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嗜鉻細胞瘤多发生于腎上腺,发生在腎上腺外的較少见,国內仅报告3例。本文报告1例双側腎上腺外嗜鉻細胞瘤,先后接受两次手术,第二次手术借下腔靜脉造影,明确术前診断并定位,使肿瘤摘除获得成功。病例报告患者男性,31岁,干部。住院号26681。患者于1960年2月29日因过度疲劳,突发前額部剧痛伴胸闷、气促、恶心、呕吐而来本院急診,测得血压为180/100毫米汞柱,診断为“偏头痛”,配药回家,返家后又发作,面包蒼白,四肢发冷,持续半小时后好轉。于3月2日发作时伴有耳鳴并暈厥,約10分钟后清醒,滿身大汗,并吐出血痰数口,再来急診,在  相似文献   

2.
在腎小体的血管极附近有腎小球旁器官(JuxtagIomerular apparatus)。它包括以下四部份:一、ε細胞(腎小球旁細胞,上皮样細胞),二、致密斑,三、Goormaghtigh氏細胞,四、Be-Cher氏門旁細胞群。早在1939年Goormaghtigh即考虑ε細胞可能是一种内分泌腺。1959年Marshall等发現ε細胞中的顆粒——腎小球旁顆粒(Juxtaglomerular granules)的溶解性与腎素(Renin高血压蛋白元酶)的相一致。1960年Bing等用显微解剖方法証明腎素存在于血管极附近。1959年、1960年Tobian等发現腎脏中腎素的含量和腎小球旁顆粒的多  相似文献   

3.
在某些急性疾病中,嗜伊紅白血球显著减少,甚至完全消失,而在急性时期过去后,又漸漸重新出現,这种变化是首先由Lams氏于1907年所指出的,嗜伊紅白血球的升降有一定規律,因此可以作为疾病预后良好与否的指針。一般认为人体抵抗疾病有賴于腎上腺皮貭的潜能,而嗜伊紅白血球减低測验(Thom氏測验)是用作估計腎上腺皮貭功能的一种迅速而簡单的方法。在燙伤、伤寒、心脏病方面以及外科手术过程  相似文献   

4.
作者首先复习了細胞的新陈代謝作用,特別是关于細胞內和細胞外离子与細胞膜渗透性的关系,細胞的代謝作用是受着物理和化学因素如热或光和藥物的影响,例如任何体溫的变化,特别像人工多眠或低溫能增加细胞的渗透性并使細胞內失去鉀离子,有些藥物如Clorpromazine,阻滞腎上腺的藥物和鈣离子等,在低溫时能阻止鉀离子的損失。  相似文献   

5.
Bartlett氏等曾报导大白鼠在0℃下,因束縛而致体溫下降时,其腎上腺抗坏血酸及胆固醇含量显著减少。Ganong氏等証明犬在麻醉情况下浸于3℃之冷水中,当其体溫降低至24—26℃,其腎上腺皮层所分泌的17羟皮貭类固醇显著减少。我們  相似文献   

6.
kimmelstiel—Wilson氏綜合病征系糖尿病患者,在临床上具有蛋白尿、水腫、高血压、眼底变化及腎功能损害等症象之謂。1936年Kimmelstiel及Wilson二氏首先在具有上述临床症象之糖尿病患者的屍檢中,发現在腎小球毛細管间基質中呈現一种透明样变性的特殊病理变化,而定名为毛細管間腎小球硬化(Intercapillary glomerulsclerosis)。近年来虽然多数学者指出其病变并非毛細管间的组织,而系由于腎小球毛細管  相似文献   

7.
肺泡細胞瘤(Alveolar cell tumor)为一少見之肿瘤,据統計仅占全部原发性肺肿瘤之2—5%。 本瘤首先由Malassez氏于1876年报告,并命名为肺之髓样癌(Encephaloid carcinoma)。此后陆續有所报导,在国內就作者所知除最近邱近明等所报告原发性肺癌中有三例“肺泡癌”外,尚未见有其他解剖报告,此外1939年Bonne氏曾于国外报告一中国入肺泡細胞瘤之解剖例。  相似文献   

8.
核酸是一类巨分子物貭,在組織中与蛋白貭結合成核蛋白而存在。按其化学組成,可分为核糖核酸(RNA)与脫氧核糖核酸(DNA)前者多分布在細胞浆內,特別是集中在微粒体中,对蛋白貭的生物合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后者几乎完全集中在細胞核內,起着传递遺傳  相似文献   

9.
1952年Christopherson等人曾报告了十数例生长于软组织之肿瘤,其细胞体大、浆多、呈腺泡样排列。因对此种肿瘤之发生来源不能确定,故该作者们称之为“软组织腺泡状肉瘤”(Alveolar soft-part sarcoma)。1951年,Smetana及Scott二氏报告十余例在结构形态上与Christopherson等氏所报告的相同的瘤肿,也是发生在体内软组织。该二作者根据瘤之组织结构,判断本类瘤肿叮能发生于过去未被发现之软组织内之非嗜铬性副节组织,故称之为非嗜铬性副节瘤  相似文献   

10.
茲将我科自1972年6月至1978年12月底7年半所收治的小儿伤寒、付伤寒81例作一临床分析,以供参考。 診断依据:(1)临床持續高热伴有白細胞減少,嗜酸性細胞降低;(2)肥达氏反应阳性;(3)血或粪便培养伤寒或付伤寒菌阳性。一、一般材料: 本組81例中伤寒53例(65.4%),付伤寒28例(84.6%),伤寒与付伤寒之此为1.89∶1。付伤寒中以乙型最多,計25例占89.2%,甲型仅3例,丙型未发现。說明  相似文献   

11.
頜骨原发的中心性肿瘤甚少,其中属于牙原性的肿瘤以造釉細胞瘤較为常見。此种肿瘤无論从临床、病理、X綫象上都表現出許多不同类型的变化,在診断和治疗上发生許多爭論。过去一股学者都认为造釉細胞瘤是属于良性肿瘤,但因手术不彻底而局部复发率高,局部浸潤性大,可以引起广泛的骨貭破坏等特征,临床学者公試为是“局部恶性肿瘤”;一部分病理学家則訊为是“低度恶性肿瘤”。近年来在临床上曾发現許多不典型的造釉細胞瘤有恶性病  相似文献   

12.
一、序言基底細胞癌为一种较为少見的癌肿。胡氏等曾謂白种人患此病者甚多,而我国人患此病者极少。胡秦二氏(1936)統計的132例皮肤癌中基底細胞癌只占9.1%。作者查阅过解放十年来有关国内文献及各医学院校学报仅有孙、刘二氏(1956)报告191例皮肤癌中有基底細胞癌38例。楊钧氏等(1952)报告眼脸部基底細胞癌3例(其中一例为基底鱗状上皮癌),赫雨时等(1952)报告眼脸部基底細胞癌9例(其中三例为基底鱗状上皮癌),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学系(1959)报告耳鼻咽喉肿瘤1565例中外鼻  相似文献   

13.
方示:門診治療,采用“變重盲目”檢查制度。 對象:男9,女7名高血壓患者,年龄32-55歲,血壓不低於160/100,大部分患者血壓大於200/100,未治療前都進行詳細的檢查,包括小便細菌培養,分泌性腎盂造影,酚紅試驗,及靜脈注射5 c.c. 以排除嗜(?)細胞瘤。所有患者都有因高血壓所致之器官性改變如氮瀦留、乳頭水腫及嚴種之心力衰竭。 治療葯物及方法:将病人分成四組:(1)安慰劑組;(2)魯米那組;(3)利血平組;(4)利血平加用Hydralazine。共觀察32星期,用降血壓葯物者,最初八星期用安慰劑,中間16星期用降壓葯物,最後八星期又用安慰劑。四組患者都有相同之血壓及社會環境。葯物外面只標以甲乙丙丁。血壓由一名專  相似文献   

14.
作者等曾根据人体材料与动物实驗証明結核結节內郎罕氏巨細胞实为血栓形成之血管,而上皮样細胞則主要由血管內皮細胞增生、腫脹而成。从而我們又考虑到是否能利用某些藥物如葡萄糖鈣使肺內血管扩張,血流停滯、凝結及內皮細胞增生來促进  相似文献   

15.
作者用兩种方法(即用布尔斯托氏之阿洛糖自洋红——处理和用赫弗托氏与弗列杰里克氏之亚鉄氧化物处理)研究了53例子宮頸陰道上皮,發現了成熟期各度上皮癌的特征是与腫瘤成分的分化有联系的。而这种成分在細胞代謝中是起着作用的。首先与馬尔皮吉耶夫氏白蛋白成分發生着联系。特  相似文献   

16.
拟腎上腺素药的分类: 拟腎上腺素药(Adrenomimetic drugs)一般文献中又常称为拟交感神经药(Sympathomimetic drugs),因为这类药物大部分是一些有机胺类,故又称为拟交感胺类(sympathomimetic amines)。Fleckenstein和Burn(1953)以及Maxwell等(1959)根据这类药物的作用特点,将拟腎上腺素药分为三类:  相似文献   

17.
本文綜述了許多学者,在一些发皰性疾病,細胞学研究的結果,在天皰疮时,病理切片証明,水皰內有纖維素,白血球及上皮細胞,有时呈現許多同質性細胞,很难分出核和細胞浆,且証明棘細胞变大呈椭圆形,核大染色深,基底細胞亦有同样变,且認为所为氏征与棘細胞层松解有关。氏指出天皰疮皰底刮片显示出上皮細胞核很大,核周为硷性原浆,当疱疹样皮炎时找到血源性細胞,氏指出在天皰疮皰底刮片上,具有很多上皮細胞,自由散在或聚集在一起,当疱疹样皮炎时,相似的棘細胞,也能見到,但数目不多,在带状疱疹,单純  相似文献   

18.
前文初步証明“64”方中主要抗癌药为“64”方甲。为了便于推广应用及进一步深入研究,本組进行了初步有效成份的提取及其对小鼠梭形細胞肉瘤腹水型疗效的观察。今将結果簡述于下: 接种瘤細胞24小时后之小鼠,分别以“64”方甲提出物A,B,C灌胃(各相当于生药45克/公斤),每日一次,共7天。将动物处死,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癌占甲状腺疾患約2.4—4.3%, 关于甲状限癌之分类,各专家意見不一,一股常按癌肿之恶性程度分为三类: 一、輕度恶性者:有乳头状囊暸瘤或腺瘤并具浸潤血管之趋势者。 二、中度恶性者:有乳头状和小饱状腺癌二类。 三、高度恶性者:包括直細胞型、小細胞型、Huerthle氏細胞癌三种未分化型癌及鱗状上皮細胞癌。 乳头状腺癌生长緩慢,轉移多局限于頸部患側之淋巴結;因此这些病人常可維持一定健康水平生存数年甚至十年以上,故归納入第二类。本文报告乳头状腺癌合并广泛之顱骨轉移病案一例。  相似文献   

20.
1.免疫分析法偵測人類謬氏管抑制素在男、女正常發育中之變化 謬氏管抑制物質是(Mullerian duct inhibition substance,簡稱MIS)由胎兒發育時期中之睪丸沙托氏細胞(Sertoli cells)及卵巢之粒層細胞所分泌出來的。這個物質可以促使謬氏管在男性性發育中產生退化,並且和卵巢循環中減數分裂的調節有關。早期的研究者認為MIS可以用來治療某些子宮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