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司马迁的《史记》可谓是中国史学领域的一朵奇葩,对我们后世的影响非常大。对于《史记》的天人观,在学术界可谓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司马迁的《史记》主要持天人相分的观点,但在西汉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的影响之下,仍然脱离不了天命论的影子。  相似文献   

2.
胡红娟 《科教文汇》2009,(17):286-286
复仇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司马迁无辜而惨遭官刑,为了完成《史记》他忍辱负重。《史记》的内容可以折射出司马迁郁结子心的复仇心理。  相似文献   

3.
正《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游历资料是《史记》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司马迁自述其"浮于沅湘"。各时期对于"沅湘"的理解仅局限于沅湘二水,没有理解其背后深层内涵。本文将"沅湘"分为广义上的"沅湘之间"与狭义上的"沅湘之交",且根据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宗旨原则与当时具体历史情境,认定司马迁所指之"沅湘"应为"沅湘之间"。《史记》有三大资料来源:经典,档案,游历见闻。司马迁的游历资料是《史记》重要的组成部分。司马迁一生主要有两次游历:南游江淮之行与西南之行。最重要的是江淮之行,其路线为:二十而南游江、淮,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论述了《史记》体现的司马迁尊重历史、考证文献、实地调查、秉笔直书的求实精神,且注意到求实性和抒情性在《史记》中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史记》一书最有文学价值的是人物传记,细节描写是司马迁在人物传记中塑造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一部成功的小说要塑造出形象丰满、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离不开细节描写,因为重视细节描写是小说艺术成熟的重要标志。可以说,《史记》对当代的小说家及其小说创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史记》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鲁迅先生曾称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指出司马迁在写史著时并“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这确为不刊之论。《史记》对后世的影响,绝不仅仅囿于史学领域,它几乎可以说涵盖了中国文化的每一角落。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在《史记》中曾经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商代末期,周太王有三个儿子,老大叫太伯,老二叫仲雍,老三叫季历。周太  相似文献   

8.
有人会认为情报能力是情报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素养,却不曾意识到这种素养对于任何学科的研究工作者同样重要,古今中外无一例外。本文试通过对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分析,说明创作史学作品离不开情报能力,史学家情报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史学著作水平的高下。一司马迁是中国汉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对中国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成为世界文化名人。他用毕生精力写成的《史记》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史诗,形象生动而真实地反映了中华民族从黄帝起止西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年的发展史,体系完  相似文献   

9.
吴海波 《今日科苑》2007,(6):129-129
《史记》与新闻报道同是基于事实,刨除时效性这一因素,新闻与史学有许多共通之处。学习司马迁对事实的艺术表达,将使新闻作品更具可读性。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史记》塑造了一系列悲剧英雄人物,让世人扼腕叹息,让人铭刻于心的则是项羽。项羽的悲剧不仅在于他功业未成、自刎乌江的英雄豪情之悲,还在于他挥泪别姬、泣别乌骓的柔情之悲。自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以少许笔墨写霸王别姬,后世对这一故事不断演绎,在不同时代的文学创作中,体现了不同的时代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嵇康美学本质上是一种建基于传统的“天人合一”文化理念基础上的和谐论关学观。嵇康美学融合了儒道思想的精髓,以“和”作为关的本质,以生命的和谐与充盈为美,以“至和”作为美的最高境界,强调真、善、美理想人格的塑造,始终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身与心、言与行、内与外、情与理的全面的和谐,是极具民族特色的优秀的传统关学资源。  相似文献   

12.
发愤著书——浅论中国古代作家创作发生之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敏  姜磊 《科教文汇》2012,(10):67-68
作家产生创作的原因很多,西汉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对中国古代作家创作的发生进行了具体阐述,在他之后的文人对"发愤著书"的继承和发展则进一步完善了这一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段赵胡 《科教文汇》2011,(14):101-102
千古美文《岳阳楼记》流芳百世,一代名臣范文正公垂名万载。学生时代喜爱《岳阳楼记》说不上理由,教书生涯中对此文情有独钟而精心设计教学。喜爱本文最重要的原因是范公为世人所称道的政治主张和宽广的胸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政治抱负继承并发展了"志在天下"的闪光思想且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作为性情中人的范仲淹有着震古烁今的思想,无疑奠定了他巍巍昆仑般的崇高的地位。睿智的范仲淹含蓄委婉而且卓有成效地解开了朋友滕子京的郁愤心结,留下了气壮山河的名篇。文正公的言传身教和一致言行激励了中华民族无数志士仁人,激励着当今21世纪的新一辈,更给语文教师、教育界乃至中国社会以深刻的昭示。  相似文献   

14.
王梓宁 《科教文汇》2011,(20):58-59
史铁生.一个在人生最狂妄的年龄残废了双腿的人.苦难命运的突然降临使他原本光鲜亮丽的人生霎时显得苍白无力.“原本能使他活下去、走下去的东西骤然间消失干净。就像一根不能拉紧的琴弦.再难弹出赏心悦目的曲子”。然而他用手中的笔完成了自我的生命延续.有限与无限、完满与不完满等一系列生命课题的上下求索和不懈追问在他笔下一一书写.那张苍白的人生白纸上又重新焕发出了色彩.勾勒出了一幅“史铁生式”走向过程的生命美学的历电面兼  相似文献   

15.
庞雯予 《科教文汇》2014,(27):17-18
自古以来,道德教育都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古人云:“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司马光《资治通鉴》)今天我们仍然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可见,任何时候,道德教育都对人才的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基础课”道德教育存在许多问题,尽快改变其现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夏红梅 《科教文汇》2012,(11):68-69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似乎得到了解脱。可是,人生又怎能得到真正的解脱呢?既然如此,那就排遣孤独,强打精神,强颜欢笑,回到人间温暖中来吧。而这种回归更加重了人生的悲凉,使得苏轼的孤独更彻入骨髓.  相似文献   

17.
吴昱昊 《科教文汇》2012,(26):71-71
古代汉语中,"为人"一词可以用来指人的道德品质,个性修养,人格特质,体貌特征,身体缺陷和生活爱好,在表示道德品质和个性特征上,现代汉语继承了古代汉语的用法,但其余义项则是现代汉语所没有的。本文讨论范围仅限于《史记》中的材料。  相似文献   

18.
在现象学的世界是经验显现的世界之意义上,作为人的“基本建构”的“在世界之中存在”可理解向“在经验之中存在”,即人是经验性存在。基于身体与世界之“交流”的作为人的存在的经验生成的可能性,规约于“交流”之中的身体与世界的现实性。身体的技术延伸、技术介入、技术规训的普遍性,世界的技术改变、技术构成、技术表征的普遍性,使身体与世界现实地建构于技术。在这个意义上,作为人的存在的经验生成或人的经验性存在的现实,建构于技术的现实。  相似文献   

19.
盛晶 《科教文汇》2011,(34):87-87,110
天人关系是指天道与人道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是中国古代哲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王船山对传统的天人关系学说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从而形成了他的独特朴素唯物主义与朴素辩证法相结合的天人观。本文拟就王船山天人观的基本思想及其理论价值和现代意义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