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鉴别前列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方法应用超声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对30例经腹部超声发现的前列腺结节患者进行超声造影。观察并分析结节的超声造影特征。结果本组30例36个前列腺低回声结节中,位于内腺20个,外腺16个。内腺结节均为良性增生结节,外腺结节中4个为良性增生结节,12个前列腺癌。不同部位不同性质的结节超声造影表现也不相同。内腺低回声结节表现为与周围内腺实质同步灌注的均匀增强模式;外腺低回声良性结节表现与周围外腺实质增强强度相似的灌注模式:外腺低回声恶性结节表现为增强强度明显高于内腺前列腺组织和周围外腺前列腺组织。所有结节均经手术或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结论超声造影在鉴别前列腺结节良恶性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直肠彩超鉴别诊断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1月~2011年9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前列腺病患者中选取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38例(前列腺增生组),前列腺癌患者30例(前列腺癌组),正常人30例(正常组),采用超声多普勒诊断仪分别对3组患者进行检查,观察前列腺的形态、大小、结节大小、内部回声、病变部位以及血流状况等,对3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前列腺增生组与前列腺癌组在前列腺体积上无明显差异(P〈0.05),但显著大于正常组;在声像图上,前列腺增生组的结节主要发生在内腺,形态规则,包膜完整,连续性好。前列腺癌组主要发生在外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可见低回声结节或增强回声,也可为混杂回声密度不均。在血流动力学上,前列腺增生组的最大血流速度、搏动指数以及阻力指数均略高于前列腺癌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结果与手术结果均相符。结论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在鉴别诊断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上是比较理想的一种检杏手段。  相似文献   

3.
我国成人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发生与组织形态特征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1990~1992年,无选择收集尸检前列腺标本321例,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病理发生与组织形态进行了研究。死者年龄15~90岁。发生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形态改变的41例(12.8%)。早期良性增生结节最早见于18岁。其发生率随年龄而升高。早期增生结节有两种基本类型,即基质结节和腺性结节。基本型结节可在成熟过程中或增大或分化成其它不同类型结节。两种基本类型结节发生的部位主要在移行工区和前列腺上括约肌区域  相似文献   

4.
超声结合尸检对前列腺外腺良性增生性低回声结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应用经直肠超声(TRUS)结合尸检探讨前列腺外腺是否存在良性增生性结节的可能性。方法59例TRUS显示的前列腺外腺低回声结节行定点穿刺活检,HE染色;选取前列腺尸检标本16例,行水槽实验和HE染色。结果59例前列腺外腺低回声结节穿刺标本病理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22例,前列腺癌(PCa)29例,前列腺上皮内瘤变(PIN)1例,前列腺结核(TB)7例。水槽实验提示尸检标本声像图内外腺分界清楚,实质内见多发强回声钙化灶及多发囊肿;16例前列腺尸检标本HE染色外腺均可见腺体、平滑肌和纤维结缔组织不同程度的增生,病理证实为BPH。结论TRUS显示的前列腺外腺低回声结节除了PCa、PIN、TB等疾病之外,还存在良性增生性结节。  相似文献   

5.
半导体激光治疗前列腺增生症420例;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严重并发症及处理;前列腺癌根治术中保护控尿功能的技巧;前列腺增生术后发生前列腺癌12例报告;前列腺增生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探讨;手术治疗伴逼尿肌乏力的前列腺增生症;不同术式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比较;CYP1A1与GSTM1基因多态性与前列腺癌易感性的关系;”^125Ⅰ放射粒子植入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前列腺恶性叶状肿瘤(附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碘仿纱腺窝填塞止血在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的临床研究;前列腺增生术后致后尿道狭窄20例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6.
前列腺外腺增生性低回声结节的组织形态学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前列腺外腺增生性低回声结节的组织形态学特点。 方法:应用苏木精 伊红染色和免疫组化染 色结合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方法,对22例病理证实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外腺低回声结节穿刺标本进行组织成分定 量分析。 结果:前列腺外腺增生性低回声结节中间质、上皮、腺腔和间质中平滑肌成分所占整个前列腺组织的面 积百分比分别为(72.52±13.14)%、(20.57±9.01)%、(6.85±4.51)%和(24.14±6.31)%。 结论:与前列腺内 腺一样,前列腺外腺也可出现增生性低回声结节,但两者的成分构成百分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5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PCa)的临床应用价值,提高PCa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血PSA升高和(或)直肠指检前列腺结节及超声检查有异常的540例患者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的临床资料和声像图表现。其中直肠指诊异常者248例;超声显示有异常回声结节者178例,145例为低回声,占81.4%,42例在声像图上未发现异常;380例PSA〉10μg/L。结果540例活检中PCa220例,阳性率为40.7%,前列腺肉瘤4例,前列腺增生症269例,前列腺增生症并上皮内瘤(PIN)35例,前列腺炎9例,前列腺结核2例,非典型增生1例。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是诊断PCa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对43例前列腺癌、30例前列腺非典型增生及1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石蜡包埋标本,应用核仁组成区染色技术系统地观察了核仁组成区(AgNOR)的数量变化。结果显示:前列腺癌平均AgNOR计数显著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者;前列腺非典型增生的AgNOR计数介于良性增生症与癌组织之间,说明前列腺非典型增生具有潜在的恶性病变。前列腺癌平均AgNORs计数与组织学分级关系密切,随肿瘤组织的分级增高而增高,不同的组织分级之间其平均AgNOR计数有显著的差异,提示AgNOR颗粒与前列腺癌的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表现的病理基础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对103例无选择性良性前列腺增生病例的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进行比较研究。前列腺重量低于26g者5例,200g以上的巨大前列腺3例。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排尿梗阻症状、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最大尿流率与前列腺重量无关,而与前列腺病理组织学病变密切相关。排尿刺激症状的病理基础为尿道炎性病变。尿道梗阻症状与前列腺间质增生密切相关,这类前列腺增生结节以基质结节、腺肌型结节为主。以腺体增生为主病例可表现排尿梗阻相对轻微,但常伴有不典型增生。  相似文献   

10.
不同前列腺组织中睾酮及双氢睾酮含量测定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ang Y  Ye L  Ding Q  Fang Z  Yao M  Shi D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7):545-547
目的 研究雄激素在前列腺增生症及前列腺癌发生中的作用。 方法 分别测定正常人、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以及前列腺癌患者血清和前列腺组织中睾酮 (T)及双氢睾酮 (DHT)的浓度。 结果 表明随着年龄增长 ,正常人血清中T水平逐渐下降而DHT浓度保持相对稳定。前列腺增生症或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两种雄激素浓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长期服用非那雄胺治疗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血清中的DHT水平明显降低而T水平基本不变。各种组织中DHT的含量均为T的几十倍以上 ,前列腺增生症及前列腺癌组织中DHT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织 (P<0 0 1) ,而各组之间组织中睾酮含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长期应用非那雄胺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组织中DHT的含量没有明显降低 ,而且不同部位增生组织中DHT的含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 前列腺增生症及前列腺癌组织中DHT的高浓度积聚与其发病密切相关 ,组织中DHT的积聚可能是由于前列腺局部 5a 还原酶增高所致 ,而且前列腺组织中可能存在着不止一种 5a 还原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研究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与单纯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组织病理表现,探讨前列腺增生症伴发慢性前列腺炎的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选取283例本院就诊并接受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的患者,术前按泌尿外科诊治指南标准进行实验室与临床检查,筛选出合并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66例,随机选择30例单纯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为对照组。按NICKEL的前列腺炎症程度和主要炎症类型的诊断标准对前列腺组织的病理分型与分级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前列腺增生症合并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组织炎症表现为:前列腺腺体以轻度炎症为主,腺周与基质以中、重度炎症为主;单纯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腺体、腺周和基质中均为轻度炎症。两组患者腺体炎症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腺周、基质炎症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增生伴发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病理炎症较重,炎细胞主要分布在前列腺腺周与基质,明确诊断较困难,手术治疗需谨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超声造影在判断前列腺周缘带低回声结节良恶性中的价值.方法 对108例临床怀疑前列腺癌的患者进行超声造影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比较经直肠超声造影检查中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周缘带低回声结节超声造影的不同表现.结果 108例患者中,49例为前列腺癌,59例为前列腺增生.在63例患者的前列腺周缘带中发现低回声结节81个.其中,43例前列腺癌周缘带中低回声结节60个:20例前列腺增生周缘带低回声结节21个.前列腺癌周缘带结节超声造影表现为:高增强36个(36/60),低增强15个(15/60),等增强9个(9/60);45个(45/60)以"快进"为主要灌注模式.前列腺增生周缘带结节超声造影表现为:高增强2个(2/21),低增强5个(5/21),等增强14个(14/21),18个(18/21)以"慢进"为主要灌注模式.结论 前列腺癌周缘带结节以快进和高增强为主,而前列腺增生周缘带结节则以慢进和等增强为主.超声造影有助于判断前列腺周缘带结节良恶性.  相似文献   

13.
EGFR和ABS在前列腺增生和癌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了14例正常前列腺、60例前殓腺增生和33例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生长因子受体和雄激素结合位点的表达。结果显示,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组织中ECFR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前列腺癌中ABS的阳必明显高于增生和正常组织,而增生组织中,ABS强阳性率又明显高于正常组织。EGFR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呈正相关,而与ABS表达无相关。EGFR  相似文献   

14.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一种单链多肽,分子量约34,000,其在前列腺以外的正常组织或各种恶性肿瘤中尚未被发现。前列腺酸性磷酸酶 (PAP)定位于原发或转移前列腺癌腺泡和导管的上皮细胞,其作为瘤标的价值受到分析的不稳定性和酶底物生物学变异性的限制。作者对45例前列腺增生(BPH)和132例前列腺癌(PC)患者(包括21例转移癌和111例包膜内癌)进行了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和PAP的测  相似文献   

15.
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对65例临床拟诊为前列腺癌患者进行检查,其中病理证实46例为前列腺癌,分析研究此46例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内异常结节回声情况、测量其大小,根据结节内血供情况丰富与否分为四级(0~Ⅲ级),测量其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结果:前列腺癌多发生于外腺(周围区、中央区),其前列腺癌结节回声复杂多样,血供增多为主,动脉流速15~30 cm/s,RI≥0.75时,可提示前列腺癌.结论: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前列腺内部结构显示清晰,且能检测到前列腺癌内微小血管的血流速度及RI值,虽然与其他前列腺疾病有重叠,但结合临床指诊及化验室PSA检查,可对前列腺癌做出早期初步诊断,从而提高了前列腺癌的诊断率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对前列腺增生术后发生前列腺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总结2例(年龄分别74岁、80岁)前列腺增生术后发生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前列腺增生术后14个月、28个月(平均2.1年)分别发现前列腺癌。患者因排尿困难、血尿、疼痛而再次就诊。均发现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异常,前列腺结节。2例均行睾丸切除术,术后加用雄激素受体阻断剂。结果随访4个月~2年,病变稳定。结论前列腺增生摘除手术不能预防前列腺癌的发生,血清PSA检测、直肠指检和前列腺多点穿刺活检是前列腺增生术后前列腺癌诊断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前列腺肿瘤中雄激素受体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雄激素受体基因突变与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症发生发展的关系,采用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分析技术对未经治疗的20例前列腺癌和20例前列腺增生症组织中雄激素受体基因第8外显子突变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在2例晚期前列腺癌和1例前列腺增生症组织中检出雄激素受体基因第8外显子突变,2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经内分泌治疗后均在9个月内复发。结果认为:前列腺癌中雄激素受体基因突变可能是不常见的,但雄激素受体基因突变与前列腺癌对内分泌治疗产生抵抗关系密切;对雄激素受体基因突变与前列腺增生症的关系有必要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前列腺增生和癌变组织中血管形成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对血管形成研究的深入,其在许多良性和恶性疾病的发病过程中的重要性已为人们所认识。为了进一步认识微血管形成在前列腺增生症(BPH)和前列腺癌(PCa)组织中的作用,我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增生和癌变前列腺组织中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的表...  相似文献   

19.
彩色多谱勒血流显像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彩色多谱勒血流显像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价值。 方法 对80 例疑诊前列腺癌的患者,进行前列腺低回声区的血流显像检测和前列腺结节组织穿刺活检。 结果 全组血流显像率为68 % (54/80) 。血流显像的54 例中63 % (34/54) 为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占37 % (20/54) 。经卡方检验两组的血流显像率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χ2 = 15 .93 ,P= 0 .0001) 。血流显像的灵敏度为0 .89 ,特异度0 .52 ,阳性预测值为0 .63 。 结论 前列腺结节的血流显像与前列腺癌有一定关系。直肠B 超探测前列腺结节时应加作结节的超声血流显像。  相似文献   

20.
组织芯片检测前列腺癌中BRG1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组织中BRG1基因的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运用组织芯片技术、免疫组化EnV ision法检测37例前列腺癌[其中9例中分化腺癌(G leason评分5~7分),28例低分化腺癌(G leason评分8~10分)]、13例前列腺上皮内瘤、1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BRG1的表达和分布情况。结果:BRG1在前列腺癌、前列腺上皮内瘤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08%(30/37)、38.46%(5/13)、14.28%(2/14)。就BRG1阳性表达率而言,前列腺癌组织与前列腺上皮内瘤、前列腺增生组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前列腺上皮内瘤与前列腺增生组织比较、中分化腺癌与低分化腺癌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BRG1蛋白在前列腺癌中高表达,对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可能起重要作用。组织芯片技术具有高信息量、简捷、快速、高效、成本低、重复性好等优点,在病理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