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索我地区人群中隐孢子虫病的患病情况,我们于1990年6月至9月以10%福尔马林作保存液,收集所属17所乡、镇、场不明原因腹泻病人粪便作调查,采用直接涂片、改良抗酸染色法,在普通光学显微镜卜观察判断。本次检查标本314份,在一4岁患儿粪便中检出隐孢子虫卵囊(经南京医学院韩范副教授鉴定确认),卵囊阳性率为0.32%,其中5岁以内儿童粪便标本125份,卵囊阳性率0.8%。患儿,女,4岁。8月1日起有腹胀、腹痛感,两月后腹泻,每日2~3次,呈泡沫样,无脓血,遂送县人民医  相似文献   

2.
患儿,男,8个月,山东菏泽人。患儿烦躁不安,易哭闹,大便带有蛆样虫5d。每天大便1~2次,每次便出10余段虫体。于2 0 0 3年8月12日就诊。查体:患儿一般情况可,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心肺正常。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脊柱四肢发育正常。肛门、生殖器未见异常。虫体鉴定:新鲜虫体可活动。虫体两端齐、呈白色、长1~2cm、宽0 .3~0 .4cm。经直接压片镜检,虫体内可见数个卵囊,每个卵囊内有数十个圆球形、透明、直径3 5~40 μm、内含六钩蚴的虫卵。鉴定为犬腹孔绦虫孕节片。临床诊断:犬腹孔绦虫感染。治疗:按吡喹酮15mg/kg顿服。服药后…  相似文献   

3.
作者在一所蛲虫感染率为50~60%的日托幼儿园对一个班级蛲虫感染儿童的蛲虫卵排出情况作了连续19个月的定期观察。发现患儿每次人均采得卵数在1~7月间均维持在30个卵以下,8月份为高峰(285.9个卵),12月份回落,2~3月份为低谷,此后又逐渐回升。为验证,于另一年对另一班级作为期一年的观察。除因感染度差异而绝对值较低外,得到了相似的虫卵消长曲线。此结论为儿童集居机构蛲虫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作者对两个幼儿园四个班级104名蛲虫患儿作了肛内采样。检获幼虫者63人,累计阳性率60.58%,1011人次检查中,153人次获幼虫,检出率15.13%,共检获幼虫2142条,平均2.12条/人/次,观察结果表明虫卵自孵成幼虫的全年消长曲线与其虫卵消长曲线相吻合。上述结果有力地支持Schüffner提出蛲虫存在逆回感染(Retroinfection)的观点,并认为是少数患儿难以治愈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一、浙江省瑞列属缘虫病一例 浙江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 王炳夫许阿莲 患儿系男性,18个月,浙江省宁波市人。因纳差、每日稀便2次伴米粒状虫体排出约1个月,于1986年2月10日就诊。粪检有白色米粒状孕节7个,长约3.15mm,宽1.36mm,能伸缩运动。挑破孕节,镜检可见大量卵袋,每个卵袋内有1~4个虫卵。计  相似文献   

5.
患儿2岁,近日因腹痛而哭闹,伴腹泻(日3~4次),并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因粪便中发现白色节片而就医。体检:腹部膨隆,肝肋下1厘米,质软无压痛,脾未及。大便涂片查见蛔虫卵。  相似文献   

6.
患儿男性,3岁,因发热、呕吐、伴有腹泻2日、于1984年7月18日入院。 体检 未发现异常体征。 实验室检查 血检:红细胞388万,白细胞15800,中性粒细胞74%,淋巴细胞21%,单核细胞2%,嗜酸粒细胞3%。尿检:未发现异常。粪检:黄、稀粘液便,WBC(+)、蛔虫卵0~2。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质粒转染技术人工合成鸡蛋组分蛋白的免疫原性;鸡蛋组分蛋白与过敏患者鸡蛋特异性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E,Ig E)含量及皮肤试验的相关性。方法通过质粒转染技术人工合成鸡蛋组分蛋白,并用Western blot方法验证目的蛋白免疫原性。再将待检测组分蛋白和鸡蛋过敏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 E结合,分析各蛋白组分对鸡蛋过敏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人工合成的鸡蛋组分蛋白(卵类黏蛋白、卵白蛋白、卵转铁蛋白、溶菌酶)检测后仍能表现出较好的免疫原性;鸡蛋特异性Ig E10 k U/L组的患儿鸡蛋过敏原点刺阳性率明显高于10 k U/L组(95.5%vs.57.8%,P=0.000 3);卵类黏蛋白光密度值(optical density,OD)450 nm=0.81和卵白蛋白OD450 nm=0.567为鸡蛋过敏原的主要成分;鸡蛋特异性Ig E(10 k U/L)含量高的患儿血清中卵白蛋白抗体含量较高,且鸡蛋特异性Ig E含量(10 k U/L)与血清卵白蛋白抗体含量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630 9,P=0.002 2)。而鸡蛋特异性Ig E10 k U/L的患儿血清中卵类黏蛋白抗体含量高。鸡蛋特异性Ig E含量(10 k U/L)与血清卵类黏蛋白抗体含量也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756 0,P0.000 1)。结论通过人工合成质粒转染的鸡蛋组分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对今后食物过敏原的纯化有一定价值;鸡蛋组分蛋白对儿童鸡蛋过敏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站在采用吡喹酮治疗急性血吸虫病过程中 ,发生急性荨麻疹不良反应 2例 ,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例 1 患儿 ,男 ,10岁 ,生活于血吸虫病疫区 ,有疫水接触史。发热 7d,肝肋下 1.5 cm,血 WBC16 .6× 10 9/L,EC0 .2 ,血吸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 ISA) ( ) ,环卵沉淀试验(COPT) 5 %  相似文献   

9.
犬复孔绦虫主要寄生在犬、猫肠道内,人体感染少见,现报告1例婴儿感染。患儿,男,9个月,洛阳市洛宁县城郊人。前一段时间患儿食欲减退,家长给其喂服肥儿片,后出现轻微的腹泻,粪便中发现多个约半厘米长的白色虫体,虫体能运动。此后陆续排虫月余,患儿家长尚能在其肛门周围发现虫体。于2007年4月23日自带虫体就诊于洛宁县医院儿科,外观患儿,无病容,体重约10kg。当日洛宁县医院医生携虫体标本送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作虫体鉴定。虫体鉴定:肉眼观装在青霉素瓶内的虫体乳白色,如肉蛆。测量2个虫体,大小分别为约5mm×1.5mm,5mm×2mm,虫体背腹扁平,较肥厚,两端稍窄,显微镜下观察虫体两侧缘中部稍突出处各有一小开口,虫体内有数个椭圆形棕黄色储卵囊,每个卵囊内含4~13个虫卵不等,虫卵呈球形,直径约35μm。根据以上特点鉴定为犬复孔绦虫孕节,后经河南省疾控中心复核。治疗:吡喹酮10mg/kg顿服驱虫,0.5h后服50mL甘露醇,约2h后解大便,粪便内有5条带头节成虫、2条不带头节虫体及许多孕节,带头节虫体平均10cm左右,头节上可见顶突及排成圈的小钩。近期随访,患儿不再排虫,已治愈。讨论:犬复孔绦虫是犬和猫的常...  相似文献   

10.
本站收治以肾损害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血吸虫病2例,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例1,患儿,男,14岁,颜面浮肿,尿少3d,第4天出现发热,有血吸虫疫水接触史,肝功能正常,HBsAg(-),WBC13.6×109/L,EC0.3,尿蛋白 ,尿比重1.010,血吸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阳性,环卵沉淀试验(COPT)10%,间接血凝试验(IHA)1:40,大便找到血吸虫卵,孵化查到毛蚴,诊断为急性血吸虫病。吡喹酮总剂量120mg/kg6日疗法,1周后体温降至正常,血、尿均恢复正常,出院后多次尿检均正常。例2,患儿,男,13岁,颜面、下肢浮肿,尿少7d,伴发热,干咳5d,有血吸虫疫水接触史,肝肋下2cm,肝功能正常,HBsAg(-),WBC18.5×109/L,EC0.17,尿蛋白 ,  相似文献   

11.
1990年夏秋季,我们从婴幼儿腹泻粪便标本中发现6例隐孢子虫病患者。最小年龄3个月,以发烧腹泻4~10天就诊。临床表现为腹泻,尤以水样便为主,每天大便次数少则4~10次,多者达10~20次,伴有发烧(体温37.7~39.7℃),腹痛、脱水、哭闹不安,均住院治疗。本组6例患儿大便培养均无致病菌生长,我们采取粪便标本直接涂片,用改良抗酸染色检查,发现大量玫瑰红色圆形卵囊,经鉴定为隐孢子虫卵囊。患儿腹泻次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南非德班某医院,对肝-肠曼氏血吸虫病患儿的临床表现进行了比较,肝血吸虫病(HS)为A组,肠血吸虫病(IS)为B组。A组37例均为症状不明显,因肝肿大经肝穿刺活检证实有典型的血吸虫肉芽肿及/或门脉纤维化伴色素沉着者,其中粪检16例有曼氏血吸虫卵,直肠活检阳性者35例。患儿的年龄4~12岁,17例有痢疾史。B组53例,年龄为7~14岁;粪检均查到曼氏血吸虫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经济、快速、准确、敏感性高于 Kato- Katz法的新型诊断血吸虫病的方法 ,以便在现场推广应用。 方法 对血吸虫病流行区的 15 9名居民的同一份粪便 ,用新型定量集卵直检法、Kato- Katz法和集卵孵化法同时进行检测。 结果  3种方法血吸虫卵检出率依次为 2 5 .16 % (40 /15 9)、6 .2 9% (10 /15 9)和 2 5 .79% (41/15 9)。经配对计数资料的卡方检验 ,定量集卵直检法与集卵孵化法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χ2 =0 ,P>0 .0 5 ) ;而定量集卵直检法与 Kato-Katz法之间差异有极显著性 (χ2 =2 8.0 3,P<0 .0 1)。定量集卵直检法镜下检出的虫卵形态不变 ,卵内毛蚴结构清晰 ,很容易辨认。 结论 定量集卵直检法不仅简便、快速、经济 ,而且诊断准确 ,敏感性高 ,明显优于 Kato- Katz法和集卵孵化法 ,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4.
患儿,男,9岁,居住血吸虫病重流行区。因高热月余就治铜陵县人民医院儿科。诊断为“败血症”,大剂量抗生素治疗后病情无好转,体温仍高达40℃。经粪便沉淀镜检发现血吸虫卵,诊为急性血吸虫病转我站治疗。患儿发热前1个月因天热多次裸体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新疆部分地区农田土壤蛔虫卵污染情况,为制定防治对策及评价防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7─8月按分层随机方式抽取新疆13个地(市)的25个县、500个行政村,统一采集农田土壤样本,每村采集一份样本,采用改良饱和硝酸钠漂浮检查法分离土壤蛔虫卵,并鉴定受精蛔虫卵的存活状态。结果调查农田土壤样本500份,检出蛔虫卵148份,虫卵检出率29.60%;检出活卵102份,活卵检出率20.40%;水田样本中蛔虫卵检出率最高(55.88%),活卵检出率为55.88%;砂土样本中蛔虫卵检出率也较高,达到42.52%,活卵检出率39.37%;不同土地类型(χ~2=13.07)、土壤质地(χ~2=18.87)、土壤根系(χ~2=37.84)、土壤湿度(χ~2=12.87)蛔虫卵检出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新疆农田土壤蛔虫卵污染情况不容乐观,应加强粪便无害化处理、改水改厕、改造环境等措施,以保护人群免受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进一步了解中国长江以南农户蛔虫卵污染情况。方法 :选择 3个试点县 ,贵州省都匀、四川省南川和浙江省余姚农户各 2 0户 ,每户查家庭内外共 7处 ,及中、小学各 1所和菜场、肉场各 2处。虫卵用 5 % Na OH分离 ,用饱和硫酸镁离心漂浮后镜检。结果 :以贵州省都匀农户的土壤标本蛔虫卵数最多 (1 6 2 2 .5 /1 0 g) ,四川南川次之 (1 0 99.2 /1 0 g) ,浙江余姚最少 (2 49.0 /1 0 g)。农户的 7处中以厕所土壤污染最严重 ,占蛔虫卵总数的 6 4.3% ,依次为牲畜棚 (9.3% )、庭院 (7.3% )、厨房 (7.2 % )、门槛 (6 .5 % )、客堂 (3.1 % )和卧室 (2 .2 % )。此外尚见鞭虫卵、肝毛细线虫卵、犬弓蛔虫卵、类圆线虫卵、微小膜壳绦虫卵、蛲虫卵、贾第虫包囊和艾美尔球虫卵囊等。结论 :结果表明所查地区农村土壤受蛔虫卵等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脏胞外基质Matrilin-2在肝再生中与卵圆细胞的关系及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Soft-Farber建立大鼠肝脏卵圆细胞增殖模型,对照组灌喂生理盐水.分别取术后2、4、6、9、12、15 d大鼠肝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以及Western blot的方法动态观察大鼠卵圆细胞增殖模型中肝脏胞外基质成分Matrilin-2的变化与卵圆细胞的关系.结果:肝脏部分切除术(partial hepatectomy,PH)后第2天,卵圆细胞开始向门静脉周围区域增殖,Matrilin-2主要出现在门静脉周围的肝窦状隙内;术后第9天,卵圆细胞进一步向肝实质内增殖,Matrilin-2表达增加;术后第12天,随着卵圆细胞分化为小肝细胞结节,大多数Matrilin-2位于结节周边,少数出现在结节内.Matrilin-2的含量自肝切除后第2天开始升高,第9天达到高峰,第12天后逐步恢复生理水平.结论:肝脏胞外基质成分Matrilin-2与卵圆细胞介导的肝脏再生存在紧密联系并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进一步了解中国长江以南农户蛔虫卵污染情况。方法 :选择 3个试点县 ,贵州省都匀、四川省南川和浙江省余姚农户各 2 0户 ,每户查家庭内外共 7处 ,及中、小学各 1所和菜场、肉场各 2处。虫卵用5 % Na OH分离 ,用饱和硫酸镁离心漂浮后镜检。结果 :以贵州省都匀农户的土壤标本蛔虫卵数最多 (1 6 2 2.5 /1 0 g) ,四川南川次之 (1 0 99.2 /1 0 g) ,浙江余姚最少 (2 49.0 /1 0 g)。农户的 7处中以厕所土壤污染最严重 ,占蛔虫卵总数的 6 4.3% ,依次为牲畜棚 (9.3% )、庭院 (7.3% )、厨房 (7.2 % )、门槛 (6 .5 % )、客堂 (3.1 % )和卧室 (2 .2 % )。此外尚见鞭虫卵、肝毛细线虫卵、犬弓蛔虫卵、类圆线虫卵、微小膜壳绦虫卵、蛲虫卵、贾第虫包囊和艾美尔球虫卵囊等。结论 :结果表明所查地区农村土壤受蛔虫卵等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19.
在疟疾防治及蚊媒防制工作中,常需由实验室提供一定数量的按蚊来进行人工感染疟原虫的实验以及各种杀虫剂的药效测定等研究。为了提高按蚊卵孵化率,尤其是自然孵化率较低的蚊种,我们借鉴家禽卵孵化时需要转卵和淋水孵化鱼苗法的原理[1,2],对三种按蚊进行了转卵孵化实验,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互蚊卵收集和保存收集产于滤纸上的同一批接蚊卵,置于28℃±2度湿润室内放置60小时左右,待胚胎发育成熟,随机分为两部分计数后入水孵化。1.2转卵方法蚊卵入水后,用手持喷雾器向卵喷水或吹动蚊卵,使卵在水波中翻动,水静…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儿童轻微脑炎伴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变(MERS)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0月唐山市传染病医院和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MERS患儿10例,分析其临床表现(首发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实验室检查指标、颅脑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和预后。结果 10例患儿中出现复发1例;首发病状为发热6例次,呕吐5例次,咳嗽2例次,腹泻1例次;抽搐6例次(其中抽搐1次者1例次、抽搐2~10次者2例次、抽搐10次者3例次),阵发性失明/视物不清4例次,意识障碍4例次。10例患儿血培养结果均为阴性,脑脊液常规检查结果无异常;1例患儿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分数较高,分别为21.9×109/L、75.88%;1例患儿血钠较低,为131 mmol/L。10例患儿颅脑MRI检查示胼胝体压部片状长T1及长T2信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呈高信号,其中1例患儿同时存在双侧半卵圆中心及部分颞叶白质对称多发长T1与长T2信号,DWI呈高信号,诊断为Ⅱ型MERS。10例患儿均予以常规抗炎、抗病毒治疗及脱水降颅内压。治疗后随访4个月~2年,10例患儿神经系统均发育正常。结论儿童MERS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但经相应临床治疗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