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羊膜卷填塞联合双层羊膜遮盖治疗角膜溃疡穿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羊膜卷填塞联合双层羊膜遮盖治疗角膜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7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角膜溃疡穿孔患者11例11只眼,溃疡直径2~4 mm,穿孔直径0.5~2 mm,采取羊膜卷填塞联合双层羊膜遮盖以及前房C3F8隋性气体填充手术,术后继续抗感染及对症治疗,观察角膜溃疡愈合情况及羊膜卷转化情况,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结果 11例11只眼术后前房形成好,C3F8气泡存在时间约5~12 d,无房水渗漏,羊膜卷无脱出或掉入前房.术后2个月后溃疡表面双层羊膜大部溶解吸收,溃疡内填塞之羊膜卷与角膜组织逐渐融合,无房水渗漏,瞳孔无前粘,羊膜卷缓慢溶解变小,并逐渐被增生的角膜纤维结缔组织填充,手术6个月后羊膜卷完全被疤痕组织替代,角膜白斑处无新生血管侵入.术后所有患者视力均得到提高.结论 羊膜卷填塞联合多层羊膜遮盖以及前房C3F8隋性气体填充手术治疗角膜溃疡穿孔能保住患眼,恢复部分视力,简便易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羊膜填塞联合前房C3F8注气术治疗外伤性角膜穿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羊膜填塞联合前房C3F8注气术治疗外伤性角膜缺损并穿孔的疗效。方法:应用甘油冷冻保存羊膜制作成羊膜卷,对5例外伤性角膜缺损并穿孔患者行羊膜填塞联合前房C3F8注气术治疗。结果:术后前房形成好,羊膜卷无脱出或脱入前房,角膜缺损逐渐愈合。视力均得到提高,术前视力均小于0.1,术后3mo时,有3例视力>0.5,1例0.3,1例0.08。结论:羊膜填塞联合前房C3F8注气术治疗外伤性角膜缺损并穿孔是一种简便易行,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应用生物羊膜填塞缝合固定术治疗偏中心角膜穿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生物羊膜填塞缝合固定术治疗偏中心角膜穿孔的疗效。方法应用生物羊膜制作成羊膜塞,对9例偏中心角膜穿孔患者行羊膜填塞缝合固定联合羊膜覆盖术治疗。其中,真菌性角膜溃疡穿孔2例,陈旧性病毒性角膜炎角膜白斑穿孔4例,角膜异物取出术后穿孔3例。结果9眼术后早期无羊膜塞脱出或脱入前房,覆盖的羊膜移植片透明完整,未见溶解和脱落,真菌性角膜溃疡者术后7~10天炎症控制稳定,溃疡消失,角膜穿孔愈合,前房形成。4周内均形成完好的角膜上皮覆盖,羊膜塞与周边角膜组织愈合良好。术后三个月随访显示,羊膜塞位置正常,无排斥或向前房内脱落,穿孔瘢痕愈合形成角膜翳,角膜透明度正常。视力由术前的0.02-0.1提高到0.5-1.0。验光检查:-0.25±0.47D。结论生物羊膜填塞缝合固定术治疗角膜穿孔是一种取材容易,操作简单,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长期全眼球冷冻保存角膜行穿透角膜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抽空房水,C3F8充填前房全眼球冷冻保存(-20℃)角膜行20例穿透角膜移植术,最短保存时间为28d,最长为133d,平均39.6d,本组20例患者,病灶范围均在8mm以上,穿孔达(4~5)mm左右。结果术后半年,角膜半透明5例,内皮细胞平均密度为1076.3celll/mm^2,视力维持在数指/1尺,14例患者角膜混浊,视力手动~光感,其中5例患者半年后再次行穿透角膜移植术。术后并发症:1例患者在术后3m时,发生继发青光眼,患者坚决要求行眼球摘除术。结论前房注气(C3F8)全眼球冷冻保存角膜使角膜内皮细胞具有一定活性,方法简便、易行,可为眼科急诊提供穿透角膜材料。  相似文献   

5.
杨锦  李冰  杨付合 《国际眼科杂志》2008,8(11):2328-2329
目的:观察羊膜填塞法联合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角膜溃疡性穿孔的临床效果,了解此方法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局限性。方法:对11例(11眼)感染性角膜溃疡穿孔的患者采用羊膜填塞治疗。其中,真菌性角膜溃疡穿孔3眼,病毒性角膜溃疡穿孔2眼,细菌性角膜溃疡穿孔5眼,单疱病毒性合并细菌感染者1眼。溃疡穿孔范围0.5~2mm。用羊膜填塞穿孔、用另一羊膜覆盖于整个角膜表面,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结果:术后1d,11例患者前房均形成,穿孔区密闭良好,随访期间前房深度正常。手术后6wk有完好上皮覆盖,穿孔区角膜厚度逐渐增加,溃疡周边炎症反应减退。术后5mo溃疡瘢痕愈合,溃疡区的角膜厚度稳定。11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随访期间未出现复发及严重的并发症。结论:羊膜填塞法联合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2mm的角膜溃疡性穿孔是有效、安全的,但此方法术后角膜溃疡是瘢痕愈合,适用于穿孔区非角膜中央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羊膜移植治疗反复性角膜上皮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保存生物羊膜移植治疗的20例(21眼)反复性角膜上皮糜烂住院患者,术后随访观察3~16个月,对术后角膜上皮完全修复时间、视力提高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21眼中19眼单纯羊膜移植术,术后角膜上皮完全修复时间最短3d,最长28 d;1眼于术后第8天羊膜融解,角膜上皮未愈合,经再次手术并联合佩戴角膜接触镜治疗后角膜上皮完全修复;1眼首次手术及联合佩戴角膜接触镜治疗,术后7d角膜上皮完全修复.术后视力提高(t=2.613,P=0.02).结论 羊膜移植是治疗反复性角膜上皮糜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多层羊膜移植在角膜穿孔伤后修复缺损组织的效果。方法通过对7例单眼角膜穿孔,创口有缺损或感染糜烂,难以一期密闭缝合者行多层羊膜移植术。术后随访平均14个月。结果7眼中6眼(85.71%)角膜穿孔创口瘢痕愈合,前房恢复,眼前段稳定;1眼因眼内感染严重,羊膜融解而摘除眼球。结论对伴有角膜组织缺损或糜烂的较小的角膜穿孔伤,当无法行常规缝合或无条件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时,多层羊膜移植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Ahmed阀植入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对21例(21眼)难治性青光眼行Ahmed阀植入术。术眼于术前1 d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对侧眼于术前1 d和术后12个月行角膜内皮镜检查,记录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计算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测量眼压、前房深度,观察引流管位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值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行Ahmed阀植入术的21眼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角膜内皮细胞丢失逐步增多,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2299±234)个/mm2、(2062±234)个/mm2、(2015±223)个/mm2、(1999±222)个/mm2和(1901±210)个/mm2,与术前的(2306±229)个/mm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3,P<0.01)。术后各时间点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分别为0.3%、10.5%、12.6%、13.2%、17.5%。结论 Ahmed阀植入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短期内存在丢失现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角膜层间晶状体前囊植入联合羊膜移植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效果.方法 对内眼手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11例(11眼)施行角膜层间晶状体前囊植入联合羊膜移植术.术后随诊12个月,观察治疗后疼痛等症状缓解情况、角膜水泡消退、角膜上皮愈合情况,以及有无眼部并发症.结果 11例中,9例术后疼痛症状减轻,6例术后视力提高,8例角膜缺损区3周内愈合.结论 在基层医院缺乏角膜材料的情况下,应用角膜层间晶状体前囊植入联合羊膜移植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可缓解大泡性角膜病患者的痛苦,提高部分患者视力,达到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小梁切除术对角膜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钰  张纯 《眼科新进展》2005,25(6):550-552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角膜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7例患者32眼进行前瞻性研究,A组(22眼)术后无并发症;B组(10眼)术后浅前房(浅Ⅰ~Ⅱ)。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应用Orbscan Ⅱ进行角膜9个方位测厚,并对结果行配对t检验。结果A组术后1周角膜厚度较术前无显著变化(P〉0.05):中央、下方、颞侧和颞下方角膜厚度在术后3个月较术前有显著减小(P〈0.05)。B组术后1周在多数方位上角膜厚度显著增加(P〈0.05),角膜厚度的改变量显著大于A组(P〈0.05):术后3个月中央区角膜厚度较术前显著减小(P〈0.05).各方位角膜厚度改变量与A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角膜内皮细胞功能在无并发症的小梁切除术后1周恢复.术后浅前房(浅Ⅰ~Ⅱ度)增加内皮细胞功能的损伤。术后中央和颞下区角膜内皮细胞的代偿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1.
硅油填充术后的角膜内皮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翁燕  姚克  姜节凯 《眼科研究》2005,23(5):507-509
目的评价硅油对有晶状体及无晶状体眼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对45例(45眼)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其中有晶状体组(22眼)及无晶状体组(23眼),比较其术前,术后1、3、6、9个月的改变。了解前房硅油对角膜内皮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及角膜厚度的改变均无统计学差异,但两组同期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在术后1个月、6个月呈现显著差异(P=0.002,P=0.034)。硅油接触角膜内皮时,呈现“亮度颠倒”现象。末次随访时(术后9个月)的内皮细胞密度与无前房硅油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00)。结论无论晶状体是否存在,玻璃体腔内的硅油对角膜内皮无明显的损害。而当硅油进入前房则将对角膜内皮造成严重的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羊膜覆盖治疗角膜穿通伤的疗效,为角膜穿通伤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例20眼外伤性角膜缺损并穿孔的患者采用多层羊膜覆盖,术后随访3~6mo,观察前房形成,羊膜持续时间,术后视力变化等。结果:患者20例术后第1d前房均形成。术后1mo穿孔愈合,角膜修补处呈半透明状混浊,未见新生血管长入,术后本组病例的视力均无提高。结论:多层羊膜覆盖是治疗角膜穿通伤有效、安全的方法,它能维持眼球结构的完整,减轻了炎症反应,为后续的穿透性角膜移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多层羊膜移植治疗角膜溃疡性穿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多层羊膜移植治疗角膜溃疡性穿孔的临床效果, 了解此方法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局限性。方法: 对 6 例(6 眼)角膜溃疡性穿孔的患者采用多层羊膜移植治疗, 溃疡穿孔范围 0.5 ̄2mm。用羊膜填塞穿孔、铺平溃疡并覆盖于溃疡表面。术后随访 5~19mo。结果: 术后 1d6 位患者的前房均形成, 随访期间深度正常且始终未消失。羊膜植片手术后 3wk 上皮化。手术后 1mo内, 穿孔区角膜厚度逐渐增加, 溃疡周边的浸润也逐渐吸收。术后 2mo 溃疡瘢痕愈合, 有新生血管长入, 表面光滑;溃疡区的角膜厚度稳定, 恢复正常。术后 6 例视力均无提高。随访期间溃疡未出现复发及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多层羊膜移植治疗较小的角膜溃疡性穿孔是有效、安全的, 但此方法术后角膜溃疡是瘢痕愈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硅油填充眼硅油取出前后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的临床分析。 方法: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填充眼并发白内障患者36例36眼,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硅油取出前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二组在硅油取出后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前房反应、眼压、角膜内皮情况等。 结果:两组患者硅油均取出顺利,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植入人工晶状体,术中术后并发症对症处理。两种联合手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下降,术后1wk六角形细胞比例、术后1mo细胞数量及形态均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硅油取出前联合超声乳化白内摘除术有相对轻的术后反应,术中并发症及更小的角膜内皮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单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phacoemulsification aspiration,PEA)与双切口PEA对角膜的影响。方法 连续性非随机病例对照研究。本研究纳入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医院行2.4 mm透明角膜单切口PEA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related cataract,ARC)患者(100眼)(单切口组),并选择此时间段内与之眼轴、前房深度、晶状体核混浊等眼部和全身情况相匹配的行透明角膜双切口PEA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100眼)(双切口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总超声时间、累积释放能量(cumulative dissipated energy,CDE)等,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裸眼视力(un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UDVA)及矫正远视力(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CDVA),10 mm范围内角膜体积(10 mm-corneal volume,10 mm-CV),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形态等参数。结果 单切口组术中总超声时间、CDE分别为(27.84±19.61)s、5.15±3.70,双切口组分别为(23.62±16.55)s、4.77±3.6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单切口组的UDVA和CDVA均高于双切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单切口组10 mm-CV及CCT均小于双切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单切口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分别为(6.82±3.39)%、(7.05±4.22)%、(7.06±4.37)%,双切口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分别为(8.08±3.31)%、(8.28±4.28)%、(8.37±4.8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早期ARC患者行单切口PEA对角膜的创伤程度较双切口PEA轻,术后恢复快,早期可拥有更好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透明质酸钠对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和形态的影响。方法接受小梁切除术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75例(75眼),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37眼),前房内及巩膜瓣下注入1%透明质酸钠0.1ml并保留;对照组38例(38眼),则注入平衡盐溶液(BSS)0.1ml。采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1周、第3个月进行角膜内皮细胞检查并分析其数量和形态参数的变化,同时观察术后眼压、前房形成情况、滤过泡及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术前、术后第1周及第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2183±325)个/mm2、(2096±332)个/mm2、(2112±261)个/mm2;平均细胞面积分别为(462.7±42.8)μm2、(422.9±53.1)μm2、(430.8±55.2)μm2;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分别为(47.3±15.7)%、(48.1±12.5)%、(42.6±10.9)%;六角型细胞百分率分别为(52.3±14.8)%、(51.6±13.3)%、(55.7±11.2)%;术后第1周及第3个月各参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第1周及第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2098±314)个/mm2、(1631±388)个/mm2、(1855±402)个/mm2;平均细胞面积分别为(462.7±42.8)μm2、(562.7±73.8)μm2、(536.6±65.1)μm2;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分别为(49.5±14.3)%、(59.2±12.6)%、(58.7±12.3)%;六角型细胞百分率分别为(53.2±16.1)%、(40.4±13.2)%、(42.6±11.8)%,术后第1周及第3个月的各参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周及第3个月,治疗组的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分别为4.0%及3.3%,均低于对照组的17.5%及11.6%(P〈0.05)。治疗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的眼数、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周及第3个月,不同前房深度组的角膜内皮损失率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前房深度越浅,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失率越大,两者有  相似文献   

17.
郑鹏飞  刘敬花 《眼科》2012,21(5):348-351
 目的 评价眼内炎玻璃体切除术后硅油充填前房后眼压升高对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影响。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研究对象 2006年11月至2011年11月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眼外伤组就诊的眼内炎患者19例(19眼)均行晶状体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注入术,术后硅油完全充填前房。方法 对19例(19眼)患者行硅油取出术。依据硅油取出术前眼压分组:眼压>21 mm Hg为高眼压组(A组)(12眼);眼压≤21 mm Hg为正常眼压及低眼压组(B组)(7眼)。硅油取出术后1个月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指标 硅油取出术前眼压及硅油取出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结果 硅油取出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1000个/mm2者:A组2眼(2/12,16.7%),B组5眼(5/7,71.4%);角膜内皮细胞密度<1000个/mm2者:A组10眼(10/12,83.3%),B组2眼(2/7,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角膜内皮细胞密度≥1400个/mm2者:A组1眼(1/12,8.3%),B组5眼(5/7,71.4 %);角膜内皮细胞密度<1400个/mm2者:A组11眼(11/12,91.6%),B组2眼(2/7,28.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硅油充填前房合并眼压升高可以导致角膜内皮细胞严重丢失。 (眼科, 2012, 21: 348-3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