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齐河县位于鲁北平原,沿黄河北岸条状分布,以产粮棉为主.四季分明,交通发达.全县21个乡镇、1046个自然村,总人口581507人.自1982年发生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例,到1995年共发病2271例,病死16例.现将14年EHF流行情况及血清学、病原学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 流行概况1.1 发病率和病死率1982年1月发生首例病人,此后,发病率逐年上升,1986年最高为231/10万,以后逐渐下降,1990年达最低点,为0.50/10万.1991  相似文献   

2.
<正> 近年来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有逐年增高趋势、国内外均有在儿科病房发生流行的报导。我院于1982年11月份至1988年11月七年中培养分离出239例鼠伤寒沙门氏菌,现将流行情况报告如下:一、流行病学调查自82年11月第一例鼠伤寒在我院儿科病房发生以来连年有所发生,1982~1988年每年病例数分别为:35、18、2、13、3、9、159例。239例鼠伤寒沙门氏菌株标本来源均系我县境城乡居民。82年35例中多数为院内儿  相似文献   

3.
云锡矿历史悠久,已有四百余年的开采历史。新中国成立之前,矿井下生产条件恶劣,无机械通风设施,致使井下环境污染严重。工人肺癌发病率自1955年以来逐年增高,累积发病率达500/10~5以上。1975年,我们经过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证明,90%的肺癌患者有井下作业工龄,可见其肺癌发病具有职业特征。一、井下作业环境空气测定:五十年代,该矿井下粉尘浓度较高。三个矿(老厂矿、马拉格矿,  相似文献   

4.
伤寒是重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 ,可经水、食物等引起暴发流行。我区自 1991年区划调整重建卫生防疫站以来 ,伤害发病率一直较低 ,为进一步做好伤赛的预防控制工作 ,特对我区伤寒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 ,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  传染病资料以 1991~ 1999年的传染病年报表、传染病报告卡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为准 ,按年发病率、发病季节、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和所在辖区进行分析比较 ,人口资料以区统计局的数据为准。2 结果和分析2 1 历年伤寒发病状况 自 1991年以来 ,历年伤寒发病均控制在较低水平 ,共计发病 5 2例 ,最高年发病…  相似文献   

5.
我市1984年开始实行计划免疫按月接种,相应传染病发病率大幅度下降,1989至1991年本市麻疹年发病率分别是11.58/10万、1.29/10万、0.55/10万。但从1991年12月中旬报告1例麻疹以来,到1992年12月底止,全市共报告麻疹683例,年均发病率达125.59/10万,并在9个乡(镇)出现暴发点。为了解我市近年麻疹流行特征,分析流行因素,现将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我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规律,现将该病1991~1996年的流行情况分析如下.1资料来源资料来自全市12个县(市、区)1991~1996年传染病疫情月报、年报表以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2结果2.1流行强度.1991~1996年全市HFRS,年均发病率为11.68/10万,病死率为0.51%.发病率,以1994最高(表1).2.2地区分布.全市12个县(市、区)均有HFRS发生,但以市郊区年均发病率最高(表2)。2.3季节分布.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道,1~12月依次为479例,占9.86%;437例,占9.00%;436例,占8.98%;543例,占11.18%,524例…  相似文献   

7.
流行性腮腺炎常在儿童中流行,佛山市自1992年开始使用国产疫苗预防以来,发病率明显下降.1999年以前,年发病率在16/10万左右,近几年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003年佛山市三水区多所小学发生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笔者对辖区内2所小学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章丘市自1982年发生首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以来,发病人数逐年增多,近几年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为探讨HFRS的流行规律,做好防制工作,对章丘市1995~2002年HFRS的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章丘市1995~2002年肾综合征出血热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丘市自1982年发生首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以来,发病人数逐年增多,近几年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为探讨HFRS的流行规律,做好防制工作,对章丘市1995~2002年HFRS的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常山县解放后曾发生3次流脑大流行,流行周期为8~10年。1982年起省、地、县三级防疫站在常山开展流脑监测。现将1982~1991年流脑带菌调查及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如下。带菌率及菌群分布1982~1991年在定点监测的健康人群中采集咽拭6177份,检出流脑菌2179株,总带菌率为35.28%。其中B 群最多占83.06%,其次为319群和1892群,分别为7.25%和5.04%。A 群占第5位,为1.29%。除1811群未检出外,其余10个群均有检出。319群的带菌率逐年下降,而1916群的带菌率  相似文献   

11.
我县自1986年底全面实现计划免疫一冷链运转以来,全县麻疹发病率有了显著的下降,并连续几年没有麻疹病例发生。1991年9月16日至11月13日期间,我县先后发生了二起传入性麻疹局部暴发流行。为了探讨我县冷链运转后麻疹暴发流行的特点,分析其原因,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工作,现将我县1991年度二个暴发点上的麻疹发病有关资料整理分析如下: 一、资料来源:传染病报告卡、个案调查表及暴发点调查报告。二、流行特征: 1.时间分布:二个暴发点平均流行期为20天,发病高峰分别在十月中旬和十一月上旬,  相似文献   

12.
吴川市是广东省西部的沿海县市,全市850km2,83万多人口,属热带气候。以前麻疹发病率较高,到1996年已降至0.60/十万。为实现“九五”规划中麻疹病的预防目标,现将我市1991-1996年麻疹流行特征分析如下:l资料来源及统计方法:全市疫情报表、麻疹流行病学调查及个案调查资料。所有数据均用SAS(StatistcalAnaly-stsSystem)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处理。2结果2.l流行概况1991—1996年全市共报告麻疹病302例,发病率除1993年达18.3/十万外,各年均不到10/十万,并且与麻疹疫苗接种率无相关关系(R=-0.72358,P>005)。其中发病…  相似文献   

13.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我区重要自然疫源性疾病之一。1982年我区发现首例病人后,发病率逐年上升,1986年达高峰,经综合防治,发病率逐年降低,但1991年发病率再次回升,1994年又达高峰,流行呈现周期性。为探讨流行性出血热在我区的流行特征。现将18 a来发病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自1982年以来,位于黄淮平原中部的沛县家鼠型出血热呈现爆发流行,年发病率最高达642/10万。经免疫荧光抗体检查证实,传染源主要为室内褐家鼠;而种群生态学是有害动物防制的重要基础。为此,我们于1984年1月至1985年4月,在沛县进行了褐家鼠种群季节消长的定点调查,以掌  相似文献   

15.
218例旋毛虫病的流行病学分析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院(110003)石理兰何令赵桂珍沈阳245医院刘春兰自1980年在辽宁发现人体旋毛虫病以来,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现将1985年5月至1996年12月收治的218例旋毛虫病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  相似文献   

16.
1828 1978~1992年广东省钩端螺旋体病地理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何剑峰(广东省流行病学防治研究所)…//广东卫生防疫/广东省卫生防疫站。 1978一1992年全省累计发病9888例.年平均发病率1.17/10万,病死460例,平均病死率为4.65%,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从1978年的2.“呱升至最高的1991年8.97写。地理区域分布为1987年前的钩怀病病例主要集中在粤东、粤西区.1987年后发病主要在粤北粤中区。流行形式以稻田型散发为主。季节分布以6一{。月份为主,占全年总病例数的80.43%,患者男:女为2.33:l农民占70.34%。人血清抗体与鼠类、猪的…  相似文献   

17.
泸州市自1991年使用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简称乙脑活疫苗)以来,乙脑发病呈现下降趋势,1993年发病率降至12/10万,死亡率002/10万。1998年乙脑发病率、死亡率突然增至256/10万和022/10万。为了解其疫情回升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搞好防治,我们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及流行因素分析,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于各县区卫生防疫站疫情报告统计,对1998年发生的乙脑病例逐个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12 对部份住院病例采集急性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送四川省卫生防疫站病毒室进行血凝抑制试验测定。2 结果21 临床表现及报告单位,117例病例均发…  相似文献   

18.
安岳县地处四川盆地中部,为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流行区之一。我县1983~1992年,累计发生乙脑477例。为了进一步探讨其流行规律,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本病发生与流行,现将1983-1992年的乙脑发病资料作一流行病学分析。一、流行情况与特征1.流行强度:根据1983-1992年疫情资料统计,10年共发生乙脑47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34/10万。死亡31例,病死率为6.50%。10年中年发病率以1990和1991年最高,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大量外省民工流入开平县东山镇,伴随输入疟疾传染源,导致1991年5、6月份东山镇疟疾局部暴发流行,2个月时间发现间日疟病人211例,月发病率为92.2/万。疫情发生后,经过流行病学调查,采取溴氰菊酯浸泡蚊帐和现症病人根治等综合措施,7月份以后月发病率下降至21.9~50.7/万之间;1992年年发病率较1991年下降77.1%,取得较好防治效果。现将情况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1991~1993年钩端螺旋体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卢大琦,周健先,王昭孝钩体病是贵州农村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的传染病之一,为了掌握贵州钩体病流行及分布现状,1991~1993年我们在省内东西南北中选择18县市进行了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