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对恶性肿瘤患者不同方案化疗后的心电图异常表现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恶性肿瘤患者采用不同方案化疗后出现心电图异常的632例临床资料。结果ST—T改变352例(55.70%),心律失常197例(31.2%),QRS低电压91例(14.4%),心肌梗死2例(0.32%)。结论不同化疗方案患者均可发生心电图异常,尤其在方案含有蒽环类药物时更常出现。注意化疗药物的潜在心脏毒性,常规心电图定期检查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恶性肿瘤的心脏转移严重危害着患者的生命健康。作者回顾性分析23例恶性肿瘤伴心脏转移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分析其变化规律,以期为恶性肿瘤心脏转移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恶性肿瘤患者动态心电图(DynamicElectrocardiogram,DCG)的特点,以及放疗和化疗对肿瘤患者心脏的影响,本文对我院1990~1998年收治的260例恶性肿瘤患者及176例放、化疗后恶性肿瘤患者与204例正常人的DCG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告于后。临床资料一、436例肿瘤患者均在我院住院,诊断明确,排除器质性心脏病及电解质紊乱因素,检查前5天内未服用心血管药物,436例共分为两组:(1)恶性肿瘤组(未接受放化疗)260例;(2)放化疗后恶性肿瘤组(指接受放化疗一周以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胸部恶性肿瘤行调强放疗(IMRT)后动态心电图变化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我院收治并接受调强放疗的老年胸部恶性肿瘤患者81例,在放疗前后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统计患者治疗后动态心电图异常情况,并收集整理患者临床、物理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分析探讨可能影响患者放疗后动态心电图异常的相关因素。结果:81例老年胸部恶性肿瘤患者,IMRT治疗后发生DCG明显改变45例(55.56%);对可能影响患者IMRT治疗后动态心电图改变的各因素进行分析,经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临床分期、心脏V40进入多因素回归模型,为影响老年胸部恶性肿瘤患者IMRT治疗后动态心电图改变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老年胸部恶性肿瘤调强放疗后动态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较高,女性、高龄、临床分期高、心脏V40是患者治疗后心电图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体表心电图的改变。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2月间汉阳医院和同济医院收治的700例恶性肿瘤患者,对恶性肿瘤患者采用不同化疗方案(蒽环类和非蒽环类)治疗前后12导联心电图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蒽环类化疗方案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62.0%,明显高于不含蒽环类化疗方案患者的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化疗后Q-Tc间期比化疗前均明显延长,且含蒽环方案患者延长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化疗后的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SDNN)、24h每5min窦性心搏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全部相邻窦性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相邻窦性R-R间期差值>50ms心搏数占窦性R-R间期总搏数百分比(p NN50)均比化疗前降低,且含蒽环方案患者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各种化疗方案均可能产生心脏毒性,含蒽环类化疗方案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钾、钠是人体内电解质中阳离子的主要成分 ,对心肌电生理活动起着重要作用 ,其血清浓度变化常引起心电图改变 [1 ] ,但两者同时降低 ,使心电图低钾表现不明显 ,本组通过对我院 72例非心脏病患者血清中钾、钠离子浓度混合降低 ,引起的心电图改变进行分析讨论 ,以探讨心电图在低钾并低钠血症的诊断。收稿日期 :2 0 0 0 -0 1-18作者单位 :云南省肿瘤医院 ,云南 昆明 65 0 10 6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 选自 1995年 12月— 1998年 7月 ,在我院住院的 72例患者 ,进行回顾分析 ,各项辅助检查资料完整 ,临床诊断明确 ,其中男性 44例 ,女性 2 8例 …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伴发糖尿病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5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52例伴发糖尿病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肿瘤伴发糖尿病发病先后时间及治疗情况.结果:恶性肿瘤患者伴发糖尿病多在诊断肿瘤时/或患病后出现.结论:恶性肿瘤伴发糖尿病,可先行降糖治疗,待血糖稳定后进行肿瘤的放化疗,仍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恶性肿瘤患者伴发糖尿病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伴发糖尿病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5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52例伴发糖尿病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肿瘤伴发糖尿病发病先后时间及治疗情况。结果:恶性肿瘤患者伴发糖尿病多在诊断肿瘤时/或患病后出现。结论:恶性肿瘤伴发糖尿病,可先行降糖治疗,待血糖稳定后进行肿瘤的放化疗,仍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恶性肿瘤的缘台治疗中,化疔占有重要的位置。不同的化疗药物和方案在产生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出现不少毒副作用。单一药物和剂量对心脏毒性已报道不少,本文采用不同化疗方案对105倒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变化进行观察,意在探索联台方案对初治病人的心脏毒性。  相似文献   

10.
哈尔滨市南岗区1992~2004年恶性肿瘤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992~2004年间哈尔滨市南岗区恶性肿瘤死亡状况及规律,为哈尔滨市恶性肿瘤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1992~2004年间哈尔滨市恶性肿瘤死亡资料,统计死亡率,死亡构成比、截缩病死率、肿瘤死亡发病比等指标.结果哈尔滨市南岗区1992~2004年恶性肿瘤死亡资料的分析我们发现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主要在35岁以后发生,而死亡主要集中在55~70岁年龄段.从截缩死亡率的趋势看男性远高于女性,2002年以后出现大幅上扬,达到46.49%,应引起高度警惕.从死亡发病比看总的趋势是下降.结论应加强中老年人群的恶性肿瘤防治工作,特别是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近22年(1977~1998)各类恶性肿瘤发病率动态,为海宁市政府制订恶性肿瘤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977~1998年恶性肿瘤发病登记报告资料,对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恶性肿瘤总发病率为169.41/10万,标化发病率为120.66/10万;前5种最常见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肝细胞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直结肠癌,共占全部恶性肿瘤的66.41%;近11年(1988~1998)与前11年(1977~1987)相比,恶性肿瘤发病谱正在改变,如胰腺癌、膀胱癌、脑肿瘤、肺癌等发病率在增加,而宫颈癌、食管癌、鼻咽癌等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本组观察与分析提示,在近11年中,多类恶性肿瘤发病率发生了变化,胰腺癌等发病率有所增加,宫颈癌等发病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2.
作者采用以表阿霉素为主要药物的方案治疗58例伴心电图异常肿瘤患者。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58.7%(27/46),完全缓解率为17.4%(8/46)。主要的毒性反应为轻中度的血液和胃肠道毒性,病人多能耐受。本组有12.1%(7/58)的患者化疗中或化疗后出现新的心电图异常,个别病例有一过性的心血管系症状。作者认为,含表阿霉素方案疗效确切,毒性较低,适合于原有心电图异常或有心脏病史的肿瘤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王会新  冯旭  侯晓雯 《癌症进展》2021,19(5):463-466,494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评价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19与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日期截至2020年8月31日.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16篇文献,样本量为174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H19表达与恶性肿瘤患者的总生存期(OS)有关,H19高表达是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不利因素(HR=1.69,95%CI:1.46~1.95,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H19表达是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不利因素,H19低表达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OS长于H19高表达患者(HR=1.63,95%CI:1.32~2.02,P﹤0.05),H19低表达结直肠癌患者的OS长于H19高表达患者(HR=2.69,95%CI:1.12~6.45,P﹤0.05),未发现H19表达与肝癌、胃癌和胆囊癌患者的OS有关.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该Meta分析结果较为稳定可信.结论 H19表达与恶性肿瘤患者的OS有关,H19高表达恶性肿瘤患者的OS更短,H19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恶性肿瘤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四川省肿瘤医院16年来恶性肿瘤住院患者主要死因构成及年代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收集四川省肿瘤医院2004年0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及死亡病例,分析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性别、年龄分布,死因构成的年代变化以及死亡患者占同期住院患者比例的年代变化。结果:2004年-2019年16年间我院收治恶性肿瘤住院患者总数280 042例,恶性肿瘤死亡5 213例,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和恶性肿瘤死亡患者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前10位死因顺位依次为:肺癌(34.5%)、肝癌(9.8%)、食管癌(8.2%)、结直肠癌(7.4%)、胃癌(5.5%)、淋巴瘤(3.9%)、乳腺癌(3.8%)、胰腺癌(3.6%)、前列腺癌(2.5%)和胆囊癌(2.0%),合计占总死亡数的81.2%。男性病死率明显高于女性(2.1% vs 1.6%,P<0.001)。<40岁、40~49岁、50~59岁和≥60岁4个年龄组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0.8%、1.4%、1.8%、2.8%,随着年龄的增长,恶性肿瘤的病死率呈明显上升趋势(P<0.001)。肺癌始终是第一大死因,3个年代的构成比逐年上升。食管癌和胃癌的死亡构成比明显下降,而肝癌和结直肠癌的死亡构成比明显上升。恶性肿瘤死亡患者占同期住院患者比例为1.86%。其中2004年恶性肿瘤死亡患者占同期住院患者比例为12.6%,2019年下降至1.4%,随时间呈明显下降趋势(P<0.001)。结论:恶性肿瘤住院患者逐年增加,死亡患者占同期住院患者的比例逐年下降,肺癌仍是恶性肿瘤第一大死因,食管癌和胃癌的死亡构成比随时间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恶性肿瘤患者心房纤维颤动及其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心房纤维颤动(房颤)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 对发生房颤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及持续心电监测,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静脉注射终止发作。结果 60岁以上的恶性肿瘤患者房颤发生率为45.5%,选用洋地黄、心律平、胺碘酮转复房颤,成功率达71.5%。结论 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阵发性房颤比例较高,且出现短阵快速心室率较普遍,本组药物转复率较高且安全。  相似文献   

16.
林珍 《中国肿瘤》2016,25(9):690-693
[目的]分析福建省肿瘤医院2006 ~2015年诊治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病种分布.[方法]对2006~2015年首诊的15 258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病案数据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5年头颈部恶性肿瘤就诊人数呈上升趋势.就诊率居前3位的分别为鼻咽癌、甲状腺癌、喉癌,其中以甲状腺癌上升趋势最为明显,而喉癌发展趋向于平稳,鼻咽癌和甲状腺癌就诊率分别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病种的49.34%和40.69%.[结论]头颈部恶性肿瘤就诊患者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以甲状腺癌上升最为明显,以女性甲状腺癌上升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四川省恶性肿瘤的死亡状况及其分布规律,为肿瘤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四川省2004年死亡原因年报统计资料,用国家指定专用死因统计软件对恶性肿瘤死亡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2004年四川省恶性肿瘤死亡14229人,死亡率为126.79/10万,随着年龄的增加恶性肿瘤死亡率逐渐增加.死亡率居前4位的肿瘤为肺癌、肝癌、食管癌、胃癌;城市以肺癌死亡率最高,农村以食管癌死亡率最高.结论: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四川居民生命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肺癌、肝癌、食管癌和胃癌更是重点防治内容.加强健康教育进行病因预防是重要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林佩娣  陆怡  丁训杰 《肿瘤》2000,20(4):288-289
目的 进一步了解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状况。方法 对华山医院老年科1993 ̄1998年门诊及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共152例进行调查。结果 老年人恶性肿瘤以消化系肿瘤占首位,其次是呼吸系、泌尿生殖系肿瘤。老年人恶性肿瘤以男性高于女性,两者判别有显著意义。从年龄构成看以60 ̄79岁最多。结论 恶性肿瘤的有关症状发生率以食管癌,胰腺癌及膀胱癌为高,有关体征发生率险胰腺癌和前裂腺癌外均低,各常见肿瘤的辅助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005-2012年4928例维吾尔族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发病情况、分类、疾病构成及其变化,为掌握肿瘤流行病学、发展趋势、制定防治疾病规划以及指导防治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回顾统计2005-2012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维吾尔族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总就诊人数,肿瘤发生部位,性别,年龄。结果:2005-2012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维吾尔族恶性肿瘤患者就诊人数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男女之比为1.2∶1,恶性肿瘤发病的高峰年龄集中在60岁,其中胃恶性肿瘤,气管、支气管恶性肿瘤,骨、关节软骨恶性肿瘤,喉恶性肿瘤、鼻咽恶性肿瘤,卵巢恶性肿瘤中位发病年龄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而肝脏恶性肿瘤、食管恶性肿瘤、结肠恶性肿瘤、宫颈癌和脑恶性肿瘤中位年龄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结论:维吾尔族恶性肿瘤患者的发病人数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部分肿瘤的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与血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1年至2003年广西肿瘤医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5542例进行ABO血型分布特征分析,并与南宁市中心血站提供的同期健康献血员43919例ABO血型进行比较,用相对危险率比值(OR)和显著性来说明恶性肿瘤与血型抗原的相关强度和相对危险度.结果:恶性肿瘤患者的血型以O型居多,O>B>A>AB,各种血型发生恶性肿瘤的相对危险度不相同,且有显著差别.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的血型分布和正常人群血型分布有显著差别,恶性肿瘤的发生与ABO血型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