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复杂施工条件下为确保盾构顺利到达接收,采用特制钢套筒密闭接收装置接收盾构,然后盾构机直接进入到钢套筒内,在盾尾补充注浆封闭洞口,完成盾构安全进入端头井作业,并拆解钢套筒和盾构机并吊出,最终完成盾构到达施工。钢套筒法盾构接收新工法在福州地铁1号线盾构隧道的应用,体现了该工法在工期紧张、管线繁多无加固条件、富水地层等复杂环境下使用时的巨大优势,同时有效避免了盾构接收过程中常出现涌水、涌沙等的各种风险。  相似文献   

2.
以苏州地铁5号线塔竹区间隧道工程为依托,依据工程特性,介绍了冻结设计原理和钢套筒应用原理,对水平冻结法端头加固、钢套筒组装、钢套筒辅助盾构施工及洞门密封、封闭车站盾构暗掉头等施工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冻结法施工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积极冻结期冻胀位移变化。实践表明:在盾构接收和始发前,通过采用冻结法对盾构接收和始发井范围内的土体进行加固,达到了降低土体渗透性和提高土体强度的双重目的,降低了破除洞门时土体自立性差带来的风险;钢套筒的密闭空间提供平衡掌子面的水土压力,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盾构接收时涌水涌砂风险。  相似文献   

3.
地铁盾构隧道施工中由于盾构到达时接收端主体结构未施工或盾构出洞端头未进行加固导致盾构无法接收的情况。采用钢套筒密闭结构施工工艺有效解决上述情况带来的风险。以地铁区间为实例,在借鉴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在接收端未施工二衬结构的情形下,对盾构钢套筒接收[1]进行研究,考虑防水及其密闭性,为相关地铁盾构隧道施工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由于某地铁车站区间工程特殊地质条件和施工环境限制,对盾构接收采用杯形水平冻结法端头加固联合钢套筒的施工方法,介绍了端头土体加固设计、盾构接收方案比选、冻结方案设计及钢套筒接收施工流程,并详细分析冻结法与钢套筒相结合的盾构接收效果和施工中的重难点。该法有效避免了盾构接收过程中涌水涌砂风险,确保盾构接收安全。  相似文献   

5.
在地铁盾构施工过程中,钢套筒接收是一项施工风险高、施工难度大的施工技术,因为地铁盾构钢套筒在进行接收时很容易出现涌砂和漏水等问题,对盾构安全出洞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文章以实际工程为例,对地铁盾构钢套筒接收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提高盾构施工安全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在盾构钢套筒接收过程中没有出现涌砂和漏水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在接收端头未有效加固或无加固情况下,如何实现富水砂层盾构安全接收是需要解决的重大技术难题。依托太原地铁2号线210标3个盾构区间盾构钢套筒接收施工实践,对盾构钢套筒接收工作原理进行介绍,阐述了盾构钢套接收施工技术要点及常见问题控制措施,给出了富水砂层钢套筒接收掘进各阶段控制参数、洞门封堵施工方法及施工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7.
以天津地铁某区间工程左线土压平衡盾构法隧道施工中采用钢套筒为辅助装置进行盾构接收为背景,介绍钢套筒的结构组成和盾构接收方案,采用钢套筒装置能有效避免盾构到达接收过程中漏水、涌砂等风险,确保盾构出洞安全.  相似文献   

8.
地铁工程盾构接收过程是难度最大、风险最高的环节,由于城市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复杂,盾构到达接收过程中易发生漏水、涌砂等风险,为确保盾构出洞安全,故选取适当的盾构接收方法便显得尤为重要。以某地铁区间隧道的实际施工情况为背景,针对高承压水地区易发生涌水、涌砂等风险,从工期情况和施工风险两方面分析盾构接收方案,最后采用素墙+钢套筒+辅助降水接收方案。该方案解决了由于前期高压旋喷加固过程中地下连续墙成槽时可能进尺慢、地下连续墙和主体维护结构之间存在缝隙等施工难题,结果表明该方案有效地避免盾构到达接收过程中漏水、涌砂等风险,确保出洞安全。  相似文献   

9.
盾构法隧道施工在盾构到达接收时具有地下水土涌入接收井的风险,同时盾构隧道下穿地下结构物时若盾构接收方案处置不当极易引发对地下结构物的破坏及地下水土的流失,继而引发地表沉降、地上建筑的破坏。通过对前期方案的组织调研、分析论证,确定了采用局部地面加固辅以钢套筒接收的方案,确定施工工艺,在施工过程中优化施工参数,有效地控制了盾构接收过程中的各项风险,顺利地完成了盾构接收工作,也有效地完成了对既有运营地铁隧道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盾构接收是盾构法施工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在周边环境复杂及富含承压水的粉土、粉砂层中极易出现险情事故。论文以武汉地铁7号线香港路站盾构法重叠隧道接收为例,通过在加固区外设置U型塑性地下连续墙,在素墙内实施旋喷桩加固后配合钢套筒辅助进行盾构接收,有效规避了盾构到达过程中涌水、涌砂的风险,确保了盾构的安全接收,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盾构接收是盾构施工过程中的重大风险源之一,尤其是在富水砂性地层中极易发生涌水、涌砂等事故。当采用钢套筒工法进行接收时,复杂的地质条件以及施工环境对结构的安全性以及施工控制措施提出较高要求。以某轨道交通工程钢套筒工法进行盾构接收的工程实践为例,采用数值模拟对钢套筒结构的安全性进行分析,通过工程应用实例提出相应施工控制措施,通过现场实测数据验证钢套筒接收工法的可行性。为今后钢套筒工法的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盾构的始发和接收是盾构施工中的主要风险点之一,现多采用地基加固方法使土层固化而避免地质风险。受制于地面施工条件限制无法进行地基加固,或地质条件复杂及地下承压水丰富使加固程度欠缺,由此造成洞口涌水、涌砂事故。采用钢套筒密闭装置始发和接收盾构,使盾构机进入到钢套筒内完成始发或接收,有效避免了地层复杂因数和基坑空间过度中常出现涌水、涌砂等的各种风险。结合工程实践分析钢套筒盾构接收技术实施中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钢套筒密闭接收施工技术具有安全可靠、绿色环保、节约成本等特点,适用于各种类型地质,特别对于富水砂层等地质条件较差的盾构接收施工尤为适用。传统工法需要对接收端头地层进行加固,且对加固质量要求较高,而钢套筒密闭接收施工技术采用模拟地层,利用在钢套筒内填充砂浆或隧道掘进过程中产生的渣土等材料与掌子面形成平衡的原理,使盾构机安全顺利的出洞。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复杂地质条件下地铁盾构隧道设计与施工遇到的问题,以某地铁盾构区间为例,从区间地层特点、盾构始发与接收加固、盾构选型及管片结构设计、立交桩基近距施工等方面对区间盾构隧道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设计与施工方法,对类似地铁盾构隧道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盾构法隧道施工过程中,因施工区域狭窄,可能造成盾构到达时接收困难。本文根据工程实例,通过对盾构到达钢套筒接收工法的钢套筒制作、安装、拆除等施工技术、安全措施管控,提高了盾构到达接收洞门的密封质量及管片的拼装质量,希望对相同或接近的盾构施工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盾构机的钢套筒接收技术是当前常用的技术之一,然而,由于地质环境较为复杂,施工中可能出现一些问题.论文主要分析地铁隧道盾构机接收的冷冻钢套筒施工技术,制订合理的冷冻法结合钢套筒的接收方案,解决了当前可能由于地质原因引起的失稳风险,并证实了地铁隧道盾构机接收的冷冻钢套筒施工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地铁区间盾构接收与始发至关重要,本文以深圳地铁7号线地铁盾构区间施工的实际工程为例,针对盾构钢套筒接收和旋喷桩端头加固这两种施工技术做对比分析研究,可供同类项目参考。  相似文献   

18.
福州地铁2号线厚庭—橘园洲站区间采用泥水平衡盾构施工,针对橘园洲站富水砂层地质,联合使用端头土体改良与钢套筒技术。对端头进行土体加固、钢套筒设计及安装,并拉紧管片、进行二次注浆,然后分析和研究盾构机掘进中的刀盘扭矩、切口水压参数及盾构接收过程中的施工要点,通过技术手段控制盾构偏差,以保证有足够的空间调整盾构姿态且进行监测。工程实践证明采用钢套筒装置能有效避免盾构到达接收过程中涌水、涌砂等风险,确保盾构机的顺利接收。该接收技术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19.
地铁隧道建设大多采用盾构技术,虽然盾构施工有快捷、安全和高效等优势,但盾构施工风险较大,其中盾构始发和接收风险是较为重要的一环。盾构接收工艺有钢套筒接收、明洞接收和二次进洞等施工方法。文章针对天津地铁某线路区间施工的实际情况,详细介绍了该工程二次进洞工艺的全过程,通过分析盾构接收过程中的盾构机参数和实际数据,明确了盾构二次进洞过程中的参数建议值。  相似文献   

20.
盾构到达接收是盾构施工中的重大风险之一,通常需要在盾构机到达前对其地表上方区域进行加固处理,以防盾构出洞时涌水涌砂。在城市繁华区,当地表加固区域受到管线迁改或交通疏解影响时,则可能无法实施。本文结合深圳地铁7号线洪湖站~田贝站区间采用钢套筒接收的成功经验,论述了钢套筒接收技术在保证盾构出洞工期、安全、质量、成本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对地表加固条件受限区域的盾构接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