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通过对语言学"历时性"概念的借鉴,将对时间维度的关注引入风景园林专业研究。关注庭园的修建历程问题,可以加深对我国古典园林的理解,帮助解释诸多"共时性"静态视野下难于阐明的问题。基于上述视角,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台湾地区名园——"板桥林家花园"空间轴线、布局关系与园主人家族历史和其功能诉求变迁,梳理其修建过程,以促进古典园林研究视野的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2.
正留园,是现保存较完整的古典园林。其通过多种空间艺术手法,构成了富有节奏和韵律的园林空间体系,空间处理精湛。本文试从园林构成要素对空间的影响及空间结构组织与联系等方面进行分析,将留园的空间具体分为围合空间、线性空间、透视空间进行阐述,总结其空间设计的方式和方法,寻找与现代园林空间设计的契合点,希望能对现代园林设计以及庭院设计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5)
<正>留园,是现保存较完整的古典园林。其通过多种空间艺术手法,构成了富有节奏和韵律的园林空间体系,空间处理精湛。本文试从园林构成要素对空间的影响及空间结构组织与联系等方面进行分析,将留园的空间具体分为围合空间、线性空间、透视空间进行阐述,总结其空间设计的方式和方法,寻找与现代园林空间设计的契合点,希望能对现代园林设计以及庭院设计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陈丹  孟凡玉 《华中建筑》2009,27(7):173-177
“步移景异”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一大艺术特色,包含空间转换与景致变换两重意思。以留园为例,选取从入口到还我读书斋一段,将园林实体要素看作提高空间维度的点,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给“步移景异”一个空间说法。  相似文献   

5.
传统文化意象深刻影响着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其中“桃源”意象是被古典园林反复再现的典型意象。“桃源”意象以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桃源景象为起源,其所蕴含的田园思想、隐逸情怀成为中国文人理想园居的典范,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对“桃源”这一典型文化意象的研究,以圆明园武陵春色、留园缘溪行两处园林景观为例,探讨古典园林中“桃源”意象的表达,解读其在选址、布局及造景要素组织中所呈现出的设计思想以及园林意境创造手法的异同,从而为中国园林意象论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厦门菽庄花园造园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菽庄花园是林尓嘉于1913年在厦门鼓浪屿东南海边仿板桥林家花园建设的一座私家园林。文人文化大量的渗入使得其与其它的鼓浪屿园林不同,融入了海洋因素的菽庄花园也使得其与大多数的近代园林不同。此园规模广阔,分为补山园和藏海园两部分。其中建筑的建设和命名尤为特色。本文通过现场调研和文献收集,从历史沿革,造园特色和园事活动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苏州留园为研究对象,通过人文学科的理论方法与自然学科的理论方法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留园空间演变以及叙事演变过程。首先梳理留园各时期主人生平境遇,根据园主人生平以及历史文献的记述推测园林空间叙事的主题:徐泰时时期主要为避居山水;刘恕时期主要为读书、峰石;盛康时期主要为对前两者的发展与延续。继而,通过空间量化计算的手段分析各时期园林空间的叙事情节,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结合研究,确定留园空间与叙事结构演化的过程。这种交叉学科视角之下能够提供一种新的园林研究视角,同时有利于传统园林艺术的跨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8.
陈骅  复鸣 《园林》2007,(4):10-11
在苏州古典园林诸园中,留园一向以建筑的华瞻和空间艺术而享誉于世,位于留园中部山池主景区东南角的花步小筑与古木交柯一组小庭院就是其建筑空间处理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9.
李阳  李雄  孙昊 《风景园林》2014,(3):103-106
在借助历史资料还原苏州狮子林与承德文园狮子林的基础上,对苏州与文园的两个狮子林的历史背景及造园要素等方面进行对比,重点研究文园狮子林仿建苏州狮子林所运用的写仿手法,从“仿”和“创”两方面进行了归纳分析,总结出文园狮子林在写仿母本苏州狮子林时对山水格局、园林意境的模仿及结合自身特色在建筑、造园要素等方面再创作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留园游人游赏行为及其空间分布的量化研究,提出驻点概念,创立驻点研究法;运用视频分析技术,确定了留园空间驻点的具体分布及其等级划分,进而对留园空间特征进行深入分析;通过研究不同类型空间中驻点特征,探索古典园林游赏吸引力的空间构成,探讨传统园林空间特征与古今游人的适应性。研究发现传统园林中的一些独特空间依然符合当今游人游赏习惯,而有些传统研究方式中认定为具有强吸引力驻点的空间,却没有高等级驻点分布。通过量化研究,可以准确反映驻点游人分布状况及其行为特征,从而为客观、科学、可重复验证地研究园林空间特性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1.
双园竞秀两岸情深--记台北板桥林家花园和厦门菽庄花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哲文 《中国园林》2005,21(7):40-44
台湾省台北县板桥林维源邸林家花园和福建厦门鼓浪屿菽庄花园这两处园林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可称得上是姐妹同胞,两岸争丽.介绍了这两个园林的历史、发展沿革以及现状特点,重点在比较的基础上说明了此两园同根同源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2.
段建强  张桦 《风景园林》2018,25(11):29-32
豫园与寄畅园是两座始建于明代的古典园林。两园造园各具特色,是明清两代交替时江南园林的代表,其中对两园园林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的,是两座园林中的假山。本文通过对两园的掇山格局尺度、堆掇技法、造景逻辑3方面进行比较,探讨我国古典园林假山堆掇在晚明清初园林营造中的若干艺术发展趋向与问题。  相似文献   

13.
时建设 《中国园林》2003,19(5):16-18
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古猗园,在众多的江南古典园林中独具魁力。园中的建筑形式多样,轩榭楼阁立体造型变化多姿。在有限的空间内构成不同的景点,产生相互关联和对比的艺术效果,居中可观景,观之能入画,具有很强的装饰性,营造了充满节奏和韵律的园林空间。  相似文献   

14.
英国自然风景园林是英国对世界园林艺术最伟大的贡献之一。但是,长期以来,英国自然风景园林与中国传统园林的关系是中外学者争论的问题:第一,英国自然风景园林是否受到过中国传统园林的影响;第二,影响的广度和深度?该文以一个外国学者的视角,通过分析比较中西方不同园林所体现的要素、设计手法、表现方式,论述了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起源、中国传统园林的特点以及中西园林的相互影响;通过梳理大量史料,分析中国园林西传等问题,较全面地研究了英国自然风景园林与中国传统园林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5.
潘君亭  赵兵 《风景园林》2019,26(3):116-120
涧上草堂是明末清初苏州地区由明代遗民徐枋所构建的古典园林。明清易代之际,很多明朝文人士大夫不愿出仕新朝并自愿成为明遗民,成为清初一大特殊社会现象,对这一特殊群体所构建的园林进行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中国的古典园林史。通过分析画作与历史文献,对涧上草堂的原址、各园林要素以及园林后期的发展3个方面进行研究,得出草堂的平面想象图并概括涧上草堂的历史价值,力图推进在明末清初这一过渡时间段古典园林研究与发展的深度。  相似文献   

16.
自得园原为雍正皇帝赐给十七弟“果郡王”允礼的皇家私园,赐名“自得园”。关于西郊此处园子的文字记载较少,后世学者对于此园的历史位置的解读说法不一,一直未有清晰有力的考证。文章根据国家图书馆藏样式雷图档中发现的七幅有关自得园的图档记录,以水系变化为线索,通过梳理自得园相关样式雷图档的绘制顺序,大致梳理出自得园在清代的历史演变分期。此外,结合现有卫星图片中,依照水系遗存的形态比较,进一步证实自得园的历史位置即为现今国家行政学院(党校南院)所在。  相似文献   

17.
在回顾中国传统园林理论对西方园林影响的历史的基础上,从中国园林西渐历程“、中国热”时期对西方园林的影响等方面深入研究了中国园林在西方第一次传播与影响的过程与结果;进而从造园思想、园林布局、造园要素等方面的具体影响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来获取对中国传统园林更为客观、真实的认识与评价,以求能在面对西方“强势文化”巨大冲击的时候重新确立正常的交流心态,并结合当前中国风景园林事业的发展现状和中国传统园林对西方影响启示的总结,积极探讨中国风景园林现代化进程的未来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胡永红 《中国园林》2006,22(7):50-55
专类园是一种强调专类植物展示和植物造景的园林形式,在植物园中处于重要地位。以世界上69个知名植物园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专类园设置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它们的共性和特点。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的植物园中,专类园类型超过50种,其中,蔷薇园、岩石园、水景园、树木园、东方园、草本植物园、生态园等在植物园中比例超过40%。拟建的上海辰山植物园中专类园建设将以此为借鉴与参考,结合辰山的地理气候条件和与上海植物园错位发展的原则,拟设置30个专类植物园区。  相似文献   

19.
相对于西方近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体系,江南私家园林的造园理论、构景手法和表现风格乃是我国立足于世界风景园林专业和实践领域的传统化、原创性精髓之所在。留园与网师园是苏州园林中具有可比性的两例经典,通过对其直观、细致的对照分析,揭示江南私家园林共通的布局模式和造景手法,从而使得中华民族自身的园林设计表观形象和内在文化更为深入的被广大民众和专业人士熟知、理解、记忆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在新西兰达尼丁市,兴建一座名为"中国花园"的园林,以弘扬中国文化,寄托乡思.中国花园以江南私园为蓝本,透彻理解和灵活运用中国传统造园的理论与方法,以设计主题为主线贯穿始终,精心规划布局设计,运用大小、虚实、旷奥、曲直、动静的对比手法,创造有节奏韵律的园林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