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基于消费者行为的视角,以上海五角场万达广场为案例对商业综合体的空间行为特征与模式进行了分析评价。研究首先描述了活动的空间分布以及各空间在活动的计划性、消费、时间上的特点;进而以个体为单位总结空间行为模式,通过聚类分析发现消费者在到访空间组合上的特征差异,通过计算路径间的相似度提取典型路径,并揭示其组织规律;最后从行为视角对空间绩效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以电子商业蓬勃发展为背景,以电子商业与实体空间所产生的矛盾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选择商业综合体对消费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从结果中分析消费者的行为变化及对商业综合体的空间需求,总结在电商背景下商业综合体所存在的不足。从宏观到微观,提出选址靠近消费核心群体、内部空间线上线下结合、借助感官增强体验感、空间主题化、设计人性化的设计策略。为城市商业综合体应对电商提供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3.
汪思成 《安徽建筑》2012,19(4):36-38
对商业综合体入口空间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建筑界研究的热点。文章选取合肥市三个商业综合体入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商业综合体入口空间进行定量研究,检验商业综合体入口空间设计与消费者需求之间的契合度;进而通过因子分析,从消费者的心理角度探寻影响此类空间主观评价的影响因子,探讨商业综合体入口空间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消费者需求层次不断提升,商业综合体呈现出个性化、主题化、体验式的发展趋势。在复杂环境下的多要素叠合分析中,基于主观经验和价值判断的传统空间行为研究的局限性日益凸显,急需更加细致的空间行为研究与分析工具来辅助设计实践。文章结合传统问卷调研数据与大众点评数据,构建消费者行为偏好的多项Logit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空间优化建议,并通过CCSIM软件进行多方案优化效果模拟。文章旨在帮助设计师对顾客行为进行解读,理解顾客行为研究从定性描述到定量测度、从后置观测到前置预判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随着消费者需求层级的不断提高,商业综合体呈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复杂环境下多要素叠合分析中,基于主观经验和价值判断的传统空间行为研究的局限性日趋凸显,急需更加细致的空间环境评价体系来辅助其设计实践。文章以上海大宁国际商业广场为例,通过构建商业综合体的空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消费活力、消费者体验及空间紧凑度3个方面对其总体绩效进行评价,并进一步从空间优势、自身效益及连带效应3个维度评判各空间分区的空间绩效,为将来的空间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消费者行为视角,选取“诚品书店苏州店”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了文创主题类商业综合体中消费者的空间使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文创主题类、部分餐饮类店铺和公共空间在诚品商场中消费吸引力高,位于高层时可有效增强整个商场的消费吸引价值,其他类型店铺的消费吸引力一定程度上会受此类店铺的影响。因此在文创类商业空间布局时,将不同消费吸引力的店铺进行组合配置,强化各店铺影响关联的同时提高其他店铺的消费吸引力,达到商场整体体验效益与消费效益的不断优化。  相似文献   

7.
区别于传统建筑师主观思维规划商业业态,当前以消费者视角为主体的设计思路得到了广泛探讨。该文基于消费者行为的视角,以鼓浪屿龙头路为案例进行空间行为特征的分析评价,研究首先描述了活动的空间分布以及各空间在可达性上的特点,以消费者个体为单位,通过聚类分析发现消费者在到访空间组合上的典型路径;从而对比现有商业业态分布与典型路径差异,并从空间句法角度对现有街道空间分析,揭示出商业业态,建筑空间与消费者行为模式三者之间的关联。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商业业态规律的认知,提升商业空间活力。  相似文献   

8.
商业综合体屋顶花园空间特征分析方法各有利弊,采用实地调研的方式能直观了解商业综合体屋顶花园的空间使用情况,但只能体现局部特征并存在主观因素的干扰;空间句法理论能够模拟人的空间行为,立足于空间的物质属性分析,能够对空间特征进行客观阐述。综合实地调研与空间句法理论两大分析方法,从主观与客观、微观与宏观等角度,对商业综合体屋顶花园空间特征进行梳理,以期为今后屋顶花园空间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街区式商业综合体外部开放空间是消费者行为的主要引导空间.通过江西省赣州市中创国际中心项目设计实践,结合空间布局设计研究,探讨属于城市自身地域特色的场所精神及场所带来的不同效应,引入复合空间理念及绿色建筑设计,最终回归商业综合体建筑的城市属性及后续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商业综合体随着住宅项目的推进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中型城市里,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分量越来越重要,因此需要重视对商业综合体的空间设计.而公共区域不仅是综合体项目最为典型的空间形式,也承载着消费者行为最重要的物理空间,因此公共区域的空间设计对整个商业体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创造更为合理多样的公共区域将极大地调动顾客消费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A locational analysis of convenience food stores in metropolitan Denver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he study examines the spatial arrangement of convenience food stores in the Denver metropolitan area. It deviates from the traditional approach in that not only the overall locational pattern of the stores was examined, but it also identified stores of different chains, and hypotheses were formulated to investigate various locational strategies as manifested in the spatial pattern the stores assumed. Site economics, a location factor rarely treated empirically, was also closely studied. Among the findings worthy of note are first, income and household density provide unexpectedly low statistical explanation of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he stores; and second, stores of a given chain tend to locate closer to each other than to stores of a competing chain.The authors would like to thank Professor Gil Schmidt for his suggestions, and the 7–11 Regional Planning Office, Denver, for providing information for this study.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空间生产理论,对近年来国内许多城市出现的近现代风貌型消费空间塑造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实际上是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针对特定人群,借助特定文化氛围的创造而被符号化了的一种消费空间,其本质上是一种赢利型的空间生产行为,并不涉及真正意义上的历史街区与建筑保护,而且也扮演着强行推动绅士化过程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王灿  王德  朱玮  宋姗 《城市规划》2021,45(3):33-45
商业空间绩效需要科学的评价体系,而既有研究对消费者行为的关注不足。在分析商业空间各方利益的基础上,从4个维度构建了消费者行为视角下的评价体系:个体行为链指标评价了总体活力与效率;空间分区指标评价了各局部空间自身的活力与效率;到访特定空间的特定消费者的行为链指标评价了各局部空间对于整体活力的贡献;结构性指标评价了商业空间各组成要素的相关关系,包括空间流动性、均好性,以及功能网络的带动效应。利用该体系,研究对上海市五角场万达广场开展评价,认为其总体情况较理想,但是也存在若干问题,包括垂直空间结构较封闭、部分空间利用不充分、日用品功能的面积偏高、活动分布不均衡等,并提出了相应的空间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影响大型百货商店空间布局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城市规划与建设、经济发展因素、政策因素、消费者因素、历史因素等五方面入手,探讨这些因素对大型百货商店空间布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段炼 《新建筑》2012,(2):110-113
试从体验消费的角度,结合笔者主持设计的两个体闲商业街方案实例,从空间模式、人流动线、空间体验和立面品质四个方面阐述结合体验消费的空间设计.做商业建筑设计时,针对消费体验导向的不同,在一个动线清晰的商业空间环境中,适当加入令人意想不到的空间体验,发挥体验者的能动参与性,可以大大提升空间环境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Nash equilibrium prices of stores in a spatial search model. By assumption, a large store is certain to have the particular product a consumer wants, whereas a small store has it with probability w. Large and small stores alternate with each other on a circular roadway. Consumers must search by visiting stores. In the Nash price equilibrium, large stores charge higher prices than small stores. Perhaps surprisingly, all Nash equilibrium prices are lower than in the corresponding perfect‐information‐no‐search model (for a given value w). This last result is also demonstrated in a model with only small stores.  相似文献   

17.
到家型O2O与到店型O2O两种不同的本地网络交易模式正在对商业空间产生不同的影响。基于互联网开放数据,对比分析深圳市中心城区范围内到家型O2O店铺与到店型O2O店铺的布局特征,从消费者与商家的角度分析其空间布局差异的内因。实证结果表明,在城市尺度上,到家型店铺在商业中心集聚的基础上呈现向周边区域扩散的格局,并且在这些区域有再集聚的趋势,而到店型店铺基本延续实体店铺集聚的空间格局;在微观尺度上,到家型店铺有向地块内部渗透的趋势,其临街性低于到店型店铺。进一步提出解释,在互联网的作用下,消费者网络消费的不同选择导致了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店铺类型,其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而店铺空间形式的改变以及配送团队的出现,使得商家在店铺区位选择上更加灵活多样,形成了餐饮商业空间向地块内部扩散的趋势,市场的适应性选择使店铺在扩散的区域产生再聚集的可能。最后,提出商业网点的规划应关注到商业中心边缘区域的再开发以及转变传统商业设施的分类方式及布局思路,并指出非市场性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王颉  张玉民 《中外建筑》2011,(12):93-96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物质消费总数占国民总消费的比例日渐减少,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质量越发的重视起来。而商业街在功能上也不再是只为人们提供日常用品、食材、衣物等生活必须品的大百货公司或街边的个体杂货店,它们逐渐转变成了被赋予了新功能的购物休闲娱乐综合体,各种新形态的店铺以租赁的形式入住于综合体中。人们不仅可以在这里享受购物的乐趣,还能在灵动的背景音乐下阅读品酒,在桌游室里和朋友们来上一盘激烈的三国杀,并且可以拥有一个私人造型师,在闪光灯下诠释自己的世界;在建筑外型上也更注重历史与现代的碰撞,个性与实用的结合,打造有趣而生动的购物休闲空间。本文以济南泉乐坊商业步行街为新型商业街的代表和研究对象,从产权式商业物业经营模式出发,探讨其空间功能、业态分配和活动发起的合理性,寻找其全国性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9.
商业街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空间,是以消费者的行为为基础的。本文在消费行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体验式商业模式的发展方向,以山西临汾西华名邸商业街的规划和设计理念为例,探讨了现代商业街的规划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商住楼房沿街铺面的数量逐渐增多,满足了人们的多元化需求,加快了城市化建设进程.由于沿街铺面在空间布局、结构形式和经营性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旦发生火灾则会造成巨大损失,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应该通过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消除沿街铺面的火灾隐患,确保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保障社会和谐与稳定.本文将对商住楼房沿街铺面的火灾隐患进行分析,提出商住楼房沿街铺面火灾的主要原因,探索商住楼房沿街铺面的消防监督管理重点及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