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秀梅 《健康天地》2010,4(3):63-63
<正>父亲每天一杯茶是多年的习惯了,怎样对喝茶感兴趣的,里面有一小段典故。父亲第一次登母亲家的门,母亲为父亲泡了一杯茶,父亲由于紧张,咕咚咕咚几口便喝下了,那时还不明白茶应该是慢慢的品,喝完随口说了句:"是龙井吧!"其实父亲在这之前从不喝茶,只凉开水解渴,  相似文献   

2.
卞霁 《健康天地》2011,(11):22-23
<正>嶙峋起伏的奇峰,意趣无穷的怪石,变化莫测的云海,千奇百怪的苍松,构成黄山无穷无尽的神奇美景,印象里的黄山是如此的旖旎多姿。但是她的美远不止此,就像武夷山盛产好茶一样,这里也是一座浸润在茶香中的名山,好茶俯拾皆是,黄山毛峰、太平猴魁、松萝绿茶……茶季来此,便可见识"春风走几  相似文献   

3.
梦玲 《健康天地》2009,(5):53-53
<正>张爱玲一生好茶,她笔下的"茶"范围不但广,且细致有韵。从令人低回不已的故事里,我们不难找到她对茶的依恋与喝茶主张。通过曼桢、娇蕊、银娣、敦风和白流苏若干女人的眼里心里,你会发现张爱玲比任何一位茶人更像茶人。  相似文献   

4.
故园土罐茶     
流沙 《健康天地》2011,(5):66-66
<正>那年,父亲东家几棵西家几棵要来茶苗,借着月光开垦屋后一片小小的茶园。他买不起茶,就自己种。茶的品种有点杂,茶叶有红的也有绿的,小茶叶有像黑木耳一般厚实的,也有似针尖般细小的。父亲做活归来,总是借着月光打理他的那片小茶园。在他的精心护理下,茶苗渐长渐壮,没过几年就可以采摘了。可是,父亲终日忙于生计,哪有时间去采茶呐!自然,采茶的任务就落到了我们兄  相似文献   

5.
<正>"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茶史钩沉,能不忆汉中?在中华民族古老的史册中,大汉的中央为"汉中"。历史悠久,无可替代的汉中市,位于陕西省的西南部,地处中国版图地理中心。她盘古秦巴汉水源,美丽富饶甲天下。令这方水土上的人引以自豪的,就是这里出产的绿茶。  相似文献   

6.
林勇 《健康天地》2009,(6):54-55
<正>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福建武夷山,不仅山水迷人,而且此间"大红袍"、"正山小种红茶"以及山间绿茶同样令人唇齿留香。与中国其他茶乡相同的是,这里也有悠久的茶史,还有散落在民间各种风格迥异的茶俗,摆茶就是其中一种流传千年的茶俗。不少人慕名来到武夷山吴屯乡,探访这里流传千年的茶俗——摆茶。  相似文献   

7.
吴敏 《婚育与健康》2011,(8X):65-65
<正>离异了,别说他不好宋丹丹离异后,从来不会在孩子面前讲他父亲半点不好,因为她觉得不能让他在心里困惑父亲的为人。如果说从前父亲在他心目中是榜样、是权威、是偶像,那么就要让他一直相信这一点。点评:有这样一句话,当你向离异对方"射箭"的时候,这些"箭"要首先射穿孩子的身体才会达到离异对方那边。宋丹丹  相似文献   

8.
<正>古来素有"茶禅一味"之说。茶禅一味,是许多人一生向往的境界。茶自古就和禅联系在一起。大诗人苏东坡云:"茶笋尽禅味,松杉真法音。"说的就是茶中有禅,禅茶一味。茶对禅宗而言,既是养生用具,又是得悟途径,更是体道法门。茶如果只像开水一样仅是解渴,如果只像咖啡一样仅是提神,那么断不能由单纯的物质成为  相似文献   

9.
林勇 《健康天地》2010,(6):83-83
<正>政和是福建著名茶乡,种茶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出产许多名茶。这里的人们种茶、饮茶、用茶、爱茶、说茶、写茶,渐而发展为"茶文化",有茶节、茶歌、茶舞、茶诗、茶礼等。政和配茶风俗别具一格,有别于闽南的"品茶"、浦城的"桂花茶"。  相似文献   

10.
小苏 《健康天地》2010,(5):41-41
<正>对于喜欢品茗的人来说,大概都会遇到"茶样"和"茶叶"的问题。不管是买茶的、卖茶的还是喝茶的,都可能曾经遇到过。在这里我想说说铁观音中的"茶样"和"茶叶"的问题,与大家一起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水阁品茶     
<正>许多人对各种名茶津津乐道,却少于对饮茶的地方有所探究。其实饮茶的地方大有讲究,好茶必须有合适的地方细啜慢饮,才能领略个中妙趣;普通的茶如果有了合适的去处开怀畅饮,也能尽兴尽意,两腋生风。当然我这里说的"地方",不一定要以轻柔的宫廷音乐作背景,也不是在豪华的茶楼里,而是寻  相似文献   

12.
<正>初到土耳其,一次在用早餐的时候,宾馆的大妈用手来回比划着咖啡和茶,我连声用英语表示tea、tea、tea,生怕她听不懂给我端来那要命的咖啡(土国的咖啡特别苦)。没想到她随即脱口而出:"茶?""是的,是的,就是茶。"我喜出望外,这可是我在土耳其第一次听到人家土人讲汉语,尽管只是区区一个"茶"字,也足以让我感到亲切无  相似文献   

13.
黄腊英 《健康天地》2010,4(2):56-56
<正>大概是福建人的缘故,祖籍福建长乐的冰心平生最喜茉莉花茶。"茉莉花茶不但具有茶特有的清香,还带有馥郁的茉莉花香。"冰心89岁时,在《我家的茶事》一文中写道。冰心曾自述自己与茶的初次接触,少时口渴,是先倒大半杯开水,之后从父亲浓得  相似文献   

14.
<正>闽南人把茶叶称为‘茶心’,可见茶在闽南人中占据着非同小可的地位。居家过日子的‘柴油盐米酱醋茶’,文人雅仕则是‘琴棋书画诗酒茶。以茶会友,以茶待客,唯茶是缘,更是不在话下了。水为天下至清之物,而茶则是水中至情之味。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也";茶则是:"品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所以呢茶可以修身养性一点也不假。所谓茶心,茶可清心也!一曲悠扬琴音,一屡芬芳茶香。在这浮华的世界里,一切皆是过往浮云。品茶犹如品人生。  相似文献   

15.
方刚 《婚育与健康》2009,(8X):56-58
<正>丽是一个已婚,三十岁出头的女性。当她找到我的时候,正处于第二次外遇的终结时期。她到我这里,只不过是想得到一些心理的支持,以及如何处理"后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写日记的人很常见,写博客的人则更普遍了,现在微博也正在兴起;但写茶包的人,恐怕就近乎没有了。不过事实总是那么说的——"世事无绝对"!现年44岁的英国人"佩蒂·盖尔·霍尔姆斯"正是这样一个人。她从33岁起开始收集各种品牌,各式各样的茶包共计32000个,并且为每个茶包贴上标签,记录这个茶包,记录这一天的茶趣。  相似文献   

17.
<正>广州的兰圃,是我最爱去的地方。因为那里有兰花、有名茶、更有我心仪的红颜知己。前几年,我在中大跟陈教授读国学研究生的时候,喜欢到兰圃,选择兰香飘逸的"路亭"一隅,静静地捧书研读,享受那份"茗杯暝起味,书卷静中缘"的乐趣。这时,兰圃的服务员会轻巧地走到你的身边,轻轻的问你需要什么茶?我很自然的就说:"花茶。"因为这里的花茶是兰圃人用兰  相似文献   

18.
<正>贵州普定县张家村的李友珍老人今年整整103岁了。90多年前,老人逃荒从纳雍来到张家村,从此与茶结下不解之缘"染"上了喝茶吃茶的习惯。到了后来,老人甚至开始用茶当菜泡饭吃,只要缺少了茶,老人就觉得没胃口。老人说,只要一天不喝茶,她就感到胸口热乎乎的难受,而且,要是没有茶,她就吃不下饭。当地人说,老人长寿,这和茶有极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正>听妈说,我一出生,她就用茶水给我洗头,长大头发才好,果然我至今有一头茂密的头发。我一生都未离开茶,正如人离不开空气和水。上世纪50年代,家贫,"粗茶"却存感恩之心。那时的老荫茶是家中的无价之宝。外公说,茶粗,却甘甜清澈,是做人的本色;妈说,它平凡,但百姓都喜欢它,清纯而质朴。给客人饮用时都说  相似文献   

20.
杨欣 《健康天地》2009,(2):80-81
<正>林俊杰的灵感茶亚洲歌坛新天王林俊杰到西安宣传专辑时,忙里偷闲品尝当地美食,饱啖美食之余更不忘品赏名茶。他连连称赞:"西安不仅文化底蕴深厚,茶也很有韵味。"据林俊杰本人透露,当年的《江南》就是在西安创作成型的,这首歌源于林俊杰当时在这里看见了很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