
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研究进展及临床治疗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方平  余鑫之 《安徽医药》2005,9(8):564-567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头孢菌素酶(AmpC酶)是革兰阴性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AmpC酶是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而不能被β-内酰胺酶抑制剂所抑制,有染色体介导的AmpC酶和质粒介导AmpC酶,前者分诱导表达和非诱导表达,后者可随耐药质粒复制、接合、转化及转座子移位,在革兰阴性杆菌内或种间传播.ESBLs是由质粒介导的能水解大多数青霉素、头孢菌素和氨曲南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且活性能被酶抑制剂抑制的一类β-内酰胺酶,主要由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产生,也可由其它肠杆菌科细菌、不动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治疗产AmpC酶和ES-BLs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分离前后抗感染药物的应用情况,提请医生正确选用抗感染药物,防止由ESBLs引起的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方法:1999-2000年,住院感染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42例病人进行临床调查分析。结果;本组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呈多重耐药,对头孢噻肟钠耐药率分别为95.74%和98.08%,住院期间共使用三代头孢菌素135个疗程,ESBLs分离前二周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占76.19%,使用2种三代头孢菌素占19.05%,鉴定ESBLs阳性后两周选用三代头孢菌素有20例,占47.62%,使用2种三代头孢菌素的占16.67%,抗感染药的使用都是联合用药,品种更换频繁,同一抗感染药静脉连续使用时间长,并发真菌感染21例,占50%,结论:第三代头孢菌素在临床上的大量使用导致了ESBLs的产生,且对多种抗生素的高度耐药,治疗最佳的药物是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滥用抗感染药物易产生耐药菌株及真菌二重感染,临床应加强抗感染药物的使用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