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脑梗塞早期CT、MRI、PET及SPECT影像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脑梗塞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近年来,随着选择性动脉内溶栓等疗法的实施和不断完善,使越来越多的急性脑梗塞患者预后得以明显改善。临床研究表明,急性脑梗塞发病3-6h内实施溶栓疗效最佳,溶栓开始的时间越早预后越好,这对急性脑梗塞早期尤其超早期诊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就急性脑梗塞早期CT与MRI影像学特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SPECT诊断癫痫并与EEG、PET、MRI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发作期与发作间期的部分性和全面性发作患者SPECT结果的回顾性分析,对SPECT、PET、MRI三者诊断癫痫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作对比,并对有关问题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3.
CT和MRI已成为现代脑肿瘤检查的重要形态学检查内容,SPECT和PET利用不同的药物对肿瘤内部的生化及代谢活动进行显像,从而可得到CT,MRI解剖结构显像以外的代谢等功能性信息,用于SPECT脑肿瘤显像的药物有^201Tl和^99mTc标记的MIBI、DMSA(V)、Tetrofosmin,^123I标记的IMT,^11In标记的生长抑素受体类药物(Octreotide)等。针对肿瘤的葡萄糖代谢  相似文献   

4.
研究海马、杏仁核和前颞叶体积测量对颞叶癫痫定侧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以50例海马硬化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测量双侧海马、杏仁核和前颞叶的体积,井根据颅内容积大小行标化处理。以正常组体积的平均值减2倍标准差作为正常下限值来判断异常,定侧诊断以双侧体积差值为标准。结果:50例海马硬化患者中,病侧海马绝对体积小于正常的占66%,其中双侧海马萎缩的占总数的20%。病侧杏仁核和前颞叶体积小于正常的各占1O%。双侧海马体积差值(DHF)准确定侧的占68%,双侧杏仁核体积差值(DAM)和双侧前颞叶体积差值(DATL)确定侧的各占8%和l2%。将海马绝对体积和DHF相结合定侧诊断率为76%。结论:MRI体积测量对颞叶癫痫具有重要定侧诊断价值,将海马绝对体积与DHF相结合可提高定侧诊断率。杏仁核和前颞叶体积测量不具有定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MRI与PET对癫痫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癫痫是常见病,以颞叶癫痫最常见,药物难治性癫痫的术前准确定侧和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MRI对部分癫痫有很重要的诊断价值,特别是结合脑电图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但是对于MRI诊断阴性的癫痫病人,PET整体定位系统能解决其定位诊断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颞叶癫痫的功能性神经影像学检查方法。并分析了其价值和限度,功能性神经影像学有可能取代目前使用的有创性生理学检查方法在颞叶癫痫手术前定侧和定位致癫痫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难治性颞叶癫痫(TLE)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的影像特征及定位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5例经临床手术证实的难治性TLE,术前均行发作间期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和常规MRI扫描.以临床定位结果做对照,观察难治性TLE的SPECT影像改变,分析发作间期脑血流灌注显像定位诊断颞叶致痫灶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难治性颞叶癫痫SPECT的影像特征为致痫灶侧前颞叶内侧和/或外侧皮质的血流灌注减低,对侧前颞叶的内侧皮质可出现轻度的灌注减低.常合并与患侧同侧的一处或以上脑区的灌注减低.SPECT致痫灶定位诊断的阳性率达77.14%00(27/35),尤其能检出52.94% (9/17) MRI阴性TLE的致痫灶.结论:发作间期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能丰富难治性TLE的定位诊断信息,提高定位MRI阴性TLE患者致痫灶的比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MRI体积分割分析的方法研究海马萎缩的不同形式 ,探讨颞叶癫痫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提高颞叶癫痫诊断的敏感性。方法 采用GE 1 5TSignaHorizonLX超导型磁共振机 ,行垂直于海马长轴的倾斜冠状面T1WI。将颞叶内侧结构分为杏仁核和海马头、体、尾部 4段 ,采用体积测量、逐层比较的方法对 5 0例病理诊断为海马硬化的颞叶癫痫患者行颞叶内侧结构体积分割分析 ,并比较各组间的临床特征及手术预后的差异。结果  5 0例海马硬化患者中 ,海马弥漫萎缩者 2 2例(44 % ) ,同时伴杏仁核萎缩者 5例 (10 % )。海马局限性萎缩者 2 0例 (40 % ) ,无萎缩者 8例 (16 % )。 38例 (76 % )海马硬化萎缩累及海马体部 ,其次累及海马头部者 2 9例 (5 8% ) ,累及海马尾部者 2 4例(48% ) ,累及杏仁核者 8例 (16 % )。 10例患者MRI体积分割分析提示海马局限性萎缩而海马绝对体积正常。海马不同萎缩形式各组间的癫痫病程长短、发作频率及手术预后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 ;各组间的有无高热惊厥史、起病年龄及有无大发作史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颞叶内侧结构体积分割分析能提高颞叶癫痫诊断的敏感性 ,对探讨颞叶癫痫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SPECT诊断癫痫并与EEG,PET,MRI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发作与发作间期的部分性和全面性发作患者SPECT结果的回顾性分析,对SPECT,PET,MRI三者诊断癫痫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对比,并对有关问题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0.
颞叶癫痫海马硬化的MRI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颞叶癫痫占药物难治性癫痫的大部分,但大多数可通过手术治疗,术前对致痫灶的定位非常重要.MRI在术前定位中起着重要作用.海马硬化是难治性颞叶癫痫最常见的病理学类型.就海马结构的解剖和组织学特征、海马硬化的病理改变以及海马硬化的MRI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颞叶癫痫的MRI 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临床诊断为颞叶癫痫43 例患者,行自旋回波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MRI 研究。结果:43 例中,35 例颞叶发现有异常MR 信号,并经手术病理证实。8 例颞叶无异常发现。术前MRI 定位诊断正确率为100 % ,定性诊断正确率为82 .9 % 。35 例中,9 例胶质细胞增生,T1 WI上无明显信号异常,T2 加权图像上呈无占位效应的高信号;15 例胶质瘤, 表现为病灶呈长T1 长T2 信号, 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占位效应,灶周水肿不明显;7 例胆脂瘤,表现为T1 WI 上呈高于脑脊液的低信号,T2 WI 上均呈高于脑脊液的高信号;4 例海绵状血管瘤,T1 WI 上呈等高混合信号,T2 WI 上呈明显高信号,周边有低信号环与脑实质相隔。结论:MRI 对确定颞叶癫痫病灶的部位和病因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CT对颅内肿瘤的诊断价值优于传统放射学已为人所共知的事(1-3),然而,MRI问世以后,CT作为颅内肿瘤诊断的最后手段,在某些方面似有动摇(4-6),为了比较两者的诊断价值,我们对38例颅内肿瘤,将MRI和CT检查结果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13.
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波谱分析(MRS)都是基于磁共振现象的技术方法。MRI是显示形态学改变较为安全可靠的方法,弥散成像(DWI)能够发现病理状态水分子运动的异常。MRS可以分析活体情况下脑组织内代谢物的改变,是探测局部脑组织内神经元的敏感方法。本文简单介绍MRI和~1H MRS在颞叶癫痫研究中的现状。  相似文献   

14.
癫痫的PET受体显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癫痫患脑组织标本及癫痫动物模型研究发现,多种神经递质与癫痫有关。通过向体内引入这些神经递质不同受体亚型的特异性放射性配体,可以得到脑内受体分布图,反映它们在癫痫发生中的作用,同时检测出癫痫灶,这也就是癫痫的PET受体显像原理。较之于传统的癫痫检查方法,PET受体显像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都极高,可以检测出MRI、CT阴性的癫痫灶,具有很高的临床诊断价值,而且为研究癫痫的发病机制、抗痫药物及抗痫疗效评估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无创伤性手段,从而为难治性癫痫的最终攻克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15.
PET/CT:当前研究和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PET/CT实现了PET与CT同机图像融合,为肿瘤显像提供了一种新的诊断技术。本简要介绍PET/CT有关的几个技术问题和临床应用方面的新进展,如晶体的选择、CT技术进展、放射治疗、衰减校正、呼吸运动及CT造影剂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6.
MRI测量颞叶癫痫患者海马体积与波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利用磁共振图像判断海马萎缩在颞叶癫痫的意义,揭示颞叶癫痫病灶的质子磁共振波谱的变化特征。材料与方法对7例不同病程癫痫患者进行三维快速扰相位梯度回波序列(3D-FSPGR)和PRESS序列波谱采样,测量双侧海马的体积和海马区域的NAA/Cr、Cho/Cr比值,在同一患者左右侧进行对比。结果早期颞叶癫痫患者海马萎缩、NAA/Cr下降均不明显,Cho/Cr较对侧升高;发展到海马硬化阶段可以有海马萎缩、NAA/Cr下降和Cho/Cr升高;静息状态的癫痫患者有海马萎缩和NAA/Cr下降,但是Cho/Cr无升高表现。结论利用磁共振图像可以准确反映颞叶癫痫患者海马体积的变化;1H-MRS可以反映癫痫患者海马区域的代谢变化,为癫痫的定位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7.
18.
19.
《中华核医学杂志》2014,(6):443-448
一、总则 为了保证在SPECT、PET、SPECT/CT和PET/CT检查中获得高质量的图像,以提高检查的准确性,开展质量控制(qualitycontrol,QC)和实现质量保证(qualityassurance,QA)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此,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组织相关专家,在参考相关标准和文献基础上,结合国情制订了本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