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不同清洗方法对腹腔镜器械的清洗质量,确保器械的清洗质量。方法将使用后的腹腔镜器械分为非管腔器械和管腔器械两类,分别采用传统手工清洗方法(A)、手工清洗+超声波清洗(B)、手工清洗+全自动清洗消毒器(C)三种清洗方法进行处理,运用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检测法检测器械的清洗质量。结果 A、B、C三种方法清洗腹腔镜非管腔器械合格率分别为78.75%、95.71%、96.00%,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53,P0.001);方法B和方法C清洗非管腔器械合格率高于方法A (P0.016),方法B和方法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A、B、C三种方法清洗腹腔镜管腔器械合格率分别为76.47%、98.75%、91.55%,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87,P0.001);方法B和方法C清洗管腔器械合格率高于方法A (P0.016),方法B和方法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结论手工清洗+超声波清洗、手工清洗+全自动清洗消毒器对使用后的腹腔镜器械清洗效果均优于传统手工清洗方法,前两种方法能有效保证器械的清洗质量,有利于保障患者的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吸引头类金属管腔器械批量清洗的流程和方法,提高器械清洗质量及工作效率。方法将吸引头类金属管腔器械1 650根随机分为试验组850根和对照组800根,分别采用手工预处理+超声清洗机+全自动清洗消毒器管腔清洗架机械批量清洗和手工清洗+超声清洗机清洗两种方法,比较两组器械清洗后的返洗率、干燥合格率以及批量处理时间、工作人员满意度,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器械返洗率试验组为1.88%、对照组为11.87%;干燥合格率试验组为99.41%、对照组为86.37%;试验组单人批量处置50根吸引头类金属管腔器械时间为(30.35±1.16)min,较对照组(65.87±1.54)min缩短;工作人员对不同清洗方法满意率试验组为98.26%、对照组为68.18%,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手工预处理+超声清洗机+全自动清洗消毒器管腔清洗架进行吸引头类金属管腔器械的机械批量清洗,提高了器械清洗质量及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人员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3.
2种不同清洗方法对复杂器械的清洗效果比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复杂医疗器械的有效清洗方法,提高清洗质量,保证灭菌效果,控制医院感染。方法选择供应室回收的中度污染器械500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齿类器械150件,管腔器械100件。观察组采用手工配合多酶超声机清洗,对照组采用流动水手工清洗,比较2组清洗后的洁净度合格率和隐血试验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清洗后齿类器械和管腔类器械的洁净度合格率分别为98.67%和98.00%,隐血试验阳性率分别为0.67%和1.00%;对照组清洗后齿类器械和管腔类器械的洁净度合格率分别为78.67%和70.00%,隐血试验阳性率分别为28.67%和34.00%;上述指标,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即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复杂的医疗器械,采用手工与多酶超声机清洗效果理想,提高了清洗质量。  相似文献   

4.
妇科人工流产器械的清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5种不同清洗方法对人工流产器械残留血迹等有机物的清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同质污染的人工流产器械1000件分为5组:对照组、试验组(A)手工清洗、试验组(B)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清洗、试验组(C)人工清洗+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清洗、试验组(D)人工清洗+超声波清洗器清洗(每组200件),并进行目测法和潜血试验检测,比较不同方法清洗后器械的洁净度及残留血的污染情况。结果对照组清洗洁净度为92.0%,而试验组均99.0%;潜血试验阳性率:对照组31.5%,而4个试验组在2.5%~8.5%,在清洗洁净度和潜血试验阳性率方面,在对照组与任何一个试验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酶清洗液对手工与机械清洗效果显著,对防止医院感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洁 《医疗装备》2023,(5):139-141
目的 探讨超声波清洗技术在硬式腔镜器械清洗消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8月武警天津总队执勤第四支队卫生队回收待清洗的400件硬式腔镜器械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0件。两组均由同一组器械清洗人员进行清洗消毒,其中对照组采用手工清洗程序进行清洗消毒,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超声波清洗技术,分别采用5倍放大镜法、细菌学测试法和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法对两组的清洗消毒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5倍放大镜法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咬合齿、凹凸槽清洗合格率和器械清洗合格率依次为99.50%、98.50%、97.50%,均高于对照组的96.00%、94.50%、9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学测试法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管腔、咬合齿、凹凸槽清洗合格率和器械清洗合格率依次为96.50%、98.00%、97.50%、93.50%,均高于对照组的91.00%、93.50%、93.00%、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P生物荧光法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管腔、咬合齿、凹凸槽清洗合格率和器械清洗合格率依次...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对比不同清洗方法对妇科吸宫管腔器械的清洗效果,找出有效的清洗方法。方法:随机抽取人流术后妇科吸宫管270根,分成3组,每组90根。A组手工清洗;B组高压水枪+全自动清洗机;C组手工清洗+高压水枪+软毛刷+全自动超声清洗机+细头长棉签通管。结果:潜血阳性率检测,A组为53.3%,B组为44.4%,C组为3.3%,且管腔越细越难清洗。结论:对妇科吸宫管的腔内清洗应采用多酶浸泡后,高压冲洗,超声清洗机清洗,洗后长棉签通管效果最佳。器械清洗质量同时受吸官管使用时间、管腔直径、高压冲洗时间与方法等诸多因素影响,消除器械清洗中的不良因素,是提高清洗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一种高效、实用、安全的手术器械清洗流程及方法,以提高清洗质量,保证灭菌效果,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选择消毒供应中心回收的污染手术器械900件,分为改进后组(观察组)和改进前组(对照组),每组齿类器械300件,管腔器械150件;观察组采用手工配合全自动清洗机清洗,对照组采用全自动清洗机清洗,比较两组清洗后的目测、5倍放大镜、棉签检测、潜血试验合格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目测合格率为98.3%、78.3%,5倍放大镜合格率为93.7%、72.3%,棉签检测合格率为93.3%、59.3%,潜血试验合格率为97.3%、64.7%,经统计检验,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污染的手术器械先用多酶浸泡、刷洗再放入全自动清洗机按清洗流程清洗,这种采用手工配合全自动清洗机清洗手术器械效果理想,可明显提高清洗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清洗方法对管腔器械清洗效果的影响,探讨安全有效的管腔器械清洗流程和方法,提高清洗质量,保证灭菌效果,控制医院感染。方法取妇科金属吸宫管200根分四组,每组各50根采取4种不同方法进行清洗。4种清洗方法分别为手工清洗法(A组),全自动清洗机清洗法(B组),超声波清洗法、手工清洗法(C组),超声波清洗法、手工清洗法、全自动清洗机清洗法(D组).比较各组,用目测、5倍放大镜、棉签、白纱布、潜血试验、菌落数法检测合格率。结果A、B、C、D组合格率目测分别为43.5%、42.5%、98.5%、99.s%,5倍放大镜分别为34.0%、32.0%、97.5%、98.5%,棉签检测分别为33.5%、32.5%、99.5%、99.0%,白纱布检测分别为30.0%、31.5%、99.0%、99.5%,菌落数检测分别为72.0%、70.0%、50%、100.0%,潜血试验分别为76.0%、66.0%、96.0%、98.0%。结论超声波清洗法、手工清洗法、全自动清洗机清洗法比另外3种清洗法更能有效清除管腔器械上的污物,保护器械,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三种清洗方法对腔镜器械的清洗效果,探索最佳清洗实践。方法选取2018年4月-7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后60 min内回收的90套器械,每次按顺序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150件器械。A组规范拆卸后采用规范手工清洗联合超声清洗;B组规范拆卸后装载配套清洗框中置入减压沸腾清洗机清洗;C组规范拆卸后先在含酶清洗剂中浸泡5 min,刷去可见污染物,然后再装载配套清洗框中置入减压沸腾清洗机清洗。本次研究用放大镜目测法、管腔白通条法、残留蛋白测试法对每组器械进行清洗效果检测,其中120件管腔类器械经上述三种方法检测,30件非管腔类器械经放大镜目测和残留蛋白测试法两种方法检测。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器械总合格率为55.33%;B组器械总合格率为53.33%;C组器械总合格率为93.33%。三组总体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287,P0.001),C组清洗总体合格率高于A组和B组(χ~2=56.764、61.364,均P0.001)。结论采用规范拆卸、含酶清洗剂浸泡、手工刷洗预处理配合减压沸腾清洗机清洗能提高腔镜器械的清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碱性电解水用于医疗器械的清洗效果及其对金属的腐蚀性。方法采用碱性水加超声波的方法对实体光滑、实体带齿和管腔类医疗器械进行清洗,并将其清洗效果与常规方法、碱性水不加超声波方法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对碱性水浸泡金属的腐蚀性进行试验。结果实体光滑、实体带齿和管腔类器械清洗效果,4组方法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0.868、14.268和6.146,均P<0.05)。实体光滑类器械,碱性电解水加超声波组和未加超声波组的清洗效果好于常规方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5);实体带齿类器械:碱性电解水加超声波组的清洗效果好于常规方法组和碱性电解水未加超声波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管腔类器械:碱性电解水加超声波组、碱性电解水未加超声波组以及常规清洗方法组3组清洗效果,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碱性电解水对不锈钢和铜基本无腐蚀性。结论碱性电解水对实体光滑和实体带齿类医疗器械的清洗效果优于常规清洗方法,若加超声波处理,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波清洗机在腔镜手术器械清洗消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我科从手术室收回的160套腔镜手术器械.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套,对照组采用手工清洗;观察组采用手工清洗加超声波清洗。采取目测清洁度、管腔的检查-注入95%酒精用气枪将管腔内95%酒精吹向洁净的白色纱布上(纱布洁净如初)以及器械隐血试验(OB)对比分析两组腔镜手术器械的清洗效果。结果:目测清洁度、管腔的检查-注入95%酒精用气枪将管腔内95%酒精吹向洁净的白色纱布上(纱布洁净如初)、观察组合格率为96.25%,对照组合格率为85%;腔镜手术器械OB实验,观察组阴性率为93.75%,对照组阴性率为82.5%。观察组的目测清洁度、管腔的检查-注入95%酒精用气枪将管腔内95%酒精吹向洁净的白色纱布上(纱布洁净如初)和OB实验阴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波清洗机结合酶液有效温度清洗能够高效清洗腔镜手术器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3种不同清洗消毒方法对管腔类复用器械进行集中处理的效果,为选择最佳清洗消毒的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高明区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2016年3月7号至2016年3月14号收回的临床污染、有代表性的细径管腔类(骨穿针、妇产科吸引管头)复用器械共500件,将器械随机均分成A、B、C3组,运用3种清洗消毒方法进行处理,后用手持型ATP荧光检测仪检测清洗消毒效果,并对结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 3组器械清洗消毒效果均合格,其中A组效果明显比B、C组好(P<0.05),而B组与C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运用含酶消毒液浸泡+毛刷刷洗+超声波清洗+高压水枪冲洗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方法清洗妇产科手术器械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清洗妇产科手术器械的效果,探寻有效的器械清洗方法。方法将某院妇产科门诊人流手术器械60套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20套。A组采用多酶浸泡加手工清洗,B组采用多酶浸泡加机洗,C组采用超声联合机洗,比较3组清洗方法的清洗效果。结果采用目测和放大镜检测,C组合格率(99.78%)显著高于A组(73.48%)和B组(78.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5)。A组与B组非管腔类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显著高于管腔类器械(均P<0.05)。采用隐血试验检测,C组合格率(99.16%)显著高于A组(75.00%)和B组(80.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5)。各组别管腔类器械与非管腔类器械清洗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管腔、复杂类器械,在常规多酶浸泡的基础上,结合超声波后再机洗的方法,能有效提高器械清洗质量,确保灭菌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提高器械清洗效果,控制医院感染的危险环节。方法 采用(ATP)生物荧光法对医疗器械清洗效果进行检测,对不同清洗方法及器械类型的清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供应室的器械清洗合格率为78.37%,比手术室的合格率66.90%高(P<0.05);经线性趋势检验得:供应室与手术室的器械清洗合格率均逐年上升;机器清洗合格率为75.27%,比手工清洗的合格率51.48%高(P<0.05);手工+机器清洗合格率为87.50%,比手工清洗和机器清洗高(P<0.05)。有齿类和无齿类器械的清洗合格率分别为85.31%、84.82%,2者之间无差异;管腔类器械的清洗合格率为49.55%,比有齿类和无齿类器械低,清洗效果较差(P<0.05)。结论 ATP生物荧光法可以快速评价医疗器械清洗效果,发现医院感染的危险环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外来手术器械不同清洗方法效果的探讨,来提高外来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2月使用的373件外来手术器械分为A、B两组,A组56件,B组317件,选取同期67件带有管腔的外来手术器械分为C、D两组,C组47件,D组20件,A组采用液态的多酶清洁剂进行手工清洗,B组和C组采用增加预洗环节的即效泡沫多酶清洁剂进行手工清洗,D组采用增加预洗环节的全自动清洗机清洗,并利用目测法和ATP荧光检测法进行清洗效果评价。结果 A、B两组器械清洗后目测法评价合格率分别为89.29%、96.85%,两组器械清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P荧光检测法评价合格率分别为53.57%、89.90%,清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两组管腔器械清洗后目测法评价合格率分别为91.49%、95.00%,清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TP荧光检测法评价合格率分别为76.60%、35.00%,清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预处理可有效提高外来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手工清洗可提高管腔类器械的清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PDCA循环提高外来管腔类器械的清洗率作用。方法:选择外来管腔类器械200件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22年1月~12月,根据管理措施不同分组,常规管理100件为对照组,PDCA循环管理100件为研究组,将两组干预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研究组器械管理合格率高于对照组,<0.05;研究组器械清洗合格率高于对照组,<0.05;研究组医师器械使用满意度高于对照组,<0.05。结论:对外来管腔类器械采取PDCA循环管理,可提高管理效果与清洗效果,获得较高的医师使用满意度,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有效的污染再生器械清洗方法,确保清洗质量和灭菌效果,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控制交叉感染。方法将2000件污染程度相同的再生医疗器械随机分成A组和B组各1000件。A组采用(超声波机清洗+手工刷洗+全自动清洗机按“05”标准程序进行清洗);B组采用(超声波机清洗+全自动清洗机按“05”标准程序进行清洗)。清洗后对器械进行细菌学和残留血污检测。结果两组同类器械的细菌学阳性检测率相近(P〉0.05),但残留血污阳性检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高于A组。结论污染再生医疗器械在用全自动清洗机清洗前,先放在1:270的鲁沃夫低泡多酶液的超声波机中清洗5~10min后,取出用软毛刷将器械的齿槽、轴节、咬合面等部位再刷洗一次,然后置于全自动清洗机中清洗,能明显提高器械的清洗质量。  相似文献   

18.
颜培巧  张伟 《医疗装备》2023,(22):44-46+49
目的 比较3种不同方法清洗胸腔镜手术用管腔器械的效果,为提高管腔器械清洗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医院的568件胸腔镜手术用管腔器械,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分别进行机械喷淋式清洗(193件,机械组)、手工清洗(171件,手工组)、减压沸腾式清洗(204件,减压组)。比较3组清洗合格率。结果 机械组、手工组、减压组的清洗合格率分别为48.20%、81.87%、8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087,P<0.05)。机械组与手工组、减压组的清洗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7、70.120,P<0.05);手工组与减压组的清洗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85,P>0.05)。结论 机械喷淋式清洗对胸腔镜手术用管腔器械的清洗效果较差,手工清洗、减压沸腾式清洗的效果相当。但手工清洗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清洗效果难以保证。减压沸腾式清洗操作简便,工作效率更高,清洗流程固定,清洗效果更加稳定可靠,可加快管腔器械的周转效率和使用频率,同时可减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利用ATP荧光法比较手工清洗、超声和淋洗3种方式对开腹手术包内器械的清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12个开腹手术包,分别采用手工清洗、超声波清洗和喷淋清洗方式各清洗4包,检测清洗前、预洗后和清洗器械表面清洁度.结果 钳类相对荧光(RLU)值远远高于药杯、巾钳、治疗碗、腹膜钳和弯盘等器械;手工清洗的器械RLU值低于喷淋和超声的RLU值;喷淋清洗和超声清洗针对不同器械的预洗效果不同.结论 具有关节、缝隙的器械较难清洗;在3种清洗方式中手工清洗效果最差,喷淋和超声针对不同器械清洗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医疗器械保湿剂对宫腔吸引管内壁干涸污渍清洗效果的影响,为改善管腔类器械的清洗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7-8月在北京3所医院收集到符合要求的宫腔吸引管共计126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63件,两组器械均于室温放置1h以上使污渍干涸,随后对照组器械直接进行手工清洗,试验组器械喷上保湿剂反应1h后清洗;采用ATP表面采样棒评价每把器械处理前后管腔内壁的污染水平,并计算处理前后污染水平的差值(ΔlogRLU),比较两组logRLU的均值。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器械管腔内壁的初始污染水平分别为(5.672±0.347)logRLU与(5.692±0.340)logRLU,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试验组器械处理前后的ΔlogRLU均值分别为(1.469±0.608)logRLU和(2.952±0.462)logRLU,对照组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医疗器械保湿剂可有效帮助宫腔吸引管内壁干涸污渍的去除,改善管腔类器械的清洗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